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周七并发模型》介绍了七种并发模型,行文通俗易懂,有数量充足且设计精良的样例来帮助读者理解。Paul将引导你学习多种非常不同的技术,从一些社交平台使用的Lambda架构,到现在世界上许多可靠的电信系统使用的actor模型。你还会学到职业高手使用的编程语言,从Java到Clojure,再到基于Erlang的闪亮新秀Elixir。书中每一章都设计成三天的阅读量。每天阅读结束都会有相关练习,巩固并扩展当天的知识。每一章均有复习,用于概括本章模型的优点和缺陷。
★基于锁和线程的并发模型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并发模型,但是并发编程模型不仅仅只有这一种,本书几乎涵盖了目前所有的并发编程模型。了解和熟悉各种并发编程模型,在解决并发问题时会有更多思路。
——方腾飞,并发编程网站长
★当看到这本书的目录时,我就为之一振。它涉及了当今所有的主流并发编程模型(当然也包括Go语言及其实现的CSP模型)。而在品读之后,我更是有一些激动。其中的大部分章节都深入浅出地描述了某一个并发编程模型的概念、特点、机理以及适用领域。加之有大量相应实现语言的示例呈现,更是让这些模型活灵活现、极易理解。另外,各章之间的衔接会使你更容易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总之,并发编程乃现代编程技能的必备,而这本书则为并发编程的必选佳作。
——郝林(@特价萝卜),《Go并发编程实战》作者
★几十年来,专业的程序员一直在用线程与锁模型来进行并行和并发,但这仅仅是《七周七并发模型》介绍的众多模型之一。当今主流语言都竞相支持不同的并发模型,例如CSP模型、数据并行、函数式编程和Clojure的unified succession model。如果你想紧跟时代,我推荐阅读本书。
——Stuart Halloway,Cognitect联合创始人
★随着计算机拥有越来越多的核,理解并发技术变得愈发重要。本书介绍了为什么函数式编程会与并发有关、如何利用actor模型编写分布式软件、怎样利用GPU实现并行处理以及大数据的相关内容。通过阅读本书,你可以充实自己的知识库,为未来数年做好准备。
——José Valim,Plataformatec联合创始人
★这是个变革的时代,每个程序员都应学会并发编程的思维方式。如果你问我“应当如何适应这个并发的时代”,我会推荐阅读本书,因为我从中受益良多。
——Andrew Haley,Red Hat公司首席Java工程师
★随着阿姆达尔定律开始取代摩尔定律的地位,面向并发编程也逐渐开始取代面向对象编程的地位。本书的问世恰逢其时。Paul在书中详尽介绍了重要的几种并发模型,足以帮助读者选择适合的并发模型。如果你要开发与多核相关的软件,我推荐必读本书。
——Francesco Cesarini,Erlang Solutions创始人、技术总监
★我与Paul有过多次合作,我确信他是编程语言设计和结构方面的专业。并发是现代软件工程上非常重要但又容易被误读的主题,本书清晰阐述了这个主题。
——Ben Medlock,SwiftKey联合创始人、CTO
第1章 概述 1
1.1 并发还是并行? 1
1.2 并行架构 3
1.3 并发:不只是多核 5
1.4 七个模型 6
第2章 线程与锁 7
2.1 简单粗暴 7
2.2 第一天:互斥和内存模型 8
2.3 第二天:超越内置锁 17
2.4 第三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7
2.5 复习 38
第3章 函数式编程 41
3.1 若不爽,就另辟蹊径 41
3.2 第一天:抛弃可变状态 42
3.3 第二天:函数式并行 51
3.4 第三天:函数式并发 61
3.5 复习 70
第4章 Clojure 之道——分离标识与状态 73
4.1 混搭的力量 73
4.2 第一天:原子变量与持久数据结构 73
4.3 第二天:代理和软件事务内存 84
4.4 第三天:深入学习 92
4.5 复习 98
第5章 Actor 100
5.1 更加面向对象 100
5.2 第一天:消息和信箱 101
5.3 第二天:错误处理和容错性 111
5.4 第三天:分布式 120
5.5 复习 132
第6章 通信顺序进程 135
6.1 万物皆通信 135
6.2 第一天:channel 和go 块 136
6.3 第二天:多个channel 与IO 146
6.4 第三天:客户端CSP 157
6.5 复习 164
第7章 数据并行 167
7.1 隐藏在笔记本电脑中的超级计算机 167
7.2 第一天:GPGPU编程 167
7.3 第二天:多维空间与工作组 177
7.4 第三天:OpenCL和OpenGL——全部在GPU 上运行 187
7.5 复习 194
第8章 Lambda架构 196
8.1 并行计算搞定大数据 196
8.2 第一天:MapReduce 197
8.3 第二天:批处理层 208
8.4 第三天:加速层 218
8.5 复习 229
第9章 圆满结束 231
9.1 君欲何往 231
9.2 未尽之路 232
9.3 越过山丘 234
参考书目 235
评价五 刚刚拿到《七周七并发模型》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翻阅,但仅仅是这个书名和它所传达的概念,就已经勾起了我强烈的学习欲望。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并发编程的重要性。无论是处理海量数据、构建响应式系统,还是优化程序性能,都离不开对并发的深入理解。然而,市面上的并发编程书籍良莠不齐,很多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要么不够系统,导致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 “七周七并发模型”的这个提法,给我一种非常清晰的学习蓝图的感觉。它暗示了这本书将以一种结构化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七种不同的并发模型。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对每一种模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包括它们的核心思想、工作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劣势。我猜测,这七种模型可能会涵盖从传统的线程与锁,到更现代的 Actor 模型、CSP 模型,甚至可能包含一些函数式编程中的并发范式。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跨语言的对比分析,或者给出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并发模型的指导,那这本书的价值将更加凸显。