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夢影 菜根譚

幽夢影 菜根譚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清] 張潮,[明] 洪應明 著
圖書標籤:
  • 菜根譚
  • 幽夢影
  • 人生哲理
  • 處世智慧
  • 古典文學
  • 修身養性
  • 人生感悟
  • 勵誌
  • 國學
  • 傳統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嶽麓書社
ISBN:9787553804101
版次:1
商品編碼:11887897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明清小品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83
字數:11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幽夢影》是清代初期問世的一部清言小品集子。《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齣世的語錄世集。《幽夢影 菜根譚》收錄瞭這2篇明清小品以供賞鑒。

目錄

幽夢影
幽夢影序一
幽夢影序二
幽夢影序三
第1則
第2則
第3則
第4則
第5則
第6則
第7則
第8則
第9則
第10則
第11則
第12則
第13則
第14則
第15則
第16則
第17則
第18則
第19則
第20則
第2l則
第22則
第23則
第24則
第25則
第26則
第27則
第28則
第29則
第30則
第31則
第32則
第33則
第34則
第35則
第36則
第37則
第38則
第39則
第40則
第41則
第42則
第43則
第44則
第45則
第46則
第47則
第48則
第49則
第50則
第51則
第52則
第53則
第54則
第55則
第56則
第57則
第58則
第59則
第60則
第61則
第62則
第63則
第64則
第65則
第66則
第67則
第68則
第69則
第70則
第71則
第72則
第73則
第74則
第75則
第76則
第77則
第78則
第79則
第80則
第81則
第82則
第83則
第84則
第85則
第86則
第87則
第88則
第89則
第90則
第91則
第92則
第93則
第94則
第95則
第96則
四七得詩真趣悟禪玄機
四八好用心機杯弓蛇影
四九身心自如融通自在
五〇自嗚天機自暢生意
五一幻形凋謝自性真如
五二無欲則寂虛心則涼
五三貧者無慮賤則常安
五四曉窗讀《易》午案談經
五五山間花鳥悠然會心
五六認我太真煩惱種種
五七少時思老榮時思枯
五八人情世態倏忽萬端
五九熱中冷眼冷處熱心
六〇尋常素位安樂窩巢
六一乾坤自在物我兩忘
六二生死成敗任其自然
六三水流境靜花落意閑
六四自然樂麯天地文章
六五溪壑易填人心難滿
六六心無風濤性有化育
六七貴賤高低自適其性
六八得水忘水乘風無風
六九盛衰無常強弱安在
七〇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七一高天可翔萬物可飲
七二就筏思捨筏騎驢復覓驢
七三冷情冷眼如湯消雪
七四物欲可哀性真可樂
七五胸無物欲眼自空明
七六山川林岫詩興浩然
七七伏久飛高開先謝早
七八枝葉徒榮玉帛無益
七九真空不空在世齣世
八〇位有尊卑貪元二緻
八一總慵開眼隻是點頭
八二前念後念隨緣打發
八三偶會佳境天然真機
八四性天澄澈何必談禪
八五忘慮釋形真境恬愉
八六真不離幻稚不離俗
八七俗眼觀異道眼觀常
八八布被神酣藜羹味足
八九心瞭悟性俗即是僧
九〇萬慮都捐一真自得
九一性天未枯機神觸發
九二把柄在手收放自如
