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似电路

模似电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戚玉强,王国强 编
图书标签:
  • 模拟电路
  • 电路分析
  • 电子技术
  • 模拟电子
  • 电路设计
  • 仿真
  • EDA
  • 电子工程
  • 信号处理
  • 电路理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12419452
版次:1
商品编码:1187730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2-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常用半导体器件、放大器基础、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调谐放大器与正弦波振荡器、功率放大器、直流稳压电源和Multisim10的仿真应用。每章末尾附有小结和习题,便于读者学习使用。  本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主要特点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高职高专教育特色。  本书不仅可以供高职高专及成人高校应用电子、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等专业使用,也可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11.0.21 半导体二极管………………………………………………………………………… 11.0.21.0.21 半导体基础知识……………………………………………………………… 11.0.21.0.22 二极管的结构和特性………………………………………………………… 41.0.21.0.23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61.0.21.0.24 二极管的简易测试…………………………………………………………… 81.0.21.0.25 常用二极管…………………………………………………………………… 91.1.6 二极管的应用举例…………………………………………………………… 121.0.22 半导体三极管………………………………………………………………………… 131.0.22.0.21 三极管的结构、符号和类型………………………………………………… 131.0.22.0.22 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151.0.22.0.23 三极管的共发射极特性曲线………………………………………………… 171.0.22.0.24 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191.0.22.0.25 三极管的简易测试…………………………………………………………… 201.0.23 场效应管……………………………………………………………………………… 211.0.23.0.21 绝缘栅场效应管……………………………………………………………… 221.0.23.0.22 结型场效应管………………………………………………………………… 241.0.23.0.23 各种场效应管的特性比较…………………………………………………… 25本章小结…………………………………………………………………………………… 26习  题…………………………………………………………………………………… 27第2章 放大器基础…………………………………………………………………………… 302.0.21 共发射极基本放大器………………………………………………………………… 302.0.21.0.21 电路组成……………………………………………………………………… 302.0.21.0.22 工作原理……………………………………………………………………… 332.0.22 放大器的分析方法…………………………………………………………………… 342.0.22.0.21 估算法………………………………………………………………………… 342.0.22.0.22 图解法………………………………………………………………………… 372.0.23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422.3.1 影响静态工作点稳定的主要因素…………………………………………… 422.3.2 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偏置电路………………………………………………… 432.0.24 放大器的三种基本接法……………………………………………………………… 462.0.24.0.21 共集放大器…………………………………………………………………… 462.0.24.0.22 共基放大器…………………………………………………………………… 472.0.24.0.23 放大器三种接法的比较……………………………………………………… 482.0.24.0.24 改进型放大器………………………………………………………………… 49.2.9.2.9.2.9.2.9.2.9.2.9.2.9.2.9.2.9.2.9.2.9.2.9.2.9.2.9.2.9.2.92.0.24.0.25 共源、共漏和共栅放大器…………………………………………………… 512.0.25 多级放大器…………………………………………………………………………… 522.0.25.0.21 多级放大器的耦合方式……………………………………………………… 522.0.25.0.22 阻容耦合多级放大器的动态分析…………………………………………… 532.0.26 差分放大器…………………………………………………………………………… 562.0.26.0.21 差分放大器的基本结构……………………………………………………… 572.0.26.0.22 差分放大器的工作特点……………………………………………………… 572.0.26.0.23 采用有源负载的差分放大器………………………………………………… 592.0.27 放大器中的负反馈…………………………………………………………………… 602.0.27.0.21 反馈的基本概念……………………………………………………………… 602.0.27.0.22 