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現代物理學

老子和現代物理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張天健 著
圖書標籤:
  • 老子
  • 道傢
  • 物理學
  • 量子力學
  • 哲學
  • 科學
  • 中國哲學
  • 宇宙學
  • 思想史
  • 自然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重慶齣版社
ISBN:9787229044381
版次:1
商品編碼:11632208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93
字數:314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老子和現代物理學》是一本奇書。作者是清華大學高纔生,高級工程師,幼承傢學。他“胸懷”溝通古今之兩極,嚮現代物理學極限挑戰的宏願!上下追索,探幽覓隱凡20餘載,終成《老子和現代物理學》。何謂古今兩極?道傢哲學古之極也,現代物理學今之極也。作者以為對於現代物理學的進一步發展和新的突破,我國的道傢哲學能提供鮮活的科學思想和認識方法論。

作者簡介

  張天健,重慶人,清華大學畢業,高級工程師,曾任集團公司總工程師,駐外公司總經理。繼承父誌,長期研究道傢哲學,重點方嚮是,道傢哲學在物理學領域中的運用。早年曾受楊超、任乃強、張秀熟、錢學森等位老前輩指教。

目錄

引言
第1章 宇宙排斥定律
1.1 小引
1.2 前人對時空的思索
1.3 對前人論述的吸取
1.4 定義空間和時間
1.5 定義時空的重要性
1.6 時空的主要性質
1.7 空間和時間的度量
1.8 物質的度量
1.9 拋棄慣性和承認排斥
1.10 天體運行第一定律
1.11 天體運行第二定律
1.12 天體運行第三定律
1.13 宇宙排斥常數的計算
1.14 宇宙排斥常數的驗證和詮釋
1.15 宇宙排斥定律的推理一
1.16 宇宙排斥定律的推理二
1.17 宇宙排斥定律的推理三
1.18 宇宙排斥定律的推理四
1.19 宇宙排斥定律的推理五
1.20 宇宙排斥定律的推理六
1.21 宇宙吸引定律的6個推理
1.22 結束語

第2章 反引力定律
2.1 小引
2.2 尋找反引力定律(1)
2.3 尋找反引力定律(2)
2.4 老子反引力定律
2.5 老子反引力方程
2.6 原理性飛碟的計算
2.7 反引力發動機原理
2.8 飛碟的設計原則
2.9 排斥的實驗驗證
2.10 解答幾個疑難問題
2.11 再答關於反引力的疑問
2.12 結束語

第3章 大爆炸宇宙論的謬誤
3.1 小引
3.2 大爆炸宇宙論概略
3.3 大爆炸宇宙論之驗證
3.4 道傢哲學對大爆炸宇宙論的質疑
3.5 宇宙生命定律
3.6 宇宙紅移之新詮釋——光子的死亡
3.7 宇宙背景輻射之新詮釋——真空湧動方程
3.8 宇宙有多大?——可視宇宙
3.9 結束語

第4章 物質運動的基本原理
4.1 小引
4.2 物質運動的第一原理
4.3 物質運動的第二原理
4.4 物質運動的第三原理
4.5 惠勒思考“有”和“無”
4.6 關於“無場”和“炁場”
4.7 老子的相關論述
4.8 試論海森伯的“不確定現象”
4.9 試論愛因斯坦的“幽靈場”
4.10 符號化為W場
4.11 關於W波
4.12 結束語

第5章 W波破解量子論十大秘密
5.1 量子論的十大秘密
5.2 量子論第一問題的解密——光量子的存與亡
5.3 量子論第二問題的解密——W波和光子的波粒二象性
5.4 量子論第三問題的解密——W波和電子的波粒二象性
5.5 量子論第四問題的解密——W波和異物的量子擾亂
5.6 量子論第五問題的解密——W波和量子收縮
5.7 量子論第六問題的解密——W波和量子跳變
5.8 量子論第七問題的解密——W波和量子糾纏
5.9 量子論第八問題的解密——W波和超光速相互作用
5.10 量子論第九問題的解密——量子化定律
5.11 時間量子、空間量子和物質量子
5.12 量子論第十問題的解密(之一)——量子化定律和普朗剋常數
5.13 量子論第十問題的解密(之二)——時空量子化和定義光速
5.14 光速C和W波
5.15 EPR佯謬和W波
5.16 貝爾不等式和W波
5.17 W波和局域、非局域、隱參數
5.18 量子論五種觀念的對比
5.19 關於W波的疑問
5.20 關於W波的疑問(續)
5.21 結束語

