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名译文库·卢梭集03:漫步遐想录

世界名著名译文库·卢梭集03:漫步遐想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让-雅克·卢梭 著,谭立德 编,徐继曾 译
图书标签:
  • 卢梭
  • 哲学
  • 启蒙思想
  • 自传
  • 散文
  • 法国文学
  • 经典
  • 人文社科
  • 思想史
  • 名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ISBN:9787542649003
版次:1
商品编码:11533470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世界名著名译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8
字数:8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文学爱好者,大中学生

  《忏悔录》续篇
  卢梭未完成的遗作
  这部作品中的卢梭是处于最纯真状态中的卢梭

内容简介

  《世界名著名译文库·卢梭集03:漫步遐想录(精装版)》是卢梭的遗作,是《忏悔录》的续篇。卢梭的作品崇尚自我,抒发感情,热爱自然,这些特色在《漫步遐想录》中表现得比其他作品中都更突出。这部作品中的卢梭是处于最纯真状态中的卢梭。这部作品是他跟自己的心灵亲切交谈的产物,是对自己的心灵的分析和解剖。

作者简介

  让-雅克·卢梭,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法国启蒙思想的先驱人物,启蒙运动的卓越代表。主要著作有《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等。

  徐继曾(1921-1989),出生于江苏宜兴。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在该系新建法国语言文学专业任助教。1952年院系调整后,历任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译有拉斐德《活着的人们》、《巴黎和我们在一起》、《伯格森》、埃梅《别人的脑袋》、卢梭《漫步遐想录》等。

精彩书评

  这部最后的《遐想》,很像一只老而忧郁的夜莺在森林的寂静中唱出的美丽的歌曲。
  ——〔法国〕罗曼·罗兰

目录

译本序
漫步之一
漫步之二
漫步之三
漫步之四
漫步之五
漫步之六
漫步之七
漫步之八
漫步之九
漫步之十

精彩书摘

  在我住过的地方当中(有几处是很迷人的),只有比埃纳湖中的圣皮埃尔岛才使我感到真正的幸福,使我如此亲切地怀念。这个小岛,讷沙泰尔人称之为土块岛,即使在瑞士也很不知名。据我所知,没有哪个旅行家曾提起过它。然而它却非常宜人,对一个想把自己禁锢起来的人来说,位置真是出奇地适宜;尽管我是世上唯一命定要把自己禁锢起来的一个人,我却并不认为这种爱好只有我一个人才有——不过我迄今还没有在任何他人身上发现这一如此合乎自然的爱好。
  比埃纳湖边的岩石和树林离水更近,也显然比日内瓦湖荒野些、浪漫色彩也浓些,但和它一样的秀丽。这里的田地和葡萄园没有那么多,城市和房屋也少些,但更多的是大自然中青翠的树木、草地和浓荫覆盖的幽静的所在,相互衬托着的景色比比皆是,起伏不平的地势也颇为常见。湖滨没有可通车辆的大道,游客也就不常光临,对喜欢悠然自得地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喜欢在除了鹰啼鸟啭、顺山而下的急流轰鸣之外别无声息的环境中进行沉思默想的孤独者来说,这是个很有吸引力的地方。这个差不多呈圆形的美丽的湖泊,正中有两个小岛,一个有人居住,种了庄稼,方圆约半里约;另一个小些,荒无人烟,后来为了不断挖土去修大岛上被波涛和暴风雨冲毁之处而终于遭到破坏。弱肉总为强食。
  岛上只有一所房子,然而很大,很讨人喜欢,也很舒适,跟整个岛一样,也是伯尔尼医院的产业,里面住着一个税务官和他的一家人以及他的仆役。他在那里经营一个有很多家禽的饲养场、一个鸟栏、几片鱼塘。岛虽小,地形和地貌却变化多端,景色宜人的地点既多,也能种各式各样的庄稼。有田地、葡萄园、树林、果园、丰沃的牧地,浓荫覆盖,灌木丛生,水源充足,一片清新;沿岛有一个平台,种着两行树木,平台中央盖了一间漂亮的大厅,收摘葡萄的季节,湖岸附近的居民每星期天都来欢聚跳舞。
  在莫蒂埃村住所的投石事件以后,我就是逃到这个岛上来的。我觉得在这里真感到心旷神怡,生活和我的气质是如此相合,所以决心在此度过余年。我没有别的担心,就怕人家不让我实现我的计划,这计划是跟有人要把我送到英国去的那个计划很不协调的,而后者会产生什么结果,我那时已经有所感觉了。这样的预感困恼着我,我真巴不得别人就把这个避难所作为把我终身监禁的监狱,把我关在这里一辈子,消除我离去的可能和希望,禁止我同外界的任何联系,从而使我对世上所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忘掉它的存在,也让别人忘掉我的存在。
  ……

