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导论(第二版)

地理科学导论(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潘玉君,武友德 著
图书标签:
  • 地理学
  • 地理科学
  • 地球科学
  • 人文地理
  • 自然地理
  • 地图学
  • 地理导论
  • 高等教育
  • 教材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08624
版次:1
商品编码:1148794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科学方法大系·地理学思想与方法丛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页数:28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地理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以及相关学科专业研究生教材也可供有关科研人员和政府工作人员参考
  NULL

内容简介

  ?地理科学导论?是关于地理学思想、理论和方法的具有鲜明哲学性质的基础理论学术著作是系列学术著作“地理学思想与方法丛书”中的一部是地理学思想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成果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地理科学导论系统阐述了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核心、学科体系、基本价值、研究范式、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现代发展等基本理论问题.

精彩书评

  NULL

目录


序前言第一版前言第一章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 1  第一节 地理科学研究对象的既有认识 1    一、国外部分学者的主要观点 2    二、国内部分学者的主要观点 5  第二节 地理科学研究对象的基本认识 10    一、地球表层系统 10    二、地球表层陆地系统 16    三、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 17    四、学术领地的适度扩张与固守核心 19  第三节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界限与结构 19    一、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界限 20    二、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结构 21  第四节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认识历程 27    一、认识历程 Ⅰ:现象空间认识阶段 27    二、认识历程 Ⅱ:形态空间认识阶段 27    三、认识历程 Ⅲ:系统空间认识阶段 27  问题与讨论 28第二章 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 29  第一节 地理科学研究核心的基本根据 29    一、历史根据 29    二、逻辑根据 32  第二节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科学内涵 33    一、“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中的 “人地关系 ” 33    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中的 “地域系统 ” 34    三、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含义与规定 34  第三节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研究内容 35    一、理论研究内容 36    二、主要研究任务 40
x 地理科学导论
  第四节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研究程序 41    一、认识系统 41    二、分析系统结构 41    三、建立数学模型系统 41    四、调试计算机模型 41    五、模拟试验 42    六、形成文字报告 42  第五节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调控目标 42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42    二、区域主体功能 43    三、人与自然的区域系统 48  第六节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广泛应用 51    一、政策研究 ———区域生态建设补偿根据的逻辑分析 51    二、教育研究 ———基础教育振兴与区域和谐 54    三、语言研究 ———区域语言的地理学研究 56    四、伦理研究 ———可持续发展的地域公平性 59  问题与讨论 62第三章 地理科学的学科体系 63  第一节 地理科学在科学技术体系中的位置 63    一、地理科学在 “学科分类国家标准 ”中的位置 63    二、地理科学在 “钱学森体系 ”中的位置 64  第二节 地理学学科体系的有关观点 64    一、金字塔结构体系 64    二、.理论地理学概论 .中的地理学体系 65    三、.地理学引论 .中的地理学体系 65    四、.中国大百科全书 地理学 .中的地理学体系 66    五、地理学的四层次体系 67    六、.现代地理学 .中的地理学体系 67    七、.现代地理学图书分类法的探讨 .中的地理学体系 67    八、.区域经济地理学 .中的地理学体系 69    九、.理论地理学 .中的地理学体系 69    十、.论地理学体系建设 .中的地理学体系 70    十一、.理论地理学的科学问题 .中的地理学体系 70    十二、.地理科学 .中的地理学体系 71  第三节 构建地理科学体系的方法论 71    一、学科科学知识体系构建方法论 72
xi
    二、地理科学学科体系构建方法论 72  第四节 地理科学主要学科简介 72    一、地理哲学 72    二、地理科学学 74    三、元地理学 74    四、统一地理学 75    五、自然地理学 76    六、人文地理学 78    七、理论地理学 80    八、应用地理学 81    九、区域地理学 81    十、部门地理学 82    十一、人口地理学 83    十二、资源地理学 84    十三、环境地理学 84    十四、经济地理学 85    十五、社会地理学 86    十六、民族地理学 87  问题与讨论 88第四章 地理科学的基本价值 89  第一节 地理科学的哲学价值 89    一、地理科学为哲学研究提供了某些基础 89    二、地理科学为哲学研究提供了一些准确而科学的答案 89    三、地理科学部分解决了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问题 89    四、地理科学的方法丰富了哲学方法 90  第二节 地理科学的科学价值 90    一、对近代科学发展的贡献 90    二、整体观念对当前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具有积极意义 90    三、跨学科属性决定了对综合性问题解决的作用 90    四、地理科学基本规律的作用 90    五、地理学重大理论突破的作用 91    六、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地理学在科学大厦中的地位 91  第三节 地理科学的应用价值 91    一、地理科学既有的应用价值 91    二、地理科学的潜在的应用价值 100  第四节 地理科学的教育价值 103
xi
地理科学导论
    一、地理与个人教育 104    二、地理与国际、环境和发展教育 105  第五节 地理科学价值的实现 105    一、地理科学的价值关系 105    二、价值实现的机制 106  问题与讨论 106第五章 地理科学的研究范式 108  第一节 地理科学问题及其构成 108    一、地理科学问题的重要性 108    二、地理科学问题的基本属性 110    三、地理科学问题的构成原则 112  第二节 地理研究的基本维度 114    一、地理研究维度的根据 114    二、地理研究的基本维度 115    三、地理研究三重维度的关系 117  第三节 地理科学研究维度的根据 118    一、地理科学研究维度的研究思路 118    二、地理科学研究维度的研究现状 118    三、地理科学研究维度的思想基础 119    四、地理科学研究维度的基本内涵 119  第四节 地理科学研究维度Ⅰ:空间秩序 119    一、空间秩序的概念 119    二、空间秩序的层次 120    三、空间秩序的语言 122    四、空间秩序的形式 122    五、空间秩序的路径 124  第五节 地理科学研究维度Ⅱ:时间序列 129    一、时间序列的概念 129    二、时间序列的层次 129    三、时间序列的语言 130    四、时间序列的路径 130    五、时间序列的事例 130  问题与讨论 137第六章 地理科学的基本原理 139  第一节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139    一、地理环境 “整体性”的研究思路 140
xi

