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临证综合04:扁鹊心书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临证综合04:扁鹊心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 窦材<辑> 著,[清] 胡珏<参论> 编,柴可群,陈嘉斌,江凌圳 校
图书标签:
  • 中医
  • 古医籍
  • 临证经验
  • 扁鹊
  • 心书
  • 诊断学
  • 病因病机
  • 临床实践
  • 中医学史
  • 医古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22150
版次:1
商品编码:1165829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7
字数: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扁鹊心书》托名扁鹊所传,系宋代窦材辑于1146年,其后清代胡珏参论,王琦刊刻行世。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另有《神方》一卷,上卷论经络、灸法,中卷分述伤寒诸症、杂病和灸穴,下卷载内科杂病,《神方》一卷列方药主治及用法,共载病117种,列94方。本次以湖南图书馆馆藏清乾隆三十年(1765)刻本为底本。

目录

卷上
当明经络
须识扶阳
住世之法
大病宜灸
三世扁鹊
时医三错
忌用转下
禁戒寒凉
要知缓急
五等虚实
黄帝灸法
扁鹊灸法
附:窦材灸法计五十条

卷中
伤寒
伤寒四经见证
太阳见证
阳明见证
太阴见证
少阴见证
伤风伤寒
挟食冷物
中湿
阴毒
老人伤寒
阴阳换气
伤寒谵语
伤寒衄血
劳复
汗后大便下赤水或脓血
汗后发噫
肺伤寒
疽疮
喉痹
虚劳
中风
疠风
风狂
口眼喁斜
破伤风
洗头风
牙槽风
……
卷下

精彩书摘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临证综合04:扁鹊心书》:
  治验
  一人病咳嗽,盗汗,发热,困倦,减食,四肢逆冷,六脉弦紧,乃肾气虚也。先灸关元五百壮,服保命延寿丹二十丸,钟乳粉二钱。间日,服金液丹百丸,一月全安。
  一人病咳嗽,证脉与上条同,但病人怕灸,止服延寿丹五十粒,金液丹百粒,钟乳粉二两,五日减可,十日脉沉缓,乃真气复也。仍服前药,一月全安。盖此病早治,不灸亦可,迟必加灸,否则难治。
  一幼女病咳嗽,发热,咯血,减食。先灸脐下百壮,服延寿丹、黄芪建中汤而愈。戒其不可出嫁,犯房事必死。过四年而适人,前病复作。余日:此女胎禀素弱,只宜固守终老。不信余言,破损天真,元气将脱,不可救矣。强余丹药服之,竟死。
  一人额上时时汗出,乃肾气虚也,不治则成痨瘵,先灸脐下百壮,服金液丹而愈。
  一人夜多虚汗,亦肾气虚也,服全真丹、黄芪建中汤而痊。
  一妇人产后,虚汗不止,乃脾肾虚也,服金液丹、全真丹、当归建中汤而愈。凡童男女秉气虚、多汗者,亦同此治。
  一人每日四五遍出汗,灸关元穴亦不止,乃房事后,饮冷伤脾气,复灸左命关百壮而愈。
  一妇人伤寒瘥后,转成虚劳,乃前医下冷药,损其元气故也。病人发热咳嗽,吐血少食,为灸关元二百壮,服金液、保命、四神、钟乳粉,一月全愈。脾肾者先后天之本与元也,虚劳之病虽有五脏之殊,其原皆由于脾肾受病,而脾肾之治殊难见效,不知肾之元于生阳,脾之本于焦火,温温不息,元本日充,自然真水流行,津液四布,神精内守,烟焰不生,五脏无偏颇之虞,水火有交济之益,何难治之有哉!奈何世人不察,习用寒凉不败不已。间有知脾肾之当保者,不过玉竹、沙参、生脉、六味温平之剂而已,知先生之法者有凡人哉!但恨.起石无真,钟乳多伪,合丹救济亦属徒然,惟有艾火庶可求全,人又不肯耐疼忍痛,应名数瘸,此证之获愈者,所以千百而无一二也。予具热肠,动违庸俗,明知难起之疾,勉投桂附,十中亦起一二,其终不愈者,不免多口之来,予亦无庸置辨,彼苍者天,谅能默鉴予救世之衷也。因略举治愈数人,附记于后,以为吾党型式,俾知温补之可以活人,而不为流俗所惑,不因谗毁缩手也。
  友人沈荫昌兄,因患伏兔疽,脓血过多,有伤元本,变为虚劳,服滋阴剂过多,喘急吐血,饮食少进。予诊之脉弦急,有七八至,面色纯青,喘咳气急,卧难着席,身热汗出,涎沫不收,虚脱之证已悉见矣。又贫乏无力用参,乃予建中,重投芪桂,一服而喘定安眠,涎沫与血俱减大半,第病久而脾肾过伤,胃气难复,投桂附加参钱许,月余而痊。
  王在庭之室,病虚劳十余载,喘促吐沫.呕血不食,形体骨立,诸医束手,延予诊视,见其平目之方,皆滋阴润肺,温平之剂。予日:以如是之病,而乃用如是之药,自然日趋鬼趣,焉望生机,独不思仲景云咳者则剧,数吐涎沫,以脾虚也。又昔贤云:肾家生阳,不能上交于肺则喘。又云:脾虚而肺失生化之原则喘。今脾肾败脱用药如此,焉望其生。乃重投参芪姜附等二剂而喘定,缘泄泻更甚再加萸蔻十余剂而病减十七;又灸关元,因畏痛只灸五十壮,迄今十余年而形体大健矣。
  一中年妇,夜热咳嗽,本小疾耳,为张李二医合用滋阴退热药月余,致面青脉急,喘促,吐血呕沫日数升,饮食不进,二医束手覆而不治,予为重用参附十余剂而安。此非其本原受亏,乃药误所致,故收功易也。
  ……