前言/序言



《星辰低语》 晨曦初露,薄雾如纱,笼罩着古老而宁静的村庄。一条蜿蜒的小径,穿过翠绿的草地,通向远处层叠的山峦。在这里,生命仿佛被放慢了脚步,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和而深邃。 故事的主人公,艾伦,是一位独行者。他并非因避世而选择隐居,而是内心深处涌动着一种对世俗喧嚣的疏离感。他并非不爱人群,只是更渴望倾听那来自自然的声音,那是他灵魂深处最为真挚的共鸣。他的居所简朴而舒适,坐落在山脚下的一处开阔地,窗外是无垠的星空,室内是堆叠的书卷和偶尔飘来的木柴燃烧的淡淡烟味。 艾伦的生活并非单调。清晨,他会在露水未干的草地上散步,感受脚下土地的柔软,观察细微的生命在晨光中苏醒。蚂蚁辛勤地搬运着食物,露珠在草叶尖上闪烁着七彩的光芒,野花静默地绽放着,每一朵都有其独特的姿态和芬芳。他会仔细观察每一株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品味它们传递的生命讯息。他常常会停下脚步,对着一棵古老的橡树凝视良久,想象它经历的风雨,它见证的岁月。 午后,阳光温暖而和煦,艾伦会搬一把椅子到屋外,手中常常捧着一本书,但他的思绪却常常游离在文字之外。他沉浸在一种冥想的状态中,任由思绪在广阔的想象空间里翱翔。他会思考人类的起源,思考宇宙的奥秘,思考情感的复杂性。他并非在寻找既定的答案,而是享受这种探索的过程,这种与自我对话的宁静。有时,他会放下书本,眺望远方,将目光投向那连绵起伏的山峦,想象着山顶的风光,想象着那里隐藏的故事。 傍晚,天空被染成绚烂的色彩,晚霞燃烧着,将大地映照得如梦如幻。艾伦喜欢在这个时刻,独自一人走到山坡上,坐在那里,静静地看着太阳缓缓落下,看着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在山际。此时,夜幕逐渐降临,星星开始在天空中闪烁。他会仰望星空,感受宇宙的浩瀚与神秘。他会想象着遥远的星系,想象着它们各自的生命故事。在他看来,每一颗星辰都如同一个故事,一个等待被倾听的传奇。 艾伦的思考是自由的,不受任何束缚。他会深入探讨人性的善与恶,思考自由的真谛,思考教育的意义。他会从自然界的规律中汲取智慧,将它们与人类社会的现象进行类比。例如,他会观察鸟儿的迁徙,思考它们如何在大自然的指引下找到归途,这让他联想到人类在迷茫时如何寻找方向,如何依靠内心的声音。他会思考河流的奔腾,思考它如何克服阻碍,最终汇入大海,这让他体会到生命的韧性与坚持。 他也会反思社会制度与个人自由的关系。他认为,真正的自由并非没有规则,而是能够在一个公正的框架下,充分发挥个体的潜力。他反对僵化的教条和压抑个性的束缚,提倡一种尊重个体差异,鼓励自我探索的社会环境。他深信,每一个生命都拥有独特的价值,都应该有机会去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艾伦的思考并非止于理论。他会在生活中实践自己的理念。他会帮助村庄里的孩子们,引导他们观察自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会分享自己对自然的理解,讲述星辰的故事,教会他们倾听内心的声音。他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未来的种子,需要用爱与智慧去浇灌。 他的生活也并非没有波澜。偶尔会有陌生人路过,带着好奇或困惑,驻足于他的小屋前。艾伦总是以温和的态度接待他们,与他们分享一杯清茶,倾听他们的烦恼,并以他独有的视角,为他们提供一些不落俗套的思考。他并非说教者,而是引导者,他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在《星辰低语》中,读者将跟随艾伦的脚步,一起走进一个充满哲学思辨与自然之美的世界。他将带领我们一同仰望星空,思考生命的意义;一同漫步于山野之间,感受自然的馈赠;一同审视内心深处的情感,探索自由的边界。这不是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而是一次深入心灵的旅行,一次与自我对话的契机。 艾伦的生活,是对现代社会节奏过快、人心浮躁的一种有力回应。他提醒我们,在追逐物质的同时,不要忘记了内心的宁静,不要忘记了与自然的连接,不要忘记了倾听来自灵魂深处的低语。他的故事,如同夜晚的星辰,虽然遥远,却能照亮前行的道路,给予人们力量和启迪。 这本书,旨在唤醒读者内心深处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好奇,对自由的渴望。它不是一部简单的叙事作品,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与迷茫。通过艾伦的视角,我们将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重新思考我们的人生价值,重新发现那些被遗忘的美好。 在艾伦的世界里,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激烈的冲突,只有平静的思考,深刻的感悟,以及对生命永恒之美的赞叹。他用自己的生活,书写了一首关于自然、关于自由、关于人性的温柔诗篇。每一页,都回荡着星辰的低语,以及一位智者对生命最纯粹的爱恋。 这本书,适合在寂静的夜晚,或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静静地翻阅。它不会给你直接的答案,但它会引导你走向更深的思考,让你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意义。它会让你在仰望星空时,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一种对宇宙与自身存在的深刻理解。 《星辰低语》,是一场心灵的回归,一次灵魂的洗礼。它邀请你,一同走进艾伦的世界,一同感受那份来自星辰的低语,一同开启属于你自己的,关于生命与自由的探索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漫步遐想录》给我的最大启发,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对抗现代性焦虑的有效“药方”。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效率和外部评价标准裹挟的时代,不停地被告知“应该”做什么,“应该”成为谁。而卢梭却在字里行间提醒我们,真正的满足感往往来自于对当下瞬间的全然接纳,来自于与自身节奏的和谐共处。他对于“沉思”的推崇,并非是消极避世,而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巩固——只有当我们不再被外界的噪音干扰时,才能听清内心的声音,辨别什么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我尤其欣赏他对“无所事事”的辩护,那种不带目的性的漫步和观察,实际上是最高效的精神充电。它教会我,在忙碌的间隙,给自己留出一段“无用”的时间,去感受风的走向,去观察一片叶子的衰败,这才是保持心智健康的关键所在。这本书是给所有感到疲惫、迷失方向的人的一份温柔的邀请函。

