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从晚清到民国 唐德刚 历史 书籍 (《晚清七十年》尘封十年,重装再版!唐德刚“历史三峡论”集大成之作,中国近代史必读**书!中国现代史*丰富的宝库——台.湾《传记文学》杂志珍藏内容大陆首度完整呈现!) |
| 作者: | (美)唐德刚 著 |
| 市场价: | 58元 |
| ISBN号: | 9787503462252 |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15-06-01 | 版次:1 | 页数:390 |
| 印刷时间:2015-06-01 | 印次:1 | 字数:380.00千字 |
| 内容简介 | |
| 曲折动荡的长江三峡,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中国自然目前的潮信地带。鸦片战争,揭开了十九世纪开始的中国二千年一遇的“社会文化大转型”的序幕。在史学大家唐德刚的慧眼中,“人文史观”一如“自然史观”,1840年的一场战役不仅掀起了中国社会政治形态的大变革,也使历史潮流中的长河,尤需历时百年的诡谲动荡,方能进入壮阔的太平洋。 唐德刚交融三峡史观与人文探索于《从晚清到民国》,成就一部客观而深入的中国近代史书。 |
| 作者简介 | |
| 唐德刚(1920―2009),安徽合肥人。国立中央大学(重庆)历史系学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硕士、博士。曾先后任职于安徽省立安徽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大学,长期从事历史研究与教学工作,并对口述历史的发展贡献良多。著有《袁氏DANG*当国》、《段祺瑞政权》、《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史学与红学》、《书缘与人缘》、《五十年代的尘埃》、《战争与爱情》等,包括历史、政论、文艺小说多种,及诗歌、杂文数百篇。 |
| 目录 | |
| 自序 第YI章 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综论 论帝国主义与晚清外患 第二章 太平天国 一、论晚清周期性内乱与洪杨悲剧 二、太平开国故事再检讨 三、预言书中的洪、杨 四、“四不像”的洪杨割据 五、两次“长征”,两番“寸磔” 第三章 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 一、甲午战争百年祭 二、慈禧太后和她的颐和园 三、为黄海血战平反 四、一百年后回看戊戌变法 五、解剖康有为 六、“新学伪经”和“托古改制” 七、公车上书和保国保种 八、那变不了法、改不了制的一百天 第四章 义和团与八国联军 一、传教·信教·吃教·反教形形色色平议 二、列强刺激·太后玩火·端王窃政·群运出轨 三、慈禧太后向十一国宣战始末 四、不堪一击的拳民与七国杂牌军 五、“门户开放”取代“列国瓜分” 第五章 袁世凯、孙文与辛亥革命 一、从中原世族到朝鲜监国 二、乱世抓枪杆,有枪便有权 三、卷入三大危机、一项运动 四、细说辛亥革命 五、同盟会是个革命大拼盘 六、鞑虏易驱,民国难建 |
| 精彩内容 | |
| 一、论晚清周期性内乱与洪杨悲剧 从*国传统史学(包括“二十五史”和《通鉴》)的观点来看,清朝268年实在是*国***值得称颂的一个朝代。 论武功,它开疆拓土、四向扩张,幅员之广阔在中华民族**是没有前例的。乾隆时代东南亚“香料群岛”一带(今印尼东端)有些小国如苏禄(Sulu)等,被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等海盗吓惨了,乃向北京上表“求内附”做藩属,乾隆爷还下诏以“险远不许”呢!这与西方和日本的帝国主义作风,如何能比? 论文治,则清初康雍乾三朝130余年(1662―1795)的国泰民安,制度上轨道、政治有效率,真是“三代以下无斯盛”!――清朝也是我国历**(包括国共两党的政府在内),*一没有**性“徭役制”(corvée或forced labor)的一个朝代(见《皇清通考》)。若论政府对人民的剥削,清朝实在是*少的啊! 论经济,康雍乾三朝,人丁剧增、民丰物阜也不在同时的欧洲之下。纵迟至鸦片战争(1839―1842)前夕,我们的一个资本家浩官伍敦元(1769―1843,广州十三行主东之一),他个人的财富,据美商估计也比与他同时*富有,也是**位搞垄断贸易的美国财阀约翰?亚斯特 (John Jacob Astor,1763―1848),可能还要富上好几倍 ...... |
| 促销语 | |
| 尘封十年,重装再现 “历史三峡论”集大成之作,*国近代史必读之书 晚清七十年,折射*国转型困境 鸦片战争,掀起两千年*国社会政治形态大变革 百年诡谲动荡,我们何时才能通过“历史三峡” |
| 促销语 | |
| 尘封十年,重装再现 “历史三峡论”集大成之作,*国近代史必读之书 晚清七十年,折射*国转型困境 鸦片战争,掀起两千年*国社会政治形态大变革 百年诡谲动荡,我们何时才能通过“历史三峡” |
