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医师查房手册

内科医师查房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姚定康,梅长林 编
图书标签:
  • 内科
  • 查房
  • 医师
  • 临床
  • 医学
  • 手册
  • 指南
  • 住院医师
  • 教学
  • 病例
  • 诊断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20059
版次:1
商品编码:11583889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3
字数:4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查房的过程也是各级医师学习的过程。在查房过程中,上级医师经常会向下级医师提问,很多初级医师、实习医师都“害怕”上级医师提问,也不知道上级医师会问些什么。本书临床病例为主线,采用问答形式模拟临床查房,精心收录相关的诊疗问题,力求使临床第一线的医师向上级医师学习本专业知识,学习通科知识,加强临床实践,增加临床经验,全面地熟悉全科知识,了解新的诊疗技术及研究进展;力求帮助低年资医师提高临床工作能力,开拓诊疗视野。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病例,以临床需要为内容取舍标准,对内科疾病的主要知识点作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阐述,突出临床查房实践中的重点知识和逻辑思维,但又不仅是临床查房工作的简单再现,还广泛涉及内科疾病诊治的研究进展和循证医学证据。本书图文并茂,设置问题目录便于读者查阅。
适合初上临床的轮转医师、临床型研究生、见习/实习医学生,也适合内科的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姚定康,男,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内科教研室副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卫生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卫生学分会临床与预防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肝病研究中心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生物力学学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第二军医大学教学督导专家。担任《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编委,《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编委,《临床肝胆病杂志》优秀审稿专家。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23年,尤其专长疑难肝病的诊治;长期承担长征医院肝硬化特色专病门诊,迄今已诊治2000余例次慢性肝病,其中包括500余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例,发表有关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文章40余篇,其中采用独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取得较好效果,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已经形成长征消化内科的特色之一。承担及参加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近4年负责上海市重点科研项目2项,总经费40万,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经费30万。课题主要涉及肝病蛋白质组学、肿瘤蛋白质组学等内容,公开发表论文90余篇,核心期刊60篇(SCI录用 6篇,总影响因子18分),主编专著2部,参编著作6部,申请国家专利2项。负责长征临床医学院内科学、物理诊断学、临床流行病学、临床药物治疗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其中物理诊断学被评为总后优秀课程;2007年获得总后优秀教师称号,2009年获得上海市育才奖,2011军队育才奖银奖,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学工作者、优秀实习带教老师、校A级优秀教员等。负责2项卫生部及上海市教学课题研究,2项校重点教学研究课题,参加3项国家教育规划课题研究,获得上海市医学会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2007),上海市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项,国家教育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全军优秀教学成果1项,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

  梅长林,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内科学教研室主任兼肾内科主任。梅长林教授长期从事慢性肾病、尿毒症、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对多囊肾病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及诊断治疗居国内领先水平,对尿毒症病人的血液透析及其并发症的处理也具有丰富经验。他与相关科室协作,采取内外科结合治疗肾病、尿毒症和多囊肾病获得满意疗效。所建血液透析中心成为上海领先,全国规模最大、收治病人最多的四大血透中心之一。他所领导的肾内科先后发展为全军肾病技术中心、肾病研究所。近10年来,获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6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等重大基金项目8项,基金总额377万元。发表论文181篇,主、副编出版著作15部,参编著作11部。1993年被评为上海市第四届“银蛇奖”一等奖。首批入选上海市“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荣立二等功1次。200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获中国医师奖。

