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人类思维》就世界上聪明而奇特的数学思维提出了一个刺激的问题:他们的聪明是由于其奇特性,还是与之无关?在这本发人深省的书中,帮助创立了混沌理论的著名数学物理学家大卫?吕埃勒,为我们呈现了他对所了解的知名数学家的一个珍贵的内行描述。作者毫不掩饰他对图灵和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雷内?汤姆、黎曼,菲利克斯?克莱因等数学家的看法与深刻反思。每一章都探讨了一个重妻的数学思想及其背后富有远见的思维。吕埃勒意味深长地阐发了每一章引出的哲学话题,提供了数学家真正独创的思维方式的洞察,表明了数学领域何以适合探讨关于含义,优美和现实的本质等哲学问题。
本书将带你进入数学家的大脑,这会是一个令你难以忘怀的旅程。
大卫?吕埃勒(David Ruelle),1935年生干比利时,法国科学院理论物理院士,1964年被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IHES)聘为首位外籍物理教授,自2000年起为IHES名誉教授及美国罗格斯大学的杰出访问教授。他是统计物理的奠基人之一,为混沌动力学的开创者。与塔肯斯(Flaris Takens)提出奇异吸引子的概念并建立了湍流的新理论,为化学反应中混沌现象研究的先驱。1986年他因对统计物理的杰出贡献获玻尔兹曼奖,2006年因对量子场论、统计力学、动力系统的杰出贡献获庞加莱奖。除本书外,他还著有脍炙人口的科普书《机遇与混沌》。
★大卫?吕埃勒此书妙趣横生、发人深省。虽则论述的是人类怎样为抽象的科学——数学建立理论,本书内容对其他思想进程也不无教益。
——斯蒂芬‘斯梅尔(Stephen Smale),菲尔兹奖、沃尔夫数学奖得主
★数学物理学家大卫‘吕埃勒乐于向一般读者解释数学是什么以及数学家怎样开展他们的工作。每一个阅读本书的数学家都会赞同他对数学家事业的描述,不论是在日常方面,还是在赋予它生命的更基础的富有创造性的过程中。本书组织有序.表述清晰,展现了处于活跃研究中的数学家的真实形象。
——迈克尔‘阿蒂亚爵士(Sir Michael Atiyah).菲尔兹奖、阿贝尔奖得主
中译本序
前言
1 科学的思维
2 数学是什么
3 埃朗根纲领
4 数学及其形态
5 数学的统一性
6 代数几何与算术一览
7 我和格罗滕迪克的南锡之旅
8 结构
9 计算机与人脑
10 数学文本
11 荣誉
12 无穷:上帝的烟幕
13 基础
14 结构与概念的创造
15 图灵的苹果
16 数学创造:心理学与美学
17 单位圆定理与无穷维迷宫
18 错误!
19 《蒙娜·丽莎》的微笑
20 修补与数学理论的构造
21 数学创造的策略
22 数学物理与突现行为
23 数学之美妙
附录一 与太空来客关于数学的对话
附录二 后人类数学
译后记
索引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数学与人类思维》:
1.计算机能思考吗
下文中提到的计算机,我总是指硬件加软件,即一台可以运行某个合适程序的计算机。图灵(见参考文献)已经考虑过人能够思考而计算机不能思考的这种感觉了。他讨论了人能够通过而计算机不能通过的测试的可能性。但现今达成的共识是,这样的测试不能设计出来。因此,在只有我们能够思考的这种自我感觉基础上展开对智能的讨论,并不是很有趣的。然而我们可以说,如果现在或者将来计算机能够思考,它们的思考必定与我们思考的截然不同:这个问题可以客观地分析,冯·诺伊曼在他著名的小书《计算机与人脑》(见参考文献)中已经论述过。计算机和人脑都是信息处理系统,冯·诺伊曼从细节方面比较得出它们的功能大不相同。人脑速度慢、易出错、存储有限并且非常高度并行化(相互连接的多通道系统)。相反,计算机速度快、可靠、存储大并且通常不是非常高度并行化。因而可以料想,计算机智能(如果它存在)与人类智能非常不同。
计算机和人类有着不同种类的记忆,在短时间内对数字字符串的记忆,计算机要远远胜于人类(人类只能记住7位以内的数字)。但是我们的大脑也能保存长达一生的长时记忆,并且这在数量上显然是没有限制的。相反,早期的计算机在这方面做得不好,但是这种状况已发生改变:计算机在翻译功能上取得的巨大进展展示了它们有稳定的能力去掌握庞大的词汇库,这些词汇库与人类的自然语言相对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得不频繁地与计算机程序打交道,这势必影响了我们对它们智能的看法。当我使用谷歌的时候,总有一种在未知的某个地方存在着一个庞大智能的感觉。(这是因为谷歌具有快速且数据庞大的智能存取系统。)相反地,当我向科技期刊投稿而不得不在网上与编辑程序死磨硬泡时,我深信我所面对的是一些邪恶的、无智能的东西。你们知道事情是怎么样的:就好比要求你输入祖母贞洁的数字认证,或者诸如此类的废话。无论你的回答如何,愚笨的机器的反应都是:认证失败,请重试。让我们克制住这种经历所带来的愤怒,继续心平气和地讨论。
此刻我们的结论是,我们不能排除计算机能思考的可能性。一旦计算机能思考是可能的,它将会以一种非常不同于人类的方式。这种情况与有机化学的合成有点类似:有机化合物的人工合成绝不是不可能的,但它的实现通常与有机生物体中的化学合成完全不同。
2.计算机可能具有数学创造力吗
我们现在来讨论第二个观点:目前计算机缺乏数学创造力。计算机在数学中已经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只需要想想伟人黎曼通过数值计算来验证一些数学想法;虽然他现在的一些同行以类似的方法去工作,但他们在做计算时通常用计算机而不是徒手算。计算机也作为一种基本的方式,对一些严谨结论的部分提供证明:比如它们会完成一些超出人类能力范围的、非常烦琐的逻辑和数值的任务。[阿佩尔和哈肯(见参考文献)证明的四色定理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我还要提到,用威尔夫一蔡尔伯格(Wilf-Zeilberger)配对(见参考文献)创造关于超几何函数新的恒等式,已经让计算机得到了某种明确的数学创造力。
……
