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军传奇

桂军传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兆才 著
图书标签:
  • 桂军
  • 抗战
  • 近代史
  • 军史
  • 人物传记
  • 历史
  • 战争
  • 国民革命军
  • 桂系
  • 李宗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160850
版次:1
商品编码:1175988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8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看桂系大佬为了争地盘、保实力、争地位,
  与蒋介石集团如何互耍政治手腕并相互较劲。

内容简介

  《桂军传奇》展现了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军在消灭老军阀陆荣廷的战争中崭露头角,在北伐战争中横扫吴佩孚、孙传芳成为“铁军”、“钢军”,在与蒋介石的争斗中一败涂地,在抗日战争中壮怀激烈、誓死卫国,在解放战争中全军覆没的历史画卷。

作者简介

  胡兆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校。长期从事军史研究,著有《新四军演义》、《八路军演义》、《中国红军演义》、《解放军演义》、《战殇》等著作。

目录

第一章 广西王败北
大盗陆荣廷做官……/002
陆氏天下……/005
走为上计……/010
孙中山挂帅出征……/012
第一代霸主不再辉煌……/014
第二章 新桂系崛起
两个营长抢一个排长……/020
玉林初试锋芒……/026
枪毙小同乡……/032
要炮风波……/035
蒙仁潜抢大印……/039
黄绍竑投李……/045
第三章 统一广西
黄绍竑诈降……/052
“小诸葛”崭露头角……/057
梧州擒王计……/062
黄绍竑都城大捷……/068
会师南宁……/074
李宗仁掌帅印……/083
联沈倒陆……/089
灭沈战役……/092
逐走龙云……/103
第四章 挥师北伐
入湘援唐……/112
推蒋北伐……/115
李、蒋金兰结义……/122
德安大捷……/132
第五章 倒蒋排汪
“宝玉”深知“林妹妹”心事……/136
总司令下野……/141
桂系当家……/145
龙潭战役力挽狂澜……/147
排挤汪精卫……/151
“逃跑将军”唐生智……/154
第六章 蒋桂争霸
为蒋介石做“嫁衣”……/160
蒋桂之战的序幕……/168
蒋桂开战……/174
第七章 东山再起
打出护党救国军旗号……/180
北上反蒋受挫……/185
再次逼蒋下野……/190
白崇禧的广西模范省……/195
抗日反蒋风波……/199
第八章 抗日反共
焦土抗战……/206
韩复榘的末日……/210
台儿庄创奇迹……/215
武汉阻击战……/221
随、枣之战……/224
“诸葛亮”不“亮”了……/232
导演“皖南事变”……/240
第九章 竞选副总统
民主将军……/250
司徒雷登觅知音……/259
蒋介石牵出黑马……/263
“秘密武器”击倒孙科……/273
第十章 蒋去李代
老蒋秋后算账……/292
徐蚌会战拆台……/297
以和逼宫……/304
艰难的组阁……/313
“划江分治”成泡影……/322
第十一章 江河日下
再落蒋圈套……/338
粤桂联盟瓦解……/348
李白扬镳……/355
一代战神死于非命……/361
第十二章 海外归来
后记……/373

