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下消化道(第2版)

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下消化道(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多田正大,[日] 大川清孝,[日] 三户冈英树 编,王轶淳,孙明军,张依宁 译
图书标签:
  • 内镜
  • 消化内科
  • 结直肠
  • 诊断学
  • 图谱
  • 医学
  • 临床
  • 鉴别诊断
  • 下消化道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193039
版次:2
商品编码:11796398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34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消化内镜各级医生,消化科各级医生
  一边阅读,一边掌握!工作在第一线的内镜医生们,在检查的过程中,对于镜下所有的图像,他们在仔细观察哪里,在考虑什么?
  内镜位置的轻微改变,可能就是病变的所在,就是诊断的依据。
  迄今为止,不是仅仅从经验学习,而是详细解读如何观察镜下所见,如何找到病变,对于所有能够考虑到的病变,如何进行分析等等,直至做出正确的诊断。
  将本书经常带在身边,经常使用,你就能得到内镜诊断的精髓!
  第1版深受好评,广受赞誉!重磅推出更全、更加精的第2版!
  ▇重新修正、整理“从所见到诊断”的基础知识点、基本病变的鉴别诊断要点。
  ▇第4章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4项:咽部?喉部的病变,出血性病变—急诊内镜检查,食管癌浸润深度的诊断,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
  ▇将第1版中的病例重新检查、整理,并增加了新的病例,总病例数达305例。
  ▇对于第1版中“镇静”部分进行了大幅度的增加,使内容更加充实!

内容简介

  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在临床中是非常重要的。本书作为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下消化道)经典图书,第1版就受到了广大的消化内镜医生的欢迎和喜爱。本书详细讲解了如何从内镜下所见来进行诊断。即看到病变后,如何抓住其特征,如何把病变的特征与病名联系起来,从而与其他疾病相鉴别,最终做出争取的诊断,并提出了治疗的基本原则。与第1版相比,不但收集了更多的病例,也添加了很多少见病例,增加并精选了很多内镜图片。共包括5章,分别为下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注意事项,下消化道内镜检查必要的局部解剖及正常内镜像,下消化道内镜检查的应用及诊断步骤,肿瘤性疾病的内镜所见及鉴别诊断,炎症性疾病的内镜所见及鉴别诊断。全书内容细致,图片精美,举例经典复发,与临床联系紧密、系统性很强,相信一定会成为消化内镜医生的必备和喜爱之书。

作者简介

  多田正大,日本多田消化系统疾病诊所所长.

  大川清孝,日本大阪市立综合医疗中心消化内科所长.