    二、地理环境 “整体性”的研究方法 141    三、地理环境 “整体性”的研究内容 142    四、地理环境 “整体性”的研究意义 145  第二节 地理环境分异性原理 146    一、地理环境分异研究范式的内涵 146    二、地理环境分异研究范式内涵分析 146  第三节 地理环境人地性原理 147    一、人地关系学说的考察 147    二、人地关系的历史分析 150    三、人地关系的实证分析 152    四、人地关系的区域分析 157    五、人地关系理论的探索 164  问题与讨论 168第七章 地理科学的基本方法 170  第一节 地理科学方法的哲学基础 170    一、地理科学方法的创新原则 170    二、科学方法的逻辑基础 172    三、世界的地理科学图景 173    四、理论的内涵与性质 175    五、地理科学方法的构建原则 176    六、地理科学方法的基本特点 178  第二节 地理研究的系统论基础 179    一、系统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 180    二、综合集成法 184  第三节 地理研究的基本过程 187    一、地理学研究的程序和模式Ⅰ———传统的经验归纳模式 187    二、地理学研究的程序和模式Ⅱ———波普尔的猜测反驳模式 192    三、地理学研究的程序和模式Ⅲ———库恩的范式更替模式 193  第四节 地理研究的模型方法 194    一、模型方法的概念与功能 194    二、模型的基本类型 195    三、模型化的方法与步骤 195    四、模型的数学工具 197  第五节 系统动力学方法 201    一、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01    二、系统动力学对系统的描述 204
xiv 地理科学导论
    三、流程图及其构成要素 205  第六节 地理研究的综合考察法 208    一、地理综合考察的基本任务 208    二、地理综合考察的性质 208    三、综合考察的主要工作方法 212  问题与讨论 214第八章 地理科学的现代发展 215  第一节 地理科学发展的模式与动力 215    一、地理科学的发展模式 215    二、地理科学发展的动力 217  第二节 现代地理科学发展的背景 220    一、现代地理科学的历史背景 221    二、现代地理科学的社会背景 222    三、现代地理科学的科技背景 224  第三节 现代地理科学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特征 225    一、现代地理科学的发展历程 225    二、现代地理科学的基本特征 226  第四节 现代地理科学的辉煌成就 228    一、地理学科学观念 ———地理环境整体性 228    二、地理科学的主要学派 229  第五节 地理科学的思想研究 231    一、中国20世纪初叶以来地理思想研究的基本意义 231    二、中国20世纪初叶以来地理思想研究的基本现状 232    三、中国20世纪初叶以来地理思想研究的理论基础 233    四、中国20世纪初叶以来地理思想研究的基本内容 234    五、中国20世纪初叶以来地理思想研究的研究方法 236  第六节 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 237    一、地理科学发展的客观基础 238    二、地理科学的核心概念的发展 239    三、现代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与前沿课题 241  问题与讨论 255主要参考文献 257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
古老而年轻的地理科学 ,至今仍面临着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等问题没有形成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共同答案的局面 .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中国地理科学要形成与完善学科建设工程 ,必须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之一就是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为什么呢 ?原因是 ,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问题之所以是这门学科的最根本问题 ,是因为其研究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社会功能等都是由其研究对象决定的 .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否明确 ,直接决定着学科的发展水平和成熟程度 ,决定着学科科学性的含量 .
如何回答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这个问题呢 ?对于学科的研究对象的最一般认识、哲学认识和科学实践认识 ,是回答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乃至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的重要理论基础 现代汉语词典 .对研究对象的解释为 :研究对
