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院2015年度案例·物权纠纷

中国法院2015年度案例·物权纠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法官学院案例开发研究中心 编
图书标签:
  • 物权
  • 不动产
  • 房地产
  • 案例
  • 法院判决
  • 法律
  • 司法
  • 民法
  • 产权纠纷
  • 2015年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09360545
版次:1
商品编码:1168546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0
字数:19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1.专业的作者:
  国家法官学院案例开发研究中心持续20年编辑了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审判案例要览》丛书,自2012年起推出《中国法院年度案例》丛书,旨在探索编辑案例的新方法、新模式,以弥补当前各种案例书的不足。
  2.强大的规模:
  每年推出18本,含传统和新近的所有热点纠纷,这些案例是从全国各地法院收集到的上一年度审结的近万件典型案例中挑选出来的,具有广泛的选编基础和较强的代表性。
  3.独特的内容:
  不再有繁杂的案情,高度提炼案情和裁判要旨,突出争议焦点问题。
  不再有冗长的分析,主审法官撰写“法官后语”,展现裁判思路方法。

作者简介

  国家法官学院案例开发研究中心,持续20年编辑了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审判案例要览》丛书,自2012年起推出《中国法院年度案例》丛书,旨在探索编辑案例的新方法、新模式,以弥补当前各种案例书的不足。

目录

中国法院年度案例
1.婚姻家庭与继承纠纷
2.物权纠纷
3.土地纠纷
4.房屋买卖合同纠纷
5.合同纠纷
6.买卖合同纠纷
7.借款担保纠纷
8.民间借贷纠纷
9.侵权赔偿纠纷
10.道路交通纠纷
11.雇员受害赔偿纠纷(含帮工损害赔偿纠纷)
12.人格权纠纷(含生命、健康、身体、姓名、肖像、名誉权纠纷)
13.劳动纠纷(含社会保险纠纷)
14.公司纠纷
15.保险纠纷
16.金融纠纷
17.行政纠纷
18.刑事案例