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建立起一个扎实的并发编程知识体系,为应对未来更复杂的系统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评价一 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名为《七周七并发模型》的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光是翻看目录和前言,就已经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这本书的定位非常明确,是面向那些对并发编程感兴趣,并且希望系统性地了解不同并发模型的读者。我个人一直觉得,在现代软件开发中,尤其是在处理高吞吐量、低延迟的场景时,并发编程是绕不开的话题。然而,市面上的并发资料往往碎片化,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只讲解某个特定语言或框架下的实现,很难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七周七并发模型》的“七周七模型”的结构,在我看来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学习路径设计。这意味着我不需要像无头苍蝇一样漫无目的地去寻找资料,而是可以遵循一个清晰的学习路线图,逐步深入。我猜测,这七个模型可能涵盖了从最基础的线程模型,到更高级的 Actor 模型、CSP 模型,乃至可能包含一些函数式编程中的并发范式。我对其中可能涉及的“消息传递并发”和“共享内存并发”的对比分析尤其感兴趣,因为这两者是理解不同并发模型核心差异的关键。此外,书中可能还会探讨不同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适用场景以及潜在的陷阱,这对于我选择最适合项目需求的并发方案至关重要。虽然这本书的篇幅可能不小,但我相信通过这样的结构化学习,能够大大提升我学习并发编程的效率和深度。
评分评价二 拿到《七周七并发模型》这本书,第一印象就是它的“硬核”感。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没有花哨的插图,直接点明了主题,让人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专业感。我一直对并发编程的底层原理深感好奇,尤其是在多核处理器日益普及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硬件资源,避免各种竞态条件、死锁等问题,是工程师必须面对的挑战。《七周七并发模型》这个书名,直接击中了我的痛点。它承诺在一个明确的时间框架内,讲解七种不同的并发模型。 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每一种模型的运作机制,比如它会是如何处理任务的调度、数据的一致性问题、以及如何最小化通信开销。我猜想,书中可能会从最经典的线程与锁模型开始,逐步引导读者理解协程、事件驱动、Actor 模型等更现代的并发模式。而且,“模型”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抽象和通用性,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种跨语言、跨平台的思维方式,让我能够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不同的编程环境。我对书中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并存的风格抱有很高的期望。如果它真的能做到七周七模型,并且解释得清晰透彻,那么这无疑将是我个人技术栈上一次重要的升级。
评分评价三 关于《七周七并发模型》这本书,我还没有开始阅读,但单凭书名和其传递出的信息,就让我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长期以来一直希望能够对并发编程有一个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虽然接触过一些并发的场景,但总感觉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对于不同并发模型的优劣势、适用范围以及背后的设计哲学缺乏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的“七周七并发模型”的表述,暗示了一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并且涵盖了七种不同的模型。这让我猜测,书中会从基础的并发概念入手,然后逐步引入不同的抽象层级和实现方式。我非常好奇书中会介绍哪些具体的并发模型,是像传统的线程模型、进程模型,还是更现代的 CSP、Actor 模型,亦或是函数式编程中的并发范式?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对比不同模型的优劣,例如在性能、可伸缩性、易用性以及容错性方面的差异。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或者给出一些选择并发模型的指导原则,那将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套清晰的并发编程的知识体系,让我能够更自信地驾驭复杂的并发系统。
评分评价四 对于《七周七并发模型》这本书,我目前的感受是,它似乎是一本非常“值得期待”的学习资料。我一直认为,并发编程是现代软件开发中一个核心且充满挑战的领域,掌握不同的并发模型对于构建高性能、可扩展的系统至关重要。然而,许多现有的并发编程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难以转化为实践;要么只专注于某一特定语言或技术栈,缺乏普适性。 《七周七并发模型》这个书名,暗示了一种结构化的学习路径,而且“七周七模型”的说法,让我猜测这本书会将重点放在介绍七种不同的并发模型上。我对此非常好奇,不知道这七种模型会涵盖哪些类型,是否会包括从底层的线程与锁,到高层的消息传递、事件驱动,甚至更抽象的模型。我期望书中能够清晰地阐述每种模型的原理、工作方式,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实际的编程示例,或者一些关于如何选择最适合特定问题的并发模型的建议,那将极大地提升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总而言之,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对并发编程有一个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有效地解决并发相关的挑战。
评分这本书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学习并发编程的必读好书,内容非常不错,不过不适合初学者
评分非常不错,推荐
评分买错了,完全看不懂。我还以为是go语言。哭了
评分很有用,恶补中
评分很好的书籍,推荐阅读很长知识面
评分很好,是正版,而且讲解详细,值得推荐和阅读!
评分hhhhhhhhhhhhhhhhhhhhh
评分很好,需要静下心来学习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