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4
《新史記(全兩冊)》以平民、另類的視角重新看曆史,寫作時以小見大、還原現場,盡力使用小小說或小說片斷的方式,從迥異於客觀敘事的多元視角,來重新講述近代故事,並盡可能多地引入生活的細節。尤其難得的是,作者從小說或新聞中擷取生活細節,來展示近代社會的日常生活,幾乎無一處無來曆,是有學術背景的文化普及讀物。
《野史記》、《說史記》為楊早撰寫的“新史記”係列的前兩種,係列主題為“重述與改寫”,以另類視角對近代曆史文本作細節化的呈現。
《說史記》盡力使用小小說或小說片斷的方式,采取不同的視角,從迥異於客觀敘事的角度,來重新講述近代故事,並在敘述過程中更多地引入生活的細節;另一方麵,是從小說或新聞中擷取生活細節,來展示近代社會的日常生活。
總之,這些“重述與改寫”,都在於讓曆史與傳奇,藉由新的寫法,活潑靈動起來,轉化為當代人的敘事與閱讀資源。需要強調的是,作者堅持“信而有徵”的資料方式,即首先保證文章的齣處,縱非信史,亦有憑藉,其意義在於可以從中看齣曆史是如何在傳說中播散與變化的,包括《野史記》副題為“傳說中的近代中國”,而作者基於當代生活經驗與間接文本知識的“私心揣度”的加入,是為“迴到現場”提供最大可能的生動觀照。
可以說,這個係列是對曆史描述的一次有益嘗試。每篇文章輕鬆可讀,但幾乎無一字、無一事無來曆,背後有深厚的曆史支撐。
楊早,祖籍蘇北,生於川南,1995年於中山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2001年於北京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2005年於北京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副研究員。近年主要關注中國近現代輿論史與文化史、當代文化研究等。曾發錶《京滬白話報:啓濛的兩種路嚮》、《五四時期北大學生刊物比較》、《評價於丹:學術規範還是傳播法則?》、《新世紀文學:睏境與生機》等論文,著有《紙墨勾當》、《野史記:傳說中的近代中國》、《清末民初北京輿論環境與新文化的登場》、《民國瞭》,編有“話題”年度係列(《話題2005》至《話題2013》)、《瀋從文集》、《汪曾祺集》、《六十年與六十部:共和國文學檔案》等,譯著有《閤肥四姊妹》。
其微博、公共微信,都有幾十萬的粉絲數量。他經常齣入媒體宣傳活動,被多傢齣版單位邀請為年度圖書評選的嘉賓,多次上電視評論節目,如《鏘鏘三人行》等。
★近年,尤其是辛亥年,關於近代史的大眾寫作越來越多。但編輯在做市場調研時發現,這類大眾曆史類寫作還是多偏於通史,希望能對近代中國有一個統觀式的瞭解。這類書其實從齣版的角度講,無論是寫法還是裝幀設計,模仿張鳴《辛亥:搖晃的中國》的痕跡很明顯。楊早對於片斷掌故的經營、筆端的活潑、敘事中的特寫能力,這類書都不好與之相比較。另外如《明朝那些事兒》式的遊戲筆墨,在史傢的層麵上,楊早這樣的寫作又顯得比較嚴肅或者高級瞭。
——衛純
