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部荒岛求生的生命赞歌!凡尔纳三部曲终结篇,世界科幻小说经典之作!
科学幻想小说之父跨越三个世纪,经久不衰的科幻作品同名改编电影曾获美国奥斯卡四项大奖。
被译为数百种文字风靡世界,此版本为国内著名翻译家陈筱卿先生译本,经典!一生必读的文学著作!
此商品有两种封面,随机发货
内容简介
《神秘岛》是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三部曲的第三部。故事叙述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几个被困在南军中的北方人,中途被风暴吹落在太平洋中的一个荒岛上,他们团结互助,过着另一种生活;直到格兰特船长的儿子罗伯尔指挥的“邓肯号”经过那里时,才把他们搭救;回到美国之后,这几个“岛民”又重新开始他们在岛上建立的事业。小说将现实和幻想结合起来,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对奇异多姿的自然界的描写,并且把各种知识融会到惊心动魄的故事之中。
作者简介
儒勒.凡尔纳(1828—1905),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代表作品有《八十天环游地球》《地心游记》《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等,其中《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被称为“凡尔纳三部曲”。
精彩书评
★“我并非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学价值,但我珍重的却是它们的纯洁、道德价值和精神力量。”
——1884年教皇利奥十三世在接见凡尔纳时说
目录
译者序
第一部 高空遇险
第二部 荒岛上的人
第三部 林肯岛上的秘密
精彩书摘
第一部
高空遇险
第一章
“我们又在往上升吗?”
“不是,我们在往下降!”
“史密斯先生,不是在下降,是在往下坠落!”
“天哪!快把压舱物扔下去!”
“最后一袋都倒空了!”
“气球上升了吗?”
“没有!”
“我仿佛听到有波浪拍击的声音!”
“吊篮下面就是大海!”
“距离我们顶多只有五百英尺!”
“把所有的重东西全部扔下去……所有的重物!”
这就是1865年3月23日下午四点光景从这片浩渺的太平洋上空传出的话语。
那一年春分前后,从东北方刮来一场令人难忘的风暴。从3月18日起,大风暴片刻未见止息,一直刮到26日。风暴从北纬三十五度斜穿赤道,直吹至南纬四十度,扫过一千八百英里的广阔地域,给美洲、欧洲和亚洲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城市被毁,树木被连根拔起,堤岸被滔天巨浪冲垮。据统计,被海浪抛到岸上的船只就高达数百艘。许多地方被夷为了平地。陆地上和海上的死亡人数达数千人。这就是这场大风暴所犯下的罪行。1810年10月25日的那场灾难,以及1825年7月26日瓜德罗普的灾情,与之相比,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与此同时,在不平静的空中,也同样上演了一场令人丧魂落魄的悲剧。
一只氢气球被卷进一股气流的旋涡中,以每小时几十英里的速度掠过空中,仿佛天空中有一股大气旋在转动它,使之不停地转动着。
气球下面挂着一只吊篮,在剧烈地摆动着。吊篮里有五个人,由于雾气弥漫,看不清他们的模样。
这只被大风暴玩弄着的气球来自何方?是从地球的哪个角落升起的?可以肯定,它绝不是风暴骤起时升空的。可是,这场大风暴已经连续刮了五天,而且,18日那一天,风暴即将来临的征兆已经显现了。毋庸置疑,气球是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因为风暴一昼夜能将它吹走两千英里。
这五位迷航的人已不知自己自飞行时起,共飞了多少里程。但说来也怪,他们虽身处暴风之中,却安然无恙。不过,吊篮在急速下坠,他们已意识到危险迫在眉睫。他们坐立不稳,被吹得东倒西歪,转来转去,但是,蹊跷的是,他们却并没有感觉到自己在转动,而且也不觉得颠簸得厉害。
他们的目光看不到浓雾掩盖着的东西。周围一片都黑雾茫茫,连白天和黑夜都分辨不清。他们飘浮在高空,看不见陆地上的光亮,也听不见陆地上的人声兽鸣,甚至连汹涌澎湃的海涛声音都听不见。只是当吊篮在往下直落的时候,他们才感觉到自己危在旦夕。
在他们扔掉枪支、弹药、食物之后,气球倒是上升到四千五百英尺的高度了。吊篮中的乘客见下面是大海,觉得还是在上面飘浮着危险要小得多,所以便尽可能地往外抛东西,以减轻气球的载重量,防止下坠。连最有用的东西也扔掉了,同时还想方设法不让气球漏气,这可是他们保命的氢气,绝对不能让它漏掉,哪怕一丁点儿。
黑夜总算过去,胆小者恐怕早已被吓死了。白昼来临,暴风在渐渐变弱。从3月24日那一天的清晨起,风势出现了减弱的迹象。黎明时分,一片片的浮云在往高处飘飞而去。几小时之后,暴风止息,变为强风,大气流动速度减弱了一半。这时,虽然仍旧是水手们所说的那种“紧帆风”,但风势还是减弱了。
大约十一点光景,下层空气变得明朗,散发出的是那种雷雨过后的湿润气息。暴风好像不再往西边刮了。风力变弱。但它是否会像印度洋上的台风,说来就来,说走便走呢?