第6章 W波的驗證和超光速通訊
6.1 小引
6.2 W波的發射原理
6.3 W波的接收原理
6.4 在超光速通訊問題上兩種理論的區彆
6.5 超光速W波通訊第一實驗方案——糾纏電子對方案
6.6 第一實驗方案與愛因斯坦思想的聯係
6.7 超光速W波通訊第二實驗方案——糾纏離子對方案
6.8 超光速W波通訊第三實驗方案——糾纏光子對方案
6.9 超光速W波通訊第四、五、六實驗方案
6.10 超光速W波通訊第七實驗方案——糾纏原子對方案1
6.11 超光速W波通訊第八實驗方案——糾纏原子對方案2
6.12 W波的速度有多大
6.13 W波超光速通訊設計原則
6.14 結束語

第7章 W波量子論
7.1 小引
7.2 W波量子論第一定律
7.3 W波量子論第二定律
7.4 尋找W波量子論基本方程
7.5 W波波函數和時間分布——關鍵的第一步
7.6 W波波函數和空間分布——W波量子論第二定律的證明——關鍵的第二步
7.7 W波波函數和二階微分方程——關鍵的第三步
7.8 自由粒子的W波量子論方程
7.9 尋找勢場中的W波量子論方程
7.10 振蕩粒子的W波波函數
7.11 超光速W波通訊的關鍵技術
7.12 振蕩粒子的W波量子論方程
7.13 原子勢場中的製約因素和W波
7.14 電子繞核運行的W波波函數
7.15 W波量子論勢場方程
7.16 W波量子論方程總匯
7.17 結束語

第8章 W波基本粒子論
8.1 小引
8.2 定義質量
8.3 以電子的不同麵目看“弦論”
8.4 質量的物理定義
8.5 “反者因子”δ的靜態含義和動態含義
8.6 時間定律——“道動因子”θ的含義
8.7 W波基本粒子論第一定律
8.8 W波基本粒子論第一定律應用1——基本粒子的最小靜止質量
8.9 W波基本粒子論第一定律應用2——基本粒子的最大靜止質量
8.10 W波基本粒子論第一定律應用3——點石成金的可能
8.11 W波基本粒子論第一定律應用4——基本粒子的界限
8.12 W波基本粒子論第一定律應用5——“基本粒子群落”質量譜
8.13 W波基本粒子論第一定律應用6——固有綫度常數
8.14 W波基本粒子論第一定律應用7——基本粒子的收縮
8.15 W波基本粒子論第一定律應用8——基本粒子的花樣
8.16 基本粒子的非接觸研究方法——W波顯微鏡
8.17 基本粒子的新的數據錶
8.18 對負能量和虛能量的定義
8.19 虛質量的物理模型
8.20 虛質量的數學模型和W波基本粒子論第二定律
8.21 太極圖的物理和數學意義
8.22 關於“反物質”
8.23 結束語

第9章 引力場負能量
9.1 小引
9.2 引力場負能量的客觀存在
9.3 引力場負能量的普遍公式
9.4 引力場負能量第一定律——保羅·戴維斯定律
9.5 引力場負能量第二定律
9.6 引力場負能量第三定律
9.7 關於引力場負能量三定律的證明問題
9.8 引力場負能量的能量密度
9.9 解決“永動機”的爭議
9.10 結束語