精彩书摘

  陆氏天下
  陆荣廷归顺朝廷后,朝廷采取以毒攻毒之法,命令陆荣廷专门负责围剿土匪强盗。陆荣廷多年为寇,熟悉土匪强盗习性,每每出征,都大有收获。号称24寨头目的江金山,南宁、龙州老百姓只要听到他的名字,无不面色大变,全身打颤。这个杀人不见血的恶魔,曾经杀死1万多人,吃掉900多颗人心。
  陆荣廷接令,率部出征三天,就将江金山追捕归案。谁知当晚,月明星稀之时,江金山竟借着月光,越狱逃跑了。别人以为,这是放虎归山,再也难觅江金山的足迹了。谁知,第二天下午,就被陆荣廷再次捉拿归案了。陆荣廷捕盗有功,不到半年,竟升迁为龙州提督。
  辛亥革命前,广西会党和游勇组织5万民众起义,战火从龙州烧到南宁,清政府调四川总督岑春煊为两广总督,前往镇压。岑春煊重用陆荣廷为“剿匪”先锋官。陆荣廷接到任务,先整顿军纪。他深知,军纪松弛不能打仗。他自己当过土匪,但他做官后,却一反常态,十分痛恨土匪。一天中午,陆荣廷正在吃饭,一位披头散发的老妇,气喘吁吁地跑到他的面前,“扑通”跪下,哭诉道:“陆大人,你的士兵像强盗一样,冲到我家酒店,用刀刺伤了我的儿子,抢饮老酒,我讲了几句,他们将桌子掀翻。”老妇双手作揖,哀求道:“请大人为民作主。”
  陆荣廷听后,顿时感到热血冲头,五脏六腑翻江倒海般难受。一拍桌子,飞奔到酒店,当场将15个士兵抓起来,怒骂道:“你们简直是土匪,土匪怎能打仗?”言毕,命人将15个士兵斩首,悬首示众,以儆效尤。
  陆荣廷军纪严明,战斗力大为提高。他率部出征,与会党、游勇连续苦战三个月,彻底镇压了会党和游勇。战后,岑春煊奏请朝廷,将陆荣廷升为右江总兵。
  1907年,镇南关、钦州、廉州地区百日无雨,颗粒无收。新任两广总督张人俊不但不奏请免赋,拨款赈灾,反要加倍逼税。一些贪官污吏又借题发挥,放开手段刮地皮。弄得民众苦不堪言,走投无路。孙中山得知这一情况,在镇南关、钦州、廉州组织大起义。
  张人俊飞调陆荣廷为统领,率领五个营兵力前去镇压。孙中山领导起义军占领有利地形,构筑三座炮台,陆荣廷部冲到半山腰,被如雨的炮弹击退。孙中山趁机指挥部队从山上往下冲,一个是顺冲,一个是仰攻,清军怎么能挡住起义军?陆荣廷败退20里,检点人马,伤者不算,损失400人。
  在陆荣廷损兵折将、无力再战时,张人俊派出防营统领龙济光前去增援。陆荣廷与龙济光会合后,再次进攻孙中山的起义军。孙中山采取两翼包围战法,使清军猝不及防,乱了方寸,自相践踏,溃败纷逃。陆荣廷咬牙继续进攻,龙济光也不甘失败,两人重新整顿队伍,采取轮流突击战法,将起义军围攻了七天七夜。起义军弹尽粮绝,无法撑持,只得向河内撤退。
  陆荣廷因镇压起义军有功,被清政府提升为广西边防督办,并封为“捷勇巴图鲁”名号,赏银两万两。以后,又升为耀武上将军。自此,陆荣廷掌握了广西的军权。
  1911年10月10日,辛亥武昌起义,各省纷纷响应。陆荣廷头脑灵活,他审时度势,确定了顺应潮流的方针,立马通电全国,声明支持起义。11月12日,广西省议院推举陆荣廷为都督,并发出通电,文云:
  广西17日宣布独立,原公举沈秉坤为大都督。昨桂林兵变,沈下落不明,现全省公举陆荣廷为桂省大都督,军政府即设南宁,为全省机关,特飞电公布。
  袁世凯担任大总统时,在1913年4月任命陆荣廷为广西督军兼民政长,陆荣廷成了广西的军政一把手。善于钻营的陆荣廷对袁世凯非常感激,特意致电,向袁表忠心说:
  中华江山非袁莫属。但乱党分子十分顽固,我等决心誓死保卫袁氏江山,直至献出头颅和热血!
  但是,举国上下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不满,安徽、福建、广东、四川、江苏、上海等地,纷纷起兵反袁。袁世凯下令免去讨袁起义各省都督。广东都督胡汉民讨袁声浪最大,袁世凯命令陆荣廷进军广东,讨伐胡汉民。
  厮杀了大半辈子,功成名就的陆荣廷开始讲究享受了,他此时正兴致勃勃地办着两件大事:
  一是修观音庙。他认为,自己能从一个穷要饭花子,发迹成一省大都督,全靠观音菩萨保佑。所以,他在老家武鸣故里,大兴土木,修建了大观音庙。新建的观音庙占地100亩,粉墙青瓦,飞檐立柱,奇伟壮观。高11米的观音坐像,神态端庄慈祥,体态丰满细腻,衣纹有飘逸之感。观音庙落成后,陆荣廷花费巨资组织了盛大的庆祝活动,连唱了三天三夜的戏,四乡八寨的民众,纷纷前来观看。