前言/序言


《中医典籍瑰宝:临证智慧精华》 本书精选了中国古代医学文献中具有代表性、临证价值极高的经典著作,旨在系统梳理和传承历代名医的宝贵经验与学术思想。内容涵盖了基础理论、辨证论治、方药应用、养生保健等多个方面,力求全面展现中医的独特魅力与实用价值。 一、 传承古籍精粹,彰显临证智慧 本书收录的古医籍,皆为历代医家智慧的结晶,其中不乏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熠熠生辉的传世名篇。编者在整理过程中,严谨考证,字斟句酌,力求恢复古籍原貌,并辅以详实的注释和精辟的解读,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古籍内涵。 理论体系的梳理与阐释: 深入探讨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核心理论,解析其在不同时代的演变与发展。通过对经典理论的梳理,揭示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独特视角与方法论。 辨证论治的实践指南: 重点汇集体现辨证论治精神的医著,详细阐述不同病证的症状、体征、脉象等,并提供相应的治则治法。通过学习这些经典案例,读者可以掌握辨证施治的精髓,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方药应用的经验总结: 遴选历代名医的经验方、有效方,详细介绍方剂的组成、用法、功效,以及其在具体病症中的应用经验。重点分析方剂的配伍原理、药物的性味归经与功效,帮助读者理解方药的奥秘,灵活化裁,因人施治。 养生保健的智慧启迪: 搜集古代养生理论与实践经验,包括饮食调养、起居作息、情志护理、导引吐纳等,引导读者认识到“治未病”的重要性,学习科学的养生方法,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二、 深入浅出的解读,助力临床实践 本书的编撰旨在服务于广大中医从业者、爱好者以及医学研究者。在保持古籍原意的基础上,力求语言通俗易懂,解读深入浅出,使其更具可读性和实用性。 注释精炼,释义准确: 对古籍中的生僻字词、专业术语、典故寓意进行详尽注释,确保读者理解无碍。释义力求准确传神,既保留古籍的原汁原味,又不失现代医学的理解视角。 导读引人入胜,启发思考: 每部医籍均配有导读,概述其学术源流、主要贡献及核心思想。导读内容简明扼要,同时又能引发读者对医籍深层内容的探索兴趣,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案例分析,学以致用: 针对部分经典病案,进行深入分析,解析医者如何通过辨证施治,巧妙运用方药,最终达到疗效。通过学习这些案例,读者可以更直观地体会中医的诊疗过程,借鉴名医的临证思路。 学术观点梳理,学术交流平台: 梳理历代医家对同一病证、同一方药的不同见解,呈现学术争鸣的动态,促进读者对中医理论的批判性思考与深入研究。 三、 拓展医学视野,弘扬中华文明 本书不仅是一部医学典籍的汇编,更是一部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智慧的文化瑰宝。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 提升中医素养: 深刻理解中医的哲学思想、认识方法和价值体系,夯实中医理论基础,提高临床诊疗能力。 开阔学术视野: 接触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医学思想,了解中医发展的脉络,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提供丰富资源。 增强文化自信: 认识到中医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价值和生命力,从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服务现代健康: 将古代的医学智慧与现代医学的理念相结合,为解决当代社会面临的健康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典籍瑰宝:临证智慧精华》,是您通往中医经典殿堂的钥匙,是您提升临床技能的良师益友,更是您探索中华医学博大精深的向导。我们相信,通过阅读和学习本书,定能让您从中获益匪浅,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历史文化有着广泛涉猎的爱好者,我一直对古代的科技与艺术充满了好奇。这套《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临证综合》,特别是《扁鹊心书》,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现了中国古代医学的辉煌成就。我惊叹于古人在当时相对简陋的物质条件下,能够对人体的结构、生理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如此深刻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一套完整而精妙的医学理论体系。阅读《扁鹊心书》,不仅仅是学习医学知识,更是一种对古人智慧和思想的探索。书中对许多病症的描述,其逻辑性和条理性,都体现了古人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该丛书的整理工作也做得非常出色,不仅保留了古籍的原貌,还通过详实的注释和考证,为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古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它让我看到了古代中国在医学领域的卓越贡献,也对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有了更深的体会。

