师范学校与中国的现代化: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社会转型(1897-1937)

师范学校与中国的现代化: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社会转型(1897-1937)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丛小平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03541
版次:1
商品编码:1143134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师范学校与中国的现代化: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社会转型(1897-1937)》着眼于1897年师范学校建立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四十年间中师范学校的历史,跨越教育史、政治史和社会史的界限,将师范学校的变迁作为社会变迁的一个侧面,讨论师范学校变迁、教育改革与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复杂互动,为认识和评价中国现代化历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书所论,对20世纪的中国历史具有相当的解释能力,与当下社会也有着重要的相关性。
  本书是对民国时期中国师范学校研究的重大贡献。它使我们能够理解,中国的乡村社会和持续已久的封建制度何以在民国时期瓦解与转型,以及是什么导致了1949年的变化。

作者简介

  丛小平,历史学博士,美国德州休斯顿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20世纪中国社会、近现代思想史、近现代妇女史、近现代教育史。本书英文版2007年由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获中国留美历史学会2008年杰出学术贡献奖。

内页插图

目录

中文版序言
英文版序言
绪论
第一章 历史的回顾:明清时代的学校、教师及19世纪后半叶的教育改革
1. 明清时期的学校体系与教师
2.19世纪后半叶教育改革和教师问题
3. 明清时期的女学与现代女子教育的转型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转型:师范院校的兴起, 1897-1911
1. 师范学堂与社会转型
2. 从母亲到女教师:女子师范学堂与国家建设,1907-1911
3. 从旧式文人士大夫到现代教育家:以两广优级师范学堂为例,1904-1910
第三章 在政治动乱中建设民族国家:民初的师范学校,1912 - 1921
1. 以教育统一为国家统一之基石
2. 以教育独立与教师职业化促成国家建设
3.职业女教师群的出现:1910年代的女子师范第四章 寻求“现代性”和“普世性”:壬戌学制下的师范学校,1922–1930
1. 1922年教育改革中的师范学校
2. 1920年代教育和教师的问题
3. 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女子中等师范的衰落
第五章 现代性与中国农村:乡村师范的兴起, 1922-1930
1. 艰难的现代乡村教育
2.乡村教育运动的兴起
3. 改造乡村社会的实验:晓庄乡村师范学校, 1927-1930
附录:程本海:乡村小学教师应有的本领第六章 国家权力渗入地方社会:乡村建设中的师范学校, 1930-1937
1. 重建国家控制的统一师范学校体系
2. 国家权力的延伸:规范师范学校与教师
3. 乡村建设运动中的乡村师范:三个案例
4. 内陆地区教育发展的亮点:30年代的女子师范
第七章 通向乡村革命的桥梁:师范学校与30年代的社会政治变革, 1930-1937
1. 对现代教育与共产党乡村革命的重新思考
2. 三十年代地方师范学校与社会流动
3. 社会革命的温床:山东、河北的地方师范学校
4. 江西苏区时期的师范学校:1929-1934
结语 文献、书目缩写凡例
参考资料

精彩书摘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球化趋势下的中国教育改革
  教育的近代转型是一种全球化的趋势。在传统社会,教育往往是通过宗教机构、家族或专业组织进行的,而在现代社会,教育成为国家社会的公共事业。现代教育的兴起和普及以及社会化、专业化是工业时代的关键,因为学校将前现代的人转变成工业社会适用以及能够适应工业社会的人。不仅如此,现代教育对政治和社会的转变也至关重要,因为通过建立现代学校,国家可以将其影响力伸展到地方社会.美国学者厄尼斯特.盖尔纳(E,nest Ccllnel.)指出,现代学校将一种所谓民族的“高级文化”灌输给大众,使得现代经济、政治、社会的沟通整合成为可能。①尤金.韦伯(Eugen webcr)在其对法国农村现代化的研究中认为,普及教育使得法国农民有了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对都市的官方文化变得熟悉,有利于他们融人现代社会。②本尼德特.安德森(Ber,edi。t Anderson)认为,现代教育对与形成“想象的社区”,传播民族主义功不可没,至少在东南亚国家是如此。尽管从全球的角度来讲,教育的普及是一种大趋势,其作用也有一些共同性,但在具体推进这一过程中,每个国家却经历各异,结果也不尽相同。
  同样,从全球范围来说,现代教师既是教育现代化的产物,又推动着教育的普及与现代化.在启蒙时代的法国,教师往往成为共和制的启蒙者和宣传员,新世界的民主制度与美好生活经由他们的中介与调和,传播给社会底层“愚昧的”民众。④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女教师们成为一个特殊的专业群体,挑战着男性统?台的领域,以行动推进男女平等的理想。⑤在后发性现代国家,教师也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在20世纪初期的俄国和墨西哥,教师们以新思想教育农民,并发动他们参与社会革命。⑥尽管各国教师都同样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但由于各个社会的文化遗产及社会政治环境不同,教师群体的形成、训练的方法,以及他们在各自社会舞台中所发挥的作用却不尽相同。
  与西方大多数社会不同,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仍然拥有全国范围的官学体系,同时还有大量的半官方和私立书院,众多的社学、义学、族塾、村塾、家塾。这种庞大的教育体系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训练着一代代的莘莘学子在科场寻求功名。尽管中国前近代的教育体系十分发达,从教人员不少,但并没有专业机构培训教师。在1905年科举废除之前,教师一直是官僚体系的附属物,是科举制度的副产品。
  ……