“是指行动或思考时 ,作为目标的人或事物 ”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 .从马克思主象义哲学的角度 ,阐述了研究对象问题 ,写道 :“科学研究的区分 ,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 .因此 ,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了某一门科学的对象 ”.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院士从科学哲学层面和科学实践角度 ,在其 .论地理科学 .中更加精辟地论述了学科的研究对象问题 .他论述道 :“各个学科所面对的研究对象都是客观实际 ,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别 ,不在于研究对象 ,而在于它们研究的角度不同 ,研究的侧面有所不同 .”所以 ,从研究对象的矛盾特殊性、研究角度的独特性和研究侧面的选择性等方面切入是回答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的方法论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到底是什么 ?对于这个地理科学的基本问题 ,应该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创新的最高原则 ———历史的与逻辑的统一来进行回答 .本书从地理科学大师和优秀地理科学家对地理科学研究对象既有的科学认识、地理科学研究对象的圈层基础和对地理科学研究对象的逐级逻辑分析来探索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 .
第一节 地理科学研究对象的既有认识
在漫长的地理科学的发展历史中 ,自近代地理学以来 ,很多杰出的地理学家在从事大量具体地理问题实证研究的同时 ,始终关注着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等方面的问题 ,并对其进行了探索 ,形成了具有一定地域特点、时代特点和学科特点的各种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观点 .对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的认识深度和系统程度 ,
2地理科学导论
反映了对地理科学本质的认识的深度和系统程度.他们对地理科学研究对象问题的不断认识,促进了地理科学的学科发展.这些地理学大师和地理学家的关于地理科学研究对象的有关认识,构成了遵循马克思关于理论创新的最高原则———历史的与逻辑的统一回答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这个地理科学的基本命题的认识历史.
一、国外部分学者的主要观点
近代地理学时期,很多有作为的地理学家思考并探索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他们的答案或者是直接地表述或者是隐含在他们的地理学思想中.他们的观点影响深远.
(一)近代地理学开山大师的观点
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亚历山大 冯 洪堡 (AlexAndervon Humboldt,
1769—1859)和卡尔 李特尔 (CAriRit
er,1779—1859)在地理科学研究中 ,
逐渐认识并阐明了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 .他们关于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的思想深
远地影响着此后的地理学家对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问题的探索 ,也是本书
明确提出并阐释的地理学具有三个有一定逻辑顺序的研究维度的重要的学术的历
史基础 .
1洪堡的观点
以自然地理学见长的洪堡,运用地理大发现所带来的大量资料和自己系统的科
学考察所得到的资料,完成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其中最重要的是5卷本的科学巨著 .宇宙:物质世界概要他受德国哲学家康德关于地理学研究区域联系与分布问题的思想和A.G.沃纳关于某自然地理要素与其环境关系思想影响,认为地理学是对地球的描述,研究位于地球上某一区域或者片段上的各种相互联系的现象的多样性.地理学史专家刘盛佳教授在其 .地理学思想史.中较多地引用了洪堡在 .宇宙.中的原文.从这些原文可以看出洪堡关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等方面的思想和概念.洪堡认为 “宇宙著作的基本法则,就是企图把宇宙现象作为一个自然整体来认识,并揭示在这些现象的个体组织中,怎样认识它们所受到的共同制约———或者说大自然规律的支配,以及通过怎样的途径来从这些规律提高到因果关系的探讨” “如果要正确地理解自然,我们就绝不把事物的现状与其过去的发展截然分开.不回顾事物的形成过程,就不可能获得对事物性质的正确理解对于地球的自然面貌进行描述时,现在和过去两者之间很明显是相互渗透的” “人类在生活上到处与土地发生最根本的联系 他借助于精神活动和智慧教养的提高来轻易地摆脱自然力的控制,还具有使他自身适应于各种气候下生活的惊人能力”.洪堡所探索的不是个别的空间现象,而是空间分布的各种现象的复合体.在他的与现在地理学的观念非常接近的思想观点中,鲜明地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地理要素及其关系、地域等级系统、地理事物发展历史即时间序列和人地关系等方
第一章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3
面的观念或思想 .
2李特尔的观点
以人文地理学见长的C.李特尔主要利用地理大发现所带来的地理资料 ,完成