评分

我是一名对养生保健有着浓厚兴趣的退休人士,平时喜欢阅读一些古籍,从中寻找一些健康生活的智慧。这套《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临证综合》,尤其是其中的《扁鹊心书》,对我而言,就像一本打开了养生之门的钥匙。书中的许多论述,虽然是医学著作,但其蕴含的关于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的健康理念,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具有极高的实践指导意义。我一直认为,健康的根本在于预防和调养,而《扁鹊心书》恰恰体现了这一点。它没有像一些养生书籍那样鼓吹某种神奇的疗法,而是从根本上阐述了如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阅读起来,感觉非常亲切,也很实用。书中的一些养生方,虽然简单,但却有着深刻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这套丛书的整理也做得非常贴心,字迹清晰,注释也很详细,使得我这样没有专业医学背景的人也能轻松阅读,理解其中的内容。

评分

我是一名在校的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了大量的现代医学教材,但总觉得在某些方面,似乎缺少了一种源头的传承和古人的智慧。当我的老师推荐了这套《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临证综合》,特别是《扁鹊心书》时,我如获至宝。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提供了一些古代的治疗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打开了我思考医学问题的新视角。书中所倡导的“辨证施治”的理念,以及对病机、病证的细致分析,与我们现在所学的“对症治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却又更加注重个体的差异性和整体的调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慢性病、疑难杂症的论述,其治疗思路非常灵活,强调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的精髓在于其“道”,而非仅仅是“术”。而且,该丛书的整理工作非常严谨,注释和考证都做得非常到位,能够帮助我们这些初学者更好地理解古文,掌握其中的精髓。每一次的学习,都让我对中医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学习中医的决心。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购买这套《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临证综合》系列,尤其是这本《扁鹊心书》,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文化探索的视角。我一直认为,医术的背后往往蕴含着一个时代的思想观念、社会风貌甚至是哲学智慧。阅读《扁鹊心书》,我被其朴实无华却又洞察入微的文字所吸引。书中所描绘的病症,很多在今天看来依然能够找到对应的影子,但古人解读病情、开方用药的逻辑,却充满了东方智慧的独特魅力。我尤其惊叹于那些看似简单的方剂,背后却蕴含着复杂的药理和精妙的配伍,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草木精华”的神奇之处。它不像现代科普读物那样直白易懂,却有一种沉淀后的厚重感,需要细细品味,反复推敲。每一次阅读,都能在不同的章节中发现新的惊喜,感受到古代医者那种对生命、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这套丛书的整理质量也让我印象深刻,纸张的质感、印刷的清晰度都非常考究,让人在阅读时能够获得一种愉悦的体验,仿佛在与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互动。

评分

这套《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临证综合》系列,尤其是这本《扁鹊心书》,绝对是中医爱好者、临床医生乃至历史文化研究者不可多得的宝藏。我一直对古代的医学智慧充满好奇,尤其对那些流传千古的名家医案和医论情有独钟。当我翻开《扁鹊心书》时,仿佛穿越了时空,直接与那位传奇的医圣对话。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方剂,都饱含着古人对疾病的深刻洞察和对生命的尊重。它不仅仅是一部医书,更是一部哲学著作,展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宏大视野以及“辨证论治”的精妙方法。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能够静下心来研读这样一本经典,感受其中的韵味,体会古人的匠心独运,实在是一种修行。该系列丛书的整理工作也做得非常到位,装帧精美,排版清晰,注释详尽,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古籍焕发新生,对于推广中医文化、传承医学精髓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一些疑难杂症的论述,其思路之开阔,用药之精准,至今仍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很多在现代医学看来棘手的病症,在古人那里似乎都有着清晰的脉络可循。

评分

有点像画册,不太满意,凑合吧

评分

不错

评分

好书,值得一观,物流快,书印刷得好

评分

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评分

朴实,包装精美,一如既往支持京东。

评分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另有《神方》一卷,上卷论经络、灸法,中卷分述伤寒诸症、杂病和灸穴,下卷载内科杂病,《神方》一卷列方药主治及用法,共载病117种,列94方。

评分

书是正版,愉快的一次购物。下次还会再光临。

评分

速度快

评分

很好,值得购买,内容很丰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