目录

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1
中年男性,反复咳嗽、咳痰十余年,加重伴发热、
咯血1周――支气管扩张症1
中年女性,反复发作性咳嗽、咳痰、胸闷二十余年,
加重3天――支气管哮喘6
青年男性,反复发热伴咳嗽、咳痰1周――肺炎11
老年男性,反复咳嗽、咳痰30年,活动后气促10年,
加重伴双下肢水肿半个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16
反复咳嗽、咳痰15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天――
COPD急性加重期,Ⅱ型呼吸衰竭22
青年男性,反复低热、盗汗2个月,咳嗽、咯血1个月――
结核性胸膜炎26
中年女性,咳嗽伴胸痛1个月,发热、胸闷4天――
胸腔积液31
老年男性,反复咳嗽、胸痛半年,加重伴消瘦、
乏力1个月――非小细胞肺癌37
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45
老年男性,反复胸闷、气促5年余,加重伴双下肢水肿
1个月――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心功能不全45
老年男性,反复心悸10年,加重伴头晕2周――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52
老年女性,腹胀、乏力1周,心悸伴双下肢水肿1天――
心房扑动和心房纤颤55
中年女性,反复头晕1周――房室传导阻滞59
中年男性,运动后心悸、胸闷、冷汗4个月余――
室性心动过速63
青年男性,发作性心悸、胸闷3年,再发6天――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8
老年男性,剑突下疼痛伴大汗、呕吐3h――
急性心肌梗死(AMI)72
中年男性,发现血压增高10年――原发性高血压77
老年女性,腹胀、食欲缺乏1年,黑粪3个月――
限制型心肌病83
青年女性,阵发性心悸、气短、反复上呼吸道感染2年――
心房间隔缺损88
青年女性,劳力性胸闷、气促20年,反复发热1年余――
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93
青年女性,发热伴持续性心前区疼痛2天――急性心包炎98
老年男性,突发胸痛伴晕厥17h――急性主动脉夹层伴
继发主动脉瓣撕裂106
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112
老年女性,反复胸痛1个月,加重伴反酸、烧心1周――
反流性食管炎112
青年男性,上腹痛、反酸2个月,黑粪1天――
十二指肠溃疡118
老年男性,上腹痛半年伴反复黑粪2个月――胃癌123
中年女性,腹胀、尿少2周,伴发热1周――
结核性腹膜炎127
青年女性,反复黏液脓血便伴下腹痛2年――
溃疡性结肠炎133
中年女性,反复上腹部不适、嗳气2年,加重伴
失眠半个月――功能性消化不良138
中年女性,疲劳1年,肝功能异常半年――
自身免疫性肝炎141
中年男性,食欲缺乏、乏力2年,腹胀1个月,
呕血、黑粪1天――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47
中年男性,右上腹胀痛伴食欲减退1个月――原发性肝癌154
中年男性,酒精性肝硬化十余年,睡眠障碍5天,
意识行为异常3天――肝性脑病159
中年男性,中上腹剧烈疼痛伴呕吐1天――急性胰腺炎164
老年女性,反复右上腹痛1周,加重伴发热、尿黄1天――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171
中年男性,反复上腹不适伴黑粪3周,呕血1天――
上消化道出血177
第四章泌尿系统疾病184
青年男性,血尿、水肿1个月,少尿半个月――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184
老年男性,眼睑及双下肢水肿4个月――肾病综合征188
中年男性,尿中泡沫增多3个月,双下肢水肿2个月――
IgA肾病197
青年女性,颜面部红斑4个月,双下肢水肿2个月――
狼疮肾炎201
青年男性,双下肢皮肤紫癜伴关节痛3周,尿检异常
5天――过敏性紫癜肾炎206
中年男性,口干、多饮、多尿8年,双下肢水肿
6个月――糖尿病肾病210
中年女性,乏力、食欲缺乏3个月,夜尿增多1个月――
慢性间质性肾炎214
老年女性,尿频、尿急、右侧腰痛,伴发热2天――
急性肾盂肾炎217
中年女性,乏力、食欲缺乏1个月余,血肌酐升高1周――
急性肾损伤222
中年男性,尿检异常3年,咽痛、恶心、乏力1周――
慢性肾衰竭229
第五章血液系统疾病238
青年女性,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1个月,
加重伴乏力7天――再生障碍性贫血238
中年女性,发热、咽痛1周,咳嗽5天――抗甲状腺
药物致粒细胞缺乏244
老年女性,面色苍白、乏力2个月余,加重1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47
青年男性,头晕、乏力、面色苍白1个月,牙龈出血5天,
发热伴咳嗽2天――急性白血病254
中年男性,淋巴结肿大,发热伴乏力、消瘦2个月――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63
老年男性,腰背痛5个月余,头晕、乏力伴泡沫尿3个月
余腰痛加重1周――多发性骨髓瘤270
青年男性,发热伴鼻出血14天――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80
青年女性,反复皮肤瘀斑、牙龈出血1个月――特发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85
第六章内分泌系统和营养代谢性疾病294
中年女性,闭经、溢乳、视力减退1年余――垂体瘤294
青年男性,发现睾丸小、体毛稀少7年余――性腺分化
异常299
中年男性,心悸、乏力1年余,双眼畏光、流泪1年余――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304
青年女性,月经紊乱3年余,心悸、胸闷半年,加重1周――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310
中年女性,反复发热3个月――亚急性甲状腺炎315
中年女性,体检发现颈部肿块2年――甲状腺结节320
青年女性,肥胖、闭经伴腰背部疼痛4年――库欣综合征325
中年女性,反复头晕1年,双下肢乏力、夜尿增多
3个月――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333
中年男性,反复阵发性头痛、心悸1个月――嗜铬细胞瘤337
老年男性,发现血糖升高28年,四肢麻木、疼痛8年――
糖尿病342
中年女性,全身持续不适、酸痛、乏力3个月――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旁亢)348
第七章风湿性疾病355
中年女性,全身多关节肿痛、变形15年,加重3个月――
类风湿关节炎355
中年女性,反复颜面部水肿6年,面部蝶形红斑2年,
发热2个月――系统性红斑狼疮359
青年男性,反复腰背部疼痛半年,加重伴左髋关节疼痛
1个月――强直性脊柱炎363
中年女性,反复口干、眼干、乏力3年――干燥综合征369
中年女性,全身多关节肿痛6个月,发热十余天――
原发性血管炎375
老年女性,颜面部红斑、肌肉痛2个月余,伴吞咽困难
1个月――皮肌炎379
中年女性,双手雷诺现象2年,伴多关节疼痛、面部
麻木感1年――系统性硬化症383
中年男性,反复发作性右侧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
痛伴活动受限4年,再发1天――痛风389

