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可為科學決策提供谘詢意見,並對政府部門、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社會公眾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以科學谘詢支撐科學決策、以科學決策引領科學發展”是黨和國傢賦予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光榮使命。中國科學院作為國傢自然科學**學術機構和科學技術**谘詢機構,麵嚮決策組織開展事關國傢發展全局和長遠的重大問題的谘詢研究,麵嚮社會公眾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理念。全新改版形成的“中國科學院年度報告係列”聚焦國傢科學技術發展、創新發展、可持續發展需求,每年嚮全社會報告相關領域前沿進展,科學解讀公眾關注熱點問題,為科學決策提供谘詢意見,對政府部門、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社會公眾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內容簡介
“以科學谘詢支撐科學決策、以科學決策引領科學發展”是黨和國傢賦予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光榮使命。中國科學院作為國傢自然科學**學術機構和科學技術**谘詢機構,麵嚮決策組織開展事關國傢發展全局和長遠的重大問題的谘詢研究,麵嚮社會公眾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理念。全新改版形成的“中國科學院年度報告係列”聚焦國傢科學技術發展、創新發展、可持續發展需求,每年嚮全社會報告相關領域前沿進展,科學解讀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為科學決策提供谘詢意見,對政府部門、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社會公眾具有重要參考價值。《2015中國可持續發展報告:重塑生態環境治理體係》主題為“重塑生態環境治理體係”。報告針對我國全麵深化改革背景下建立政府、企業和社會共同保護生態環境的治理格局所麵臨的機遇、挑戰和存在問題,提齣瞭構建我國生態環境治理體係的主要目標、基本原則和總體框架,並對生態環境治理體係改革所涉及的法製保障、行政管理體製改革、企業責任、社會治理、創新治理、全球治理、以及重大製度安排進行瞭深入分析,為全麵深化生態文明建設的體製機製改革、實現“用製度保護生態環境”和編製“十三五”規劃提供決策參考。報告利用可持續發展評估指標體係和資源環境綜閤績效指數,對全國各地區1995年以來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以及2000年之後的資源環境綜閤績效,進行瞭綜閤評估。同時對世界主要國傢特彆是一帶一路沿綫國傢的資源環境績效進行瞭戰略分析。
目錄
推進科技創新建設生態文明(代序)白春禮
前言與緻謝
首字母縮略詞
報告摘要
第一部分 主題報告——重塑生態環境治理體係
第一章 生態環境治理體係的地位與作用
一、生態環境治理與國傢治理體係
二、建設生態環境治理體係與資源環境保護
三、生態環境治理體係與生態文明建設
四、現行生態環境治理體係存在的問題
第二章 生態環境治理體係基本框架與法律保障
一、現代生態環境治理體係的基本內涵和特徵
二、構建現代生態環境治理體係的基本原則及框架體係
三、現代生態環境治理體係的法律保障
四、當前我國生態環境治理的立法重點和製度安排
第三章 改革政府生態環境管理體製
一、生態環境治理的政府職能定位及事權劃分
二、生態環境行政管理體製現狀及國際經驗
三、生態環境行政管理體製改革思路與核心任務
四、中央部委生態環境管理職能重組方案
五、跨行政區環境管理和流域管理體製改革
第四章 生態環境治理與企業環境責任
一、生態環境治理的企業環境責任定位
二、企業環境責任的履行趨勢及評估
三、企業環境汙染治理的自願性分析及存在問題
四、提升企業環境責任的政策建議
第五章 建立健全環境社會治理
一、環境社會治理提齣的背景
二、環境社會治理和公眾參與
三、我國環境社會治理現狀及進展
四、我國環境社會治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五、環境社會治理體係的建設途徑
六、改革創新我國環境社會治理的建議
第六章 探索綠色創新的公共治理
一、科技公共治理的一般規律
二、我國科技公共治理的實踐
三、科技公共治理與綠色創新
第七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全球環境治理
一、現階段全球環境治理麵臨的問題
二、中國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的現狀和挑戰
三、塑造中國的全球議程
四、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的全球環境治理構想
五、以實施和行動為基礎的政策建議
第八章 有關生態環境治理體係的重大製度安排
一、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製度安排及其沿革
二、生態環境保護製度中存在問題及內在根源
三、基於實踐的生態環境治理的製度安排理論和原則
四、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製度
第二部分 技術報告——可持續發展能力與資源環境績效評估
第九章 中國可持續發展能力評估指標體係(2015年)
一、中國可持續發展能力評估指標體係的基本架構
二、2015年中國可持續發展能力評估指標體係
第十章 中國可持續發展能力綜閤評估(1995~2013年)
一、2013年中國可持續發展能力綜閤評估
二、中國可持續發展能力變化趨勢(1995~2013年)
三、中國可持續發展能力係統分解變化趨勢(1995~2013年)
第十一章 中國資源環境綜閤績效評估(2000~2013年)
一、資源環境綜閤績效評估方法——資源環境綜閤績效指數
二、中國資源環境綜閤績效評估(2000~2013年)
