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丛书:地中海史诗三部曲之二:海洋帝国·地中海大决战 [Empires of the Sea:The Eiege of Malta,the Battle of Lepanto,and the Contest for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甲骨文丛书:地中海史诗三部曲之二:海洋帝国·地中海大决战 [Empires of the Sea:The Eiege of Malta,the Battle of Lepanto,and the Contest for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罗杰·克劳利(Roger Crowley) 著,陆大鹏 译
图书标签:
  • 甲骨文
  • 地中海史诗
  • 海洋帝国
  • 地中海大决战
  • 马耳他之围
  • 列班多海战
  • 世界中心争夺
  • 历史
  • 军事史
  • 航海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44208
版次:1
商品编码:11499510
品牌:甲骨文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Empires of the Sea:The Eiege of Malta,the Battle of Lepanto,and the Contest for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开本:3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6世纪,亚细亚、欧罗巴、阿非利加三大洲之间的地中海被认为是世界的中心。这本书以激动人心的笔法再现了这一时期当基督教军队与穆斯林军队试图争夺世界中心时所进行的伟大战役。1521年,苏莱曼大帝,奥斯曼帝国的穆斯林统治者,发动了一次对基督教世界的罗兹岛的入侵,迫使十字军的一支圣约翰骑士团溃败并撤退到马耳他。这开启了信仰迥异的两大帝国对作为世界中心的地中海控制权的冲突序幕。在《海洋帝国》中,罗杰克劳利对这场为了寻求“欧洲的灵魂”在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之间展开的旷日持久的残酷战争进行了令人震撼的描述。一部快节奏的传奇史诗,从伊斯坦布尔绵延到直布罗陀之门。这本书使一系列充满野性的、为至高权力和生存而战的劫掠者、十字军战士、宗教骑士们如魔法般地出现,故事中有奴隶,有海船之战,有勇敢,也有更为苦涩的惨烈。这是一部有奇异色彩与插曲的传奇,为我们提供了一部至关重要的有文明冲突的读本。

内容简介

  《海洋帝国》主要描写16世纪中后期的奥斯曼帝国,与由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西班牙王国和教皇国、威尼斯共和国等结成的“神圣联盟”之间,为争夺地中海即旧世界中心,在地中海进行的著名岛屿攻防战和海上大决战,包括罗得岛、马耳他岛、塞浦路斯岛战役以及勒班陀海上战役等。
  1521年,苏莱曼大帝,奥斯曼帝国统治者,派遣一支军队远征罗得岛。海洋的另一端,基督教世界在教皇的感召下,枕戈待旦。这将是互相竞争的帝国和信仰之间,为争夺地中海和世界中心主宰权所进行的史诗级别的斗争的第1枪。《海洋帝国》绘声绘色地描摹了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教世界争夺欧洲灵魂的长达数十年的残酷战争,这个快节奏的故事越来越激烈,范围从伊斯坦布尔一直到直布罗陀海峡。在这个奴隶制、桨帆船战争、绝望与勇气和惨无人道的暴行的故事里,克劳利令人信服地勾勒出一系列为了权势和生存而战斗的海盗、十字军武士和宗教战士。《海洋帝国》是一个色彩纷呈、惊心动魄的故事,为当代的文明冲突提供了一个关键的背景。

作者简介

  罗杰克劳利(Roger Crowley),历史学家。他出生于英格兰,剑桥大学毕业后,曾久居伊斯坦布尔,并对土耳其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花费数年时间广泛游历了地中海世界,这使他拥有对地中海的渊博的历史和地理知识。著有“地中海史诗三部曲”《1453》《海洋帝国》和《财富之城》。
  
  陆大鹏,南京大学英美文学硕士,精通英德法三种外语,热衷西方文学历史,译著有托尔金《哈比人》(合译)、朱诺迪亚斯《你就这样失去了她》、《暴发户与牟利者:纳粹时期的腐败》等。

精彩书评

  ★在整个欧洲史中,没有任何故事比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个世界争夺地中海的较量更令人热血沸腾……本书是讲述这个故事的翘楚之作。克劳利先生讲故事的本领令人叹为观止;他的故事像悬疑小说一样精彩……他的分析睿智而极具洞察力,描绘人物入木三分。读了他的书,我们脑海中留下的是清晰而难忘的景象。
  ——《华尔街日报》
  