精彩书摘

  什么是结核性脓胸?如何治疗?
  答:(1)结核性脓胸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或干酪样物质进人胸腔引起的胸膜腔特异性化脓性疾病,脓液常为淡黄色、稀薄、含有干酪样物质,普通涂片及培养无致病菌生长,脓液中找到结核杆菌则可确诊。
  (2)结核性脓胸的治疗原则为消除脓腔与控制胸膜感染。应明确有无继发感染或支气管胸膜瘘。控制继发感染时青霉素注射液为治疗首选药物。
  ①单纯性结核性脓胸:除全身抗结核治疗外,应反复胸腔抽脓、冲洗和局部注射抗结核药物。每周抽脓2—3次,每次用2%碳酸氢钠或O.9%氯化钠(生理盐水)冲洗脓腔,在脓腔内注入对氨基水杨酸钠、异烟肼或链霉素。脓液可逐渐减少、变稀,肺脏张开,脓腔逐渐缩小至消失。
  ②结核性脓胸伴继发感染:除抽脓、冲洗、局部抗结核治疗外,应加用抗菌药物作周身和局部治疗。青霉素肌内注射、胸腔内注射或用其他抗生素治疗。继发感染控制后,按单纯性结核性脓胸治疗。
  ③支气管胸膜瘘:是严重的并发症。除继发感染外,可能发生结核病灶的支气管播散。先予胸腔引流,情况好转后手术治疗。
  ④慢性结核性脓胸:慢性脓胸长期存在化脓性炎症,胸膜增厚,显著纤维化和脓性肉芽组织增生,肺不张,严重影响肺功能。伴支气管胸膜瘘者,病灶可发生支气管播散。外科手术治疗可消灭脓腔,使肺复张。术前须了解两肺有无活动性结核,以及健侧肺功能情况。若肺部病灶有手术切除指征,伴有支气管狭窄,估计肺不能复张者,在切除脓腔的同时,应做肺叶或全肺胸膜切除,加胸廓改形术。若肺部病灶已无活动性,只做脓胸残腔切除;若有支气管胸膜瘘,同时做瘘管修补术。主任医师总结
  (1)正常人胸膜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润滑作用,但胸膜腔中的积液量并非固定不变。即使是正常人,每24h亦有500-1000ml的液体形成与吸收。胸膜腔内液体自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再吸收,其余的液体由淋巴系统回收至血液,滤过与吸收处于动态平衡。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临床产生胸腔积液。其病因有很多,发病机制总结为以下几占:①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②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③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④壁层胸膜淋巴引流障碍;⑤损伤所致胸腔内出血。
  (2)针对不同病因,临床上将胸腔积液分为渗出液、漏出液两大类。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标准是标准。近年来随着内科胸腔镜技术的开展,很多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患者可以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尤其是对于肿瘤、结核或其他肉芽肿性病变的患者。
  (3)胸腔积液为胸部全身疾病的一部分,病因治疗尤为重要。漏出液常在纠正病因后可吸收。渗出性胸膜炎的常见病因为结核病、恶性肿瘤和肺炎。该患者为结核性胸膜炎,此类患者多数经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满意,少量胸液一般不必抽液或仅做诊断性穿刺,胸腔穿刺不仅有助于诊断,且可解除肺脏、心脏。血管受压,改善呼吸,防止纤维蛋白沉着与胸膜增厚,使肺功能免受损伤。糖皮质激素可减少机体的变态反应及炎症反应,改善毒性症状,加速胸腔积液吸收,减少胸膜粘连或胸膜增厚等后遗症。但亦有一定不良反应或导致结核播散,故应慎重掌握适应证。此类患者经规范抗结核治疗,预后较好,服药期间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停药后定期复查胸部X线片。
  ……