  二是招妃办婚事。10年前,陆荣廷在中越边境的水口关,结识了米店老板的女儿谭小艳,谭小艳的丈夫因病长期卧床不起,身体虚弱,房事松懈。陆荣廷见谭小艳长得如花似玉,乘老板出门讨账之机占有了她。久而久之,陆荣廷与谭小艳的事公开化了,老板和她的丈夫无力反对,谭小艳便公开跟着陆荣廷东征西杀,谭小艳为他生下三男一女。可是,陆荣廷当了都督后,有权有钱又有了势,他觉得守着谭小艳一个人太委屈了自己。常叹息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还觉得,谭小艳是别人用过的,与自己大都督的身份实在不能相配。于是,动起了歪点子。他对手下说:“英雄配美人。我是南中国第一人,找的老婆也要是南中国第一美女才行。”
  手下人为他寻找南中国第一美女,跑遍了广东、广西,从数万佳丽中,筛选出15个漂亮的姑娘,由陆荣廷挑选。陆荣廷看着l5个百里挑一的姑娘,一个个如花似玉,挑来挑去舍不得丢弃一人,便手一挥,大声地宣布:“这15个美人儿我都要了!”
  这可急煞了手下人,为难地说:“大都督,你15个都要不要紧,可是,哪里来那么多行宫呢?一下子要盖15座行宫,恐怕是来不及的。”
  陆荣廷正在兴头上,听了这话,不由怒火中烧,他双手叉腰,将眼一瞪:“来不及,来不及就先盖一个不行吗?先结一个婚就行了嘛!”
  就在陆荣廷大办喜事之际,袁世凯下令他进军广东,他气得连声骂道:“这个袁大头,老子结婚办喜事,他也要干扰破坏,老子偏不听他调遣,不去就是不去!”
  几天后,袁世凯又来命令,催促他出征。陆荣廷冷静了下来,派手下大将龙济光去应付袁世凯。
  龙济光是云南土著彝人,原是土司,后以襄赞清政府剿灭云南彝民起义有功,逐步升迁,光绪末年,由岑春煊荐为广西右江道。陆荣廷为大都督时,他被陆提升为大将军。龙济光虎背熊腰,身材高大。别看他说话粗声粗气,办事却很有心机。他听罢陆荣廷要他出征的事,低头琢磨了一会儿,谦虚谨慎地打着哈哈说:“大都督,你叫我到东,我决不会向西,而且,出征广东事关重大,这是打仗呀,打仗是个什么差事?这一点,你大都督比我清楚啊。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陆荣廷听得好不耐烦,打断他的话,问道:“你说了半天是何意思?是不是想要我的15个妃子?”
  龙济光不由好笑,摇头说道:“不是妃子,也不是银子,是要我出兵的名义。广东那么大的地盘,我以什么名义去呀?”
  陆荣廷这才听出了名堂,他仰面大笑说:“噢,我明白了,你是要个官嘛。”停顿了片刻,挥挥手说:“你先准备好出征,我马上奏请袁大头,任命你为广东镇抚使。你看如何?”
  龙济光眼一翻,不屑一顾,也很不满地说:“一个小小镇抚使,就想把我打发走了吗?广东是个镇吗?老子把胡汉民都督赶下台,就通电全国,宣布为广东都督!”丢下这话,他便拂袖而去。
  几天后,龙济光兵分五路,向广东进军,水路、陆路同时进兵。龙济光骑马跑在前面,指挥炮兵走一路打一路,声势浩大。胡汉民闻知龙济光兵多将广,大军还没过韶关,就通电宣布辞职下台。龙济光进了广州,果真通电宣布自己为广东都督。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激起了举国愤慨。蔡锷在云南组织了讨袁护国军,西南各省纷纷响应。陆荣廷看看风头,也觉得袁世凯称帝不合时宜,掉转方向,加入了倒袁队伍。1916年3月,陆荣廷通电宣布广西独立。南方云南、广东、广西三省护国军统一编为第一、二、三、四、五、六军。六个军的人马向肇庆集中,准备北伐讨袁。但是,龙济光担心北伐军假道广东不走,千方百计阻挠北伐军走广东。陆荣廷与龙济光原来就不和,这一下,由于龙济光反对北伐,把陆荣廷气得差一点昏过去。陆便和滇军李烈钧联手,讨伐龙济光。就在此时,袁世凯在众叛亲离和举国一片唾骂声中暴卒了。袁氏一死,护国军便不需北伐。陆荣廷和李烈钧发起讨龙战役,龙济光兵力单薄,一交上火,便且战且退,顶了不到一个月,就全军覆没。陆荣廷率桂军人据广东,黎元洪执政,任命陆荣廷为两广巡阅使兼广东督军。陆成了南中国第一人,便任命妻弟谭浩明为广西督军,整个两广成了“陆氏天下”。
  ……