  ★罗杰·克劳利凭借对现代早期战争的敏锐洞察和引人入胜的文笔,对这场冲突进行了绘声绘色和无比血腥的描述。克劳利对大战略的宏观概况和战斗的恐怖细节都有很好的把握,对影响了这场冲突的历史人物的描绘同样精彩。
  ——《波士顿环球报》
  
  ★克劳利的洞见极其精妙,描写波澜起伏。但在描绘战斗场面时,他的文字非常简洁精练,读者不可能不被这毛骨悚然的场景所深深吸引。虽然他不会沉溺于血腥描写,但赤裸裸的真相还是会让读者捂上眼睛、心脏猛跳。如果迪克·弗朗西斯写的不是赛马悬疑小说,而是历史书,一定就是这个样子……很少有一本书能如此鞭策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对历史的评判。克劳利的《海洋帝国》是关于一个被人低估、常被忽视的主题的诚实记载,是一本罕见的奇书。
  ——《基督科学箴言报》
  
  ★出神入化……《海洋帝国》值得广大读者一看。它讲的是16世纪的一系列风云激荡、五彩斑斓的历史,涉及文明的碰撞,对我们的今天仍然很有启发意义……它能够同时做到具有娱乐性、知识性和警示性,着实难得。
  ——《军事评论》
  
  ★克劳利以大师的手笔融合了一手和第二手资料,栩栩如生地重现了伟大的战役,以令人手不释卷的流畅文字描绘了战斗场面和残暴行为,但绝不会为了有趣而牺牲历史的真实性。
  ——《出版商周刊》(星级评论)
  
  ★这是一本罕见的具有小说的细节、洞察力和节奏的历史书。
  ——《坦帕论坛报》
  
  ★大手笔!准确捕捉了争夺世界中心的激烈斗争的宗教狂热、残暴和大浩劫。
  ——《科克斯书评》(星级评论)
  
  ★记载一场宏大而影响深远的斗争的文笔优美的史书。
  ——《书目》
  
  ★有一种写军事史的天才,罗杰·克劳利就有这种天才……他对现代早期围城战的所有技术问题游刃有余……你可以像读伯纳德·康威尔的夏普系列小说一样读克劳利的书,跌宕起伏的情节很容易帮你度过飞机旅途。但它背后有着严肃的研究……克劳利的确很优秀。
  ——《每周卫报》
  
  ★令人血脉贲张……《海洋帝国》确立了克劳利地中海历史大师的地位……他渊博而引人入胜地描绘了奥斯曼海盗和十字军航海家,他对这些人的理解就像他们对海潮的精通一样……罗杰·克劳利圆润娴熟地铺垫大战之前的历史。从罗得岛到马耳他,他对历次大战役的描摹既注重细节,也能掌握战略层面……你能逼真地感受到火绳枪的炽热、海上的危险和一位奥斯曼帕夏或教皇的挫败无奈。
  ——《文学评论》

目录

插图一览表
序言:托勒密的地图
第一部 凯撒们:海上角逐,1521—1558年
1. 苏丹驾到
2. 求援
3. 邪恶之王
4. 远征突尼斯
5. 多里亚与巴巴罗萨
6. 土耳其的海

第二部 震中:马耳他战役,1560—1565年
7. 毒蛇的巢穴
8. 入侵舰队
9. 死亡的岗位
10. 欧洲的三角堡
11. 最后的求援者
12. 血债血还
13. 堑壕战
14. “马耳他不存在”

第三部 大决战:冲向勒班陀,1566—1580年
15. 教皇的梦想
16. 盘子上的头颅
17. 法马古斯塔
18. 基督的将军
19. 着魔的毒蛇
20. “决一死战!”
21. 火海
22. 其他的海洋
尾声: 遗迹