前言/序言


《临床诊断图谱:循证医学下的智慧抉择》 本书是一部面向临床医生,特别是内科及相关专科医生的实用性诊断工具书。它以现代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聚焦于常见及疑难内科疾病的临床诊断过程,旨在帮助读者在复杂的临床场景中,快速、准确地识别疾病,并制定最优的诊疗方案。 核心内容与特色: 1. 疾病诊断的思维导图: 区别于传统的按系统或疾病分类的教科书,本书首先从“主诉”和“症状”出发,构建了详尽的疾病诊断思维导图。例如,当患者出现“胸痛”时,本书会引导读者从心源性、肺源性、消化道源性、肌肉骨骼源性等多个角度进行鉴别,并逐一列出可能的疾病。这种“由果溯因”的模式,更贴近临床实际工作中的思考流程。 2. 循证证据的精准呈现: 每一项诊断建议,都力求基于最新的、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对于关键的诊断指标(如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心电图特征等),本书不仅会列出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还会引用相关的临床试验、荟萃分析等结果,阐述其在诊断特定疾病时的价值和局限性。这有助于读者理解诊断依据的科学性,避免过度依赖或忽视某些证据。 3. 影像学与病理生理的深度结合: 本书精选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临床影像学图片,包括X线、CT、MRI、超声等,并对其关键征象进行细致的图文解析。这些影像学表现并非孤立呈现,而是与相应的疾病病理生理过程紧密结合,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影像所反映的病变本质。例如,在讲解肺炎的诊断时,会展示不同类型肺炎的典型胸部影像,并结合影像上的浸润、实变等改变,解释其与病原体感染、肺泡炎症的关联。 4. 鉴别诊断的精细化处理: 对于症状相似、易混淆的疾病,本书提供了详尽的鉴别诊断列表,并突出强调了鉴别时的关键要点和辅助检查。例如,在处理“腹痛”时,会详细列出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肠梗细、异位妊娠破裂等多种可能,并指导读者如何通过体征(如压痛部位、反跳痛)、血常规(如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影像学(如腹部超声、CT)等手段进行区分。 5. 常用检查的解读与应用指南: 书中详细介绍了内科常用各项检查的原理、正常值、以及在不同疾病诊断中的意义。不仅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等基础检验,也涵盖了心电图、肺功能、内镜检查、骨髓穿刺等专科检查。对这些检查结果的解读,都结合了具体的临床情境,指导读者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查,以及如何解读阳性或阴性结果。 6. 罕见病与少见病的聚焦: 除了常见病,本书也收录了一部分临床上相对少见但诊断难度较大的疾病。对于这些疾病,作者力求通过经典的临床病例分析、典型的早期症状、以及具有提示意义的实验室或影像学线索,帮助读者提高对这些疾病的认识度和警惕性。 7. 临床决策支持的思维启发: 本书不只停留在罗列疾病和诊断方法,更注重启发读者的临床思维。通过对病例的剖析,引导读者如何整合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形成一个合理的诊断假设,并根据证据的强弱逐步修正或确认诊断。它鼓励读者独立思考,避免陷入诊断的“死胡同”。 目标读者: 本书适用于各级医院的内科医生、全科医生、急诊科医生、以及其他对内科疾病诊断有需求的医务人员。对于正在接受内科培训的住院医师和进修医师,本书更是不可多得的案头必备。 价值体现: 《临床诊断图谱:循证医学下的智慧抉择》旨在成为您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智能助手,帮助您在纷繁复杂的临床信息中拨开迷雾,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做出最符合患者利益的诊断。它将帮助您: 提高诊断效率: 快速锁定疾病方向,缩短诊断时间。 提升诊断准确性: 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 强化循证意识: 将最新的医学证据融入日常诊疗。 加深病理生理理解: 从分子、细胞到器官系统的病变过程。 激发临床思维能力: 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以其详实的内容、清晰的逻辑、以及与时俱进的循证理念,将成为您提升临床诊断水平的得力伙伴。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复杂知识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作品情有独钟,而《内科医师查房手册》恰恰就是这样一本让我惊喜的书。它以一种非常贴近临床实践的方式,为我打开了内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大门。书中对于常见症状的解析,比如胸痛、腹痛、发热等,都做得非常细致。它不是简单地列举病因,而是从解剖、生理、病理等多个角度,层层剥茧,深入分析每种症状可能指向的疾病。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诊断流程时,那种严谨而又有条理的逻辑。比如,在讨论胸痛时,书中会先引导读者关注疼痛的性质、部位、诱发因素和缓解因素,然后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逐步缩小诊断范围。这种“由表及里”的探究方式,让我对临床思维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此外,书中对于药物治疗的介绍,也充满了实用性。它不仅列举了常用药物的剂量、用法和注意事项,还强调了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识别。这一点对于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来说尤为重要,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医生开具的处方,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安全用药。我时常会翻阅书中关于呼吸系统疾病的部分,比如肺炎和哮喘的诊断和治疗,书中提供的鉴别诊断要点和详细的治疗方案,都让我觉得受益匪浅。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良师益友,在我遇到医学困惑时,总能提供及时的指引和专业的解答。