九三造化人心混閤無間
九四文以拙進道以拙成
九五以我轉物大地逍遙
九六形影皆去心境皆空
九七幽人清事總在自適
九八思及生死萬念灰冷
九九福為禍本生為死因
一〇〇妍醜何存雌雄安在
一〇一風花竹石靜閑得之
一〇二天全欲淡人生至境
一〇三觀心增障齊物剖同
一〇四懸崖撒手苦海沉身
一〇五修行絕塵悟道涉世
一〇六人我一視動靜兩忘
一〇七山居清灑人世即俗
一〇八興逐時來景與心會
一〇九念頭稍異境界頓殊
一一〇水滴石穿瓜熟蒂落
一一一機息有風月心遠無喧囂
一一二生生之意天地之心
一一三雨後山色靜夜鍾聲
一一四登高臨流心曠意遠
一一五萬鍾一發存乎一心
一一六以我轉物理境天機
一一七就身瞭身以物付物
一一八抱身心憂耽風月趣
一一九一念不生處處真境
一二〇順逆一視欣戚兩忘
一二一是非俱謝物我兩忘
一二二世亦不塵海亦不苦
一二三花看半開酒飲微醉
一二四任其自然不染世法
一二五留連光景口耳頑空
一二六山林之士逸趣自饒
一二七著眼要高免墮機阱
一二八根蒂在手不受提掇
一二九無事為福雄心冰融
一三〇清淨之門淫邪淵藪
一三一身在事中心超事外
一三二不減求增桎梏此生
一三三滿腔和氣隨地春風
一三四超越欲望隻求真趣
一三五釋氏隨緣吾儒素位
第97則
第98則
第99則
第100則
第101則
第102則
第103則
第104則
第105則
第106則
第107則
第108則
第109則
第110則
第111則
第112則
第113則
第114則
第115則
第116則
第117則
第118則
第119則
第120則
第121則
第122則
第123則
第124則
第125則
第126則
第127則
第128則
第129則
第130則
第131則
第132則
第133則
第134則
第135則
第136則
第137則
第138則
第139則
第140則
第141則
第142則
第143則
第144則
第145則
第146則
第147則
第148則
第149則
第150則
第151則
第152則
第153則
第154則
第155則
第156則
第157則
第158則
第159則
第160則
第161則
第162則
第163則
第164則
第165則
第166則
第167則
第168則
第169則
第170則
第171則
第172則
第173則
第174則
第175則
第176則
第177則
第178則
第179則
第180則
第181則
第182則
第183則
第184則
第185則
第186則
第187則
第188則
第189則
第190則
第19l則
第192則
第193則
第194則
第195則
第196則
第197則
第198則
第199則
第200則
第201則
第202則
第203則
第204則
第205則
第206則
第207則
第208則
第209則
第210則
第211則
第212則
第213則
第214則
第215則
第216則
第217則
第218則
第219則
幽夢影跋一
幽夢影跋二
幽夢影跋三

菜根譚
上集
一棲守道德勿依權貴
二與其練達不若樸魯
三心事光明纔華韞藏
四勢利不染機巧不用
五聞逆耳言懷拂心事
六和氣喜神天人一理
七真味隻淡至人如常
八閑時吃緊忙處悠閑
九靜坐觀心真妄畢現
一〇快意早迴頭拂心莫放手
一一誌以淡泊明節從肥甘喪
一二田地放寬恩澤流長
一三路留一步味減三分
一四脫俗成名減欲超聖
一五俠氣交友素心做人
一六利毋居前德毋落後
一七忍讓為高寬厚是福
一八矜則無功悔可減過
一九美名不獨任汙名不全推
二〇功業不求盈滿事事留個餘地
二一誠心和氣勝於觀心
二二動寂適宜鳶飛魚躍
二三責惡毋太嚴教善毋過高
二四潔常自汙齣明每從暗生
二五正氣伸真心現
二六事悟癡除性定動正
二七誌在林泉胸懷廊廟
二八無過是功無怨是德
二九憂勤勿太苦澹泊勿太枯
三〇原其初心觀其末路
三一福宜寬厚智宜斂藏
三二登高思危守靜養默
三三放得功德脫凡人聖
三四意見害心聰明障道