精彩书摘

  托勒密的地图
  在金角湾沿岸的写字楼群拔地而起的很久以前,甚至在清真寺群兴建之前,那里矗立着基督教的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穹顶在地平线上独自屹立了一千年。在中世纪,如果人们登上大教堂的屋顶,就能鸟瞰整个“环水之城”,视野极其开阔。站在这里,人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君士坦丁堡曾经能够统治世界。
  1453年5月29日下午,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就这样登上了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屋顶。永载史册的一天终于落幕。就在这一天,他的大军攻克了君士坦丁堡,使得伊斯兰教的预言成为现实,摧毁了拜占庭这个基督教帝国的最后残余部分。奥斯曼帝国的史官记载道,穆罕默德二世于“真主之灵升上第四层天堂”时登上了大教堂屋顶。
  苏丹眼前兵火肆虐、哀鸿遍野。君士坦丁堡遭到了严重破坏和彻底洗劫,“惨遭蹂躏,遍地如同被烈火烤黑一般”。君士坦丁堡的军队土崩瓦解,教堂横遭抢劫,末代皇帝也在大屠杀中丧生。男人、女人和儿童被绳索捆成一串,排成长长的队伍,在土耳其人的驱赶下蹒跚行进。空荡荡的房屋上飘荡着旗帜,这表明,屋内的财物已经被洗劫一空。这个春天的傍晚,召唤穆斯林祈祷的呼声徐徐升起,盖过了俘虏们呼天抢地的哀号。这标志着一个皇朝的彻底终结,以及一个新的皇朝凭借征服者的权利正式粉墨登场。土耳其人原先是来自亚洲腹地的游牧部落,此刻在这座欧洲海岸上的城市——土耳其人称之为伊斯坦布尔——巩固了伊斯兰教的地位。攻克君士坦丁堡的丰功伟绩彻底奠定了穆罕默德二世的地位——他既是拜占庭的继承人,又是伊斯兰圣战无可争议的统帅。
  苏丹从他居高望远的有利位置可以追忆土耳其民族的往昔,并憧憬未来。在南面,博斯普鲁斯海峡以南,是安纳托利亚(又称小亚细亚),土耳其人经历了漫长的迁徙,经过安纳托利亚北上;往北面是欧洲——土耳其人开疆拓土雄心壮志的目标。但对奥斯曼帝国来说,最具挑战性的却是西方。在午后的阳光里,马尔马拉海波光粼粼,仿佛锤扁的黄铜。它的西面是广阔的地中海,土耳其人称之为白海。征服了拜占庭之后,穆罕默德继承的不仅仅是一大块土地,更是一个海上帝国。
  1453年的事件是伊斯兰教与基督教这两个世界之间此消彼长、潮起潮落的斗争的一部分。从11世纪到15世纪,基督教通过十字军东征,曾一度控制了地中海。在希腊海岸地区和爱琴海诸岛上拔地而起的一系列基督教小国家成了十字军东征事业与西方拉丁世界的联系纽带。1291年,十字军丧失了他们在巴勒斯坦海岸的最后一个主要据点——阿卡,于是战争形势开始发生逆转。现在,伊斯兰世界要反击了。
  自罗马帝国以来,还没有任何人拥有足够的资源,能够雄霸整个地中海,但穆罕默德二世自视为罗马皇帝的继承人。他的雄心壮志没有边际。他下定决心,要实现“一个帝国、一个信仰、一个君主”;他自诩为“两海之王”——白海和黑海。大海对土耳其人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大海不是稳定的平地,没有自然边界,没有地方可供游牧民族安营扎寨。人类无法在海上定居。大海并不记得历史:伊斯兰教在此之前曾经在地中海有过立足点,但后来又丢掉了。但穆罕默德二世已经确立了他的宏图大略;在他麾下攻打君士坦丁堡的是一支庞大的(尽管还缺乏经验)的舰队,而土耳其人非常擅长学习。