反馈类型的判断……………………………………………………………… 622.0.27.0.23 负反馈放大器的四种基本类型……………………………………………… 642.0.27.0.24 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65本章小结…………………………………………………………………………………… 67习  题…………………………………………………………………………………… 68第3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723.1 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和工作特点…………………………………………………… 723.1.1 集成运算放大器……………………………………………………………… 723.1.2 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 743.1.3 集成运放的工作特点………………………………………………………… 753.1.4 集成运放的两种基本电路…………………………………………………… 763.2 信号运算电路………………………………………………………………………… 773.2.1 加法运算电路………………………………………………………………… 773.2.2 减法运算电路………………………………………………………………… 783.2.3 积分运算电路………………………………………………………………… 793.2.4 微分运算电路………………………………………………………………… 793.3 电压比较器与方波发生器…………………………………………………………… 803.3.1 单门限电压比较器…………………………………………………………… 803.3.2 双门限电压比较器…………………………………………………………… 813.3.3 方波发生器…………………………………………………………………… 823.4 使用集成运放应注意的问题………………………………………………………… 833.4.1 熟悉引脚……………………………………………………………………… 833.4.2 简易测试……………………………………………………………………… 833.4.3 调 零………………………………………………………………………… 843.4.4 消除自激振荡………………………………………………………………… 843.4.5 集成运放的保护措施………………………………………………………… 843.5 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举例…………………………………………………………… 853.5.1 仪表用放大器………………………………………………………………… 853.5.2 过热保护电路………………………………………………………………… 86习  题…………………………………………………………………………………… 87第4章 调谐放大器与正弦波振荡器………………………………………………………… 904.1 调谐放大器…………………………………………………………………………… 904.1.1 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904.1.2 单调谐放大器………………………………………………………………… 914.1.3 双调谐放大器………………………………………………………………… 914.2 正弦波振荡器基本知识……………………………………………………………… 924.2.1 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及分类………………………………………………… 924.2.2 自激振荡条件………………………………………………………………… 934.2.3 自激振荡的过程……………………………………………………………… 934.3 LC振荡器…………………………………………………………………………… 944.3.1 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器…………………………………………………… 944.3.2 三点式LC振荡器…………………………………………………………… 954.3.3 集成LC振荡器……………………………………………………………… 964.3.4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974.4 石英晶体振荡器……………………………………………………………………… 974.4.1 石英晶体的特性……………………………………………………………… 984.4.2 石英晶体振荡器……………………………………………………………… 994.5 RC振荡器………………………………………………………………………… 1004.5.1 RC文氏桥式振荡电路…………………………………………………… 1004.5.2 RC移相式振荡器………………………………………………………… 103本章小结…………………………………………………………………………………… 103习  题…………………………………………………………………………………… 104第5章 功率放大器…………………………………………………………………………… 1075.1 功率放大电路的基本要求及分类………………………………………………… 1075.1.1 功率放大器的基本要求…………………………………………………… 1075.1.2 功率放大电路的分类……………………………………………………… 1075.2 变压器耦合功率放大器…………………………………………………………… 1085.2.1 变压器耦合单管功率放大器……………………………………………… 1085.2.2 变压器耦合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 1085.3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1095.3.1 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1095.3.2 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1105.3.3 功放管的散热和安全使用………………………………………………… 1115.4 集成功率放大器…………………………………………………………………… 1125.4.1 