读这本书,就像是进行一场漫长的、令人着迷的思维漫步。作者并非采用流水账式的编年史方法,而是将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数学思想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知识画卷。我尤其欣赏他对于数学概念的阐释方式,那种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功力让人拍案叫绝。许多曾经让我头疼不已的数学难题,在作者的笔下变得生动有趣,仿佛有了生命一般。我不仅理解了“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理解了“为什么”和“怎么来的”。这种学习过程,远比单纯记忆公式和定理来得深刻和持久。书中对于一些关键数学思想的起源和发展脉络的梳理,让我对人类智慧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数学的深深热爱,这种热爱是极具感染力的,它能够点燃读者心中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去探索更广阔的数学世界。
评分我一直认为,数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以一种抽象但精确的方式,描绘出我们周围世界的运行规律。而这本书,恰恰是将这种魅力展现在我面前的绝佳载体。它并非简单地将数学知识进行梳理,而是将数学的每一次突破、每一次革新,都置于人类思维发展的宏大叙事之中。作者巧妙地将历史、哲学、甚至艺术的视角融入其中,让我得以从更广阔的维度去理解数学的演进。那些曾经仅仅是课本上枯燥符号的背后,原来隐藏着如此丰富的人文故事和深刻的哲学思考。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伟大的数学家的思想,不仅仅是他们的公式,更是他们面对未知时的勇气,他们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数学这门语言,来理解宇宙的本质。这本书让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智识上的愉悦,它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更深层次理解的大门。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作者的文字,思考他提出的观点,并试图将这些抽象的概念与我自身的经历联系起来。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引人注目,简洁的风格中透着一股知识的厚重感,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并非一本轻松的消遣读物,而是承载着深刻思考与探索的旅程。当翻开第一页,扑面而来的文字就如同久违的老友在娓娓道来,没有刻意的卖弄,也没有故作高深的理论堆砌,更多的是一种温和的引导,将那些曾经令我望而却步的数学概念,用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展现在眼前。作者的叙述方式极富感染力,仿佛能穿越时空的界限,让我能与那些伟大的数学家们进行一场跨越世纪的对话。我仿佛能看到牛顿在苹果树下沉思,欧拉在演算中挥洒自如,高斯在精确的数字中探寻宇宙的奥秘。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公式和定理的罗列,更是一次对人类智力发展史的回溯,对那些支撑起我们现代文明基石的思维方式的深度解析。它让我意识到,数学并非是冰冷的逻辑游戏,而是人类最纯粹、最深刻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体现。每一次的阅读,都像是在攀登一座知识的山峰,每一次的向上,都伴随着豁然开朗的喜悦。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对数学怀有敬畏之心但又时常感到力不从心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礼物。它没有试图把我变成一个数学家,而是引导我成为一个更理解数学的人。作者以一种近乎艺术化的方式,将数学的抽象美学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不再将数学视为一堆冰冷的代码,而是看到了其中蕴含的优雅、和谐与普适性。书中对一些伟大数学家生活片段的描绘,让他们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圣人,而是有血有肉、充满智慧的普通人。这种拉近距离的叙述方式,让我更容易产生共鸣,也更能体会到他们克服困难、取得突破的不易。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启发,每一次的思考,都能带来更深的感悟。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数学的价值,它不仅仅是工具,更是通向更深层真理的桥梁。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它让我看到了人类思维的边界是如何被一次次拓展的,而数学正是推动这一进程的重要力量。作者的叙述方式极为细腻,他能够精准地把握住每一个数学概念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思想实验”的阐述,它们仿佛能带领我亲身参与到一场场智力的冒险之中。我开始思考,那些伟大的数学家们是如何从最基本的直觉出发,一步步构建起如此庞大而精密的知识体系的。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探索未知的乐趣,也让我看到了坚持不懈的精神力量。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数学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思考、如何探索、如何追求真理的书。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并为他们提供一个理解和探索数学世界的绝佳起点。
评分书虽然不厚,但是思想隽永。和之前那本机遇与混沌一样吸引人。
评分翻译有点次
评分京东买书便宜又放心,一直在这里买!
评分好好好不错不错好好好不错不错
评分拿到书时有点惊讶,不算厚,但其观点深厚,应该算是小而精的那种书。塑膜包装,手感不错。
评分物流快
评分自营放心
评分书非常好,很满意!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