了一系列地理学论著 ,最早阐述了人地关系和地理学的综合性、统一性 ,奠定了地理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19卷本的 .地学通论 .是其最重要的地理科学著作 ,又名 .地球科学与自然和人类历史 .,全名为 .地学通论 ———它同自然和人类历史的关系 .或者 .普通比较地理学 ———自然和历史科学研究与教学的坚实基础他认为 ,地理科学是研究人类的家园即布满人的空间的地表空间的科学 ,不以整个地球为研究对象而以地球表层为研究对象 ,重点是研究和理解在地区上结合在一起的各个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 ,人是整个地理研究的核心和顶点 .在他的地理科学的观念和思想中 ,地理科学不是研究整个地球而是仅研究地球的一个部分 ,即地球表层上的地理事物的区域分布及其联系、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的科学 .
(二)其他学者的观点
1部分德国学者的主要观点
费迪南德 冯李希霍芬 (FerdinAndvonRichthofen)是一位野外考察研究经验丰富的地理学家 ,认为地理科学必须限于研究地球表层 ,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接触的地方 ,地理科学的最高目标在于发掘人类和物质的地球以及与自然现象也有联系的生物现象之间的关系 .弗里德里希 拉采尔 (Friedrich RAtzel)出版了 .人类地理学 .和 .政治地理学 .等著作 .他关注各种自然现象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和在某些地区文化的差异比自然特征的差异更重要的思想 .这透射出他所理解的地理科学主要是研究人地关系的科学的思想 .以 .地理学 :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著称的阿尔弗 赫特纳回答了这样的一个地理科学的基本问题 ———地理科学是否只限于叙述发生在空间联系上的独特事物还是也应该设法创立一般的地理科学概念 ?他认为 :地理科学研究的是地球表面的差异性 ,或者说地理科学是按照总特性研究地球表面的不同地区 ,既要研究地理规律又要研究具体的地理事物 .地理科学是研究区域差异的科学 .
2部分法国学者的观点
地理学家或人文地理学大家P.V.白兰士 (PAulVidAldeLABlAche,1845 —1918 )在其 .人生地理学原理 .等论著中 ,阐述了地理学的目的是研究地面相关现象的因果关系和 “或然论 ”或 “可能论 ”的人地关系学说 .他既反对拉采尔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又反对佩舍尔的地理环境二元论 ,认为在人和地理环境的关系中 ,除了地理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自然环境提供了可能性的范围 ;而人类在创造他们居住地的同时 ,又反过来按照他们的需要、愿望和能力来利用这种可能性 .他坚持认为 ,地理学的研究应集中在个别区域上 ,力求通
4地理科学导论
过一系列具体区域的实证研究来阐明人地关系的一般关系或一般原理 .3部分俄苏学者的主要观点原苏联地理学家C.B.卡列斯尼科对自然地理学特别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
展有重要贡献 ,他在其 .普通地理学原理 .中阐述道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地理外壳结构的科学 ,是研究这个结构的构成法则、空间分布法则以及发展法则的科学 .”原苏联地理学家马尔科夫在 “苏联地理学第二次代表大会 ”上的报告 .论大学地理系学生的培养 .中阐述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认为 “地理学研究各地方及整个地球表面的自然、经济和人口的相互依赖性 .”A.Г.伊萨钦科在其 .今日地理学 .中阐述了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 .他在引述了 .苏联大百科全书 .中的地理学定义 ,即地理学是研究自然综合体和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及其组成成分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系统的基础上 ,从结构和功能统一的角度阐述了地理学 .他写道 首“先应该研究事物的真实情况 ,即研究历史上实际形成的现代地理学结构和组成这个结构的一系列部门 ;然后 ,应该阐明它们是如何联合的 ,即阐明地理科学系统的统一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 ”.В.Б.索恰瓦在其 .地理系统学说导论 .等论著中阐述道 :随着系统科学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人们逐渐认识到地理环境实质上是一个巨系统 ,可以用 “地理系统 ”这个概念来表述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 .地理系统是位于地球表面附近由各种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
4部分美国学者的观点