前言/序言




中国法院2015年度案例·物权纠纷 卷首语:物权变动与权利实现的关键一年 2015年,中国物权法理论与实践正处于一个深刻的转型期。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持续演变,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改革推进,以及新型经济活动(如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的萌芽)对传统物权观念的冲击,这一年度的司法实践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本卷辑录的案例,不仅是法院对既有法律条文的精确适用,更是对物权法基本原则在新时代背景下生命力的深度检验与重塑。我们关注的焦点在于:如何有效保障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的稳定,如何界定新型占有与所有权的边界,以及如何在保障交易安全与维护权利人权益之间取得动态平衡。 第一编 土地承包经营权与用益物权的新境遇 第一章 承包地流转与优先受偿权的冲突与协调 本年度的物权纠纷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简称“承包权”)的流转与担保成为热点。案例集中体现了在承包期限内,承包方为扩大经营规模或获取资金支持而签订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我们精选了多起涉及“死亡给付”与“合同效力延续”的案件。 案例分析: 重点关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法》司法解释的最新倾向。特别收录了涉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变动时,承包权归属的争议。例如,在A村与农户李某的案件中,法院明确了集体经济组织章程在认定承包权人资格时的补充效力,区别了对内效力与对外效力。 创新点探讨: 探讨了在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日益增多的背景下,如何构建一个既能满足金融机构风险控制需求,又不损害农户基本生存保障的担保机制。涉及对“地票”交易中权利瑕疵的审查标准。 第二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与区分所有权制度的精细化管理 本编梳理了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简称“使用权”)在出让、转让和抵押过程中的法律适用。尤其关注了住宅小区内业主大会与开发商之间在公共配套设施使用权归属上的博弈。 公共利益与私权边界: 深入剖析了因城市规划调整导致使用权期限届满后,如何依据《物权法》第一百四十九条及新颁布的相关法规,确定使用权续期、补偿或收回的法律程序。我们收录的D市案例中,法院对“必要性”和“合理性”的判断标准进行了细化,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收回权时,必须提供详尽的社会成本效益分析。 区分所有权实践: 在涉及高层建筑的“区分所有权”认定中,本年度案例突出了对“共有部分”和“专有部分”界限的界定。例如,关于建筑外立面、屋顶空间、地下停车位(未单独分割登记的)的权属认定,法院倾向于以规划图纸和实际利用方式为基础,结合业主大会的约定进行综合判断。 第二编 物权法定原则在新型财产关系中的延伸与限制 第三章 动产所有权与善意取得制度的再审视 2015年,二手交易市场和互联网平台交易的兴起,对动产所有权转移和善意取得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 交付的实质: 案例重点考察了在电子化、虚拟化交付场景下,“占有”的认定标准。例如,在涉及网络游戏装备、虚拟货币的转让纠纷中,法院审慎地考察了“占有”是否能够通过电子凭证或平台控制权转移来替代传统的物理转移。本卷收录的L案,首次对具有经济价值的虚拟财产,在特定情况下,援引善意取得制度进行了探讨,引发了学界对“物”的范畴是否应扩展的讨论。 占有变动与指示交付的精确性: 关注了仓储合同、售后回租等场景中,占有移转的效力问题。法院对“占有人认可出卖人让与请求权”的证明要求在实践中愈发严格,以防止通过虚假占有变动进行多重担保或诈骗。 第四章 担保物权:抵押权的优先顺位与抵押标的物的确定 本年度的抵押权纠纷,核心围绕着不动产抵押的登记效力与抵押物价值的动态变化展开。 抵押权顺位的确定: 重点分析了涉及在建工程抵押与土地使用权抵押交叉时的优先受偿权问题。法院明确了在《物权法》和《担保法》的衔接中,登记时间仍是确定顺位的第一标准,但对“在建工程”的认定,强调了其是否已达到可单独评估价值的标准。 抵押物范围的扩张与限制: 涉及“从物”的涵盖范围。例如,在房产抵押中,原告试图将抵押房产的附属设施(如中央空调、装修附属物)纳入抵押范围。法院严格依照登记记载和法律规定,限制了抵押权的扩张范围,强调了登记对第三方的公示力度。 第三编 共有关系与相邻关系中的权利边界 第五章 共同共有的解除与按份共有份额的处分 本编关注家庭、合伙企业中,不动产的共同共有状态如何向按份共有过渡,以及共有财产的处理中对其他共有人优先购买权的保护力度。 共有人优先购买权实践细则: 梳理了多起因共有人私下出售份额而引发的诉讼。法院在本年度更倾向于支持“知情权”的保护,要求出卖人不仅要通知,更要提供明确的交易条件(包括价格、付款方式),以使其他共有人能够做出实质性判断。 事实上的共同共有与共有物的管理: 探讨了未进行产权登记的夫妻共同财产或家庭成员共同出资房产的处理。法院开始更多地引入“信赖利益保护”原则,即使在物权登记上存在瑕疵,但基于长期稳定占有和对外观的信赖,对善意取得人的保护力度有所加强。 第六章 相邻关系:采光、通风与自然环境的物权化保护 相邻关系纠纷集中反映了城市高密度开发背景下,不动产权利行使的自我克制义务。 日照权益的量化标准: 案例突出了对“日照标准”的司法解释。法院不再单纯依赖地方性规范,而是引入了更高的科学标准,要求相邻方证明其日照损失已达到《民法通则》所要求的“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的程度,并探讨了在特定季节补偿(如冬季日照)的可行性。 自然环境的物权属性: 涉及对自然流水、自然通风的阻断。本年度案例中,针对新建围墙或构筑物导致原自然通风廊道被破坏的纠纷,法院强调了物权行使的“合理使用原则”,要求建设方在满足自身使用需求的同时,对相邻方的必要环境权益进行最小化侵犯。 结语:物权法的适应性与未来展望 2015年的物权纠纷案例,标志着中国物权法正从宏观的制度构建,深入到微观的交易细节和新型权利形态的确认。本卷的价值在于,它真实记录了司法机关如何在既有法律框架内,巧妙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惯性,维护产权的稳定与交易的效率。这些判例,是理解当前物权法实践脉络不可或缺的蓝本。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位希望了解前沿法律动态的律师助理来说,《中国法院2015年度案例·物权纠纷》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工具书。我尤其注重书中所呈现的,在新型经济模式下,物权法所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例如,在互联网时代,虚拟财产、知识产权以及网络空间中的物权问题,是否在2015年的案例中有所体现,以及法院是如何适用物权法来处理这些新兴的纠纷,这些都是我非常想了解的。书中对于抵押权、质押权在金融创新领域的应用,例如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是否也提供了具体的裁判思路和操作指引。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堆砌,更是将抽象的法律规定,落实到具体的司法实践中,为我们律师在处理实际案件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和权威的参考依据,能够极大地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评分

