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救火队员:元首宠将莫德尔元帅

希特勒的救火队员:元首宠将莫德尔元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彭志文 著
图书标签:
  • 二战史
  • 军事人物
  • 莫德尔
  • 希特勒
  • 德国国防军
  • 战争回忆录
  • 历史传记
  • 军事将领
  • 纳粹德国
  • 战争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典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ISBN:9787510709906
商品编码:11519776652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希特勒的救火队员:元首宠将莫德尔元帅

:99.80元

作者:彭志文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510709906

字数:

页码:616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他是“防御大师”、“东线的救星”、“元首的救火队员”,被誉为“国防军*杰出的将领之一”、“防御战术天才”,但又被评为“政治将军”、“纳粹狂徒”、“纯粹的机会主义者”……他为逃避罪责自戕而亡,并在此前销毁了许多与他相关的文字资料,致使他的生平履历成为军事研究史的一个缺口。本书耗时数年,查阅各方资料,揭开了莫德尔神秘、曲折又耐人寻味的一生。

内容提要


国内二战史研究,纳粹德国的将领如隆美尔、曼施坦因、邓尼茨、龙德施泰特等都留有自传或由史学家撰写的传记可参阅,唯有自戕避罪、成就与能力并不亚于以上这些名将的莫德尔元帅没有一部能综合叙述他血腥征战经历的传记。
本书客观真实地揭密了一代枭将的峥嵘人生,立体呈现出铁血军人的风云岁月,填补了国内二战历史研究中的一项空白。另一方面,本书也是一部我们所不熟悉的、另角度的二战史。

目录


前言
章 “鲤鱼池中的梭鱼”
一战经历
灰色年代
在波兰战役
1940年的西线
第二章 装甲先锋
闪击矛头
“前进,通过。”
“回头一笑百媚生”
基辅口袋
第三章 冬天的童话
停歇的“台风”
冰原折戟
雪地穷途
“一个烂摊子”
“伏尔加河的奇迹”
第四章 “勒热夫绞肉机”
“防御大师”的舞台
生死交通线
“火星”行动
“水牛”行动
第五章 “堡垒”作战
“堡垒”计划
北部攻势
钢铁熔炉
焦土作战
第六章 “东线救星”
“剑与盾”
乌克兰的阴霾
崩塌的阳台
“东线救星”
第七章 没有奇迹的西线
“开水壶”里的救赎
弃守巴黎
塞纳河大溃败
第八章 1944,阿纳姆
“市场花园”
1944,阿纳姆
鏖战荷兰
莫德尔的桥
第九章 “秋雾”行动
“魔鬼森林”
“小解决方案”
寒冬里的豪赌
弥散的“秋雾”
第十章 口袋里的毁灭
纸糊的防线
夺桥之战
“鲁尔口袋”
崩溃的军团
自戕谢罪
附录
附录1:“碎裂的铁拳”—纳粹第78突击师的覆灭
附录2:东线“虎骑”—纳粹第505重装甲营战记
附录3:抗命将军—冯?绍肯上将东线战记
附录4:“闪电伯爵”曼施泰因—以攻击著称的德军名帅
附录5:莫德尔的个人档案
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彭志文:湖南娄底人,新浪军事名博,自由撰稿人,网络作家,民间观察家,现代军事评论员,环球网博客、中国军网、中思网名博或专栏人物,娄底一中历史教员,曾创办国内二战军人角色扮演军事论坛“帝国师”。著有《西线1944.6-1945.4:第三帝国B集团军群的覆灭》一书。