三、中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主要區域的資源環境綜閤績效評估結果分析(2000~2013年)
四、中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資源環境綜閤績效影響因素實證分析(2000~2013年)
第十二章 世界主要國傢資源環境綜閤績效評估(1990~2012年)
一、中國主要資源消耗和汙染物排放的國際地位
二、世界主要國傢資源環境綜閤績效評估
三、世界主要國傢資源環境綜閤績效實證分析
四、“一帶一路”沿綫主要國傢資源環境綜閤績效評估
附錄
精彩書摘
《2015中國可持續發展報告:重塑生態環境治理體係》:
第一章 生態環境治理體係的地位與作用
構建生態環境治理體係對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對於生態環境治理(environmental governance)這一新概念仍然存在不同的理解。“治理”概念自西方引入我國,早期一直用於公司層麵的研究和管理,其後纔在行政學和政治學方麵逐步得到重視(俞可平,2008)。一般而言,治理是指多元主體對公共事務的共治,是一種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在生態環境領域,關於環境治理、生態環境治理或者可持續發展治理的研究是“十一五”時期纔逐步增多的。目前研究取得的共識是,建立政府、企業、社會的共治格局是保護生態環境的必要條件。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站在關鍵的曆史節點上,做齣瞭全麵深化改革的決定,並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推進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麵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同時按照“五位一體”的要求,對生態文明建設做齣瞭一係列總體部署。自此,建立健全生態文明領域的治理體係開始從研究走嚮實踐,生態環境治理體係無疑在其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
一、生態環境治理與國傢治理體係
(一)以製度建設為核心的國傢治理體係現代化建設正積極推進落實
所謂國傢治理體係,廣義上包括瞭價值取嚮、製度安排與政策行動,即“以價值塑造製度,以製度督導行動,以行動彰顯價值”,構成一個完整的體係(鄭吉峰,2014)。狹義上把國傢治理體係聚焦於製度建設(如俞可平,2014)。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習近平總書記指齣,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傢製度和製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習近平,2014)。因此,製度作為治理體係的核心已成共識。具體而言,國傢治理體係是完善各領域法律法規、體製機製和具體管理製度,形成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運行流暢的製度體係,支撐和推動國傢與社會發展。
建立健全國傢治理體係,是我國全麵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之一,是憲法規定的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四個現代化”之外的第五個現代化目標,也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和“三步走”戰略目標奠定堅實的製度基礎。為此,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做齣瞭戰略部署,成立瞭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進行瞭任務分工,確立瞭時間錶,把三中全會對全麵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落實下來。
2014年,中央在深改組下設立瞭6個專項小組,包括經濟體製和生態文明體製改革、民主法製領域改革、文化體製改革、社會體製改革、黨的建設製度改革和紀律檢查體製改革。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在深改組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明確2014年80項改革任務(硃雋等,2014)。2014年12月30日,深改組第八次全體會議召開,審議通過瞭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5年工作要點,提齣“要抓好改革任務統籌協調,更加注重改革的係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生態文明體製改革要穩慎探路”。
作為主要執行單位的國務院各部委,也成立瞭部所屬體製改革領導小組。除瞭積極配閤深改組的工作外,也結閤自身工作創新性地推進體製改革。例如,在編製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實施方案時,國傢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委一再強調要突齣製度創新。2014年7月發布《關於開展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第一批)的通知》,共提齣瞭包括自然資源産權管理、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領導乾部評價考核體係等在內的30多項創新性製度。
從未來看,推進國傢治理體係現代化的改革任務將陸續落實,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形成一整套製度體係。但是,未來的改革進程絕不會一帆風順,一方麵,許多問題仍需要進一步研究和尋求共識,另一方麵,要破除既得利益乾擾,謹防部門利益不利影響,避免改革走樣。因此,要實現三中全會決定要求的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我們的任務仍非常繁重,需要進一步統籌協調和提齣總體實施方案。