  三户冈英树,日本芦屋三户冈诊所所长.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下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注意事项 1
1. 消化道内镜教育法的基本概念 2
■ 基础教育 3
医学伦理及知情同意 3 /基础课程 3 /基础技能课程 4
■ 小肠镜 4
基础教育 4 /操作教育 4 /必修的具体项目 5
■ 结肠镜 5
基础教育 5 /操作教育 5 /必修的具体项目 6
2. 消化道内镜指南 6
3. 消化道内镜的风险管理 7
■ 知情同意 7
■ 适应证和禁忌证 8
■ 术前准备 8
■ 并发症发生时采取的对策 9
第2章 下消化道内镜检查必要的局部解剖及正常内镜像 11
1. 小肠(空肠、回肠)的局部解剖及正常内镜像 12
■ 基本的局部解剖 12
■ 各部位的正常内镜像 12
2. 大肠的局部解剖及正常内镜像 13
■ 基本的局部解剖 13
■ 各部位的正常内镜像 15
肛管和直肠 15 /乙状结肠和降结肠 17 /横结肠 17 /结肠肝曲部 17 /升结肠 17 /盲肠和阑尾开口部 17 /回盲瓣 18
第3章 下消化道内镜检查的应用及诊断步骤 21
1. 小肠疾病的内镜检查 22
■ 诊断步骤 22
■ 内镜检查和X线检查的优劣 22
■ 小肠镜的特点和应用分类 23
推进式插入法 23 /循管插镜式插入法 25 /探条式插入法 26 /双气囊法和单气囊法 27 /胶囊内镜 27
2. 大肠肿瘤性疾病的内镜检查 30
■ 诊断步骤 30
■ 内镜检查和X线检查的优劣 30
■ 结肠镜插入技巧 31
结肠镜插入技巧的进步 31 /插入手法基本的注意事项 32
3. 结肠炎症性疾病的内镜检查 35
■ 诊断步骤 35
流行病学意义 36 /背景因素和临床症状 36 /发病过程 37
■ 内镜检查和X线检查的优劣 38
第4章 肿瘤性疾病的内镜所见及鉴别诊断 43
1. 小肠肿瘤的种类和分类 44
2. 小肠肿瘤内镜所见及鉴别诊断的要点 44
■ 根据形态进行的鉴别诊断 44
■ 根据发生个数的鉴别诊断 46
3. 结肠肿瘤的种类和分类 46
4. 结肠肿瘤内镜所见及鉴别诊断的要点 46
■ 结肠癌的大体分型及大小的测量 47
大体分型 47 /肿瘤大小的测量 50
■ SM癌浸润深度分级的意义 51
■ 根据肿瘤直径的鉴别诊断 55
■ 根据形态的鉴别诊断 56
■ 根据隆起型肿瘤性状的鉴别诊断 56
蒂的有无 57 /表面的凹凸 57 /分叶 57 /溃疡 ·凹陷 57 /糜烂 ·发红 57 /色泽浑浊 57 /白斑 57 /其他 57
■ 浅表型肿瘤的鉴别诊断 58
凹陷面的形状 58 /边缘隆起部分的形状 59 /腺管开口形状诊断 60
■ 根据发生个数的鉴别诊断 61
■ PG和NPG 61
■ 结肠癌浸润深度的诊断 62
内镜所见的解析 62 / non-lifting sign 63 /超声内镜检查 63
■ 结肠癌的辅助诊断 65
内镜所见及鉴别诊断
①有蒂性病变
(1)有分叶的病变 70
(2)轻度凹凸不平的病变 74
(3)发红 ·糜烂的病变 78
(4)头部破溃的病变 82
(5)表面光滑的病变 86
(6)蒂较粗的病变 90
②亚蒂性病变
(1)有分叶的病变 94
(2)无分叶的病变 98
(3)发红 ·糜烂的病变 102
(4)头部破溃的病变 106
(5)表面光滑的病变 110
(6)多发的病变 112
③无蒂性 ·广基性病变
(1)有分叶的病变 114
(2)无分叶的病变 118
(3)二段隆起 122
(4)表面光滑的病变 126
(5)小的半球形病变 132
(6)凹陷 ·浅溃疡病变 136
(7)深溃疡病变 140
(8)绒毛状外观的病变 144
(9)多发的无蒂性病变 146
④表浅型病变
(1)扁平的病变 150
(2)伴有轻微凹陷的病变 154
(3)伴有广泛凹陷的病变 156
(4)以凹陷为主体的病变 160
⑤特殊型病变
结节集簇、侧向发育的病变 164
⑥伴有狭窄的病变 168
⑦病变部位 ·分布
(1)直肠肛门部的病变 170
(2)回盲部的病变 174
(3)阑尾的病变 180
(4)吻合部的病变 182
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 184
第5章 炎症性疾病的内镜所见及鉴别诊断 191
1. 炎症性肠病的种类及分类 192
2. 炎症性肠病鉴别诊断的要点 192
■ 根据炎症的扩散方式进行鉴别诊断 192
■ 根据局部的炎症所见进行鉴别诊断 194
溃疡 194 /糜烂 195 /口疮样病变 195 /发红 197 /出血 197 /挛缩 197 /狭窄·假憩室 197 /铺路石征(cobblestone appearance) 197 /瘘 198 /指压痕征 198
■ 综合的鉴别诊断 198
3. 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的临床病理诊断 201
■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的特征 201
■ 早期诊断困难的原因 202
■ 内镜诊断的基本(根据小凹进行诊断)要点 202
■ 合并溃疡性结肠炎的恶性肿瘤 203
内镜所见及鉴别诊断
①颜色
(1)发红 208
(2)血管透见消失 ·减少 212
(3)血管异常 214
(4)水肿明显的病变 220
(5)其他的颜色变化 224
②溃疡 ·糜烂的形态
(1)口疮样病变 230
(2)环周性溃疡 ·糜烂 234
(3)纵行溃疡 ·糜烂 240
(4)环状溃疡 246
(5)带状溃疡 250
(6)圆形溃疡 254
(7)不规则溃疡 262
(8)铺路石征 266
(9)具有隆起的病变 268 ③形态
(1)狭窄 ·狭小 274
(2)肠管的变形 278
④病变部位 ·分布
(1)与直肠相延续的弥漫性炎症 282
(2)局限性炎症 286
(3)非连续性炎症 290
(4)直肠 ·肛门的炎症 296
(5)直肠 ·乙状结肠的炎症 304
(6)阑尾开口部的炎症 306
(7)回盲部的炎症 308
(8)吻合部的炎症 314
其他
(1)寄生虫 316
(2)肠套叠 ·肠扭转 318
(3)瘘 320
(4)异物 322
附录:下消化道内镜诊断及治疗的必要事项 325