主编长达一千余页巨著 .人类在改变地球面貌中的作用 .的伯克利学派地理学家W.托马斯阐述了该学派对于地理学特别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认识 .他认为 ,地理学是关于最近数百万年 ———人类栖息时期 ———在地球表面上发生之事的研究 ,特别关注地球产生区域差距的自然生物过程的结果 ,通过了解与人类发展历史有关的问题 ———文化差别对资源认识、利用方式的差别的作用和人的群体在对地球的面貌的改变中的作用问题 ———而逐渐构建地理科学知识体系 .这样理解的地理学特别是其研究对象 ,显然具有鲜明的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背景特色 .R.哈特向 (RichArdHArtshorne,1899 —1992 )对地理学的区域研究的范式进行了系统地理论总结 ,主要反映在其理论著作 .地理学的性质 .中.他认为 :地理学是关于世界上区域分异的复杂知识 ,“地球表面就是岩石圈、水圈、气圈、人圈相互混合的地球外壳部分 ,这就是地理学的研究领域 .”H.巴罗斯认为 ,地理学应当致力于从考察多个要素之间关系的角度研究人类的生态或人类对其自然环境的适应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才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因 “景观的形态 ” (morphologyof lAndscApe)一文而有很大学术影响的卡尔 苏尔认为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主要研究自然事物和人文事物的区域特征及其区域差别 .詹姆斯在其 .地理学思想史 .中讨论了美国的新地理学 ,并对他的观点进行了归纳阐述 :苏尔认为地理学研究区域 ,不仅在于对各个区域的专门研究 ,而且还在于对各个区域的一般特征和规律的研究 .
第一章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5
二、国内部分学者的主要观点
自20世纪初叶以来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 ,很多杰出的学者诸如竺可桢院士、钱学森院士、黄秉维院士、吴传钧院士、陆大道院士、郑度院士、林超教授、李春芬教授、李旭旦教授、陈传康教授、蔡运龙教授 以地理科学实践为客观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在吸收历史和国外地理学思想的基础上 ,探讨和回答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这个问题 .他们的这些观点 ,深远地影响着中国地理学在
20世纪和21世纪初的发展 .1竺可桢院士的观点
地理学家竺可桢院士既是科学家又是科学发展的管理者 .他从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和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发展方面 ,阐述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任务等方面的问题 .他编撰了我国第一本地理学理论著作 .地理学通论 他在 “中国地理学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及1963年综合性学术年会开幕词 ”中和在1965年中国科学院地理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工作的方向 ”中,阐述了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等问题 .他阐述道 :“地理学是一门面向各个自然要素和整个地理环境、综合性和地区性很强的科学 ”,“是研究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与区域分异以及生产布局的科学 ,它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与综合性特点 ,同时具有明显的实践作用 ,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部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地理环境是各种自然条件有机结合而成的 ,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综合体 因此 ,综合研究应当成为地理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地理学综合性、地域性的特点 地理学综合水平的提高 ,有赖于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 ,因此在向综合研究方向发展的同时 ,亦应当注意各部门地理学的研究 ”; “地理科学是研究地面环境的科学,应着重研究地球表面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人类的相互作用 ,其任务是研究地球外壳的结构及其组成部分的发生、发展和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 ”.
2钱学森院士的观点