可正在这时候,气球却在渐渐地下降,像是在逐渐地瘪下去,由球形变成了椭圆形。中午时分,它离海面只有两千英尺了。气囊能容纳五万立方英尺的气体,这么大的容气量,使之能长时间地停留在空中,或向上空升去,或保持平行飘动。
乘客们为防止继续下沉,把最后的一些东西——少量的存粮及其他物品——扔了出去。但这也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天黑前再见不着陆地,肯定是坠入海底,葬身鱼腹了!
其实,在他们的下面,既无陆地,也无海岛,只是一片汪洋,无法着陆,也无法固定住气球。
大海茫茫,无边无际,波涛汹涌,不见一块陆地,看不到一艘船只。即使居高临下,视野半径可及四十英里,也仍然见不到海的尽头。这是流动的平原,被暴风无情地鞭打着,掀起浪花无数,好似万马奔腾。大家使出浑身解数阻止气球下落,但无济于事。气球继续在下降,顺着东北风急速地向西南边飘去。
不幸的人们处境十分危险,他们无法控制气球,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气球的下降速度在加快。午后一点钟光景,它离海面已不到六百英尺了。
两点左右,气球离海面只有四百英尺了。这时,突然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那是一个毫无畏惧的人发出的声音。而回答这声音的同样是铿锵有力的声音。
“所有的东西都扔掉了吗?”
“没有,还有一万金法郎没扔!”
一个沉重的袋子被扔出吊篮。
“气球往上升了吗?”
“升了点儿,但马上就会下降的!”
“还有什么可以扔的?”
“没有了。”
“有!……吊篮!”
“大家抓牢网索,把吊篮扔掉!”
这确实是减轻气球重量的最后的也是唯一的方法了。
五个人连忙抓住网索,割断吊篮的绳索。吊篮掉了下去,气球又飘升了两千英尺。
大家紧扒住网眼,紧张地望着无底深渊。
大家知道,气球对于重力的增与减极其敏感。即使扔掉一点儿轻而又轻的东西,它都会有所反应,往上升去。当时就是这种情况。
但是,气球在上空只飘荡了一会儿,就又开始往下坠去。气体从裂缝中往外泄漏。可裂缝又无法修补。乘客们尽了最大的努力,现在已经是黔驴技穷,只好干瞪着眼,无可奈何,听天由命了。
将近四点光景,气球离海面只有五百英尺了。
突然,狗叫了起来。那是他们带着的狗,名叫托普,它也抓住了网眼。
“托普想必看见了什么!”一个声音说。
“陆地!陆地!”另一个声音大声应答。
原来,气球自拂晓时起,被暴风一直吹着,已经向西南方向飘移了足有几百英里。这时,只见前方显现一块颇高的陆地,但离他们仍有三十多英里,就算气球是顺顺当当的话,也得花一个小时才能飘到那儿。一个小时!可气球里所剩下的那一点点氢气会不会漏光?