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佳,从容不迫却又充满张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复杂多变的政治事件时的那种冷静与超然,既不偏颇于任何一方,又能将事件的来龙去脉梳理得清晰明了。他像是站在高处俯瞰棋局的棋手,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将那些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思想碰撞,化解成了引人入胜的故事。读到那些关于文化和知识分子命运的段落时,那种深沉的关怀和无奈感,着实让人动容。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有力的展现,让读者在叹息之余,更能体会到历史的厚重与无情。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现场感”,作者仿佛就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带着一种独特的幽默感和洞察力,为我们重构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历史画卷。叙事风格诙谐中带着犀利,对于那些历史人物的评价,既不美化也不苛责,而是力求还原其复杂的人性侧面。读起来丝毫没有传统史书的沉闷感,反而像是在听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辈,用他独有的方式娓娓道来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那些细节的捕捉,小到衣食住行,大到政治博弈,都显得如此真实可信,让人不禁拍案叫绝,感叹历史原来可以被书写得如此生动有趣。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力令人赞叹,那种洗练而富有韵味的表达,使得即便是最晦涩的政治变革,也被描绘得清晰易懂,引人入胜。它不仅仅是在记录历史的片段,更像是在探讨一种文明的转型与阵痛,充满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反思。读完后,感觉自己对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有了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共鸣,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历史节点,似乎都找到了清晰的脉络。整体来看,无论是从知识的广度、分析的深度,还是文字的艺术性上,都属于上乘之作,值得反复品读。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学术功底深厚,但呈现方式却极具亲和力。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连接了严肃的历史研究和普通读者的阅读兴趣。作者对于时代背景的铺陈,为后续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坚实的逻辑基础,让你在理解“发生了什么”的同时,更能理解“为什么会发生”。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论述社会结构变迁时的那种细致入微,那种从上层精英到民间疾苦的全景式扫描,使人对那个特定历史阶段的认知更加立体和全面。这是一部需要慢品,细嚼,方能体会其真味的佳作。
评分这本厚厚的书摆在桌上,光是翻开扉页,就能闻到一股陈旧而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作者的笔触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者,缓缓道来,不急不躁,却又步步深入。他擅长将宏大的历史叙事,巧妙地穿插进那些鲜活的、充满烟火气的人物侧写之中。读到那些关于社会风貌的描摹,总会让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错觉,仿佛真的能看到穿着长衫的绅士们在茶馆里低声议论时局,也能感受到底层民众在时代洪流下的挣扎与无奈。特别是他对转型期那种阵痛感的捕捉,入木三分,让人在合上书卷时,心中仍留有绵长的回味与思考。这不是那种枯燥的史料堆砌,更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充满张力的历史话剧,每一个转折和高潮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
评分好书
评分好书
评分不错
评分钱收走了,货物这个时候还没到
评分好书
评分好
评分不说到做到,差评,我的发票那?
评分不说到做到,差评,我的发票那?
评分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