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的啓濛運動開創瞭人類曆史上翻天覆地的新時代,道德、科學和政治領域在這一時代裏發生瞭巨大的變革。來自歐洲和新世界的知識分子密切交往,形成瞭友誼、閤作和爭鳴的網絡。他們掙脫教會束縛,努力發現其改造世界的使命。這就是《啓濛運動》一書將要展現的時代。
本書詳細考察瞭伏爾泰、狄德羅和盧梭的作品,也提及瞭亞當·斯密、塞繆爾·約翰生、伊曼紐爾·康德、本傑明·富蘭剋林和托馬斯·傑弗遜。這本指南讀物生動活潑,通俗易懂,帶領我們去認識那些偉大的男人和女人,那些相信理性和科學可以揭示宇宙奧秘的啓濛運動人物。
該套叢書引進自英國Icon Books Ltd.。此次引進的11種,大緻分為常識性概念類,如資本主義,馬剋思主義;思想/觀念/運動類如浪漫主義,啓濛運動,經驗主義,進化論;人物類,如柏拉圖/亞裏士多德/莎士比亞;專門學科類,如如邏輯學,美學,倫理學。叢書作者大多為某一專業領域的學者,語言通俗易懂,圖文並茂,是相關領域比較輕鬆的入門讀物。
(見文件夾“啓濛目錄”)
概況(見文件夾“概況”)
內容摘錄
1. 誰是啓濛運動人物(見文件夾“誰是啓濛運動人物”)
2. 啓濛運動的守護聖人(見文件夾“啓濛運動的守護聖人”)
3. 哲人小說
A. 波斯信劄
B. 英格蘭信劄
4. 百科全書(見文件夾“百科全書”)
5. 康德(見文件夾“康德”)
6. 延伸閱讀以及索引(見文件夾“延伸閱讀及索引”)
百科全書
啓濛時代最具特色也最令人驚嘆的不朽巨作是百科全書。它最初的任務是翻譯並修訂埃弗拉姆·錢伯斯的《百科全書》,此書1727年於愛丁堡首版。
在第一任編輯灰心放棄後,《百科全書》最終由狄德羅和達朗貝爾(1717—1783)成功完成。
《百科全書》(又名《對科學、藝術和工藝的分析詞典》)的第一捲齣版於1751年。之後又用瞭二十年纔完成全部內容。它最終收入瞭約72000個詞條和2500幅插圖。
達朗貝爾作為數學傢的聲譽得到瞭普遍尊重,但狄德羅完成瞭大部分工作。狄德羅將一批傑齣的閤作者聚集到身邊,其中包括許多啓濛主義者如孟德斯鳩、伏爾泰、查爾斯·杜剋洛、盧梭、塞繆爾·傅雷米、霍爾巴哈、莫雷萊、安德烈·泰奧菲勒·德·博爾德和雅剋·德·沃康鬆。
後來他找到瞭一位新投身於此事業的幫手,不知疲倦的捨瓦利耶·德·若古(1704—1799),他和狄德羅一樣撰寫瞭成百個條目,並監督雇來的文人寫手的編纂工作。
知識之樹
在《百科全書》的序論中,達朗貝爾稱其為讀者提供瞭一幅知識之樹所有枝乾的概覽,以及知識譜係之間的關係。他以培根的圖說為基礎,該說法也被錢伯斯的《百科全書》所采納。
於是通過感覺而無法達到理性的東西就沒有什麼生存空間瞭。教會的傳統教義被貶為知識之樹中的一個極小的分支。
……
三聯書店“圖畫通識叢書”引進自英國Icon Books齣版社之“介紹”係列(introducing series)。Icon Books齣版社自1991年創辦以來,已齣版該係列百餘種。至於英文版“介紹”係列的由來,這裏不能不提及兩個關鍵人物,愛德華多·皮奧(Eduardo del Río)和理查德· 阿皮尼亞內西(Richard Appignanesi)。
愛德華多·皮奧(1932—),墨西哥左翼知識分子作傢兼卡通畫傢,從上世紀60年代起在報刊發錶卡通作品,隨著影響力逐漸擴大,開始瞭漫畫書的創作,已知有上百種作品問世。皮奧的漫畫作品題材廣泛,從政治,宗教到素食主義無所不包,並憑藉其睿智幽默的文字和獨特的漫畫風格贏得國內眾多讀者。而使皮奧被廣大的英語世界讀者瞭解並接受的,則是他創作的一本介紹馬剋思生平及思想的漫畫書。這本書在上世紀70年代被譯成英文,齣版後迅速風靡英語世界,其後又陸續有16種文字版本問世,銷售超過百萬冊,而它最初的齣版者就是理查德· 阿皮尼亞內西博士。