  在征服君士坦丁堡之后的岁月里,穆罕默德二世命人复制了一张古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绘制的欧洲地图,并命令希腊人将它翻译成了阿拉伯语。他像猎食的猛兽般虎视眈眈地审视着地中海的轮廓布局。他用手指抚摩着地图上的威尼斯、罗马、那不勒斯、马赛和巴塞罗那;他追寻着直布罗陀海峡;甚至遥远的不列颠也进入了他的视线。译员们非常谨慎,在地图上把伊斯坦布尔标注得特别突出。穆罕默德二世此时还不知道,在地图的西端,西班牙的天主教国王们正在规划他们自己的帝国伟业。马德里和伊斯坦布尔就像两面巨镜,反射着同一轮太阳的光辉;起初它们相距太遥远,互相还不了解。很快,敌意将会使阳光聚焦。托勒密的地图讹误颇多,画着奇形怪状的半岛和歪曲的岛屿,但即便这些错误也无法掩盖关于地中海的这样一个关键事实:它其实是两片海洋,在中间由突尼斯和西西里岛之间的狭窄海峡一分为二,马耳他岛就在这海峡的正中间,形成一个尴尬的小点。土耳其人将很快统治地中海东部,西班牙的哈布斯堡家族将总领地中海西部。这两股势力将在马耳他这个点上相遇。
  今天,从西班牙南部起飞,横跨整个地中海飞往黎巴嫩海岸,只需三个小时。从空中俯视,地中海一派安静祥和。航船有条不紊、温和驯顺地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行驶。设有城堞的西班牙北岸绵延数千英里,分布有度假村、游艇码头、时髦的度假胜地,以及为南欧经济提供动力的重要港口及工业区。地中海仿佛是一个波澜不兴的礁湖,可以从空中追踪任何一艘船只。古代的可怕风暴曾经摧毁奥德修斯和圣保罗的航船,但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今天的船只丝毫不必担心。地中海曾被罗马人称为世界的中心,但在今天我们这个日渐缩小的世界里却显得微不足道。
  但在五百年前,地中海给人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海岸地带饥馑遍野,由于农耕和放牧,先是植被遭到破坏,然后土地也变得贫瘠。到14世纪,但丁看到的克里特岛已经是个被生态灾难完全摧毁的地方。“在海中央坐落着一片荒原,”他写道,“它一度是泉水潺潺、树木葱茏的福地,现在却是沙漠。”就连大海也是荒芜的。地中海是由地质结构的猛烈崩溃而形成的,因此从外界进入的清澈海流会猛地跌落到深海沟壑中。地中海也没有像纽芬兰或者北海那样的大陆架可以养育丰饶的鱼群。对于沿海居民来说,这100多万平方英里的海面——它被分割成十几个单独区域,各自有自己独特的气流条件、复杂的海岸和星罗棋布的岛屿——是难以驾驭、硕大无朋和险象环生的。地中海是那么大,以至于东西两个海域几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如果天气良好,一艘帆船从马赛到克里特需要两个月时间;如果天公不作美,就需要六个月。当时船只的适航性惊人的差,风暴往往毫无征兆地骤然降临,海盗多如牛毛,所以水手们往往选择在近海航行,而不敢穿过开阔海域。航海过程中险象环生,登船起航往往就意味着要听天由命。地中海是麻烦重重的海。1453年之后,它将成为一场世界大战的中心。
