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电路基础实验(第2版)》是电路基础和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配套实验指导书。实验内容是根据课程的理论内容结合实验室实际条件设计,并按照课程进程先后次序编写的,同时也经过了实验室的多年实践验证。实验一到实验十五是理论验证性实验,实验十六和实验十七是让学生自主发挥的综合性实验,实验十八和附录是让学生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实验和辅助内容。
  《电路基础实验(第2版)》可作为大学本科、专科电类专业电路基础和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实验指导书,同时可供电子技术爱好者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实验一 电路元件特性的伏安测量法
实验二 叠加定理、齐次定理和互易定理
实验三 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和等效电源定理
实验四 电感线圈参数的测定
实验五 测定同名端与互感系数M
实验六 功率因数的提高
实验七 三相电路研究
实验八 RLC谐振实验
实验九 RC-阶电路的瞬态过程
实验十 RLC二阶电路的瞬态过程和状态轨迹
实验十一 运算放大器和受控源
实验十二 回转器
实验十三 RC滤波器的幅频特性
实验十四 特勒根定理
实验十五 周期信号谐波分析
实验十六 黑箱子的测定(综合性实验)
实验十七 自行设计、搭接、调试、测试电路实验(综合性实验)
实验十八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附录一 电气测量基本知识
1.1 测量的基本知识
1.2 测量误差
1.3 有效数字和运算规则
附录二 常用电工仪表及电子仪器
2.1 电工仪表的基本知识
2.2 万用表
2.3 低功率因数功率表
2.4 示波器
2.5 数字合成函数发生器
2.6 交流毫伏表      
前言/序言
     《电路基础实验》自2010年7月出版以来,已5年有余,期间印刷了4次,印量万余册,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受到了广大使用者的好评。2015年6月,本书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教材。
  本次再版基于以下原因:①在这几年里,实验室实验条件有所变化。比如新进了一些实验仪器设备,新进了多套实验箱。为了适应新条件,原书中的相关内容必须修改。②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对原书中的一些内容进行了修订与完善。③经过5年的教学实践,对书中的部分文字、图表以及内容发现了一些错误,必须修改完善。
  本次再版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对实验八进行了重新编写。原题目为“RLC串联谐振”,现在改为“RLC谐振实验”。从内容上讲,原来只包含RLC串联谐振,现在RLC串、并联谐振都有。另外结合实践,对如何做好实验以及做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进行了仔细、深刻的描述。
  (2)对实验十六“黑箱子的测定”进行了重新编写。原因是我们重新做了黑箱子,对黑箱子内部结构以及元件参数重新进行了设计,同时对如何测试黑箱子有了新的要求。最值得关注的是,对本实验中遇到的下列问题做了深刻描述:①黑箱子的介绍以及实验安排;②如何写黑箱子测试设计方案报告;③如何写黑箱子测试总结报告;④测试黑箱子实验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
  (3)大部分实验均新加了“焦点”这一项内容。这一内容主要写的是,上课老师上课时必须给学生讲解的内容和学生通过本实验应该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做每一个实验应该注意的事项。这样对实验老师和学生均提出了新的要求。
  (4)根据新的实验仪器仪表以及其他新的实验器材,对原书中的相关图表、相关内容进行了修改与完善。    
				
 
				
				
					《电工基础实践指南:从原理到应用》  简介  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浪潮中,电力作为驱动一切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家庭照明到工业生产,从通信网络到尖端电子设备,无处不闪耀着电的智慧。而掌握电工基础知识,进行扎实的实践操作,是每一位有志于投身电气、电子、自动化等相关领域的学习者、工程师以及爱好者必须跨越的第一道门槛。 《电工基础实践指南:从原理到应用》正是为满足这一需求而精心编撰的一本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权威读物。本书旨在系统性地引导读者深入理解电工学中最核心、最基础的概念,并将其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从而培养出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和出色动手能力的专业人才。  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实践导向”的设计理念。我们深知,抽象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因此,在讲解每一个基本概念时,本书都辅以精心设计的实验环节。这些实验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简单复现,更是为了让读者在动手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电场的存在、电流的流动、电压的测量,以及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工作特性。通过这些由浅入深的实验,读者可以逐步熟悉电路的构成要素,理解不同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并学会如何搭建、调试和分析简单的电路。  本书的结构设计力求逻辑清晰、循序渐进。从最基本的电学单位和定律出发,逐步深入到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磁感应、基本半导体器件等关键领域。每一个章节都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既有详实的理论阐述,又有贴合实际的工程应用案例分析。理论部分力求简洁明了,避免不必要的数学推导,更侧重于概念的理解和物理意义的剖析。语言风格力求通俗易懂,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入门。  核心内容概览  第一部分:电工基础概念与测量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进入电工学的世界,建立起对电的基本认知。我们会详细介绍电荷、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电能等 fundamental 概念,并深入剖析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电学基本定律。这些定律是理解和分析一切电路的基础。     电学单位与基本概念: 详细解释国际单位制中的电学单位,如伏特(V)、安培(A)、欧姆(Ω)、瓦特(W)、焦耳(J)等,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读者对这些抽象的概念产生具象的理解。    欧姆定律的深入理解: 不仅介绍欧姆定律的公式,更重要的是阐释其物理意义,探讨在不同电路条件下的应用,以及其局限性。    