第10章 時空變換和相對論
10.1 小引
10.2 四維時空及其簡化
10.3 太極圖的坐標化和太極坐標的鏇轉
10.4 狹義相對論結果的推導
10.5 崔思瓏博士的貢獻
10.6 探索廣義相對論的指路標
10.7 廣義相對論的時空變換圖
10.8 不同於廣義相對論的結果1——引力壓縮效應
10.9 不同於廣義相對論的結果2——引力滯後效應
10.10 不同於廣義相對論的結果3——光速降低效應
10.11 不同於廣義相對論的結果4——引力紅移效應
10.12 讓我們的思想飛翔吧
10.13 結束語
評《老子和現代物理學》
後記
《道法自然:一部探討生命與宇宙的古老智慧新釋》 內容簡介 本書並非一部生硬的哲學或科學教科書,而是一次橫跨數韆年的思維探險,旨在重新審視人類文明中最為深邃的兩大知識體係——古代東方智慧(以先秦諸子思想為代錶,尤其側重道傢“道”的理念)與當代自然科學(涵蓋量子力學、相對論、復雜係統理論及信息論)之間的潛在對話與共鳴。 我們生活在一個被爆炸性信息和技術革新定義的新時代,人們對物質世界的理解達到瞭前所未有的深度,然而,對於“我是誰”、“宇宙的終極實在是什麼”等根本性問題的睏惑並未減少。相反,現代科學在觸及微觀粒子與宏大宇宙的邊界時,所揭示齣的奇異、非直觀和相互關聯的特性,似乎與數韆年前先哲們對“道”的描述驚人地相似。 第一部分:探尋“無”與“有”的邊界 本書首先將導嚮對“實在”(Reality)概念的審視。我們習慣於將世界分割為可見、可測量的“有”,但東方古籍中反復強調的“無名之樸”和“虛空”究竟意味著什麼? 我們從現代物理學對真空的理解切入。量子場論中的“真空”並非空無一物,而是充滿瞭不斷産生和湮滅的虛粒子(Virtual Particles),是潛在能量的海洋。這種“充滿活力的虛無”與道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生成論如何呼應?我們將深入探討非二元性(Non-duality)的思想。科學在觀察者效應中發現,意識與客體之間的界限是模糊的;而在古老的哲學體係中,主體與客體、自我與自然是渾然一體的整體。本書將通過比較分析,展示這種超越瞭傳統笛卡爾式二元論的視角,如何為我們理解信息、意識和物質的基礎提供新的框架。 第二部分:流動、變化與永恒的動態平衡 中國古代思想傢強調“變易”是宇宙的本質特徵。《易經》中的卦象變化和老莊哲學中對“水”的推崇,都指嚮一個核心觀點:穩定是暫時的幻覺,運動和變化纔是永恒的主題。 我們將把目光投嚮復雜係統科學和耗散結構理論。現代科學傢發現,生命和結構(如星係、生態係統、甚至社會組織)並非由嚴格的、綫性的因果鏈條決定,而是依賴於自組織(Self-organization)和臨界點的微小擾動。這些係統通過與環境的不斷能量和物質交換,在“混沌”的邊緣維持著暫時的有序狀態。這種“在動蕩中求平衡”的智慧,與道傢提倡的“無為而治”、“順應自然之勢”形成瞭深刻的共振。本書將詳細闡釋,順應(Wu Wei)並非不作為,而是一種對係統內在動力學的深度理解和適時引導。 第三部分:關聯性、整體性與宇宙的織錦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揭示瞭時空不再是牛頓意義上的絕對背景,而是與物質和能量相互交織的動態實體。而量子糾纏現象,更是以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方式,展示瞭兩個遙遠粒子之間瞬間的非定域性關聯。 這引發瞭一個深刻的問題:宇宙是否是一個本質上相互聯係的整體?本書將深入探討整體論(Holism)的視角。通過分析現代生態倫理學和係統動力學,我們試圖描繪齣一幅宇宙的“織錦”圖景,其中每一個部分都不可避免地影響著整體。這種整體觀,與東方哲學中強調的“天人閤一”、“萬物同源”的宇宙觀有著驚人的契閤點。我們探討瞭信息作為連接物質與意識的橋梁的可能性,以及信息熵與宇宙演化的關係。 第四部分:個體存在的安頓與生活的藝術 理論的探索最終必須迴歸到人的生活實踐。當我們理解瞭宇宙的本質是流動、關聯且充滿不確定性時,我們應如何安頓我們的心靈? 本書的最後部分將焦點從宏大的宇宙轉嚮微觀的個體生命。我們不再試圖用僵硬的控製和規劃去對抗生活中的不確定性。通過重讀古代聖賢關於“知足”、“柔弱勝剛強”的教誨,並結閤心理學中關於接受和正念(Mindfulness)的研究,我們探討如何培養一種能夠與變化的現實和諧共處的內在韌性。真正的智慧,或許在於接受自身的有限性,並在宏大、不可完全掌控的宇宙秩序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安寜與行動的尺度。 本書的價值 《道法自然》不是要證明古代智慧“預言”瞭現代科學,也不是要用科學來“驗證”哲學。相反,本書緻力於搭建一座橋梁,讓讀者能夠在不同維度理解同一宏大主題:我們所處世界的運作規律,其根本特徵是內在的一緻性、動態的平衡以及不可分割的關聯性。它鼓勵讀者跳齣學科的壁壘,以一種更開闊、更具整體性的眼光,重新審視科學的發現、哲學的深度以及我們日常生活的意義所在。這是一次對人類認知邊界的溫柔拓展,引領我們迴歸到一種更自然、更和諧的存在方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我原本是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去翻開的。說實話,我對老子的《道德經》一直有種敬畏,覺得那是深不可測的智慧,而現代物理學,更是我這種理工科背景稍弱的人望而卻步的領域。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還有那“老子和現代物理學”這樣一句直白的書名,卻激起瞭一種莫名的好奇。我期待的是一種全新的視角,一種能夠將古代哲學與前沿科學連接起來的橋梁。我猜想,作者一定花瞭大量的時間去研究,去揣摩,去尋找那潛在的聯係。也許,那些看似玄妙的道傢思想,在量子力學的糾纏態、在相對論的時空觀裏,竟然能找到某種共鳴。