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和一切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的科学家一样 ,长期以来在探索和思考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方面的问题 .他在诸多学科中认识到地理学是进行思考人类生存与发展问题的理想学科 ,所以他特别关注地理科学的基本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他在 “发展地理科学的建议 ”中明确提出并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这些观点和思想 :“‘地理科学 ’就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球表层 地球表层对人的影响、对社会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 ,地球表层往外的部分和地球表层更深的部分是地球表层的环境 地球表层是一个系统 ,而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地球表层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等等 .他的观点 ,通过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地理学会等科学共同体的媒介作用而在中国地理科学界有很大影响 .
6地理科学导论
3黄秉维院士的观点
以主编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 .而著称的地理学家黄秉维院士在 .1956 ~1967年基础科学学科规划 .之 “地理学学科规划说明书 ”和 “自然地理学一些最主要趋势”等有关论著中 ,阐述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认为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地域差异的科学 ”,“自然地理学全面研究由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等相互关联的因素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 ,研究它的类型及其发生、发展与分布规律 ,并在此基础上 ,分析其对人类社会的有利方面与不利方面 ,指出充分利用与改造的可能性与方向 ”,地球陆地表层系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他认为地球陆地表层研究的主要领域有 :1地理学传统研究对象是作为人类居住的地表或作为人类生存的环境 ;2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对象全在地球表层 ;3自然资源研究主要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的利用与保存 ,对象是地球表层 ;4环境研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指消除和避免环境污染 ,广义的则涉及一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环境 ,这与地理学传统定义相同 ;
5国土整治研究 ,其对象仍然在地球表层中 ;6地圈、气圈相互作用 ,其研究内容
是研究地表对大气的影响和大气变化对地表的影响 .
4吴传钧院士的观点
地理学家吴传钧院士在其主编的 .地理科学 .(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中国地理学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地理学的今天和明天 ”和 .经济地理.上发表的论文 “地理学的特殊研究领域和今后任务 ”中,论述了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他在 .地理科学 .中写道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交互关系与作用的科学 .研究范围十分广泛 ,上至大气圈对流层的顶部,下至岩石圈的表层 ,处于大气、陆地、水域的交合面 ,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与人类智慧圈五大圈层所构成 ”.在 “地理学的今天和明天 ”中有如下论述 :第一 ,地理学着重研究有关事物的分布 .地理学要回答的问题不仅是分布在哪里 (where),而且要回答在什么时间 (when)条件下、为什么 (why)分布在那里和形成怎样 (whAt)的分布类型等问题 .地域结构和地域过程的统一是地域系统 .人类就活动在地球表面的地域系统之中 .第二 ,地理学所研究的地理环境,不限于狭义的自然环境 ,而是由无机的、有机的、社会的三方面要素构成的地理环境 .这三方面要素分别受自然规律、生物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支配 ,包括了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人文 (社会、经济、文化 )环境 .作为整体的地理环境 ,其发展是由于上述三方面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有不少其他学科研究这些要素的个别方面 ,而地理学则综合研究其整体 .地理学要分析研究地域综合体内部各个要素的相互关系、它的结构和地域分异规律 .第三 ,地理学研究具有因果反馈性质的人地关系 .
5陆大道院士的观点地理学家陆大道院士在 “地球表层系统研究与地理学理论发展 ”等论著中 ,从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ω?`)

评分

还可以,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

评分

还可以,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

评分

|?ω?`)

评分

正班。。。。。。。。。。

评分

可以

评分

书比较系统,但案例偏少

评分

评分

可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