前言/序言


《下消化道疾病诊疗图谱》(第2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详尽的下消化道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专为消化内镜医师、普外科医师、病理科医师以及相关领域的医学生和研究人员而设计。本版在继承前版精华的基础上,全面更新和充实了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力求为读者提供最前沿、最实用的信息。 核心特色: 海量高清影像,直观易懂: 收录了近千幅高质量的内镜下图像,涵盖了下消化道(包括结肠、直肠、肛门)各种常见、少见及疑难病变的典型表现。每一幅图像都配有清晰的解剖定位、病变特征描述以及重要的鉴别要点,让读者能够通过直观的视觉冲击,快速掌握疾病的内镜特征。 结构化诊断思路,逻辑严谨: 本书不仅仅罗列图像,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清晰的诊断思路和鉴别诊断框架。针对每一种疾病,都详细分析了其典型的内镜表现,并列出了需要鉴别的相似病变。通过对比不同疾病的细微差别,引导读者建立系统化的鉴别诊断逻辑,避免误诊和漏诊。 疾病覆盖广泛,权威专业: 涵盖了下消化道绝大多数重要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 炎症性肠病(IBD):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及其不同亚型、不同活动程度的表现。 感染性肠炎: 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等。 息肉及肿瘤: 腺瘤性息肉、锯齿状息肉、炎症性息肉、良性肿瘤(如平滑肌瘤、脂肪瘤)、恶性肿瘤(如腺癌、淋巴瘤、肉瘤)、癌前病变等,并重点强调了内镜下癌变筛查与评估。 缺血性肠病: 急性肠系膜缺血、慢性缺血性肠病。 血管性病变: 血管畸形、静脉曲张等。 憩室病: 结肠憩室、憩室炎。 肛肠疾病: 痔、肛裂、肛瘘、肛周脓肿、直肠脱垂等。 其他特殊病变: 如放射性直肠炎、药物性肠病、肉芽肿性肠炎(非IBD)、系统性疾病在下消化道的表现等。 鉴别诊断精细,突出重点: 针对易混淆的病变,本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对比,详细阐述了其在形态学、分布、黏膜细节、病理学等方面的差异,帮助读者准确区分。例如,在鉴别良恶性息肉时,重点突出了息肉的大小、蒂、表面纹理、颜色等内镜下特征。 病理结合,夯实基础: 每一类疾病的描述都紧密结合了其病理学特征,帮助读者理解内镜下所见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从而加深对疾病本质的认识。部分重要病变配有典型的病理切片图像,进一步巩固了诊断的可靠性。 内镜技术与操作要点: 在介绍疾病诊断的同时,也穿插了相关的内镜技术要点,如息肉切除的时机、活检部位的选择、放大内镜的应用等,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新进展与热点内容: 关注近年来内镜诊断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如染色内镜、放大内镜、聚焦内镜在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以及内镜下治疗(如ESD、EMR)的适应证与技术考量。 实用性强,便于查阅: 全书结构清晰,索引完善,方便临床医师在日常工作中快速查阅所需信息。每章都以问题为导向,直接切入临床实际,解决医生的实际困惑。 目标读者: 消化内科医师(尤其是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的医师) 普外科医师 病理科医师 全科医师 医学生、研究生及进修医师 《下消化道疾病诊疗图谱》(第2版)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临床参考工具书,它将帮助您在纷繁复杂的下消化道病变中,拨开迷雾,精准诊断,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入手的《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下消化道(第2版)》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这本书简直是我在消化内镜领域的“秘密武器”。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临床一线,每天都需要与各种复杂的下消化道病变打交道的医生,我深知精准诊断的价值,而这本书,恰恰能满足我对诊断精确性的极致追求。 首先,该书的图片质量简直是“业界良心”。那些内镜图片,色彩还原度极高,细节清晰到令人发指,无论是黏膜的细微纹理、血管的走行、还是病灶的边缘形态,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常常会把书中的图片作为“标准范例”,与我内镜下看到的病灶进行比对,这种视觉上的直接参照,比任何文字描述都来得更加直观和有效。特别是对于那些早期、不典型的病变,精细的图像能够帮助我迅速捕捉到关键的诊断线索。 其次,本书的鉴别诊断体系是我最为看重的部分。很多时候,内镜下同一个“样子”可能代表着几种截然不同的疾病,甚至可能关乎患者的生死。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列举了各种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它详细地阐述了区分这些病变的要点,例如从病灶的生长模式、表面特征、隆起方式、颜色变化、以及是否存在溃疡、糜烂、出血等进行多维度分析,并且配以大量的对比图片。这种抽丝剥茧般的分析,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不同疾病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大大降低了误诊、漏诊的风险。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陷阱性”病灶的讲解。这些病灶往往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容易被误判为良性。而这本书能够提前预警,详细介绍这些病灶的特征,让我们能够保持高度警惕,避免“阴沟里翻船”。 而且,这本书的覆盖面也非常广。它收录了大量的常见病变,同时也涵盖了一些相对少见的病变,这使得我们在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病例时,都能有所准备,不会因为“没见过”而手足无措。 我常常会在工作间隙,翻阅这本书,这不仅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充电”。每当我遇到一个拿不准的病例,这本书总能为我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诊断方向。 这本书的排版也非常人性化,内容逻辑清晰,查找方便,让我在紧张的工作中,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 总而言之,《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下消化道(第2版)》是一本集视觉冲击力、临床实用性和学术深度于一身的杰出作品。它不仅是我的“诊断助手”,更是我的“良师益友”,极大地提升了我作为一名消化内镜医生的专业水平。