我是一名对此领域略有了解的普通读者,平常对一些社会新闻中涉及的房产纠纷、继承纠纷等法律问题比较关注,所以当朋友推荐这本《中国法院2015年度案例·物权纠纷》时,我抱着学习的心态来阅读。一开始,我担心里面的案例会过于枯燥,但实际上,许多案例都非常贴近生活,讲述了普通人在财产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通过法律途径寻求救济的故事。我特别注意到其中关于相邻关系的一些案例,比如采光权、通风权、通行权等方面的纠纷,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这些问题层出不穷。书中是如何通过判决来平衡各方利益,又如何处理不同地域、不同情况下的相邻关系,这些都让我对法律的智慧和温度有了更深的体会。此外,对于物权确认、所有权归属的判定,书中也提供了不少值得借鉴的思路,即使是作为普通读者,也能从中汲取一些保护自身财产的常识性知识。

评分

在研读《中国法院2015年度案例·物权纠纷》的过程中,我惊讶于案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书中收录的案例,不仅仅是简单的法律条文应用,更体现了法官在面对错综复杂的案情时,如何运用法律原则、司法解释以及既有判例,最终做出公正的裁决。我特别关注了几起涉及共有物分割的案件,这在家庭、朋友之间常见的财产纠纷中非常普遍。书中对不同类型的共有关系,如共同共有、按份共有,以及不同分割方式,如实物分割、变价分割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具体案情分析了各种方式的优劣和适用条件。另外,对于拆迁安置房的物权属性、以及其中可能产生的产权纠纷,2015年的案例是否提供了新的视角,也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物权法在现实社会中的具体运用,以及司法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

评分

作为一名对法律理论研究充满热情的学生,我始终认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推动法学进步的关键。《中国法院2015年度案例·物权纠纷》这本案例集,恰恰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宝贵的平台。我深入研读了书中关于物权保护的若干案例,特别是那些涉及到排除妨害、消除危险以及返还财产等物权请求权适用的案件。我试图从这些案例中提炼出司法机关对于不同类型物权侵害行为的裁判标准和考量因素,并与既有的物权法理论进行对比分析。例如,在某些案例中,对于物权受损的程度、原因以及是否存在过错的认定,都可能影响最终的裁判结果,这些细节的处理方式,对于深化我们对物权法基本原则的理解至关重要。这本书的案例选择,充分反映了2015年我国物权法领域的一些前沿问题和热点难点,为我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启示。

评分

作为一个常年关注司法动态的法律从业者,我一直对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年度案例集抱有浓厚兴趣。这次拿到《中国法院2015年度案例·物权纠纷》这本厚重的书籍,内心自然是充满期待。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满满的法律专业术语和严谨的裁判逻辑。我尤其关注的是那些具有典型意义、能够反映物权法在实践中如何被解释和适用的案例。例如,在不动产登记与善意取得的关系问题上,书中收录的案例能否清晰地阐释在何种条件下,受让人可以对抗原物权人的权利,以及其中对于“善意”的认定标准是否有所更新和细化,这些都是我非常想深入了解的内容。同时,对于动产质押、抵押等担保物权的设立、效力及实现问题,2015年的案例是否能展现出新的司法实践趋势,比如在电子数据存证、网络拍卖等新兴领域,物权担保制度的适用又会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理解和运用物权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

评分

搞活动时候买的,真便宜!!!!

评分

书还是不错的 作为工具参考书吧1

评分

东西不错,东西不错,东西不错

评分

很好的书

评分

有用,专业!

评分

还可以,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评分

案例还是可以的,作为参考资料。。。

评分

好书!!!!!

评分

Bucuopianyihenhao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