集成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1135.4.2 用LM386组成的OTL电路……………………………………………… 1135.4.3 用TDA2030组成的OCL电路…………………………………………… 1145.4.4 用LH0101组成的BTL电路……………………………………………… 116本章小结…………………………………………………………………………………… 习  题…………………………………………………………………………………… 117第6章 直流稳压电源………………………………………………………………………… 1196.0.21 整流滤波电路……………………………………………………………………… 1196.1.1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1196.0.21.0.22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1206.0.21.0.23 滤波电路…………………………………………………………………… 1226.0.21.0.24 倍压整流电路……………………………………………………………… 1246.0.22 线性稳压电路……………………………………………………………………… 1256.0.22.0.21 稳压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1256.0.22.0.22 稳压管稳压电路…………………………………………………………… 1256.0.22.0.23 串联型稳压电路…………………………………………………………… 1266.0.22.0.24 三端集成稳压器…………………………………………………………… 1286.0.23 开关电源电路……………………………………………………………………… 1296.0.23.0.21 开关电源的特点及类型…………………………………………………… 1296.0.23.0.22 开关电源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1296.0.23.0.23 实际开关电源电路………………………………………………………… 131本章小结…………………………………………………………………………………… 132习  题…………………………………………………………………………………… 133第7章 Multisim10的仿真应用…………………………………………………………… 1357.1 Multisim10仿真软件介绍………………………………………………………… 1357.1.1 Multisim10的用户界面及设置…………………………………………… 1357.1.2 Multisim10元器件库及其元器件………………………………………… 1457.2 仿真教学案例……………………………………………………………………… 1597.2.1 桥式整流电路……………………………………………………………… 1597.2.2 稳压二极管的仿真实验…………………………………………………… 1607.2.3 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波形图………………………………………… 1627.2.4 分压式负反馈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测试………………………………… 1627.2.5 比例运算电路……………………………………………………………… 1667.2.6 加法运算电路……………………………………………………………… 1687.2.7 RC文氏电桥振荡电路…………………………………………………… 1697.2.8 三点式振荡器……………………………………………………………… 1707.2.9 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OCL电路)………………………… 1717.2.10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TDA2030 …………………………………………… 1727.2.11 串联型稳压电源…………………………………………………………… 1747.2.12 线性集成稳压器…………………………………………………………… 174附 录…………………………………………………………………………………………… 176国内外三极管代换型号…………………………………………………………………… 176参考文献………………………………………………………………………………………… 186

前言/序言

  本书依据教育部最新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  本书在结构与内容编排方面,吸收了编者近几年在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的经验体会,力求全面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全书内容包括常用半导体器件、放大器基础、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调谐放大器与正弦波振荡器、功率放大器、直流稳压电源和Multisim10的仿真应用。在编写过程中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  (1)在教材内容选取上,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舍去复杂的理论分析,辅以适量的习题,内容层次清晰,循序渐进,让学生对基本理论有系统、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持续学习奠定基础。  (2)在内容安排上,注重吸收新技术、新产品、新知识。如增加了新颖的集成电路芯片的应用等知识,体现教材的时代特征及先进性。  (3)针对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专门安排章节介绍Multisim10仿真软件的操作与案例,把实验室搬进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生动形象,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本书由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戚玉强编写第2、3、6章;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朱永金编写第1章;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李学明编写第7章;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王国强编写了第5章及附录部分;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杨莹编写了第4章。泰州技师学院唐培林详细地审阅了书稿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绍展图对全书的修改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编写时间较紧,加之编者水平有限,错误和不当之处恳请读者和同行批评指正。  编者  2015年3月

《探寻数字世界的脉络:算法、数据结构与计算思维的基石》 本书并非一本关于电路原理的入门读物,也未涉足模拟信号的分析与设计。相反,它是一次深入数字世界核心的探索之旅,旨在揭示驱动当今信息时代运行的底层逻辑与强大力量。我们将一同踏上这段旅程,去理解那些隐藏在应用程序、搜索引擎、人工智能甚至日常生活中的精密计算过程。 一、算法:智慧的齿轮与逻辑的引擎 在数字世界的宏伟建筑中,算法无疑是最为关键的承重梁与驱动力。它们是解决特定问题的步骤集合,是指导计算机如何高效、准确地完成任务的指令序列。本书将首先从算法的基础概念入手,剥离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术语,用清晰易懂的语言阐释算法的本质。我们将探讨算法的几个核心要素:输入、输出、明确性、有限性和有效性。理解这些基本属性,是掌握任何算法的基石。 接着,我们将深入剖析几种经典且基础的算法设计思想。例如,分治策略(Divide and Conquer),这是一种将复杂问题分解为更小的、独立的子问题,分别解决后再将结果合并的强大范式。我们将会学习如何运用分治思想来解决诸如快速排序(Quick Sort)和归并排序(Merge Sort)这类经典的排序问题,理解它们在效率上的优势。 贪心算法(Greedy Algorithm)则是另一种重要的策略,它在每一步都做出当前看起来最优的选择,希望最终能得到全局最优解。我们将通过求解活动选择问题(Activity Selection Problem)、霍夫曼编码(Huffman Coding)等实例,来理解贪心算法的应用场景及其局限性,认识到并非所有问题都能通过简单的贪心策略获得最优解。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这是一种能够解决具有重叠子问题和最优子结构性质的问题的算法设计技术。它通过将问题的解存储起来,避免重复计算,从而显著提高效率。我们将以斐波那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的计算、最长公共子序列(Longest Common Subsequence)的求解为例,逐步揭示动态规划的精妙之处,感受其在解决复杂优化问题时的强大威力。 此外,本书还会触及回溯算法(Backtracking Algorithm)和分支限界法(Branch and Bound)。回溯算法是一种通过尝试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当发现当前路径无法通向解时,就“回溯”到之前的状态,尝试其他路径的算法。我们将以解决八皇后问题(Eight Queens Puzzle)或迷宫寻路问题(Maze Solving)来体会回溯的搜索过程。分支限界法则是一种更系统的搜索方法,它在搜索过程中记录并更新当前找到的最优解,并根据下界信息剪枝,避免搜索无望的分支。 当然,算法的效率是衡量其优劣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也将重点介绍时间复杂度(Time Complexity)和空间复杂度(Space Complexity)的概念。通过大O记法(Big O Notation),我们将学会如何分析和比较不同算法的性能,理解为何某些算法在处理海量数据时表现得如此出色,而另一些则会迅速陷入性能瓶颈。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常数时间(O(1))、对数时间(O(log n))、线性时间(O(n))、线性对数时间(O(n log n))、平方时间(O(n^2))等常见的时间复杂度。 二、数据结构:组织数字世界的智慧之网 如果说算法是驱动数字世界前进的引擎,那么数据结构就是承载和组织这些数据、让算法得以高效运作的骨架与血脉。没有合适的数据结构,即使是最精妙的算法也可能因低效的数据访问和管理而束手无策。本书将带您深入理解各种基本数据结构的内部构造、操作方式及其适用场景。 我们将从最基础的线性数据结构(Linear Data Structures)开始,如数组(Array)和链表(Linked List)。理解数组的连续内存分配与随机访问优势,以及链表在插入与删除操作上的灵活性。我们将详细探讨单向链表、双向链表和循环链表的区别与联系。 随后,我们将进入栈(Stack)和队列(Queue)这两个抽象数据类型。栈遵循“后进先出”(LIFO)的原则,广泛应用于函数调用、表达式求值等场景。队列遵循“先进先出”(FIFO)的原则,是实现任务调度、广度优先搜索等问题的关键。我们将学习如何用数组或链表来实现这两种数据结构,并理解它们的典型应用。 树(Tree)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线性数据结构,将是本书的重点篇章。我们将从最简单的二叉树(Binary Tree)开始,介绍二叉树的遍历方式(前序、中序、后序)以及它们在理解树结构中的重要作用。接着,我们将深入学习二叉搜索树(Binary Search Tree, BST),理解其高效查找、插入和删除的特性,并探讨其可能存在的性能退化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引入更高级的树结构,如平衡二叉搜索树(Balanced Binary Search Tree),例如AVL树(AVL Tree)和红黑树(Red-Black Tree)。我们将理解它们如何通过自平衡机制来保证操作的时间复杂度始终维持在对数级别,即使在插入和删除大量数据后也能保持高效。 散列表(Hash Table),也称为哈希表,是一种通过散列函数将键映射到存储位置的数据结构,能够实现平均O(1)时间的查找、插入和删除。