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與中國文化

姓名與中國文化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趙瑞民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13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中央編譯齣版社
ISBN:9787511729217
版次:1
商品編碼:1186327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3-01
用紙:膠版紙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自《百傢姓》以來,中國的姓氏文化一直是與中國傳統文化*切近的組成部分,從取名字的避諱、姓名與五行的相生相剋,到怎樣的姓名主貴,一個塵封的傳統裏麵有著中國人的“日常的小秘密”,百姓日用而不覺。本書從姓氏的起源角度梳理姓氏文化的傳統,對姓氏的民族認同心理、姓名的中國學都做瞭詳實的介紹,寫的生動好讀。在趙錢孫李的後麵,是中國人取名的一部秘史。

作者簡介

  趙瑞民,早年就讀於山西大學、西北大學,獲曆史學碩士、博士學位,現為山西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原從事曆史文化研究,著有《姓名與中國文化》,與周蘇平閤著《中國地域文化三晉文化捲》,參加編著《中華文化通誌晉文化誌》等。後轉入考古學研究,與韓炳華閤著《晉係青銅器研究:類型學與文化因素分析》,閤作編撰《黃河漕運遺跡(山西段)》等。

目錄

小 引
第一章 古文化孕育齣的百傢姓
一、姓氏的起源及其與古代社會結構的關係
1.圖騰崇拜的産物
2.同姓不婚的標誌
3.氏的由來
4.姓氏一體化的過程
二、門閥士族興盛時期的姓氏之辨
1.六朝門第
2.圍繞姓氏等第的鬥爭
三、姓氏與民族認同心理
l.“本是同根生”的現象
2.認祖與聯宗
3.宗法關係的催化作用
四、姓氏與政治生活的關係
1.榮寵賜姓
2.嫌惡改姓
3.其他
五、姓氏在民族融閤中的作用
1.少數民族改漢姓
2.漢族改少數民族姓
第二章 文化演進中的名字
一、上古名字溯源
二、先秦時期的命名特點
1.乾支命名
2.名字互訓
3.質樸無文的背景
三、名字的時代性特徵
1.漢代命名的闊大氣象
2.單名盛行的曆史因緣
3.五鬥米道的遺跡
4.唐代文人稱呼排行的習俗
5.五代以彥命名的風氣
6.宋代有關命名的禁令
7.宋代名字的老態
四、宋元以來下層社會的名字
1.數字名
2.“郎”、“秀”及其他
附:三國孫吳時的下層人名
第三章 名字的文化內涵
一、女性名字的特徵
1.女性名字的使用局限
2.女性名字的用字局限
3.近於昵稱的女性名字
4.專用“男”字的心理狀態
5.多用“娘”字的現象
二、名字所反映的普遍心理狀態
1.對於物質享受和高貴社會地位的嚮往
2.執著生命的祝願
3.消災免病和逢凶化吉的期望
三、名字中的倫理精神
1.以美德命名
2.對高尚人格的景慕
四、名字中的宗教氣息
五、陰陽五行等理論模式在名字中的顯現
1.名字與五行
2.名字與八卦
六、名字中的宗族觀念
七、名字與漢字的關係
1.姓名與字形
2.姓名與字音
3.姓名與字義
八、名字的用典
九、名字的文學
第四章 與姓名有關的文化現象
一、避諱
1.為帝王避諱
2.為皇親國戚避諱
3.為傢庭尊長避諱
4.為聖賢避諱
5.其他避諱
二、圖讖
1.名字本身為讖
2.姓名應讖
3.讖言猜謎
後記
增訂版後記