评分

我近期入手了《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下消化道(第2版)》,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作为一名在消化内科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我每天都要与形形色色的下消化道病变打交道,而精准的内镜诊断,是决定治疗方案的关键。 首先,该书的图片质量堪称“教科书级别”。那些内镜图片,色彩饱满,细节丰富,分辨率极高,仿佛是亲身站在十二指肠镜下观察一样。我常常将自己看到的病灶与书中的典型图片进行比对,这种直观的参照,比任何文字描述都来得更加有效。它帮助我建立起牢固的图像记忆,让我能够更快、更准确地识别各种病变。 其次,本书在鉴别诊断方面做得非常深入和系统。我深知,下消化道内镜下,许多病变的外观具有高度相似性,例如炎症性息肉、腺瘤以及早期恶性肿瘤,它们的内镜下表现可能极其相似,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误诊。而本书则系统地梳理了这些容易混淆的病变,从形态、颜色、质地、隆起方式、以及是否存在溃疡、出血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并且配以大量的对比图片。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不同病变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大幅提升了我的诊断准确率。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陷阱性”病变的讲解。这些病变往往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容易被误判。而本书能够提前预警,详细介绍这些病灶的特征,让我们能够保持高度警惕,避免发生严重的后果。 此外,该书的覆盖面也非常广,不仅包含了常见的病变,还收录了相当一部分相对少见的病变,这使得我们在面对各种类型的病例时,都能有所准备,不会因为“没见过”而束手无策。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贴合临床实际,简洁明了,重点突出,避免了不必要的学术术语堆砌,让我在忙碌的工作中,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 总而言之,《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下消化道(第2版)》是一本集视觉冲击力、临床实用性和学术深度于一身的杰出作品。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潜移默化中,教会我如何更敏锐地观察,如何更全面地思考,如何更精准地判断,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评分