文摘







序言



德意志的荣耀与挣扎:德意志国防军元帅传略 本书聚焦于二战期间德国陆军中涌现出的若干位极具影响力的高级将领,通过对他们生平、军事思想、重大战役中的决策及其对历史进程影响的深入剖析,勾勒出德意志国防军(Wehrmacht)从崛起至最终崩溃的复杂图景。 本书并非单纯的英雄颂歌或道德审判,而是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去神化的视角,审视这些军事精英在特定历史洪流中的角色定位、专业能力与个人局限性。我们将重点探讨他们如何将普鲁士军事传统与现代战争需求相结合,如何在“闪电战”理论的指导下取得初期辉煌的胜利,以及在战争后期,面对战略劣势和盟军的全面反扑时,他们所展现出的坚韧、僵化与最终的无奈。 第一部分:战争的序曲与升华——经验的积累与理论的形成 在德意志帝国的余晖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军官,深受俾斯麦时代遗留下来的严谨军事文化熏陶。本书将从几位核心人物的早期军事生涯切入,考察他们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如何在限制重重之下保持职业水准,并在秘密扩军中为未来战争进行理论准备。 1. 从容应对:早期军事思想的碰撞与融合 重点分析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等人在装甲战理论上的先驱地位。这些将领如何借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尤其是对马恩河战役的深刻反思,催生了以速度、集中突击和协同作战为核心的“机动作战”理念。我们详细考察了这些理论如何从纸面走向实践,以及它们在波兰、法国战役中展现出的惊人效率。 2. 战争机器的润滑剂:后勤与参谋体系的构建 军事胜利不仅依赖于前线将领的果敢,更仰赖于高效的参谋作业和坚实的后勤保障。本书将探讨德国陆军总参谋部(OKH)的运作模式,分析其在情报收集、作战计划制定和跨兵种协调方面的优势与弊端。尤其会关注如何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维持庞大且不断扩张的战线运转。 第二部分:东西两线的考验——战略抉择的重压 随着战争的扩大,德军的指挥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压力。本书将细致梳理几场决定性的战役,关注不同指挥官在极端环境下的应对艺术。 1. 东方巨人的阴影:巴巴罗萨的得失 “巴巴罗萨”行动是检验德军战略智慧的试金石。我们将分析从进攻初期的大纵深穿插,到斯摩棱斯克战役,再到莫斯科城下的胶着。书中将辨析不同集团军群指挥官在面对广袤地域、严寒气候和苏军顽强抵抗时的不同策略。例如,某些指挥官过于执着于既定计划的完美执行,而错失了必要的战略调整时机;另一些则在混乱中展现出惊人的应变能力。 2. 地中海与北非的牵制 相较于东线的主战场,北非战役是展现德国在有限资源下进行跨区域部署和远征作战能力的案例。重点分析隆美尔及其团队在沙漠中创造的“鬼魅般”的机动战术,以及这种战术在面对盟军工业实力全面碾压时的局限性。北非的失败,不仅是兵力的损失,更是对德国战略资源分配能力的沉重打击。 3. 关键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的教训 斯大林格勒围歼战是德国军事学说遭遇的哲学性失败。本书将侧重分析第六集团军群的指挥层在被包围后的决策链条。是坚持“无条件抵抗”的政治命令,还是尝试突围以保存有生力量?不同将领对此的反应,深刻揭示了军事服从与战略现实之间的残酷张力。 第三部分:战争的黄昏与军事贵族的遗产 进入战争后期,德国的军事领导层开始在政治干预、资源枯竭和盟军的绝对空中优势下挣扎。本书关注的重点转向如何“打一场不可能赢的战争”。 1. 固守与收缩:后撤战术的运用 面对苏军的持续反攻,一些经验丰富的将领开始实践被认为是“战略收缩”的防御战术。例如,如何利用“筑垒地域”和“坚固支撑点”来迟滞敌军的推进,为后方争取宝贵的动员时间。分析这些防御战术的有效性,并考察它们是否能真正扭转败局,或是仅仅延长了战争的痛苦。 2. 内部的裂痕:与政治高层的冲突 随着战局恶化,希特勒对前线作战的干预愈发频繁和苛刻。本书将探讨德国陆军元帅们如何在忠诚的军人誓言与对国家和军队命运的清醒认知之间进行艰难平衡。一些人选择盲目服从,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另一些人则试图以专业知识说服最高统帅部,但往往以“临阵脱逃”的指控收场。 3. 军事贵族的谢幕 战争的终结,标志着德国陆军传统和军事贵族时代的彻底终结。本书将以几位标志性人物的最终命运作结。他们对战争的评价、对纳粹政权的复杂态度,以及他们留给后世军事思想的遗产,构成了对这段复杂历史的最终反思。我们探讨了战后在纽伦堡审判中对“国防军是否是一个犯罪组织”的争议,力求呈现一个更接近历史真相的、关于责任与专业的复杂图景。 全书旨在通过对这些至关重要人物军事生涯的细致梳理,为读者提供一幅关于20世纪中期欧洲最强大地面部队的兴衰史,理解战争的复杂性远超简单的善恶二元论。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德军在二战后期,尤其是在东线战场上展现出的那种近乎疯狂的抵抗精神感到好奇,而莫德尔元帅无疑是这种精神的代表人物之一。这本书的题目“希特勒的救火队员:元首宠将莫德尔元帅”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想知道,在兵力、装备、士气全面落后的情况下,莫德尔是如何组织起一次又一次的防御战,并且取得一定成效的。他是否真的有着超乎常人的军事洞察力,能够预判敌人的进攻方向和重点?他的指挥艺术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书中能否展现他在不同战场上的具体部署,以及他如何激励士兵在绝望中战斗?“元首宠将”这个标签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在希特勒越发偏执和脱离实际的指挥下,莫德尔作为他信任的将领,是如何平衡军事现实与元首的命令的?他是否经历过两难的选择,又如何在这种压力下做出决定?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战役的复盘,更能深入到莫德尔的内心世界,展现他在战火纷飞中的挣扎、坚持与无奈,以及他与那个疯狂时代的复杂关系。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名字,我脑海中立即浮现出那个在东线战场上,被形容为“帝国最后的屏障”的军事人物。莫德尔元帅,一个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德国必败的局面下,依然能够组织起有力抵抗的指挥官。这本书的副标题“元首宠将”更是增加了我阅读的兴趣,这意味着他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将领,还在纳粹体制内部拥有特殊的地位,这本身就充满了值得探讨的空间。我迫切想知道,莫德尔的“救火”能力究竟源于何处?是他的战术智慧,对地形的精妙利用,还是他对士兵心理的深刻理解?书中是否会详细描绘他在诸如库尔斯克、巴格拉季昂行动等关键战役中的表现,如何化解危机,又是如何承受巨大的损失?而“元首宠将”这个身份,又暗示着怎样的政治博弈和权力关系?他是否曾试图影响希特勒的战略决策,又是否在执行那些近乎疯狂的命令时,有过内心的挣扎?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深入的视角,去理解这位在二战后期德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以及他所处的那个充满矛盾和绝望的时代。