评分

作为一名热爱学习的读者,我总是在寻找那些能够让我豁然开朗的书籍。《内科医师查房手册》就是这样一本让我深感欣慰的著作。它以其独特的方式,将内科医学的精髓呈现在我的面前。书中对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讲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不仅仅罗列了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等,更是详细阐述了它们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讨论,它让我了解到,并非所有异常的检查结果都需要立刻进行干预,而是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医学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此外,书中关于消化系统疾病的阐述,也让我大开眼界。从胃炎、胃溃疡到炎症性肠病,书中对每一种疾病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包括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方法以及最新的治疗进展。我尤其赞赏的是,作者在讨论治疗方案时,并没有拘泥于单一的模式,而是鼓励读者去理解不同治疗方法之间的权衡和选择。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在我求知若渴的道路上,为我指明方向,点燃我探索医学奥秘的热情。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内科爱好者,我一直对医学领域充满好奇。最近,我入手了《内科医师查房手册》,虽然我并非专业人士,但这本书的问世无疑填补了我一直以来的知识空白。首先,它让我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内科疾病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比如,书中对高血压的阐述,不仅仅停留在“血压升高”这个简单的定义,而是细致地剖析了其病因、发病机制,以及不同类型高血压的鉴别诊断。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的区别,并且列举了许多可能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潜在疾病,这让我意识到,很多看似普通的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复杂的原因。此外,书中关于糖尿病的部分,也让我受益匪浅。它详细介绍了1型和2型糖尿病的特点,以及它们在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上的差异。我尤其赞赏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糖尿病治疗中的难点和争议,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引导读者去理解不同治疗方案的优劣,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临床查房现场,与资深内科医生一同学习、一同思考,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是我之前通过其他渠道难以获得的。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样渴望了解医学知识的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它不仅拓展了我的视野,更激发了我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思考。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所有对内科医学感兴趣的人量身定做的!作为一名曾经在医院有过短暂实习经历的非医学专业人士,我深知临床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而《内科医师查房手册》这本书,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我对内科世界的探索之路。书中对各种常见内科疾病的概述,结构清晰,条理分明。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智慧的结晶。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复杂病例的分析。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棘手的、诊断困难的病例,而是通过精心的案例剖析,展示了内科医生是如何运用医学知识、临床经验和逻辑思维,一步步接近真相的。例如,书中关于感染性疾病的章节,详细阐述了从病原体到宿主,再到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因素进行精准的诊断和治疗。这一点让我深刻体会到,医学的严谨性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中。此外,书中关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论述,也让我眼前一亮。从心肌梗死到心力衰竭,书中对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的讲解,都做到了深入浅出,让我对这些常见而又危险的疾病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如果我遇到类似情况,我会有怎样的判断和处理方式。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评分

我一直认为,好的医学书籍不仅能提供知识,更能引发思考。《内科医师查房手册》正是这样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内科医学的复杂世界展现在我面前。书中对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的介绍,让我印象深刻。作者不仅仅介绍了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常见疾病,更深入地探讨了它们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多系统受累”的讨论,它让我了解到,很多免疫系统疾病并非局限于单一器官,而是会对身体多个系统造成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治疗。这种 holistic(整体性)的医学观,让我对疾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外,书中关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从脑梗死、脑出血到帕金森病,书中对每一种疾病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包括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方法以及最新的治疗进展。我尤其赞赏的是,作者在讨论治疗方案时,并没有仅仅侧重于药物治疗,而是也强调了康复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面的重要性。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在我探索医学的旅途中,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让我对生命健康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

将基础知识贯穿于病历系统中,直至系统详尽又不失趣味,是提高学习兴趣的良好读物!

评分

书不错,物流也快

评分

不错,很受益,比在书店买便宜了很多。

评分

书不错,物流也快

评分

还可以,买不到心内的

评分

很好,非常有收获,会再次够买的

评分

不错,喜欢,好好学习,

评分

好书,实用!

评分

书挺好的,不过不用了了了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