最近有幸接触到《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下消化道(第2版)》,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和震撼,至今仍未完全平息。我是一名在消化内科工作多年的医生,深知内镜下的世界瞬息万变,每一个细微的病灶都可能隐藏着重大信息,而“望、闻、问、切”的内镜诊断,尤其考验医生的经验和知识储备。 首先,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令人惊叹的图片质量。那些来自真实临床病例的内镜图像,色彩鲜艳,细节丰富,分辨率极高,仿佛触手可及。每一张图片都经过精心挑选,能够清晰地展示病灶的形态、质地、颜色、表面特征以及周围黏膜的细微变化。这对于我们快速识别、初步判断病变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面对一些早期、非典型性病灶时,精准的图像参考能够提供极大的帮助。 其次,其鉴别诊断的深度和广度,更是让我赞叹不已。下消化道内镜下,许多病变的外观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例如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以及早期的恶性肿瘤,它们的内镜下表现可能高度相似。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对单一病变的描述,而是花了大量篇幅,系统地对比了各种容易混淆的病变,从宏观形态到微观细节,从病灶的边缘、表面、隆起方式到是否存在出血、糜烂等,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且配以大量的对比图片。这种“辨别之术”,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复杂病例的诊断能力,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做出鉴别。 我特别赞赏书中对于一些较为少见的疾病的收录。虽然它们出现的频率不高,但一旦遇到,却往往令人束手无策。这本书的全面性,为我们提供了应对各种挑战的“工具箱”,让我们面对未知时,也能有所依据,不至于茫然。 此外,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值得称道。它用词精准,但又避免了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让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每一段描述都力求简洁明了,直击要点,非常符合临床医生快速查阅的需求。 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极大地提升了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面对疑难病例时,我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翻阅零散的文献,而是可以迅速在书中找到相关的参考,对比分析,从而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它不仅仅是一本“图谱”,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潜移默化中,教会我如何更深入地观察,如何更全面地思考,如何更精准地判断。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精良,章节划分清晰,目录索引明确,查找起来非常方便。这种细节上的用心,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 我个人认为,《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下消化道(第2版)》是下消化道内镜诊断领域的一部“扛鼎之作”。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看清楚”,更能帮助我们“想明白”,从而在临床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下消化道(第2版)》,这本书的价值,简直是让我眼前一亮,犹如在混沌中找到了一盏明灯。作为一个每天都在内镜室里与各种各样病灶打交道的医生,我深知,精准的诊断是治疗的基础,而对于下消化道疾病,内镜下的鉴别诊断更是重中之重。 首先,这本书的图片质量让我惊叹不已。那些内镜图片,色彩真实,细节丰富,分辨率极高,就好像我亲眼所见一般。无论是黏膜的细微纹理,病灶的边缘形态,还是血管的分布情况,都展示得淋漓尽致。这对于我将实际观察到的病灶与书中的典型图像进行比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各种病变的识别能力。 更让我佩服的是,这本书在鉴别诊断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深知,下消化道内镜下,很多病变的外观都存在着高度的相似性,例如一些良恶性息肉、炎症性病变等等,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误诊。而本书则针对这些容易混淆的病变,提供了非常详尽的鉴别要点,从病灶的形态、颜色、质地、隆起方式、以及是否存在溃疡、出血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并且配以大量的对比图片。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不同病变之间的差异,从而做出更准确、更可靠的诊断。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陷阱性”病变的讲解。这些病变往往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容易被误判。而本书能够提前预警,详细介绍这些病灶的特征,让我们能够保持高度警惕,避免发生严重的后果。 此外,这本书的覆盖面也非常广。它不仅包含了常见的病变,还收录了相当一部分相对少见的病变,这使得我在面对各种类型的病例时,都能有所准备,不会因为“没见过”而束手无策。 总而言之,《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下消化道(第2版)》是一本集视觉冲击力、临床实用性和学术深度于一身的杰出作品。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潜移默化中,教会我如何更敏锐地观察,如何更全面地思考,如何更精准地判断,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评分

我近期入手了《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下消化道(第2版)》,这本书的到来,对我而言,无异于在浩瀚的医学知识海洋中找到了一座灯塔。作为一名在消化内镜领域深耕多年的医生,我深知,每一次内镜操作都是一次“探险”,而手中的图谱,则是指引方向的重要地图。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极致的图片质量。那些内镜下的图像,色彩饱满,细节清晰,分辨率极高,仿佛能让我亲身感受病灶的质地和形态。无论是黏膜表面的微小纹理,还是病灶边缘的细微隆起或凹陷,甚至是血管的分布情况,都展示得淋漓尽致。这对于我进行病灶的初步判断和与书本上的典型图像进行比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大大增强了我的诊断自信心。 更让我心动的是,这本书的鉴别诊断部分做得非常系统和深入。在临床工作中,很多下消化道病变的外观极其相似,很容易造成混淆,甚至误诊。而本书则针对这些容易混淆的病变,提供了非常详尽的鉴别要点,它会从病灶的生长方式、表面特征、颜色、质地、以及是否存在溃疡、出血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配以大量的对比图片。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使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不同病变之间的差异,从而做出更准确、更可靠的诊断。 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对一些相对少见但临床上却不容忽视的病变,也给予了足够的篇幅进行介绍。这使得我在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例时,都能有所准备,不至于因为“没见过”而束手无策。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贴合临床实际,用词精准,且易于理解,避免了冗余的学术术语,让我在紧张的工作中,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它教会我如何更敏锐地观察,如何更深入地思考,如何更精准地判断。我常常在遇到疑难病例时,翻阅这本书,它总能为我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诊断方向。 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让我能够更从容地面对各种挑战,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评分