前言/序言

  以李宗仁为首的桂系,就实力而言,位居国民党内其他派系集团之首(除蒋嫡系以外),如果依照水泊梁山座次排名的话,桂系该坐上第二把交椅。
  桂系曾三次参与逼迫蒋介石下野,1949年1月,李宗仁当上了民国政府代总统。因此,桂系在民国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追溯桂系的历史,陆荣廷乃桂系军阀的创始人,说桂系首先要从陆荣廷说起。
  >>>>
  大盗陆荣廷做官
  陆荣廷是广西武鸣县垒雄村人。1859年8月13日,这天黄昏,垒雄村突然天昏地暗,狂风暴雨夹着冰雹从天而降,大树被连根拔起,随风在地上翻滚,村头的石磙子飞入河底……垒雄村83岁的老人陆苏达愁云满面地说:“这鬼天气,是大灾大难之日,凶多吉少啊,看来不是降龙就要降虫了!”此时,垒雄村西头的陆经生家中,传出了一阵婴儿的啼哭声,哭声伴随着尖啸的风声,令人一阵战栗。是陆经生家的老婆生了个男孩,这男孩就是陆荣廷。因此,村上的人都说,陆荣廷日后不是条龙,就是一条害人虫。
  陆荣廷兄妹三人,姐姐哥哥相继夭折。陆经生只有两亩山地,家境十分拮据,一年辛苦收下的粮食,只能一家人吃上三个月,陆氏只得带着陆荣廷出外要饭度日。
  陆荣廷长到七八岁时,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路过垒雄村,一把火将村子里的房屋烧成灰烬。有人说,是陆经生私通太平军,引来了灾难。村民们愤慨之下,乱棍打死了陆经生。其妻无力埋葬丈夫,向陆荣廷的大伯求援。陆荣廷大伯和村上几个小伙子用一块门板将陆经生的尸体抬走,打算埋在北山的山坡上。不料,走到半路,绳子断了。有人说,死人显灵了,小伙子吓得四处逃,陆荣廷大伯只得就地用锄头挖了个坑,草草埋下了陆经生。后来,陆荣廷长大出走后,村上有人说,抬陆经生断绳埋尸体处,风水好,怕是陆荣廷要发迹了,不是当皇帝,也会当大臣。有人说,遭了,他做了官,是一定要回乡为父报仇的。这句话,把村里那些杀害陆父的人吓坏了,急忙用乌鸦血泼陆父的墓。
  陆经生归天后,陆母被人抢走为妻,陆荣廷成了孤儿,邻居一老汉收养了他。这老汉会些武功,天天无事便教陆荣廷习文弄武。陆荣廷脑子灵,学什么会什么,一天到晚就是学文化,练拳脚。15岁那年,他已长得虎实机灵,身上一块块隆起的肌肉如同铁疙瘩,武功更是非同小可。
  一天上午,陆荣廷和师傅上山练功,半路上,听到草丛中有声响,仔细一看,只见一条碗口粗的大蟒蛇,分着野草,向陆荣廷和师傅游来。正当大蟒蛇张着大口,吐着分叉的舌头向他俩扑来时,说时迟那时快,“嗖”的一声,寒光一闪,陆荣廷拔出了身后别着的大刀,一个箭步,刀尖飞进了蟒蛇张大的口中,大蟒蛇痛得发了狂,死死地缠住了陆荣廷。只见陆荣廷面不改色心不跳,麻利地从身后又拔出了第二把刀,三下五除二,砍下了蛇头,剥下蛇皮,竟当着师傅的面,大口大口地吃起那血淋淋的蛇肉。
  陆荣廷的师傅先是一愣,接着大发雷霆,指着陆荣廷说:“你知道吗,龙蛇一家,这条大蟒蛇是神龙的化身,你杀了神龙,一定会大祸临头,你现在惹了祸,我不能再收留你了,反正你的翅膀也硬了,从今后,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吧。”
  陆荣廷沉默了一会说:“师傅既然这么说,我就走我的独木桥去了。”说罢,双手一揖,告别了师傅,开始了浪迹天涯的生活。
  陆荣廷流浪到南宁,白天睡在观音庙里,晚上出去当起梁上君子。他不仅偷富豪家的钱财,还偷衙门的东西,这下惹怒了县太爷,发兵要缉拿陆荣廷归案,陆荣廷脚底抹油,一口气跑到了龙州。
  龙州城东的观音庙,是乞丐流浪者的天下。陆荣廷逃到那里,为争丐王之位,与当时的丐王李松林比武三天,打死了李松林,从此成了龙州丐王。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虚构图书的详细简介,完全不涉及《桂军传奇》的内容,旨在呈现一部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历史叙事作品。 《铁幕下的烛火:二十世纪中期欧洲的文化、权力与流亡者》 作者: [此处留空,或用一个具历史感的名字,如“维克多·科瓦奇”] 装帧设计: 米黄色硬壳,烫金书名,封底附有一幅模糊的、褪色的柏林街景照片。 字数: 约十五万字(内容详实,细节丰富) 内容概要 《铁幕下的烛火》并非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宏大政治史或军事史,它聚焦于一个被历史洪流淹没的特定群体——二十世纪中期,即二战后至冷战高峰期,活跃于中欧和东欧知识分子与艺术家群体,以及他们被迫或自愿踏上的“流亡之路”。