我们将探讨散列函数的选择、冲突解决策略(如链地址法和开放寻址法),并理解散列表在实现字典、集合等数据类型时的核心作用。 此外,本书还会介绍图(Graph)这种极其重要的数据结构,它由顶点(Nodes)和边(Edges)组成,是描述网络、关系等复杂结构的基础。我们将学习图的表示方法(邻接矩阵、邻接表),以及经典的图遍历算法,如深度优先搜索(Depth-First Search, DFS)和广度优先搜索(Breadth-First Search, BFS)。这些算法不仅是图论研究的基础,也是许多实际问题(如社交网络分析、路径查找)的基石。 三、计算思维:驾驭数字世界的逻辑哲学 算法与数据结构是构建数字世界的技术工具,而计算思维则是使用这些工具的哲学与方法论。它是一种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能够将现实世界的问题转化为计算机可以理解和处理的形式。本书将引导读者培养和强化这种思维模式。 我们将从抽象(Abstraction)开始,学习如何从复杂的事物中提炼出关键特征,忽略不必要的细节,从而简化问题。例如,在设计一个学生管理系统时,我们需要抽象出“学生”这个概念,并定义其属性(姓名、学号、成绩等)。 分解(Decomposition)是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更小、更易于管理和解决的子问题的过程。例如,一个大型软件项目会被分解成模块,每个模块再分解成函数。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寻找问题中的相似之处,并利用已知的解决方案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例如,识别出两个看似不同的问题实际上遵循着相同的算法模式,可以大大加速开发进程。 算法设计(Algorithm Design)则是将上述思维过程转化为具体的、可执行的步骤。这涉及到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设计高效的算法,以及对算法进行分析和优化。 本书将通过大量实例,将这些计算思维的核心要素与前面介绍的算法和数据结构紧密结合。我们不会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会通过具体的代码示例(以一种通用的、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不局限于特定编程语言的语法细节)来展示如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实际的解决方案。例如,当讨论二叉搜索树时,我们会展示如何实现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的伪代码,并分析这些操作的时间复杂度。 本书的目标读者: 对数字世界的工作原理充满好奇,渴望理解科技背后逻辑的初学者。 希望系统性地学习算法与数据结构基础,为进一步深入计算机科学领域打下坚实基础的学生。 需要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严谨逻辑思维的程序员、工程师或任何希望在工作中运用计算思维的专业人士。 对人工智能、大数据、软件开发等领域感兴趣,但又不确定从何处着手的人。 本书的价值: 通过阅读本书,您将: 掌握一套强大的问题分析与解决工具,能够以更系统、更高效的方式应对挑战。 理解各种核心算法的设计思想与应用场景,能够根据问题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熟悉最重要的数据结构,理解它们如何组织数据以实现高效操作。 培养严谨的计算思维,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更高级的计算机科学概念,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编译器、人工智能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认识到数字世界的魅力所在,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我们身边的科技产品。 这本书是一次思维的启迪,一次智慧的训练。它将带领您穿透现象,直达数字世界的本质,让您成为一名更深刻的理解者、更优秀的创造者。让我们一同揭开数字世界神秘的面纱,探寻其背后的脉络与智慧。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我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开始,就立刻被它独特的叙事方式所吸引。作者并没有像许多教科书那样,从最基础的概念开始,而是仿佛直接将读者置于一个充满挑战的实际问题场景之中。这种“临场感”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也让我更加迫切地想知道,书中将如何一步步引导我解决这些看似棘手的问题。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关于“噪声”和“失真”的章节,这两个概念在模拟电路的设计和调试中至关重要,却又常常让人头疼。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技巧,来识别、分析和抑制这些不良因素,从而提高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此外,书中对“频率响应”的阐述也让我印象深刻。理解电路在不同频率下的表现,是设计高性能滤波器的关键。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巧妙运用元件参数来塑造电路频率特性的深刻见解,例如如何设计一个具有特定截止频率和陡峭度的低通或高通滤波器。同时,书中对“负反馈”机制的探讨也让我充满期待,这项强大的技术在稳定电路性能、减少失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渴望能在这本书中深入理解负反馈的原理,以及如何在实际电路中有效地应用它。