评分

我对二战德军的“救火队员”这类角色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往往在最黑暗的时刻出现,用尽一切手段去填补防线的漏洞。莫德尔元帅无疑是这个群体中最耀眼的一颗星,而“希特勒的救火队员:元首宠将莫德尔元帅”这个书名,直观地勾勒出了他独特的历史定位。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他作为一名军事指挥官的非凡之处,尤其是在资源匮乏、士气低落的后期战争中,他如何能够一次次地将濒临崩溃的战线稳住,并且给苏军造成重大损失。我好奇的是,他的战术思想是否有什么独特的体系?例如,他是否擅长利用反击来打乱敌人的进攻节奏,或者他是否对地形的理解远超常人?“元首宠将”这个称号也让我对他在纳粹高层的地位产生了疑问。他与希特勒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是纯粹的军事才能得到了赏识,还是其中夹杂着其他的因素?在希特勒越来越不切实际的战略指挥下,莫德尔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又如何在执行命令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面且深入的解读,让我能够更立体地认识这位饱受争议却又功勋卓著的元帅。

评分

作为一名二战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跳出宏大叙事,聚焦于具体人物,并对其内心世界进行深度探索的作品。这本书的标题——“希特勒的救火队员:元首宠将莫德尔元帅”——精准地击中了我的兴趣点。我一直对“救火队员”这一形象非常着迷,它暗示着一种在绝境中爆发的勇气和能力,以及背后不为人知的辛劳和付出。莫德尔元帅无疑是这个称谓的最佳代言人,他在东线战场上几乎是在被碾压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地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延缓了苏军的攻势,为德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这本书让我好奇的是,这种“救火”能力究竟是如何炼成的?是纯粹的天赋异禀,还是经过无数次实战经验的淬炼?书中能否揭示他独特的战术风格,比如如何利用地形,如何调度分散的部队,以及如何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最大化地发挥部队的战斗力?同时,“元首宠将”这个身份也让我对莫德尔的政治立场和与希特勒之间的互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那个个人崇拜达到顶峰的时代,一个将领如何能在最高层获得如此信任?他对希特勒的命令是盲目服从,还是有自己的判断和坚持?这本书若能触及这些方面,定能成为一本极具洞察力的传记。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满足了我长久以来对二战德军高级将领传记的期待。我一直对战争的策略和执行层面的细节充满好奇,特别是那些在极端环境下依然能搏杀出的指挥官。莫德尔元帅的名字,在我脑海中一直与“救火队员”这个标签紧密相连,他被誉为能够扭转危局、抵挡住苏军洪流的屏障。这本书的副标题“元首宠将”更是吊足了我的胃口,一个在希特勒眼中如此倚重的将领,其军事生涯背后究竟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权谋、个人奋斗和战场上的惊心动魄?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深入剖析莫德尔如何在东线战场上屡次力挽狂澜,他的战术思想是否真的如传说般神乎其技,又或者其中包含了多少运气和牺牲?更重要的是,作为“元首宠将”,他与希特勒之间的关系究竟是纯粹的军事信任,还是掺杂了政治考量和个人利益?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拘泥于简单的战绩罗列,而是深入挖掘莫德尔的性格特质、决策过程中的挣扎,以及他如何在那个疯狂的时代,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成为纳粹德国最后时期的重要支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