  欧洲史上最激烈最混乱的斗争之一就在地中海上演: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争夺世界中心的斗争。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战火在海上盲目地肆虐了一个多世纪。仅仅是最初的小规模战争——土耳其人借此取代了威尼斯的主导地位——就持续了五十年。这场斗争形式繁多:消耗经济的小规模战争、以信仰的名义进行的海盗突袭、对海岸要塞和港口的袭击、对大型岛屿堡垒的围攻,以及屈指可数的几场史诗级别的大海战。地中海沿岸的所有民族和特殊利益集团都卷入了这场角逐:土耳其人、希腊人、北非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和法国人;亚得里亚海和达尔马提亚海岸的各民族;商人、帝国捍卫者、海盗和圣战者——他们全都时不时地改旗易辙,为捍卫宗教、贸易或者帝国而战。没有人能够长期保持中立,尽管威尼斯人为此付出了艰难的努力。
  这个被陆地环绕的竞技场为冲突对抗提供了无限机遇。地中海在南北方向上惊人地狭窄;在很多地方,只有一衣带水将不同的民族隔开。劫掠者可以突然出现在海平线上,然后又自由自在地离去。自蒙古人的闪电式突袭以来,欧洲还是第一次经历如此骤然兴起的恐怖入侵。地中海成了一个毫无法度的暴力的生物圈,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以无可比拟的残暴互相碰撞。战场就是大海、岛屿和海岸,战局受到风力和天气的影响,主要的武器则是桨帆船。
  奥斯曼帝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尽管基督教世界将他们简单地称为“土耳其人”、“基督之名最残忍的敌人”。在西欧看来,这场斗争是终极战争的来源,是巨大的创伤,也是针对黑暗力量的精神斗争。梵蒂冈内部知道托勒密地图的事情。他们将它想象为奥斯曼帝国征服事业的模板,并以惊人的细节绘声绘色地揣测着高高矗立于博斯普鲁斯海峡之上的托普卡帕宫内的情景。奥斯曼苏丹戴着典型的土耳其式头巾,身着肥大的土耳其式长袖袍子,长着鹰钩鼻,生性残忍,端坐在富丽堂皇然而透着野蛮劲儿的亭台楼阁内,研究着通往西方的海道。他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消灭基督教。1517年的教皇利奥十世深感土耳其人为心腹大患。“他手中无时无刻不拿着描绘意大利海岸的文件和地图”,教皇心惊胆战地如此描绘苏丹,“他的全副注意力都用于集结火炮、建造船只和勘察欧洲所有的海洋和岛屿。”对土耳其人及其北非盟友来说,对十字军东征报仇雪恨的时机成熟了,扭转世界征服格局和控制贸易的机遇到了。
  这场斗争将在宏大的战线上进行,往往远远超越大海的界限。欧洲人在巴尔干半岛、匈牙利平原、红海、维也纳城下与敌人激战。但最终,在16世纪,这场斗争的主角们的全副力量都将集中于托勒密地图的中心。这将是一场长达六十年的角逐,由穆罕默德二世的曾孙苏莱曼一世策动。战争于1521年正式爆发,于1565~1571年达到高潮,在这六年的无可比拟的血战中,当时的两个巨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皇朝将高举各自信仰的战旗,至死方休。这场战争的结局将决定穆斯林和基督教世界的边界,并影响各帝国在未来的前进方向。
  这一切,都从一封信开始。
  ……