第一輯 北裏記 5
午後 6
齣關 9
買笑 13
義賑 16
淴浴 19
夜宴 22
詩妓 25
見夫 28
闖宴 30
錯愛 32
花榜 35
規矩 38
第二輯 食貨誌 41
平叛 42
招商 44
房價 50
股災 51
史帶 55
上進 58
學徒 61
改判 64
商會 67
教授 70
北遷 72
有功 75
第三輯 時聞錄 78
1900 79
遮羞 85
搶米 87
白話 97
三字 99
南北 101
黑血 103
獄中 105
首都 106
復闢 107
五四 110
汽車 112
穿越 113
大王 116
援外 119
車站 124
第四輯 乙巳年 126
迴望 127
過年 129
對俄 132
分省 135
蹈死 137
絕交 139
救災 141
抵貨 146
募捐 149
看報 155
當兵 158
留學 161
告示 164
《說史記》
午後
雖然是鼕天,陽光還是很好。眼睛看上去似乎有相當的溫度,真要抬腿齣去,纔知道風吹得臉上身上一道道地疼。連隔壁當鋪的黃狗,都將頭埋在腿腹間,蜷成一團,全力抵抗這該死的冷。
鼕日的午後,短。陝西巷的午後,轉眼似乎太陽就有些西斜。
老鬍坐在雲吉班的門洞裏。大街上一個人都沒有,但他不能關門,做生意,規矩!他倒不怕冷,乾冷總比南方的陰冷容易抗,隻要不站在風窩裏。
他把頭上的氈帽壓壓低,左手下意識地去順那條又粗又長的大辮,卻逮瞭個空,纔省覺已經是民國,辮子剪瞭總有一年多瞭。
嚮右橫瞭一眼,三河縣來的田媽躲在南房簷下的長凳上,手上抓著抹布,低頭打盹,胸前被口水濕瞭一片。哼,在上海的時候,下人哪敢這等放肆?誰不是格掙掙地立著,手不停腳不歇地做事……園子裏的花沒澆,鸚鵡籠的水罐也空瞭,竈下的柴草散放著,伊倒不怕冷,在這裏打瞌銃!
“田媽!……田媽!……”
田媽驀然驚醒,慌張地東張西望,看見是老鬍,一顆心纔放瞭下來。“好!老鬍,你大白天見鬼瞭嗎?鬼叫鬼叫!”
“田媽,你看看你什麼樣子?乖乖,若是媽媽和小姐現在迴來,你阿要炒魷魚?”
田媽看看天色,還早著呢,心裏不服氣,嘟嘟囔囔地去擦柱子:“梅香拜把子——都是底下人,充什麼二爺呢?!”
老鬍沒有聽見田媽的抱怨,他直愣愣地望著大門外,早十年的時光一層層疊在空蕩的大街上。
四馬路上那時節,一過瞭中午,打茶圍的陸續上門,鶯鶯燕燕幾多熱鬧,自己掂著大茶壺,跑進跑齣地要果盤,添茶水,打發小三子去老正興叫爛肉麵,湊個空,跟下腳娘姨打情罵俏,摸一把她們的肥屁股……鼕至到瞭,也擺幾颱酒,熱烘烘的菊花火鍋,亮白賽銀的銅手爐……
“難不是民國害的?好好地在四馬路,說南京好,去南京,張辮帥打得來,又往北逃,南京到清江浦,清江浦到天津,天津到北京……乖乖龍的咚,現時客人!毛都沒一根!”他忍不住又一次的嘮叨。
田媽白瞭他一眼。伊還記著仇,何況,老鬍說的地方,伊一處都沒有去過。
“也不怪北方客人勢利,規矩全壞瞭!舊時的客人,頭次上門打茶圍,英洋一隻,末後都是齣齣進進,吃吃喝喝,碰碰和,做做花頭,倌人親熱得來,像做瞭三世夫妻!一颱酒八隻洋,高興末擺擺雙颱,雙雙颱,全看阿是恩客!現如今,一颱酒漲到瞭廿隻洋,還講究現過現,我要是客人,我也弗高興!”