本书以细腻的笔触和大量的一手资料(包括私人信件、未发表的手稿、秘密档案的片段解读),描绘了在意识形态对抗的巨大阴影下,文化创造力如何挣扎求存、变形乃至最终绽放的复杂图景。 本书的主线围绕着三个核心城市展开:布拉格(思想的温床与审查的重镇)、巴黎(流亡者的避风港与新的战场)、以及苏黎世(中立国的灰色地带与情报的交汇点)。 第一部分:崩塌的堡垒——布拉格的黄昏(1948-1960) 这一部分深入探讨了捷克斯洛伐克政权更迭后,知识分子阶层所面临的结构性困境。作者并未简单地描绘迫害,而是细致分析了“自我审查”与“体制内创造”之间的灰色地带。 关键议题: 1. “红与黑”的辩证法: 详细考察了如米兰·昆德拉(此书会用虚构人物替代真实姓名,但影射性极强)等作家的早期作品如何巧妙地运用荒诞、讽刺和间接叙事来规避审查。分析了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旗帜下,文学形式如何被扭曲、异化,以及反抗如何以“密码”的形式存在于小说结构之中。 2. 剧院的隐秘角落: 聚焦于布拉格先锋戏剧界。描述了小型、地下剧团如何利用舞台空间、灯光和形体表演,传达对僵化政治教条的质疑。例如,一个关于中世纪炼金术士的剧本,如何被解读为对当下政治异化的隐喻。 3. 档案与沉默的语言: 揭示了当时的秘密警察(StB)对知识分子群体的监控策略。书中引入了关于咖啡馆聚会记录的分析,展示了“无害”的文学讨论如何被放大解读为“反动阴谋”。大量的篇幅用于解读那些被禁止出版的手稿,分析它们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超前性”和“危险性”。 第二部分:灯塔与迷雾——巴黎的庇护所(1950s-1960s) 随着冷战格局的固化,大量东欧的流亡者涌入西方世界,尤其是巴黎。本部分探讨了流亡身份带来的双重挑战:既要与故土的记忆抗争,又要适应西方文化市场的复杂规则。 关键议题: 1. “异乡人”的创作困境: 探讨流亡作家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建身份认同的过程。他们面对着两种陷阱:要么完全被西方的读者和评论界“类型化”(例如被简单地归类为“反共作家”),要么因为语言隔阂而逐渐边缘化。书中对比了不同代际流亡者的适应策略。 2. 文化政治的交锋: 详细描述了流亡知识分子团体内部的分裂。一部分人主张积极参与西方的反战、反殖民运动,试图将他们的文化批判与西方的左翼思潮结合;另一部分人则坚持“纯粹的文化立场”,拒绝将文学工具化为冷战的宣传武器。这种内部张力,构成了巴黎流亡圈的独特生态。 3. “地下信息网络”的建立: 介绍了在巴黎秘密印刷和散播被禁书籍的地下网络,特别是关于如何绕过边境检查、将手稿和微缩胶片运往东欧的细节描述。这部分内容融合了谍战的紧张感与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第三部分:中立者的边界——苏黎世的灰色交易(1960年代初) 苏黎世,作为瑞士的金融和外交中心,扮演了一个特殊的角色:一个信息交换、物资流通,甚至是秘密会面的中转站。 关键议题: 1. “文化间谍”的肖像: 聚焦于那些游走于东西方之间的中间人——不是职业特工,而是受雇于文化机构、出版社或甚至政府部门的文化掮客。他们负责谈判被禁书籍的版权、安排作家的秘密访问,以及进行情报交换。书中通过一个虚构的瑞士出版商的视角,展现了这种交易的道德模糊性。 2. 艺术的“货币化”: 探讨了西方国家如何利用艺术赞助来施加文化影响力。例如,一些重要的抽象表现主义画作或音乐作品被巧妙地引入东方阵营,表面上是文化交流,实则是对现有体制美学的一种微妙挑战。 3. 流亡的终局与遗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代流亡者逐渐老去,他们的孩子——“第二代流亡者”——开始以全新的视角审视父辈的经历。本书的结尾,反思了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文化迁徙,对欧洲现代性的塑造所起到的深远影响,以及那些在铁幕下点燃的“烛火”,最终如何照亮了历史的转折点。 写作风格与特色 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非线性叙事”和“文本考古学”式的研究方法。作者穿插了大量对特定文本、信件或艺术作品的深度分析,而非仅仅停留在事件的描述上。语言风格严谨、富于文学性,避免了学术的枯燥,力求还原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绝望中追求美与真理的内在张力。它提供了一种看待冷战历史的新视角:在宏大叙事之下,文化精英如何以其独特的武器——文字和思想——进行了漫长而隐秘的抵抗。