前言/序言

  《1453》《海洋帝国》和《财富之城》这三本书互相关联,组成了一个松散的三部曲,叙述地中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读者可以从其中任意一本书读起。这三本书涵盖的时间段达四个世纪之久,从公元1200年到1600年,这是不同文明和互相竞争的各大帝国之间为了领土、宗教信仰和贸易控制而激烈冲突的年代。这场冲突的参与者包括拜占庭帝国(信仰基督教的罗马帝国继承者)、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他们复兴了伊斯兰“圣战”的精神),以及西班牙的信仰天主教的哈布斯堡王朝。同样在这个时期,威尼斯从一个泥泞的礁湖崛起为西方世界最富庶的城市,宛如令人叹为观止的海市蜃楼,从水中呼啸而起。威尼斯是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当年和今天一样,在异邦人眼中非同寻常、精彩纷呈。
  在这个时期,各国为争夺地中海爆发了激烈战争。居住在地中海周围的各族群——土耳其人、希腊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北非人和法国人——认为自己是在为争夺世界中心而战。但与真正的大洋相比,地中海其实是很小的。各民族之间的地理距离只有投石之遥,于是大海成了一个封闭的竞技场,大规模的厮杀就在这里上演。在这个年代,火药武器开始彻底地改变战争的面貌。大海是史诗般攻城战、血腥海战、海盗行径、人口劫掠、“十字军”东征和伊斯兰“圣战”的场所,也是利润丰厚的贸易和思想交流的途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漫长而残酷的竞争从本三部曲涵盖的时期开始,将大海分裂为两个迥然不同的区域,双方沿着海上疆界进行了激烈较量。这场斗争一直延续到“9·11”事件之后的世界。
  我们很幸运,大量关于这一时期地中海世界的目击资料留存至今,尤其是从大约1500年开始, 欧洲印刷术的发明刺激了文字材料的爆炸式增长,所以我们得以感同身受地重温这段历史。通过目击者的叙述,我们常常能够近距离观察当时的事件,审视那时的人们如何生活、死亡、战斗、从事贸易,以及礼拜上苍。我尽可能地引用当时人们自己的话,让他们为自己发言。
  这三本书的另一个主题是“场所”。在地中海地区,我们在游览威尼斯或伊斯坦布尔,或者克里特、西西里和塞浦路斯等大岛屿的时候,仍然能够触及过去。许多纪念建筑、城堡、宫殿和遗址依然完好。借用伟大的地中海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的话:“这片大海耐心地为我们重演过去的景象,将其放置在蓝天之下、厚土之上,我们能亲眼看见这天与地,它们如同很久以前一样。只消集中注意力思考片刻或者瞬间的白日梦,这个过去就栩栩如生地回来了。”我希望这三部曲能够帮助中国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地中海历史以及那里发生的事件(它们至今影响着我们的世界)的重要意义,对其产生兴趣。
  罗杰·克劳利
《地中海的荣耀与黄昏:15世纪至17世纪的权力博弈》 本书深入剖析了地中海地区在15世纪至17世纪间的复杂历史图景,聚焦于这一时期欧洲、奥斯曼帝国以及北非各势力间错综复杂的军事、政治和文化互动。这不是一部简单的战役记录,而是一幅描绘地缘政治、宗教冲突与商业脉络交织的宏大画卷。 第一部分:威尼斯与热那亚的衰落与转型 在奥斯曼帝国崛起的前夜,曾经主宰地中海贸易的意大利城邦——威尼斯和热那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部与外部挑战。 威尼斯共和国,这个“亚得里亚海的女王”,其商业霸权正遭受着来自奥斯曼帝国在东方的挤压。我们详细考察了威尼斯如何试图通过外交手腕和灵活的商业策略来维持其在克里特岛、塞浦路斯等地的势力范围。书中探讨了威尼斯海军的结构变化,以及他们如何在持续不断的冲突中,不断调整其舰队组成和战略重心,从传统的桨帆船战术向更依赖火炮的盖伦帆船过渡的艰难过程。尤其深入分析了威尼斯精英阶层内部对于“向东看”还是“向西看”的路线争论,以及这些争论如何影响了他们对奥斯曼扩张的反应速度。 热那亚方面,本书关注其作为主要金融家和航海技术输出者的角色。热那亚的财富更多地依赖于其在西地中海,特别是在西班牙和法兰西的金融网络。我们审视了热那亚银行家如何通过向各国君主提供巨额贷款,从而在政治棋局中保持影响力,尽管他们在直接的领土控制上远不如威尼斯。同时,本书也揭示了热那亚在殖民地管理上的局限性,以及其商人在面对海盗劫掠和瘟疫威胁时的脆弱性。 第二部分:奥斯曼帝国的扩张逻辑与内部张力 奥斯曼帝国,尤其是在苏莱曼大帝治下,将地中海视为其扩张的天然延伸。本书超越了简单的军事胜利叙述,重点分析了奥斯曼帝国在北非和东地中海建立统治的复杂机制。 