最近我入手了这本《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下消化道(第2版)》,简直是相见恨晚!作为一个在消化内镜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深知在浩瀚的病变海洋中,清晰的影像和精准的鉴别诊断有多么重要。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实在”。 首先,它的图片质量着实令人惊艳。我见过不少图谱,但这本书的图片,无论是色彩的饱和度、细节的锐利度,还是光影的层次感,都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很多病灶的微观形态,比如黏膜表面的细微纹理、血管的走行分布、甚至是息肉基底的细小变化,都能够清晰地呈现出来。这对于我们识别那些“鬼鬼祟祟”的早期病变,至关重要。 其次,这本书的鉴别诊断部分做得非常系统和深入。很多时候,内镜下的同一个“模样”,背后可能隐藏着截然不同的疾病。这本书不是简单地罗列几种可能性,而是会针对每一种可能,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比如,对于一个溃疡,它会详细对比良恶性溃疡在形态、边界、底部肉芽组织、周围黏膜增生、以及是否有隆起边缘等方面的差异,并且配以大量的对比图片。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对于避免误诊、漏诊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在介绍一些比较少见的疾病时,也同样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不像有些书籍,只关注常见病,对于那些“凤毛麟角”的病例,一旦遇到,我们就可能束手无策。这本书的全面性,让我们面对各种挑战时,都能保持一份从容。 这本书的内容组织也非常合理。它不像一些陈旧的书籍那样,将所有内容堆砌在一起,而是根据病变部位、病变类型进行了清晰的划分。这使得我们在查找资料时,能够更快速、更精准地定位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而且,每一种病变的描述,都尽可能地简洁明了,避免了不必要的学术术语堆砌,让基层医生也能够轻松理解。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谱,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随时随地在你身边指导。在临床实践中,我遇到很多以前觉得难以决断的病例,通过翻阅这本书,都能找到清晰的思路和依据。它极大地提升了我的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我觉得,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处理大量下消化道内镜病例的医生来说,拥有一本像《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下消化道(第2版)》这样的高质量书籍,就像是拥有了一把“利器”。它能够帮助我们看得更准,判得更明,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而且,这本书在更新方面也做得很好。它毕竟是“第2版”,相较于第一版,肯定在内容上有所补充和完善,融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这对于我们及时掌握最新的诊疗进展,非常重要。 这本书的图片不仅仅是“好看”,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一种“图像记忆”。当你在内镜下看到一个熟悉的病灶时,脑海中立刻就能浮现出书中对应的图片和描述,这大大缩短了诊断的时间。 我认为,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标准答案”,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们如何去“思考”。通过对不同病变的对比分析,它引导我们去观察那些细微的差别,去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培养我们独立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集视觉冲击力、临床实用性和学术严谨性于一体的优秀图谱。它绝对是下消化道内镜诊断领域的“硬核”参考书。