这可是个要命的问题啊!气球上的人全都清楚地看见了陆地,他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落在那里。他们并不知道那儿是大陆还是海岛,因为他们不知道暴风把他们吹到了地球的哪一个角落。但是,不管那儿有人没人,也不管那儿是否能去,反正别无选择,只有硬着头皮前往。
四点多些,气球已明显地支撑不下去了。它已贴近海面,其下部已多次与巨浪浪尖接触,网变得十分沉重,气球像只翅膀损伤的鸟儿,已经飘不起来了。半小时后,距陆地只有一英里了,但气球的气业已耗尽,气球几乎完全瘪下去了,由强风猛吹着,向着前方移去。上面的人紧紧攀在网上,这就让气球不堪重负了。不一会儿,他们的下半身已经浸在海水里,任由汹涌的浪涛拍击着。接着,气球瘪得像一只口袋,大风像吹动船帆似的吹着它向前飘去。也许老天保佑,它能飘到那片陆地吧。
在飘至离岸两链时,四个人同时惊叫起来。那只原来不能飞升的气球,被一个巨浪意外地撞击,上升了,竟至升到了一千五百英尺的上空。在上空遇上一阵风,气球没被直接吹向岸边,而是与陆地几乎保持平行。两分钟后,它终于斜转过来,落在了波涛冲击不到的一片沙滩上。
大家连忙互相帮着从网眼中挣脱出来。气球减轻了重量,又被风吹起,如同受伤的鸟,恢复了元气,消失在空中。
吊篮中原有五个人加一只狗,可是随气球落在沙滩上的只有四个人了。
失踪的那一位想必是被刚才冲击气球的那股海浪给卷走的。看来,正因为此人的失踪,气球重量减轻,才又飘升起来,最后落到海滩上的。
这四位遇难而幸存的人脚刚一踏上陆地,便想起了那位失踪的伙伴,大家都在大声地喊叫:“他一定会游到岸边来的!我们快去救他!快去救他!”
……
前言/序言
译者序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以小说《海底两万里》和《地心游记》而蜚声世界。
19世纪最后的二十五年,科学幻想大为流行,这与这个时期物理、化学、生物学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凡尔纳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写了大量科幻题材的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志趣高尚的人,他们完全献身于科学,从不计较个人的物质利益。他笔下的主人公都是一些天才的发明家、能干的工程师和勇敢的航海家。他希望自己笔下的主人公,体现出当时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体现出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与资产阶级的投机钻营、贪赃枉法之人的不同之处。
《神秘岛》是凡尔纳著名的海洋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的最后一部。在该书中,他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五个被围困在南军城里的北方人,趁着偶然的机会,乘气球逃了出来。但中途遭遇风暴,落在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这五个人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团结起来,以集体的智慧克服了重重困难,在荒岛上安顿了下来。他们动手制造出陶器、玻璃、风磨、电报机……自给自足,丰衣足食。他们还挽救了被格兰特船长罚在另一荒岛上的罪犯,使之恢复人性,成为忠实的伙伴。在荒岛上,他们得到了《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的暗中保护,屡屡化险为夷。最后,搭上了格兰特船长之子——罗伯特?格兰特——指挥的“邓肯号”,回到了他们日夜思念的祖国。
陈筱卿
《轻经典·凡尔纳科幻系列:海底两万里》 踏入深邃的海洋,一场超越想象的奇遇即将展开! 在1866年,一股神秘的巨物搅扰着全世界的航海界,让往来的船只惊恐不安。它速度惊人,破坏力巨大,仿佛来自未知的深渊,让最经验丰富的船长也束手无策。各国海军纷纷出动,势要揭开这神秘面纱,然而,无一例外地铩羽而归。 正是此时,一位世界知名的海洋生物学家,皮埃尔·阿龙纳斯教授,受邀加入美国海军的“林肯号”巡洋舰,成为这场追捕行动的关键一员。教授身边还有忠心耿耿的助手康赛尔,以及一位技艺高超的捕鲸手内德·兰德,他以精准的鱼叉技艺闻名遐迩。 在一场惊心动魄的追逐中,“林肯号”与神秘巨物发生了激烈的碰撞。混乱之中,教授、康赛尔和内德意外落水,但他们并没有坠入冰冷的海洋,而是被一种奇特的、仿佛金属铸造的巨大潜水器所捕获。 这艘令人惊叹的潜水器,名为“鹦鹉螺号”,由一位名叫尼摩船长的神秘人物掌控。尼摩船长是一位极富智慧、才华横溢却又深不可测的隐士。他厌倦了陆地上的纷争与压迫,选择带着少数追随者,在这片蔚蓝的深海世界里建立起自己的王国,远离尘世的喧嚣,追求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鹦鹉螺号”是人类科技的巅峰之作。