三五知退一步加讓三分
三六不惡小人有禮君子
三七正氣清白留遺乾坤
三八降魔先降心禦橫先禦氣
三九嚴齣入謹交遊
四〇欲路毋染指理路毋退步
四一不可濃艷不宜枯寂
四二不為君相牢籠不受造化陶鑄
四三高一步立身退一步處世
四四破拾精神並歸一路
四五欲閉情封咫尺韆裏
四六有木石心具雲水趣
四七善人和氣凶人殺機
四八君子無禍必謹冥冥
四九少事為福多心為禍
五〇方圓並用寬嚴互存
五一忘功念過忘怨念恩
五二施之不求求者無功
五三相觀對治方便法門
五四心地乾淨方可學古
五五崇儉養廉守拙全真
五六講學躬行立業種德
五七掃除外物直覓本來
五八苦中有樂得意生悲
五九富貴名譽來自道德
六〇花鋪好色人行好事
六一兢業心思瀟灑趣味
六二立名者貪用術者拙
六三寜虛勿溢寜缺勿全
六四拔去名根消融客氣
六五心體光明暗室青天
六六無名無位無憂無慮
六七陰惡惡大顯善善小
六八居安思危天亦無用
六九偏激之人難建功業
七〇喜神召福去怨避禍
七一寜默毋躁寜拙毋巧
七二熱心之人其福亦厚
七三天理路寬人欲路窄
七四磨練福久參勘知真
七五虛心明理實心卻欲
七六地穢生物水清無魚
七七多病未羞無病是憂
七八一念貪思壞人一生
七九惺惺不昧賊化傢人
八〇保已成業防將來非
八一操守氣度不偏不頗
八二事來心現事去心空
八三中庸之道君子懿德
八四貧而益工不失風雅
八五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八六念頭起處切莫放過
八七閑靜淡泊觀心證道
八八動中真靜苦中真樂
八九捨己毋處疑施恩毋責報
九〇厚德積福逸心補勞
九一天機最神智巧何益
九二人生一世晚節尤重
九三種德施惠無位公相
九四積纍念難傾覆思易
九五君子詐善無異小人
九六春風解凍和氣消冰
九七看得圓滿放得寬平
九八堅守操履不露鋒芒
九九逆境礪節順境銷骨
一〇〇欲望權勢焚人焚己
一〇一人心一真飛霜隕城
一〇二文章恰好人品本然
一〇三能看得破纔認得真
一〇四美味快意隻享五分
一〇五忠恕待人養德遠害
一〇六持身勿輕用意勿重
一〇七人生百年不可虛度
一〇八德怨兩忘恩仇俱泯
一〇九持盈履滿君子兢兢
一一〇扶公友舊種德謹行
一一一公論不犯權門不沾
一一二不畏人忌不懼人毀
一一三從容處變剴切規友
一一四小處不漏暗處不欺
一一五愛重為仇薄極成喜
一一六藏巧於拙以屈為伸
一一七居安慮患百忍圖成
一一八喜異無遠識獨行非恒操
一一九怒欲沸處猛然轉念
一二〇毋形人短毋忌人能
一二一麯彌人短善化人頑
一二二陰者勿交傲者勿言
一二三思維情緒張弛有道
一二四君子心體運轉自如
一二五識珠力劍照魔斬魔
一二六聲色不形受用無窮
一二七橫逆睏窮鍛煉爐錘
一二八天地父母民物敦睦
一二九戒疏於慮警傷於察
一三〇毋廢人言毋傷大體
一三一親善去惡不宜輕舉
一三二節氣經綸磨練有道
一三三慈孝友恭倫常天性
一三四不誇妍潔誰能醜汙
一三五福多炎涼親多妒忌
一三六功過要清恩仇毋明
一三七位盛則危行高謗興
一三八惡隱禍深善隱功大
一三九德為纔主纔為德奴
一四〇窮寇勿追投鼠忌器
一四一有過歸己有功讓人
一四二警言救人功德無量
一四三趨炎附勢人之通病
一四四冷眼觀物慎動剛腸
一四五德量共進識見更高
一四六一念返照始知桎梏
一四七反己皆善尤人成惡
一四八功名一時氣節萬古
一四九機裏藏機變外生變
一五〇真懇作人圓活處世
一五一去混心清去苦樂存
一五二一言一行切戒犯忌
一五三寬之自明縱之自化
一五四不能養德終歸末技
一五五急流勇退與世無爭
一五六細處著眼施不求報
一五七友山翁親白屋
一五八德者業基基固業久
一五九心者裔根根植裔茂
一六〇毋昧所有毋誇所有
一六一道德學問人皆可修
一六二信人己誠疑人己詐
一六三春風催生寒風殘殺
一六四善益暗長惡損潛消
一六五愈隱愈顯愈淡愈濃
一六六君子持身符小人營私具
一六七意氣用事難有作為
一六八律己宜嚴待人宜寬
一六九尚奇不異求清不激
一七〇恩宜後濃威宜先嚴
一七一心虛性現意淨心清
一七二物自為物我自為我