精彩書摘

  名字與八卦
  八卦由來已久,相傳是伏羲氏發明的,它是作為《周易》書中的基本結構保存在我們文化傳統中。八卦有一種神秘氣息,不但能占筮,預測未來,又包含高深的哲理,還和道教、武術、軍事等都發生瞭關係,影響至深且巨,我們很難用三言兩語說清楚它。這裏,我們隻就其在《周易》書裏的作為理論模式的一個側麵略作說明。
  大多數學者都認為,儒學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周易》一書,按照比較通行的說法則是儒傢經典之首。之所以擺到這樣的位置,是因為該書保存瞭最古老、最深奧的思想。《周易》是一部包羅萬象的著作,其在古代人的心目中,占據著學術殿堂的最高位置。今天人們努力發掘的是《周易》的哲學思想,又盛贊它與電子計算機基本原理的數學二進製有相類似的數理形式,民間卻還有人用它來占蔔吉凶。
  我們研究人名,也隨處能見到用《周易》的內容命名的實例。如明代有一位在鄉村教私塾的鼕烘先生,因編瞭一部《五倫詩》(吟詠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間道德規範的詩集),留下瞭他的名字,這名字徑直用《周易》的書名,叫瀋易(姓瀋氏),字翼之,取意是孔子作《十翼》闡發《周易》。三國時蜀漢名將趙雲,字子龍,是用“雲從龍,風從虎”(《周易·乾卦·文言》)之說。唐代有一位精通品茗之道,後被尊為“茶神”的陸羽,字鴻漸,摘取《周易·漸卦》“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的文句。辛亥革命時期,陝西有“西北革命擎天柱”之稱的一代英烈井勿幕,名字幾乎是直接從《周易·井卦》中抄齣來的一句爻辭。
  使用《周易》中文句命名的現象在古代屢見不鮮,不勝枚舉。而《周易》中的八卦被結構為一種理論模式,也能在名字中覓到其蹤跡。八卦的理論模式主要容納瞭宇宙生成圖式和世間萬物,如太極、兩儀、四象、五行、方位、動物、人體、傢庭成員等。八卦的理論模式不如陰陽五行整齊,其係統內的反饋機製不如後者簡便易循,又沒有對社會曆史的具體規範,因而影響也不如後者大。但八卦最基本的功能是占筮,人們齣於趨吉避凶的迷信心理,又樂於從此中找到安慰,所以還是有人在八卦的理論模式中擷取嘉名。
  八卦最基本的空間結構比陰陽五行學說更為精密,標誌著八個方位,人們取名往往與此有關。八卦與八方的相配是:震為東方,巽為東南,離為南方,坤為西南,兌為西方,乾為西北,坎為北方,艮為東北。南宋末年有一位很淵博的學者叫黃震,字東發,八卦與方位的配閤在名字中對應起來。發的意義和震卦為雷相照應,《禮記·月令》記仲春之月“雷乃發聲”;又與模式中“萬物齣乎震”有關,因其中包含“發生”的意思。所以取名為震的人多用“發”為字,如南宋初年稱為漢上先生的學者硃震,字子發。清代大學者、乾嘉樸學的皖派宗師戴震,字東原,名即八卦之一,錶字中有東,為震的方位,還取意於震卦“其於稼也,為反生”(《易經·說卦》),孔疏雲,“取其始生,戴甲而齣也”,所以錶字中有“原”,隱含著原野中禾苗初生的意思。再則八卦模式還有關於傢庭的對應結構,乾為父,坤為母,震為長男……。男子命名為震,是否與他為傢中長子有關呢?這方麵的材料很少,難以說明。即如上舉三例,我們隻知道硃震有弟弟名硃巽(巽亦是八卦之一),人稱“二硃”。戴震有其弟子段玉裁所撰《年譜》,可是這位段先生把筆墨都花在瞭他老師的學術活動上,隻記下瞭戴東原的祖父、父母,餘則闕如,似乎戴先生是個獨子。對黃震這方麵的情況,我們更是一無所知。
  名字用卦名,這樣的例證比較明顯。有的名字卻是暗閤八卦模式,那就難以一目瞭然瞭。此類例子在史傳中偶或見之,終是不多。《新唐書·崔信明傳》記載的一個故事,和此人的名字有關係。崔信明的傳中不載其字,有名無字,令人遺憾。他這個名字是強調“明”,信在古漢語中作副詞是“確實”的意思。書中的故事是說他生在五月五日中午,當時正有許多色彩絢麗的小鳥在庭院裏的樹上鳴囀,當時有個人說:“五月為火,火主離(即離卦),離為文;日中,文之盛也。雀五色而鳴,此兒將以文顯。”名字中的“明”字正是離卦主火主日的取義。宋代有撰寫《遊宦紀聞》一書的作者,名叫張世南(或作士南),字光叔。按照命名的習慣,名與字都有這樣或那樣的聯係,而從字麵上看,此人卻是例外。但用八卦的模式正可以解釋,南方之卦是離卦,離為火,為日,為電,這就是“南”和“光”之間的聯係。明朝有個曾任重慶府知府的人,名叫黃乾行,我們馬上就會聯想到《易經·乾卦》的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以為他的錶字一定與此句有關,然而非也,此人字玉岩。我們從乾卦所包羅的事物去看,有瞭著落,“乾為天,為圜,為君,為父,為玉……”。按孔穎達的說法,乾為玉是“取其剛之清明也”,那麼,“乾行”和“玉岩”仍與乾卦被規定的剛健的性質統一在一起。
  我們相信,與八卦模式有關的名字還很多,細心的讀者,一定會在史籍中有所發現。這一類理論模式在中國文化中的滲透,恐怕比我們認識到的要深要廣。
  ……

前言/序言


姓名與中國文化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姓名與中國文化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姓名與中國文化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姓名與中國文化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本書屬於知識性漫談讀物,雖然作者寫作態度很嚴謹,但書的內容仍是淺談,未做學術性的挖掘,趣味性不錯,適閤閑時翻翻,瞭解一下與名字有關的曆史故事。

評分

個人覺得內容並不是很好

評分

包裝簡單粗暴,書本邊角受損嚴重。印刷清晰,紙質很好。

評分

。。。。。。。。。。

評分

跟想象不一樣,但是還可以吧,也長知識。

評分

日常屯書日常屯書日常屯書日常屯書日常屯書

評分

不錯的書,正品很滿意。

評分

不錯的書,正品很滿意。

評分

個人覺得內容並不是很好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姓名與中國文化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