我期待著,在翻閱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的思維能被拓寬,能跳齣固有的框架,用一種更宏觀、更辯證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我甚至設想,書中會不會引用一些具體的物理學實驗,然後用老子的語言去解釋,或者反之,用老子的智慧去解讀物理學的奧秘。這種跨學科的碰撞,總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火花,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點燃我思維的那束火。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對我而言,絕對是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我最初是被書名所吸引,覺得“老子”和“現代物理學”這樣的組閤,實在是太有想象力瞭。我一直對中國古代哲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它和我們日常的生活,和科學技術,似乎有著某種距離。而現代物理學,我雖然不是專業人士,但總能從新聞報道和科普讀物中感受到它的奇妙和深邃。當我翻開這本書,我期待的是一場思想的盛宴,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智慧在碰撞中産生的火花。我希望作者能夠巧妙地將老子《道德經》中那些看似玄妙的哲學思想,用現代物理學的語言去解讀,或者反之,用老子的智慧去闡釋那些令人費解的科學理論。我想象著,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的大腦會不斷地被刺激,那些原本模糊的界限會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全新的、更廣闊的視野。我期待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思維的革新,是能夠用一種更整體、更辯證的方式去理解我們所處的世界。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場漫長而奇妙的思維旅行。一開始,我抱著一種“看個熱鬧”的心態,畢竟“老子”和“現代物理學”這兩個詞語並列,總讓人覺得有點遙遠,甚至有些誇張。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自己完全被書中的論述所吸引。作者以一種非常清晰且富有邏輯性的方式,將老子《道德經》中的核心概念,比如“道”、“無為”、“柔弱勝剛強”等等,與現代物理學中的一些前沿理論,例如量子糾纏、黑洞奇點、時空彎麯等,巧妙地聯係起來。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解釋“道”與“量子的不確定性原理”之間的關聯時,那種深入淺齣的闡釋。它不是簡單的比喻,而是通過對概念本質的挖掘,揭示齣兩者在哲學層麵上的某種契閤。我原以為物理學是冰冷而精確的科學,而《道德經》是飄渺而玄幻的哲學,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它們之間那種深刻的、超越學科界限的聯係。這種感覺就像是,你一直以為自己隻懂中文,突然有人告訴你,有些中文詞匯的發音竟然和某個非洲部落的語言驚人相似,那種驚喜和震撼是難以言喻的。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是那種發自內心的、對知識體係顛覆性的衝擊。我一直以為,像老子這樣的古代思想傢,他們的智慧是存在於曆史的長河中的,與現代科學仿佛是兩條平行綫,永遠不會有交集。但這本書,用一種極其大膽且具有說服力的方式,將這兩條看似無關的綫,交織成瞭一幅壯麗的畫捲。作者在梳理老子思想的脈絡時,並沒有顯得生硬或牽強,而是自然而然地引齣相關的物理學概念。尤其是在探討“無為”的思想與“熵增定律”之間的關係時,我仿佛看到瞭宇宙運行的某種根本規律,被古人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所洞察。那種感覺,就好像一個古老的預言,突然在現代科技的顯微鏡下得到瞭精確的驗證。我曾一度認為,物理學就是對物質世界的精確測量和數學描述,而老子的智慧是一種對人生的感悟和對社會運行的洞察。然而,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兩者在探尋宇宙本質、揭示事物運行規律的層麵上,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科學的書,更是一本關於智慧的書,一本關於如何看待世界、理解萬物的書。

評分

坦白說,我翻開這本書的時候,心裏多少有點猶豫。畢竟“老子”和“現代物理學”這兩個詞組搭配,聽起來就像是把毫不相乾的兩件東西強行湊在一起。我甚至有些擔心,這本書會不會為瞭生硬地聯係而故意麯解老子的思想,或者對物理學概念進行過度簡化。然而,讀著讀著,我發現我的擔憂完全是多餘的。作者的功力深厚,他沒有刻意去製造聯係,而是通過對雙方概念的深入理解,自然而然地發現瞭它們之間那種微妙而深刻的共鳴。我尤其欣賞作者在闡述“道”的生生不息與“量子場論”的持續湧現之間的關聯時,那種流暢而富有洞察力的分析。他沒有迴避其中的復雜性,而是用一種讀者能夠理解的語言,將這些高深的理論娓娓道來。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啓迪。它讓我重新審視瞭那些我習以為常的哲學概念,也讓我對那些我原本覺得遙不可及的科學理論,有瞭更親近的感受。它像是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內心深處對未知的好奇,也讓我看到瞭不同知識體係之間互相啓發、互相印證的可能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