田媽突然來瞭興緻,抹布一丟,挨到老鬍的長凳上。
“我聽說,小姐那時纔十四歲?上海的印度阿三不讓她齣局?”伊說“齣局”仿的是張媽的上海腔,歪歪扭扭的腔調,難聽得來。
“工部局是有介樣章程。大抵是幾位阿姐帶著伊,局上末總有幾位客人沒有相熟的倌人,順便薦過去,要末唱幾隻小調,代幾杯酒……不然,何必去南京討生活?”老鬍還在憤憤然著南京。
“我還聽說,小姐的老太爺還是在旗的呢,是杭州做官的!真不?”見老鬍今天少有的耐心,田媽鬥膽捧齣久亙胸中的疑團。
“是倒是的,”老鬍倒沒有怪田媽嘴多,“伊是姨太太生的,老太爺一死,就被大娘趕齣來,不幾年娘就死瞭,張傢姆媽,就是伊的奶媽帶著伊,在浙江撫颱傢中幫忙,倒齣落得讀過幾天書……好景不長,浙江‘光復’,哼哼,”老鬍鼻子裏很不屑地哼瞭光復兩下,“張傢姆媽帶伊逃到瞭上海,過不下去,纔將伊押到班裏來的。”
田媽對這段掌故很滿意,咂瞭咂嘴:“咱們這位小姐,剛來的時候,說是上海的紅倌人,我瞧長相呀……不是說不好,比雲慶班那幾位呢……”
老鬍不樂意瞭,瞪大瞭眼睛喝道:“田媽,弗要瞎三話四!阿拉小姐在上海,在南京,哪裏不是局票多得接不完?大清的時候,不像民國的人,眼睛隻看得見一張麵孔!小姐知書識禮,又會自己寫寫歌詞,纔氣多得溢齣來,滿地都是!你來這裏半年,上門的哪個不是達官貴人,公子哥兒?哪個不說小姐是纔女?”
田媽被他一吼,不敢再說,搭訕著要走開。眼前一暗,一部包車停在門口。
下來這兩個人,不凡!都穿著軍呢的大衣,獺絨的呢帽。尤其右邊這個人,戴一副盲公鏡,慢慢走下車來,走上颱階,走進門洞。摘下鏡來,容長臉兒,兩隻眼微微斜著,有神。
沒帶隨從,老鬍卻直覺這是貴客,不由得立瞭起來:“兩位先生,您是?”
左邊的來客臉上帶齣瞭詫異:“怎麼?不可以打茶圍?”聽著是翹舌頭的北邊人。
老鬍高瞭興,又緊跟著把歉意往臉上掛:“您先生還是南邊規矩,而今民國瞭,北邊兒客人下午不會來,掌燈時分纔有生意。小姐、媽媽今天去東嶽廟燒香去瞭,要不,您去哪兒轉轉再……”老鬍撇著京腔,跟田媽的上海話一樣彆扭。
右邊那位“哦”瞭一聲。低頭想想,抬頭對老鬍說:“我是慕名而來,特為見見你傢小姐。既是不湊巧,晚上沒空,我留一張片子吧。改日再來。”他說話也有口音,似乎有點兒湖南,又有點兒雲貴一帶。
老鬍點頭哈腰,從那位手裏接過瞭片子,又幫他們叫住沒走多遠的洋車,一直候著車齣瞭街口,纔慢慢欠身迴到門洞裏,見田媽正在涎著臉看,不禁得意地道:“看著沒有?慕阿拉小姐的名來的!看那一身的行頭,起碼是個統領!”
他眯起眼,藉著傾斜的陽光看片子上的字,一個字一個字念齣來:
“陸、軍、部、編、譯、處、副、總、裁、昭、威、將、軍、全、國、經、界、會、督、辦、大、元、帥、統、率、辦、事、處、辦、事、員、參、政、院、參、政、蔡、……蔡什麼?認不得。田媽,你……算瞭,你又不識字!”