阿皮尼亞內西(1940—),意大利裔作傢,編輯,齣版傢,英國蘇塞剋斯大學哲學博士。1974年,他在倫敦與幾位作傢閤夥創辦瞭“作傢和讀者齣版閤作有限公司”,兩年後即策劃瞭前麵提到的《馬剋思》英文版的齣版,該書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使阿皮尼亞內西注意到瞭這樣一個讀者群體的存在:他們渴望對某些有思想深度的大題目有些許瞭解,但卻每每對其厚重望而生畏,而漫畫書《馬剋思》新穎的呈現形式,以及它在讀者中受歡迎的程度,預示瞭這樣一個讀者市場的存在,因而也直接促成瞭一個叢書係列的誕生,即“入門書”係列。不過後來這個誕生瞭“入門書”係列的齣版社於1984年解體,1991年阿皮尼亞內西又在倫敦創辦瞭Icon Books Ltd.,同時將“入門書”係列更名為“介紹”係列。至2014年,這個係列的書目已擴充至百餘種,涵蓋哲學,政治,科學和藝術諸領域,試圖將那些在人類文明進程中曾産生過重大影響的人物,思想和觀念等等都納入其中。我們今天在這裏嚮讀者推薦的,就是“介紹”係列的中文版,即三聯書店的“圖畫通識叢書”。
這套叢書在內容設計上沒有采用教科書或者一般學術著作的框架,而是將每一種書的主題切割分解成若乾小專題,每一小專題在一至兩頁的篇幅內展開,圖文並重,讀者在相對放鬆的閱讀感中,從一個小專題跳至下一個,直至結束本書的閱讀。書後除附有必要的參考書目外,還有延伸閱讀以及索引,意猶未盡的讀者可以繼續在這一主題中探索徜徉。
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就像是經曆瞭一場漫長而幽深的夢境,醒來後有些恍惚,卻又帶著一種奇異的清醒。敘事結構上,它采用瞭碎片化的、非綫性的手法,像是一係列相互關聯又彼此獨立的速寫,而非一個傳統意義上的綫性故事。書中穿插瞭大量的內心獨白和對自然現象的哲學式解讀,探討瞭“個體自由”在集體壓力下的脆弱性。有一段描寫主人公試圖嚮鄰裏解釋一個他從遠方帶迴來的奇特機械裝置的原理,但最終隻換來瞭鄰居們充滿疑慮和輕衊的目光,這個場景的刻畫極具張力。它深刻地揭示瞭知識傳播的阻力,以及“新思想”在麵對根深蒂固的傳統偏見時,所遭遇的無聲抵抗。語言風格極其冷峻,帶著一種後現代主義的疏離感,作者似乎對人物的命運持有一種審視的態度,不加以評判,隻是冷靜地記錄著他們的掙紮和妥協。這本書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人類在麵對認知邊界時的普遍睏境,而非提供任何明確的指南或方嚮。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其對“權威”的解構,盡管這種解構是間接和隱晦的。它聚焦於一個特定的曆史時期,一個社會結構正處於微妙的轉型期,舊有的信仰體係搖搖欲墜,而新的思想尚未能完全占據主導地位。書中的主要衝突並非是正邪對抗,而是不同認知模式之間的碰撞。比如,一位年輕的學者試圖用邏輯和實驗來解釋一個流傳已久的民間傳說,結果引發瞭當地宗教領袖的強烈反彈。作者在處理這場衝突時,沒有簡單地將學者塑造成“進步的英雄”,而是細膩地描繪瞭宗教領袖的權威是如何建立在對社群的深刻理解和情感連接之上的。這使得讀者不得不去思考,理性和經驗的價值,在不同的社會語境下,其權重和適用性是何等的不同。全書的基調是沉思的,它迫使我反思,我們今天所珍視的那些“公理”,在曆史的長河中,是否也曾是需要無數次辯論和抗爭纔能確立的“異端之見”。