它无需空气,能在深海中自由航行;它拥有强大的动力,能够轻松超越最快的鱼类;它内部装备着精密的仪器,能够观测海洋的每一个角落,采集珍贵的标本,甚至能通过电力系统自给自足,为船上的生活提供所需的一切。 在尼摩船长的邀请下,教授、康赛尔和内德·兰德成为了“鹦鹉螺号”的“客人”。这并非一次自愿的旅程,而是被动地卷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海洋探索。从此,他们开始了在“鹦鹉螺号”上的奇异生活,踏上了一段穿越全球七大洋的壮丽冒险。 在教授的眼中,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学术盛宴。他有幸亲眼目睹了前所未见的海洋生物,记录下了无数珍贵的科研资料。从五彩斑斓的珊瑚礁到幽深黑暗的海沟,从庞大的鲸鱼到微小的浮游生物,海洋的奥秘在他们眼前徐徐展开。教授惊叹于尼摩船长对海洋知识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如何运用科学技术去探索、去利用这片广袤的未知领域。 康赛尔,这位忠诚而务实的助手,则将他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了对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研究中。他以严谨的态度,将教授观察到的各种生物一一归类,对它们进行细致的描绘和记录,成为了这段奇妙旅程中不可或缺的助手。 然而,对于捕鲸手内德·兰德而言,这却是一场囚禁。他渴望回到陆地,渴望自由。尽管“鹦鹉螺号”为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舒适和安全,但他始终无法摆脱内心的挣扎。他对尼摩船长及其神秘的过去充满了警惕,更渴望能够找到机会逃离这艘奇特的潜水器。 在这趟漫长的航行中,他们经历了无数惊心动魄的时刻: 勇闯海底的奇观: 他们潜入巨大的海底森林,目睹了沉没在海底的亚特兰蒂斯遗迹,那里诉说着古老文明的辉煌与衰败。 与巨兽的搏杀: 他们遭遇了比鲨鱼更可怕的巨型乌贼,在海底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展现了人类的勇气和智慧。 探索冰封的海洋: 他们深入极地冰层之下,看到了被冰封的海洋世界,感受到了地球最北端的壮丽与寂寥。 穿越海底隧道: “鹦鹉螺号”如同一条灵活的巨鲸,穿梭于海底的山脉和峡谷之间,展现了其卓越的航行能力。 惊人的财富与牺牲: 他们从沉船残骸中打捞出大量的黄金和珍宝,满足了尼摩船长对物质的某种需求,但同时也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某种痛苦和复仇的欲望。 随着旅程的深入,教授逐渐了解到尼摩船长的一些过往。他是一位被陆地世界抛弃的王子,他所遭受的苦难让他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深的绝望,于是他选择以这种极端的方式逃离,并在海底建立起一个独立于世的王国。他的行为有时显得矛盾而令人费解,他既展现出对知识和自然的无限热爱,有时又流露出对人类的仇恨和残酷。 这场惊心动魄的海洋之旅,让阿龙纳斯教授、康赛尔和内德·兰德大开眼界,也让他们对生命、对自然、对人类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见证了海洋的浩瀚与神秘,体验了科技的无限可能,更深刻地理解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最终,在一次极其危险的遭遇战后,“鹦鹉螺号”被卷入了斯堪的纳维亚海岸的巨大漩涡之中。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教授、康赛尔和内德·兰德获得了逃生的机会。当他们醒来时,发现自己身处一片平静的海域,而那艘充满传奇色彩的“鹦鹉螺号”,则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留下的,是永恒的谜团和难以置信的经历。 《海底两万里》不仅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冒险小说,更是一部对科学、对未来、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反思。它以其超凡的想象力、严谨的科学描绘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将读者带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奇幻世界,让我们惊叹于海洋的魅力,也让我们思考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科幻经典,它将永远激发我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