评分

这本《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下消化道(第2版)》简直是我的随身宝典!作为一名基层消化内科医生,每天面对的患者形形色色,各种下消化道疾病的内镜表现更是千变万化,有时候真是让人捉摸不透。以前,遇到一些不太典型的病灶,总得翻箱倒柜地找文献,或者绞尽脑汁地回忆,效率不高不说,还容易漏诊、误诊。但自从有了这本书,感觉底气十足多了。 先说说它的图片质量,简直是高清无码!每一张内镜图像都非常清晰,色彩还原度也很高,就好像我亲自站在患者的十二指肠镜下观察一样。而且,不仅仅是“好看”,更重要的是实用。书中对于不同病灶的形态学特征描述得非常到位,配合着精美的图片,我能够很快地将自己看到的病灶与书中的典型病例进行比对。 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鉴别诊断部分做得非常细致。很多时候,同一个内镜下表现可能对应着好几种疾病,比如溃疡,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是炎症性的还是缺血性的?书中列举了各种鉴别要点,从溃疡的边缘、底部、质地,到周围黏膜的反应,都一一说明,而且还配有相应的鉴别图片。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诊断准确率。 我还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罕见病变的介绍。虽然不是每天都会遇到,但一旦碰到了,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很容易束手无策。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悄悄地在你耳边指点迷津,告诉你应该关注哪些细节,如何区分。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三甲医院的医生来说,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再说句题外话,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相当人性化。内容逻辑清晰,章节划分合理,查找起来非常方便。不像有些专业书籍,排版混乱,内容晦涩,读起来就像啃石头一样。这本书的设计,让你愿意翻阅,愿意学习,甚至愿意把它带到工作台边,随时查阅。 我之前也看过一些类似的书籍,但总觉得要么图片不够清晰,要么内容不够系统,要么鉴别诊断不够深入。这本书在这些方面都做得相当出色,可以说是集大成者。它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良师益友,在我的临床实践中给予了我巨大的帮助。 尤其是对于一些早期病变,比如早期结直肠癌,内镜下的表现可能非常隐匿。这本书对这些早期病变的形态学特征、以及如何通过精细的内镜操作来发现它们,都有详尽的描述和精美的图片展示。这对于提高癌症的早期筛查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书中还涵盖了许多术语的解释和病理生理的简介,这对于深入理解内镜下的病变非常有帮助。它不仅仅停留在“看图识病”,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从而加深对疾病的认识。 总之,这本书让我对下消化道内镜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强的信心。我强烈推荐给所有从事消化内镜工作的医生,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专家,都能从中受益匪浅。 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还提供了很多关于内镜下治疗的建议和思路。虽然它主要侧重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但对于很多病变,医生在内镜下不仅仅是诊断,也可能需要进行治疗。书中在这方面的提及,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参考。

评分

我最近购入的《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下消化道(第2版)》简直是我的“福音”。作为一个在消化道疾病诊疗一线工作的医生,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复杂的病例,而下消化道内镜又是诊断这些疾病的关键手段。这本书,说实话,它填补了我知识体系中的不少空白,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诊断的信心和能力。 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图片质量的卓越。那些内镜图片,简直就像是从高清电影里截取的画面一样,细节丰富,色彩真实,病灶的形态、质地、边界、以及周围黏膜的细微变化,都一览无余。这对于我们这些主要依靠视觉判断的内镜医生来说,其价值不言而喻。我经常会将自己看到的病灶与书中的图片进行比对,这种直观的对照,比纯粹的文字描述要来得更有效。 其次,这本书在鉴别诊断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深知,内镜下很多病变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单凭一个表面的形态很难做出准确判断。这本书则提供了详尽的鉴别要点,它会从病灶的生长方式、表面特征、颜色、以及是否存在溃疡、糜烂、出血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且配以大量的对比图片,让我们能够清晰地分辨出不同疾病之间的细微差异。这对于我们避免误诊,尤其是在面对一些早期恶性病变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再者,这本书的“量”也非常可观。它不仅仅局限于一些最常见、最典型的病例,而是包含了相当一部分相对少见但临床上却有可能遇到的病变。这种全面性,确保了我们在面对各种情况时,都有相应的知识储备,而不是因为“没见过”而束手无策。 我还注意到,这本书的文字描述非常精炼,重点突出,而且非常贴合临床实际。它不会用过于晦涩的学术语言,而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病变特征解释清楚。这对于我们日常工作中的快速查阅和理解,非常有帮助。 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减轻了我因担心漏诊、误诊而产生的心理压力。我可以在术前、术中、甚至术后,随时翻阅这本书,对照自己的观察,验证自己的判断。这种“有图有真相”的学习方式,比单纯的理论学习更具实效性。 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能够将复杂的内镜图像和专业的诊断知识,以一种非常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去“看”,如何去“想”,如何去“判断”。 对于年轻的医生来说,这本书是他们快速成长、打牢基础的绝佳工具。而对于经验丰富的医生来说,它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复习”和“参考”资料,能够帮助我们不断更新知识,保持诊断的精准度。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陷阱性”病变的描述。有些病变,表面看起来很像良性,但实际上却可能是早期恶性肿瘤,这本书能够提醒我们注意这些细节,从而避免发生严重的后果。 总的来说,《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下消化道(第2版)》是一本真正能解决临床问题的书籍。它的图片质量、鉴别诊断的深度、内容的全面性以及语言的通俗性,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我毫不犹豫地将其列为我个人最喜爱的消化内镜参考书之一。