我们详细阐述了奥斯曼海军(Bahriye)的组织结构,从精锐的耶尼切里水手到依赖的巴巴罗萨家族领导的私掠船队。书中探讨了奥斯曼帝国如何利用其在北非(阿尔及尔、突尼斯、的黎波里)建立的附庸国(摄政国)作为缓冲带,以消耗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军事资源。这些北非的“海盗”并非简单的土匪,他们是帝国战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担着骚扰基督教航线、截获战利品和俘虏奴隶的重任。 此外,本书对奥斯曼帝国内部的权力分配进行了细致描绘。在苏丹权力稳固时期,帝国能有效整合地中海资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苏丹与大维齐尔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地方总督(帕夏)的半独立倾向,如何削弱了帝国对远方海军力量的调动效率,是本书分析的核心议题之一。 第三部分:哈布斯堡的十字军情结与海权焦虑 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即哈布斯堡王朝)视地中海为对抗伊斯兰扩张的“神圣战场”。本书探讨了查理五世及其继承者在维护西班牙和那不勒斯安全方面的巨大投入。 西班牙的战略重点在于控制直布罗陀海峡和西西里岛,以确保其通往意大利和低地国家的生命线畅通。书中详细描绘了西班牙在北非海岸(如突尼斯、梅利利亚)建立的防御据点网络,分析了这些据点在后勤、驻防和战略意义上的得失。哈布斯堡王朝的“反击”往往带有强烈的宗教救赎色彩,但其背后却是对贸易路线垄断和保护天主教信仰的现实考量。 我们尤其关注西班牙海军的转型,特别是无敌舰队的失败对地中海战略思维的影响。尽管传统的史学常将焦点放在大西洋上,本书论证了西班牙在地中海的军事资源调动和人员损失,如何间接削弱了其对大西洋的控制力。对地中海防御的过度投入,成为了哈布斯堡帝国在多线作战中财政崩溃的重要诱因。 第四部分:东正教世界的边缘挣扎 本书没有忽视地中海东部和南部边缘的“中间地带”——希腊岛屿、马耳他骑士团以及威尼斯控制的爱琴海区域。 马耳他骑士团(Hospitalers)的转移及其在马耳他岛上的固守,象征着基督教势力在地中海中心地带的最后坚强堡垒。书中细致重构了骑士团从罗德岛撤退后的重建历程,以及他们如何发展出一种高度依赖海盗式突袭和欧洲捐献的生存模式。骑士团的军事行动极大地牵制了奥斯曼的扩张,但也因其过度激进的掠夺行为,时常使其陷入外交困境。 同时,我们考察了希腊本土和爱琴海岛屿居民在面对威尼斯、奥斯曼、以及各路海盗时的复杂身份认同。这些地区的民众往往需要在不同的宗主国之间进行微妙的平衡,他们的命运和生存方式,是地中海权力博弈最直接的承受者。 结论:权力转移与视野的拓宽 本书的结论部分指出,虽然在17世纪末期,地中海依旧是欧洲和奥斯曼军事力量的交汇点,但其战略重要性已开始向西部的远洋转移。大西洋贸易的崛起、新大陆财富的涌入,以及对加勒比和印度洋航线的争夺,正在缓慢地改变世界权力的中心。地中海的“大决战”并未带来一个明确的胜利者,而是在持续的消耗战中,为下一轮全球殖民竞争埋下了伏笔。本书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多维的视角,去理解这个曾经“世界的中心”是如何在权力更迭中,逐渐退居幕后,但其留下的文化与军事遗产却依然深远。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对某个特定历史阶段的认知相对片面,总觉得那不过是几个帝国之间的力量较量。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将视角放得极广,不仅仅关注君主和将领,还花了大量笔墨去描绘普通士兵、商贾,甚至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工匠所扮演的角色。这种“微观视角”的加入,使得整个历史图景一下子变得鲜活丰满起来,充满了人性的复杂和挣扎。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处理不同文化间的矛盾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克制而又深刻的洞察力,它没有简单地进行道德审判,而是试图去理解每一个参与者在当时的语境下做出选择的必然性。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理解现代世界格局中某些遗留问题的根源,都有了全新的参照系。这本书无疑是一次精神上的深度探险,它要求读者投入时间和精力,但回报是巨大的知识和视野的拓展。