(二)生態環境治理體係是國傢治理體係的有機組成部分
在建設國傢治理體係的同時,把治理體係框架應用於生態文明領域,形成解決汙染防治、生態破壞、應對氣候變化、環境與發展衝突等問題的製度體係,構建生態環境治理體係,是當前的重要工作,也是國傢治理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
促進國傢治理體係現代化,涉及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文明各個領域,改善生態環境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目標,也需要構建良好的治理體係和完善的製度框架。正因為如此,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生態環境領域做齣瞭一係列部署,提齣“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製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製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製機製,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的重要指導思想,還進一步提齣“建立係統完整的生態文明製度體係,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製度、損害賠償製度、責任追究製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製度,用製度保護生態環境”。
不僅如此,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係,還與國傢治理體係的其他方麵(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相互交叉,緊密聯係在一起(圖1-1)。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係,要求建立自然資源産權體係,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生態環境資源上的作用,完善資源性産品的價格形成機製,這與經濟體製改革有所交叉;而健全生態環境法律法規體係,構建分權製衡、相互協調、上下聯動的行政管理體製,又要依托於整體的政治和行政體製改革;弘揚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需要把生態文明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同時,發揮社會組織、公眾和媒體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監督作用,這與推動社會治理的目標是一緻的。
圖1-1生態環境治理體係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的交叉示意圖
總之,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建設美麗中國為目的的生態環境治理體係,是國傢治理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的治理體係相互協調、相互作用,共同構成完整的國傢治理體係,服務於實現全麵小康社會和現代化戰略目標。
二、建設生態環境治理體係與資源環境保護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等方麵取得瞭巨大成就,但與此同時,生態領域的問題和矛盾也在不斷纍積激化,生態環境代價日益增加。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的形成既與自然因素、經濟發展階段有關,也與主觀認識、法治和體製機製等因素密不可分(王毅等,2011;張高麗,2013)。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係,能夠通過重塑製度體係,規範生態環境保護的行為,積極應對當前嚴峻的資源環境問題。
(一)我國正麵臨極其嚴峻的資源環境挑戰
當前,大氣、水、土壤等常規汙染正形成區域性、流域性、係統性和跨行政區汙染格局。而且,在常規汙染問題未解決的情況下,持續性毒害汙染等新型環境汙染不斷湧現和加劇。可以說,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的嚴峻性和復雜性已成為“全球之最”。
從常規汙染看,大氣汙染方麵,以PM2-5為主的區域性大氣細顆粒物汙染及其形成的長時間灰霾天氣已成常態,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四川盆地等地區。2014年,74個重點城市中,隻有8個城市的6項汙染物年均濃度均達標,其他66個城市存在不同程度超標現象,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年均PM2-5濃度分彆達93μg/m3、60μg/m3、42μg/m3,均遠遠超齣國傢標準(環境保護部,2015)(圖1-2)。水問題方麵,水汙染已發展成為流域性汙染問題(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2007),2013年十大流域的國控斷麵中,Ⅳ~Ⅴ類和劣Ⅴ類(後者為喪失使用功能的水)水質斷麵比例分彆為19-3%和9-0%,其中黃河、海河、遼河的劣Ⅴ類水質斷麵占比分彆為33-3%、62-7%和42-9%,汙染十分嚴重(環境保護部,2014);地下水汙染不斷加劇,全國4778個地下水監測點中,約六成水質較差和極差(國土資源部,2015)。
……
前言/序言
2015中國可持續發展報告:重塑生態環境治理體係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