用户评价

评分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我的感受,那就是“震撼”。这本书的格局之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它不仅讲述了个人的恩怨情仇,更将视野聚焦在了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探讨了信仰、忠诚与背叛这些永恒的主题。作者显然下了苦功夫去研究那个年代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潮流,使得书中的世界观无比坚实。我特别喜欢那些关于哲学思辨的片段,它们并非干巴巴的说教,而是自然地融入到人物的对话和内心独白中,让人在紧张的故事情节之余,也能获得精神上的滋养。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历史的必然性”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这本厚重的作品,绝对值得被反复品读。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巧妙,它采用了多线并进的方式,但又处理得井井有条,没有丝毫的混乱感。不同时间线索之间的切换自然流畅,高明之处在于,每一次切换都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更好地烘托主题,加深读者的理解。我花了点时间适应这种叙事节奏,一旦进入状态,就完全被它牵着鼻子走了。特别是当几条线索在关键时刻交汇时,那种“原来如此”的震撼感,真是妙不可言。很多地方的细节伏笔埋得极深,等到多年后回看,才会惊叹于作者布局之深远。它要求读者保持专注,但回报给读者的,是远超预期的阅读体验。我向来挑剔叙事技巧,但这次,我心服口服。

评分

这部小说简直就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盛宴!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仿佛能让人亲眼看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书中对历史背景的铺陈做足了功课,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交织在一起的史诗感。主角的成长轨迹让人感慨万千,他的每一次抉择都似乎带着那个时代沉重的呼吸。那种在乱世中挣扎求存,却又坚守着内心信念的形象,塑造得极其立体丰满。读起来完全沉浸其中,仿佛自己也成了那个历史洪流中的一滴水。情节设计层层递进,悬念迭起,让人忍不住一页接一页地往下翻,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转折点。即便是对那段历史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被故事本身的张力深深吸引。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文风实在是太有个人特色了,读起来有一种久违的酣畅淋漓。它没有那种矫揉造作的文风,而是直来直去,带着一股子硬朗的江湖气。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人物性格上的大胆和精准。那些配角,每一个都鲜活得像是从我们身边走出来的一样,他们有自己的小九九,有自己的苦衷,绝不是脸谱化的符号。这种群像的塑造能力,绝对是上乘。有时候读到一些激烈的冲突场面,我能感受到文字中迸发出的强大力量,那种力量感是需要深厚的积累才能达到的。看完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感觉自己的心跳都跟着书中的节奏加快了好几拍。这不仅仅是一部消遣读物,更像是一次对生命韧性的深刻体悟。

评分

从纯粹的阅读快感来说,这本书的节奏感简直是一流的。它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慢速度,细细描摹人物的情感波动,什么时候又该全速前进,将动作场面推向高潮。那种张弛有度的掌控力,是许多畅销书作者都难以企及的。我个人对于那种过于煽情或刻意拔高主题的作品不太感冒,但这本书处理得非常克制和高级。它用冷静的笔触去描绘最激烈的情感,反而产生了更强大的感染力。我甚至能感受到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反复斟酌,每一个词语似乎都放在了最恰当的位置上。这不只是一部小说,更像是一件打磨精良的艺术品,值得细细品味,慢慢回味。

评分

正版低价

评分

了解历史,很好

评分

研究桂军的资料 挺好的

评分

了解历史,很好

评分

很不错的书籍,值得一读

评分

就喜欢这类书籍

评分

一般,感觉像二手的

评分

好,深刻了解近代史

评分

印刷质量真的不好。字小,低质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