评分

最近我入手了《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下消化道(第2版)》,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宝藏”。作为一名消化内科医生,我每天都要面对复杂的下消化道内镜诊断,而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随时在我身边悉心指导。 首先,让我惊艳的是书中图片的质量。那些内镜图像,色彩真实,细节清晰,分辨率极高,仿佛触手可及。无论是黏膜的细微纹理,病灶的边缘形态,还是血管的走行,都展露无遗。这使得我在内镜下观察时,能够更加自信,也更容易将实际看到的与书中的典型图像进行比对,从而建立起更强的图像记忆。 更让我受益匪浅的是,这本书在鉴别诊断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深知,下消化道内镜下的很多病变,外观上都可能高度相似,例如溃疡、息肉、炎症等等,而它们背后可能隐藏着截然不同的病理机制,甚至预后也截然不同。本书针对这些容易混淆的病变,提供了非常详尽的鉴别要点,从病灶的形态、颜色、质地、隆起方式、以及是否存在溃疡、出血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并且配以大量的对比图片。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不同病变之间的差异,从而做出更准确、更可靠的诊断。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陷阱性”病变的讲解。这些病变往往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容易被误判。而本书能够提前预警,详细介绍这些病灶的特征,让我们能够保持高度警惕,避免发生严重的后果。 此外,这本书的覆盖面也非常广。它不仅包含了常见的病变,还收录了相当一部分相对少见的病变,这使得我在面对各种类型的病例时,都能有所准备,不会因为“没见过”而束手无策。 总而言之,《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下消化道(第2版)》是一本集视觉冲击力、临床实用性和学术深度于一身的杰出作品。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潜移默化中,教会我如何更敏锐地观察,如何更全面地思考,如何更精准地判断,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下消化道(第2版)》,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认识下消化道疾病的新世界。作为一个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医生,我深知,内镜图像的解读能力是诊断的关键,而如何从繁杂的影像中辨别出细微的差别,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更是难上加难。 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莫过于其海量且高质量的内镜图片。每一张图片都清晰得令人难以置信,仿佛就在眼前一般。色彩鲜艳,细节丰富,无论是黏膜的微观结构,还是病灶的边界形态,甚至是病灶表面的细微凸起或凹陷,都展露无遗。这使得我在内镜下观察时,能够更加自信,也更容易将实际看到的与书中的典型图像进行比对,从而建立起更强的图像记忆。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在鉴别诊断方面做了极其详尽的梳理。我深知,很多下消化道病变在内镜下都可能表现出相似的外观,例如溃疡、息肉、炎症等等,它们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截然不同的病理机制,甚至预后截然不同。本书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几种可能,而是针对每一种容易混淆的病变,提供了非常详细的鉴别要点,从病灶的形态、颜色、表面质地、隆起方式、是否存在出血糜烂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且配以大量的对比图片。这种“抽丝剥茧”式的分析方法,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不同病变之间的差异,从而做出更精准的判断。 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对一些早期、非典型的病灶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在实际工作中,这些病灶往往是诊断的难点和盲点。而本书能够提前指出这些“陷阱”,并提供相应的鉴别方法,这对于提高早期疾病的诊断率,尤其是早期癌症的筛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这本书的文字描述也十分精炼,语言通俗易懂,且重点突出。它避免了冗余的学术术语,让我能够快速地抓住病变的本质特征。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高效工作的医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总而言之,《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下消化道(第2版)》是一本集视觉震撼力、临床指导性和学术严谨性于一体的优秀图谱。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看图识病”的工具,更是教会我们如何“思考”,如何“鉴别”,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内镜下,做出最准确、最及时的诊断。

评分

包装完好,但邮过来的硬皮书书角是破损的,京东快递配送员比预订时间晚了2个小时,大晚上的还让自己下楼取。这次购物除了价钱满意其他都不甚满意,以后应该不会考虑京东了

评分

早就想买了,用券后果断入手

评分

好书推荐。

评分

推荐专业人士购买,图文并茂,值得购买

评分

印刷精美

评分

京东活动,专业书也能400减300,谢谢东哥。

评分

领劵满减活动很划算,但是这次包装太差,只有一个快递包装袋

评分

初学胃肠镜,听前辈介绍,买了这四本书,好好学习,向大师看齐。

评分

图片很清晰,物流也很快,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