前言/序言

  本书是在英文版的基础上翻译修改而成,而英文版则是以作者的博士论文为基础写成。从2001年写成博士论文到2007年英文版由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再到本书的中文版发行,中间经历了许多年头,但是作者对书中的观点坚信不疑,认为它对20世纪的中国历史具有解释能力,并与当下中国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相关性,因此相信有出中文版的价值.
  本书名为《师范学校与中国的现代化》,但是“现代化”一词本身是一个非常有问题的概念。英文版书名为“Tcachcrs’Sch001sandthcMakingoftheM0dernChineSeNation—State”,其中“making”带有“化”的意思,但是又有塑造、造成、制造、形成等意思,强调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并带有社会的转型问题。可是,使用“现代化”一词就有了目的论的意味,与本书所要表达的历史过程不甚相符。但若将英文书名直接翻译成《师范学校与近现代中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社会转型》,不仅与中文习惯不符,而且太长拗口,所以只有勉为其难地用了这个书名。
  关于本书中对“近代”与“现代”的使用,需要做一些说明。英语中的“modern”一词涵盖了中文的“近代”和“现代”两个概念,这就使得翻译时很难准确地用这个单一词汇来说明中文概念中的两个时代。而我所研究的时段也正好是从19世纪末的晚清(近代)到20世纪30年代抗战开始(现代),所以这两个词可能会造成一些概念上的混淆。然而对于时代分期的讨论属于历史学中的重大课题,本书无力涵盖。目前我只能艰难地交互使用这两个词。有时我会将二者并用即“近代(现代)”,或在讨论20世纪的现象时,单纯使用“现代”一词,以符合中文读者的习惯。但无论如何使用这两个词都不会影响本书观点的表达,而且.这也正是本书的意图之一,即中国的近代现代,甚至包括所谓的“前近代”或说“传统”时代,都有着强烈的连续性,而师范学校发展的历史和它们的连续性正说明了这一点。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正因为“现代”或“近代”是争议性很大的用词,作者使用这个词并不代表认可它是一种已经定性的概念。实际上,我只是从功能主义(functionaIism)的角度使用这两个词汇,取其方便以指认时代而已。
  相较于英文版,中文版中的一些变化需要说明,一是在过去十几年中,一批研究成果相继出现,我在翻译时尽量将这些新成果包括在内,使得中文版不会显得过时。同时,根据新找到的史料,我又在第三章第二节中增加了一个小专题,讨论教育专业化与教师伦理问题,这是英文版所没有的。二是对英文版中的一些遗漏或省略部分做出增补。当时出英文版时,出版社对书的页数有严格限制,因此不得不对资料引用和讨论分析做一些删节或简化处理,甚至忍痛舍弃某些小的论点,包括像第四章中壬戌学制颁行前关于师范学校存废的讨论都在英文版中被删除。而这次在中文版中则将这些被简化和被删除的部分都恢复添加了进去,使得本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也体现了作者本来之意图。三是作者在翻译自己的书时自由度更大一些,不必按照英文版逐字逐句地翻译。造成译文生硬。我尽量采用意译的方法,以将意思表达得更清楚,让行文更加流畅为原则。而且,在翻译时,我对英文版本中一些针对英文读者的背景介绍做了简略处理,使其更适合中文读者的习惯。尽管如此,由于作者长期用英文写作,又是从英文版翻译过来,行文中难贪出现一些比较拗。的英式化句子,只能请读者谅解。最后,我在结构上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整。英文版中的第四章本来就比较长,中文版又做了一此增补,就变得更长。为了阅读方便,我将其劈成两章,即中文版的第四章和第五章是英文版的第四章。这样,中文版的第四章比起其他几章稍稍短了一点,但是仍然可以自成一章。其他章节则保持原状,序号依次类推。
  我在英文版的序言中感谢了许许多多曾经帮助过我的学者、教授、编辑和工作人员,这种感激之情至今犹存。而在翻译和出中文版的过程中,又得到不少学者和朋友的帮助。例如老同学赵军秀教授和她的学生王本涛为我在北京的研究提供了各种方便。另一老同学王晓欣教授帮我找到所需资料,并复印邮寄给我。好友秦燕教授长期以来尽其所能地支持和帮助我,正是在她的不断敦促下,我才有了将本书翻译成中文的行动。刘九生教授极具耐心地阅读了中文稿的全文,对书稿中每一处不符合国内出版惯例的地方都——做了标记,并指出了一些打字错误,让书稿变得更加完善。李惠莲同学、汪永平教授都曾帮我在电脑上对这些错误进行了更正.在寻找出版社的过程中,杨念群教授、刘昶教授都对我有过巨大的帮助。严搏非先生独具慧眼,将书稿出版。对以上学者们和朋友们的帮助,我铭感于心并在此表达诚挚的谢意。
  本书英文版在2007年出版后,获得了“中国留美历史学会2008年杰出学术贡献奖”。我衷心感谢学会和历史学家同行们对我的肯定和鼓励,希望这本书的中文版也不负他们所望。
  2013年7月25日子休斯顿
师范学校与中国的现代化: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社会转型(1897-1937)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师范学校与中国的现代化: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社会转型(1897-1937)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师范学校与中国的现代化: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社会转型(1897-1937)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师范学校与中国的现代化: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社会转型(1897-1937)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好。

评分

第二节 有遗有老

评分

评分

第二节 恨铁不成钢

评分

尾声

评分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评分

帮同学买的,说质量不错

评分

意义很大 感觉不错的样子

评分

正好最近收集近代教育史发展,不错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师范学校与中国的现代化: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社会转型(1897-1937)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