评分

这本厚厚的精装书一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光是封面那种泛着历史厚重感的色彩和字体设计,就让人忍不住想一头扎进去。虽然我手头上的这本是《甲骨文丛书》里的一个分册,但它那种宏大的叙事气魄是扑面而来的。我个人对宏大历史叙事一直情有独钟,那种能够把几个世纪的兴衰、无数角色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最终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画卷的作品,总是能抓住我的心。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抽丝剥茧的能力,能把那些看似零散的政治角力、宗教冲突,甚至是技术革新,都编织成一条清晰而又充满张力的主线。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就像是站在了历史的某个高处,俯瞰着那些争夺霸权的王公贵族、那些在风浪中搏击的桨手,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每一次决策,都清晰可见。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事件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驱动这些事件背后的深层文化和地缘政治逻辑,让人读完后,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形成了一种立体而深刻的认知。

评分

我最近沉迷于那种需要大量背景知识铺垫的非虚构类作品,尤其偏爱那些能将军事策略和文化冲突熔于一炉的史学著作。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佳,高潮迭起,但绝不让人感到疲惫。它那种史学写作的严谨性,体现在对原始史料的审慎引用和解读上,让你能感受到作者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披荆斩棘的努力。但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又避免了纯粹的学术枯燥。那些关于权力制衡、信仰差异如何演变为血腥冲突的描写,充满了戏剧张力。每次读到关键性的转折点,我都会忍不住放下书,站起来走几步,消化一下那种历史的重量感。它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更像是在“重现”历史的氛围,那种弥漫在空气中,关于生存与信仰的焦虑感,几乎能透过纸页感受到。对于一个渴望历史细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细节密度和分析深度,绝对是顶级的享受。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震撼与反思并行”。它并非一本轻松的读物,因为它直面了人类历史上那些最残酷、最关键的冲突节点。每一次对战略部署的分析,每一次对外交斡旋的描述,都让我深思权力的本质以及信念如何驱动人类做出超越自身局限的行动。它成功地将一个宏大的地理区域——那片被水域分割又被文明交织的区域——塑造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冲突的舞台。读完后,我需要的不是急着去读下一本书,而是需要留出时间,让书中的信息和观点在我脑海中沉淀、发酵。它不只是知识的填充,更像是一次思维的重塑过程,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关于“中心”与“边缘”、“胜利”与“代价”的传统定义。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全面、立体、充满思辨深度的历史框架,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评分

每当我翻开一本具有史诗气质的著作时,我最期待的便是那种行文流畅,如同音乐般富有韵律感的文字。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愉悦感,它既有史家笔法的凝练,又不失文学描写的细腻。作者对于场景的营造能力令人叹服,无论是描绘港口上紧张的备战气氛,还是描绘关键战役中的混乱与荣耀,文字都精准地抓住了那种情绪的脉络。阅读的体验是非常沉浸式的,我常常会忘记自己是在阅读,而仿佛身临其境地参与到了那些重大事件的决策过程中。这种行文的张力,使得那些历史事件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记录,而是一幕幕活生生的戏剧。对于我这种既要求历史的准确性,又追求阅读美感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近几年来的佳作,它在严肃与易读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

评分

国民党派系关系复杂,为争权斗利,时常上演口水仗、电报战乃至兵戎相见。派系政治可谓与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共始终,是国民党大陆政治时期的顽症。蒋介石依靠对派系的掌控与运用而登台,并因此而成为国民党内说一不二的威权领袖,然亦因其对派系纷争的失控,而至国民党内矛盾激化,终至倾覆。可谓成亦派系,败亦派系。

评分

历史的指针指向公元前146年春的某一天之时,迦太基城的围困已经持续了近三年。这一天。罗马统帅西庇俄艾米利安努斯下令。向这座饱受重创的城市及日益绝望的居民发起最后一击。

评分

非常感谢京东商城给予的优质的服务,从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面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货及时,配送员也非常的热情,有时候不方便收件的时候,也安排时间另行配送。同时京东商城在售后管理上也非常好的,以解客户忧患,排除万难。给予我们非常好的购物体验。顺商祺!

评分

so on.Delivery in a timely manner,distribution staff is

评分

本书作者以近些年公开发表的庞大档案资料为基础,

评分

拿破仑大帝,很值得一读的自传,甲骨文丛书的又一力作,十分喜欢这段历史,法国大皇帝!

评分

长于叙事,短于分析的海盗史。不过在历史叙事中,仍可以看出,加勒比海盗的肇兴起因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如果没有英格兰与法兰西、西班牙的海上贸易战,海盗不可能在短短数年间就能控制新大陆与旧世界的航道,甚至一度迫使贸易中断。

评分

送等各方面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货及时,配送员也非常

评分

感谢京东商城给予的优质的服务,从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面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货及时,配送员也非常的热情,有时候不方便收件的时候,也安排时间另行配送。同时京东商城在售后管理上也非常好的,以解客户忧患,排除万难。给予我们非常好的购物体验。顺商祺!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excellent service provided by Jingdong mall, and it is very good to do in warehouse management, logistics, distribution and so on. Delivery in a timely manner, distribution staff is also very enthusiastic, and sometimes inconvenient to receive the time, but also arranged for time to be delivered.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mall management Jingdong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