评分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模拟电路。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次充满智慧的对话。我非常欣赏书中对“高频效应”的深入探讨。在处理高频信号时,寄生参数(如电感和电容)的影响会变得非常显著,这与低频电路的设计思路有着天壤之别。书中通过对高频电路中寄生效应的分析,以及相应的PCB布局和布线技巧的讲解,让我对如何在高频领域设计可靠电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例如,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传输线模型,以及如何避免串扰和电磁干扰等问题,书中都给出了详实的解答。此外,书中对“模数转换器(ADC)”和“数模转换器(DAC)”接口电路的剖析也让我受益匪浅。这些数字和模拟之间的桥梁,在现代电子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期望在这本书中能找到关于如何优化ADC/DAC的采样率、分辨率和线性度的详细指导,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处理转换过程中的各种误差和噪声。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通往更广阔的模拟电路世界的大门。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生动,读起来丝毫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作者善于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来解释复杂的电路原理,这对于像我这样并非科班出身但对电子技术怀有热情的人来说,无疑是莫大的福音。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非线性失真”的剖析,它打破了我以往对某些器件的刻板印象,让我认识到在实际应用中,即使是看似简单的电阻和电容,在某些工作条件下也可能展现出非线性的行为,从而对信号产生不可忽视的失真。书中对“功放”电路的分析也给我带来了许多启发,从AB类到D类,各种工作方式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被梳理得井井有条。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如何优化功放的效率和音质的讨论,这些都是在实际音频设备设计中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另外,书中对“稳压电路”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理解不同类型的稳压器(如串联型、并联型)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稳压器件,对于构建稳定可靠的电源系统至关重要。书中通过一些实际的设计案例,详细展示了如何根据负载特性和输入电压范围来设计合适的稳压电路,这对于我日后的项目开发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逻辑性极强。作者似乎很有条理地将复杂的模拟电路知识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模块,并且循序渐进地展开。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阻抗匹配”的章节。长期以来,我一直对这个概念感到困惑,认为它仅仅是一个理论上的存在。然而,在这本书中,我才真正理解到,阻抗匹配不仅仅是为了最大化功率传输,更是为了减少信号反射,提高能量效率,从而保证信号的完整性。书中通过具体的公式推导和实例分析,清晰地阐述了不同类型电路(如传输线、放大器输入输出端)的阻抗匹配要求,以及如何通过匹配网络来实现目标。此外,书中对“传感器接口电路”的介绍也让我眼前一亮。现代电子设备中,传感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如何有效地将传感器输出的微弱信号放大、滤波并转换成可供后续电路处理的形式,是传感器应用的关键。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常见传感器的特性,以及与之配套的接口电路设计,这对于我从事物联网相关的工作有着极大的帮助。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引人入胜,深邃的蓝色背景上,几条抽象的电路线条蜿蜒交错,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奥秘。我一直对电子技术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学习了基础的数字电路之后,更加渴望深入了解那些构成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数智能设备的“幕后英雄”。然而,对于模拟电路的理解,我总感觉隔着一层薄纱,那些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等,在概念上似乎能理解,但要真正掌握其精髓,并能灵活运用,却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因此,当我看到这本《模似电路》时,便毫不犹豫地入手了。我期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梭于电阻、电容、电感构成的奇妙世界,揭示信号如何在这些元件中流动、转化,最终实现各种令人惊叹的功能。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枯燥的公式和理论推导,更能穿插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比如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音频放大器,或者如何构建一个能够稳定输出特定频率的振荡电路。如果能有一些图示清晰的电路图,并且对各个元件的参数选择和电路的性能指标进行详细的分析,那就再好不过了。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心中寄托了填补我对模拟电路知识空白的厚望,我期待它能带来一场智识的盛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