评分

我不得不佩服这部译本的匠心独到,译者对于原文的把握简直是出神入化。阅读那些关于自然景色的段落时,那种古典的韵味和法式的优雅被完美地保留了下来,没有丝毫的生硬感。尤其是一些描述情绪波动的句子,那种带有哲学思辨色彩的表达,在中文里被处理得既精准又不失流畅性,读起来有一种古典美学上的享受。这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卢梭思想的读者,也能轻松地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我常常对比着原文(虽然我法语不精通,但能感受到那种韵律感),发现译者在保持忠实性的同时,成功地避免了翻译腔的陷阱,让文字具有了独立的生命力。它不是生硬的直译,而是充满了文学性的再创造。可以说,没有这样优秀的翻译,很多读者可能会被卢梭文本的表层难度劝退,而这本书的译文质量,无疑是打开通往这位思想巨匠内心世界的最佳钥匙。

评分

这本《漫步遐想录》真是让人心头一暖,读起来就像是跟一位老朋友在夏日的午后,懒洋洋地坐在林间空地上,听他絮絮叨叨地讲述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卢梭的文字有一种奇异的魔力,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哲学说教,而是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情眷恋。他描绘的那些风景,无论是阿尔卑斯山的壮丽,还是田园的静谧,都仿佛能透过纸面扑面而来,带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我特别喜欢他那种细腻的笔触,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比如阳光穿过树叶洒下的斑驳光影,或者湖面上微风拂过的涟漪。读着读着,我常常会不自觉地停下来,望向窗外,试图在自己的世界里寻找类似的宁静。这绝不是一本用来赶进度的书,它需要你慢下来,用心地去体会那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每读完一个小章节,我都会有一种被洗涤心灵的轻松感,仿佛卸下了都市生活带来的所有重负。这是一种关于“存在”本身的温柔对话,无关乎宏大的理论,只关乎此刻的感受与宁静。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接触卢梭的这部作品,我还有点担心会太晦涩难懂,毕竟是启蒙时代的经典嘛。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个人化,简直就像是摊开了一本无比坦诚的日记。他毫不避讳地记录下自己的思绪起伏、敏感多疑,甚至是那些不为人知的脆弱时刻。这种近乎赤裸的自我剖析,反而构建了一种极强的代入感。我开始理解,为什么他如此执着于独处和对“本真”的追求。在那个充斥着繁文缛节的时代,能够拥有这样一份向内探索的勇气,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叛逆。他的文字结构看似松散,像一条蜿蜒的河流,时而平静,时而激荡,但仔细品味,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一种内在的逻辑和坚韧。它挑战了传统意义上的“成功”和“幸福”的定义,引导读者重新审视自己与社会、与本我的关系。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心中那些被压抑已久的、对简单生活的渴望。

评分

这部作品的结构和主题安排,简直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交响乐。它没有明确的章节划分去引导你必须遵循某个线性的逻辑,而是让思想随着作者的心境自然流动。时而沉浸在对过去友谊的缅怀与失落之中,时而又被突然涌现的对未来平静生活的憧dài 所占据。这种跳跃性反而更贴合人类真实的思维模式——我们的记忆和情感并非总是一板一眼。更妙的是,书中的每一次情感波动,无论多么私密和偏执,最终似乎都会导向一个更广阔的、关于人性的普适性结论。这使得阅读体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你总是在期待着下一个转角会遇到怎样的心绪风景。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任务型”书籍,而更像是一件艺术品,可以反复品味,每次都能从中咂摸出新的层次和更深远的共鸣。它让人相信,最深刻的哲学,往往就藏在我们最日常、最不设防的生命体验之中。

评分

价格很实惠

评分

说好的一天到,等了我两天。郁闷!

评分

好的作品,收藏起来,慢慢品尝。

评分

很好,是正品,值得收藏

评分

物流挺快的 书是正版 慢慢阅读吧

评分

价格很实惠

评分

是正品,物流超级快,京东服务棒棒哒

评分

现在有时间来时阅读世界名著,将来的一段时间都将进行这项工作。

评分

不错,好书,值得仔细品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