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 讲解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并通过图解和实例,演示如何运用这两大定律分析复杂的直流电路。    电学测量仪表的使用: 详细介绍万用表(包括电压表、电流表、欧姆表模式)等常用电学测量仪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并设计相应的测量实验,让读者熟练掌握测量技能。例如,如何正确连接万用表测量电阻、直流电压和电流,如何避免测量错误对仪表和电路造成损坏。  第二部分:直流电路分析与实践  本部分将聚焦于直流电路,这是最简单也最基础的电路形式。我们将深入探讨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混联电路的特点,并引入电源、内阻、负载等概念,为理解更复杂的电路打下坚实基础。     串联与并联电路的分析: 详细讲解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分配规律,以及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分配规律。通过大量的实例计算和实验验证,加深读者对这两种基本连接方式的理解。    混联电路的分析方法: 介绍如何将复杂的电路分解为若干个串联和并联部分,运用串并联电路的分析方法逐步求解。    电源及其内阻: 讲解实际电源的模型,包括电动势和内阻的概念,以及它们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短路与断路分析: 探讨短路和断路现象的成因、危害以及在电路分析中的重要性。    直流电源的特性: 介绍不同类型的直流电源(如电池、直流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实验设计: 设计一系列直流电路实验,包括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验证欧姆定律等。例如,搭建一个包含多个电阻的串并联电路,观察不同位置的电压和电流读数,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  第三部分:交流电路基础  交流电是现代电力系统的主流,本部分将带领读者认识交流电的独特之处,并掌握基本的交流电路分析方法。     正弦交流电的产生与描述: 解释交流电的周期、频率、振幅、初相位等概念,以及用波形图和相量来描述交流电。    电阻、电感、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特性: 深入分析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引入电抗的概念,以及它们与频率的关系。    RLC串联电路分析: 讲解RLC串联电路的阻抗、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以及电路的谐振现象。    功率因数: 解释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概念,以及功率因数的重要性,并介绍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交流电表的测量: 介绍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的使用方法,以及与直流电表在使用上的区别。    实验设计: 设计实验,测量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的电压、电流,观察相位关系;搭建RLC串联电路,观察谐振现象;测量功率因数。  第四部分:半导体器件基础与应用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半导体器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部分将介绍最基础的半导体器件,为读者理解现代电子电路打下基础。     PN结的原理: 详细讲解PN结的形成、单向导电性以及电容效应。    二极管及其应用: 介绍二极管的特性曲线、整流(半波整流、全波整流)、稳压等基本应用。    三极管(BJT)的工作原理: 讲解三极管的结构、工作状态(截止、放大、饱和),以及其作为放大器和开关的基本应用。    场效应管(FET)简介: 简要介绍场效应管的种类、工作原理及其在电子电路中的作用。    集成电路(IC)概述: 简要介绍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优点以及在现代电子设备中的广泛应用。    实验设计: 设计实验,验证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搭建简单的整流电路;搭建一个基本的三极管放大电路,观察其放大作用。  第五部分:电磁感应与基本电机  电磁感应是发电机和变压器等重要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本部分将揭示电与磁之间的奥秘。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详细阐述感应电动势的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以及楞次定律。    互感与自感: 解释互感和自感现象,以及它们在实际电路中的影响。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讲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电压变换和电流变换,以及其在电力传输中的重要性。    基本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简介: 简要介绍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类型。    实验设计: 设计实验,演示电磁感应现象,制作简单的电磁铁,观察变压器的电压变换功能。  本书的独特之处     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 每个理论章节后都紧随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让读者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宝贵的动手经验。    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 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逐步深入,确保不同基础的学习者都能轻松上手。    贴近工程实际的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场景,让读者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意义。    丰富的图表与插图: 采用大量清晰的电路图、波形图、实物图和示意图,辅助理解复杂的概念。    强调安全用电: 在讲解过程中,始终贯穿安全用电的理念,提高读者的安全意识。  适用人群  本书适合于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的电气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事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爱好者,希望系统学习电工基础知识并提升实践技能的读者。  结语  《电工基础实践指南:从原理到应用》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位耐心的导师,一位可靠的伙伴。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点燃您对电学的兴趣,为您在电气工程领域的学习和发展铺就坚实的基础。掌握电工基础,就是掌握驱动现代世界的关键力量。拿起这本书,开启您的电工探索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