那是“鍔”字。
《野史記》
那個逃席的人
北京宣武門外,現在最有名的當然是SOGO,成天吸引無數紅男綠女。跨過寬闊的宣外大街,路南的小鬍同一條條找過去,問問街口那個賣烤白薯的,達智橋在哪兒?不知道?那個賣糖炒栗子的呢?什麼?這兒就是達智橋鬍同!那……那個什麼呢,在哪兒,遠嗎?不遠不遠,這兒不就是嘛,就剩下這個瞭。
就剩下一塊牌子瞭。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楊椒山祠。牌子嵌在一個雜貨鋪的門臉南側,遠遠望去猶如愛國衛生運動的標語。後麵的屋子,是老屋,可是低矮得不像話,斷不是風雲際會的鬆筠庵。
我不懂,為什麼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和旅遊景點的不是鬆筠庵,而是楊椒山祠。沒錯,楊繼盛是明末人,但是把鬆筠庵定為楊椒山祠,不過是乾隆晚年的事。有清一代,小鬍同裏的這棟房子不斷被人提及、描述、追憶,不是因為楊椒山,隻能是因為鬆筠庵。
有許多大事件在這裏發生。這裏房捨軒敞,鬆林環伺,論野趣當然比不上陶然亭,可它離城門近,與那座皇城的聯係緊密得多。進京趕考的舉子或同鄉的京官,常常藉這個幽雅的所在聚會遊宴。這裏甚至一度是翰林院清貴的學士們常規的吟遊地點。
它齣過的最大風頭大約是在1895年。那年4月15日,《中日馬關條約》的內容通過鋪設未久的軍用電綫傳到北京,立刻驚呆瞭所有的耳朵。割讓颱灣、遼東半島和二億兩白銀的賠償,是大清與外國打交道以來最屈辱最慘烈的退讓。幾個小時後,正在京師參加會試的舉人們在一個叫康有為的廣東人率領下,在鬆筠庵集會,草定瞭一份長達一萬八韆字的奏章。康的學生梁啓超負責抄寫,足足花瞭卅六個小時。他弟弟後來說,這件事改變瞭所有在場者的一生。這就是曆史書上說的公車上書。
不過,麵對鬆筠庵,我想起的是另一樁往事。那還是國運正盛的乾隆朝,權相和珅的生日在即,他嚮每一個在京的翰林都發瞭請帖——和珅並不像很多人認為的那樣,是個草包。作為一個滿洲貴族,他居然能夠科第齣身,實在不易,《兒女英雄傳》裏的安驥安公子也不過如此。不過翰林們不賣他的帳,他們約定當日在鬆筠庵聚會,誰也不準去赴和中堂的壽筵。
到那日,鬆筠庵冠蓋如雲,翰林們果然都到齊瞭。吃瞭一半,突然有一位庶吉士說肚子疼,匆匆離席,緊跟著直奔和府。和珅見著這位唯一來賀的太史公,錶情幾乎可以用感激涕零來形容,親迎親送不算,還迴贈瞭許多禮品。
之後,這位名叫阮元的翰林公就青雲直上,外放,升轉,沒多少年就成瞭封疆大吏。他在兩廣總督任上,齣資在廣州設立瞭一座學海堂,大大提升瞭嶺南的讀書風氣。有人說,如果沒有學海堂,根本不會有後來的萬木草堂,當然也就沒有康聖人之流。一隻蝴蝶拍打著翅膀離開瞭鬆筠庵,韆萬隻蝴蝶擠擠擁擁地又迴到瞭這裏。如果庵後的鬆樹有知,它記得的東西,一定要比我們瞭解的多得多。
……
新史記(全兩冊)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新史記(全兩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書店看到的,覺得不錯,買來看看如何
評分特彆好!就是我想要的那款
評分休閑時讀讀,開捲有益。
評分《野史記(修訂版)》主要寫作方式是“掌故新聞化”,用貼近生活,夾敘夾議的方式將近代掌故裏的舊事軼聞帶入當下,讀者的焦點會更多接近於“講述神話的年代”而非“神話講述的年代”;
評分書店看到的,覺得不錯,買來看看如何
評分再簡單點
評分另一個角度看曆史,有趣好看,收瞭
評分這本書有著不一般的敘述技巧和視角
評分《說史記》盡力使用小小說或小說片斷的方式,采取不同的視角,從迥異於客觀敘事的角度,來重新講述近代故事,並在敘述過程中引入生活的細節;另一方麵,是從小說或新聞中擷取生活細節,來展示近代社會的日常生活。
新史記(全兩冊)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