評分這部作品的文字像一股清新的山泉,潺潺流淌過讀者的心田。它並沒有直接探討那個波瀾壯闊的世紀變革,反而巧妙地將敘事錨定在瞭一個偏遠的、仿佛被時間遺忘的小鎮上。那裏的生活節奏緩慢得近乎凝滯,人們日復一日地重復著簡單的勞作,對外界的任何風吹草動都顯得麻木不仁。作者筆下的每一個角色,都像是被精心雕琢的木偶,他們的喜怒哀樂被壓抑在厚重的傳統之下,眼神裏時常流露齣一種對“更好生活”的模糊渴望,卻又無力掙脫現實的泥淖。我特彆欣賞作者對環境細節的捕捉,無論是清晨霧氣彌漫的街道,還是傍晚炊煙裊裊的村莊,都描繪得入木三分,讓人仿佛能聞到泥土和柴火燃燒的氣息。然而,這種對“靜止”狀態的極緻描繪,反而引發瞭我更深層次的思考:在那個知識和理性尚未徹底普及的角落,人們是如何維係他們的道德觀和世界觀的?這種基於經驗和世代相傳的“本土智慧”,與後來理性之光所倡導的普世價值之間,究竟存在著怎樣的張力與共鳴?這本書沒有給齣答案,隻是耐心地鋪陳瞭一個個生活片段,將選擇的權利交給瞭讀者自己。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最深印象,是它對“社會契約”的細緻剖析,但這一切都隱藏在一場關於藝術創作的爭論背後。故事圍繞著一個劇團的內部矛盾展開,劇團排演瞭一齣大膽諷刺當時貴族階層的戲劇,這在當時的環境下無疑是火藥味十足的舉動。劇團內部因此分裂成兩派:一派主張藝術必須服務於真理和批判,即使冒犯公眾;另一派則強調藝術的社會功能是維護和諧與秩序。作者通過不同角色的辯論,探討瞭言論自由的邊界、藝術傢的責任以及“公共領域”的形成過程。它沒有給齣任何關於“何為正義的藝術”的結論,而是展示瞭在社會轉型期,人們是如何艱難地界定和協商這些抽象概念的。這種對社會互動微觀機製的洞察力,遠超一般的曆史小說,它更像是一部關於群體心理學和權力動態的田野調查報告,隻是被包裝在瞭精妙的戲劇衝突之下。讀完後,我開始重新審視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那些“約定俗成”的規則,它們究竟是自然而然産生的,還是無數次激烈衝突後艱難達成的脆弱平衡。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具有挑戰性的,因為它沒有提供任何情感上的安慰或明確的道德指引。它的文字密度極高,每一個句子都仿佛經過瞭多次錘煉,充滿瞭隱喻和多義性。書中描繪的社會場景,盡管發生在遙遠的過去,卻奇異地投射齣瞭當代社會的一些影子,尤其是那種信息被過濾、真相被扭麯的現象。主角是一個沉迷於收集古老文獻的隱士,他畢生的追求是重建一個失落的知識體係。然而,當他終於拼湊齣殘缺的圖景時,他發現那個體係本身就充滿瞭自我矛盾和謬誤。這種對“完美知識”的徒勞追尋,構成瞭全書悲劇性的底色。作者使用瞭大量的排比句和復雜的從句結構,使得文本的節奏感非常強烈,讀起來需要極高的專注力。它更像是一部獻給智者的智力遊戲,而非一次輕鬆的文學消遣,其價值在於它對“求知”本身這場無休止的跋涉的深刻緻敬與反思。
評分京東每年的大促活動總是買書最瘋狂的時候,今年又囤瞭非常多的書。
評分好書,圖文並茂,就是有點薄,普及讀物。
評分小小的一本,近似於圖說.
評分非常好的書,很有用,很喜歡。書山有路勤為徑。
評分插圖很有趣。
評分不錯
評分書不錯圖文並茂適閤初學者性價比還行包裝也好
評分寫的很好很有趣。
評分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