一七三慈悲心腸繁衍生機
一七四心體天體人心天心
一七五無事寂寂有事惺惺
一七六議事任事明曉利害
一七七操履嚴明心氣和易
一七八渾然和氣居身之珍
一七九誠心和氣激勵陶冶
一八〇一念慈祥寸心潔白
一八一異行奇能涉世禍胎
一八二忍得耐得自在之境
一八三心體瑩然本來不失
一八四忙裏偷閑鬧中取靜
一八五為民立命造福子孫
一八六居官公廉居傢恕儉
一八七富貴知貧少壯念老
一八八汙穢賢愚兼容並包
一八九休仇小人勿媚君子
一九〇疾病可醫義障難除
一九一百煉成金輕發無功
一九二戒小人媚願君子責
一九三好利害淺好名害深
一九四忘恩報怨刻薄之極
一九五不畏讒言卻懼蜜語
一九六清高偏激君子重戒
一九七虛圓建功執拗僨事
一九八處世之道不同不異
一九九君子暮年老當益壯
二〇〇聰明不露纔華不逞
二〇一過儉則吝過讓則卑
二〇二快心毋喜久安毋恃
二〇三聲色名位非君子行
二〇四樂極生悲苦盡甘來
二〇五過滿則溢過剛易摺
二〇六冷眼觀人冷心思理
二〇七心寬福厚量小祿薄
二〇八聞惡防讒聞善防奸
二〇九躁急無成平和集福
二一〇用人不刻交友不濫
二一一立腳要定著眼要高
二一二和衷少爭謙德少妒
二一三居官有節居鄉有情
二一四既畏大人亦畏小民
二一五事逆清怨怠荒思奮
二一六不可輕諾不可多事
二一七不落筌蹄不泥跡象
二一八毋以長欺短毋以富淩貧
二一九中纔之人事事難成
二二〇守口應密防意要嚴
二二一責人宜寬責己要嚴
二二二陶鑄不純難成大器
二二三君子憂樂亦憐煢獨
二二四濃天淡久大器晚成
二二五恬靜真境淡希本然
下集
一樂者不言言者不樂
二省事為適無能全真
三濃艷幻境枯瘦真吾
四忙者自促卑者自隘
五得趣不在多會景不在遠
六夢中之夢身外之身
七天機清澈觸物會心
八知以神用得琴書趣
九坐有琴書心無物欲
一〇盛宴散後興味索然
一一得個中趣破眼前機
一二非上上智無瞭瞭心
一三人生苦短宇宙無盡
一四播弄光景墮在頑空
一五休便休去瞭無瞭時
一六從冷視熱從冗入閑
一七浮雲富貴自耽詩酒
一八競逐聽人恬淡適己
一九心閑日長意廣天寬
二〇栽花種竹去欲忘憂
二一知足則仙善用則生
二二附勢禍速守逸味長
二三鬆澗獨行竹窗高臥
二四憂死慮病幻消道長
二五退後一步清淡一分
二六忙不亂性死不動心
二七隱無榮辱道無炎涼
二八心清除熱惱心樂遣窮愁
二九進時思退著手思放
三〇貪者常貧知足常富
三一逃名得趣省事心閑
三二自得之士逍遙自適
三三孤雲齣岫朗鏡懸空
三四濃處味短淡中趣真
三五高寓於平難齣於易
三六處喧見寂齣有入無
三七心無係戀欲境仙都
三八靜躁稍分昏明頓異
三九臥雪眠雲絕俗超塵
四〇濃不勝淡俗不如雅
四一齣世涉世瞭心盡心
四二身放閑處心安靜中
四三雲中世界靜裏乾坤
四四不憂利祿不畏仕患
四五山泉書畫藉境調心
四六鞦日清爽神骨俱清

精彩書摘

  《幽夢影 菜根譚》:
  第1則 讀經宜鼕,其神專也;讀史宜夏,其時久也;讀諸子宜鞦,其緻彆也;讀諸集宜春,其機暢也。
  曹鞦嶽曰:可想見其南麵百城時。
  龐筆奴日:讀《幽夢影》,則春夏鞦鼕,無時不宜。
  第2則 經傳宜獨坐讀,史鑒宜與友共讀。
  孫愷似曰:深得此中真趣,固難為不知者道。
  王景州曰:如無好友,即紅友亦可。
  第3則 無善無惡是聖人(如帝力何有於我?殺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一介不與,一介不取之類)。善多惡少是賢者(如顔子不貳過,有不善未嘗不知;子路人告有過則喜之類)。善少惡多是庸人。有惡無善是小人(其偶為善處,亦必有所為)。有善無惡是仙佛(其所謂善,亦非吾儒之所謂善也)。
  黃九煙曰:今人一介不與者甚多,普天之下,皆半邊聖人也。利之不庸者,亦復不少。
  江含徵曰:先惡後善,是迴頭人;先善後惡,是兩截人。
  殷日戒曰:貌善而心惡者,是奸人,亦當分彆。
  冒青若曰:昔人雲:“善可為而不可為。”唐解元詩雲:“善亦懶為何況惡。”當於有無多少中更進一層。
  第4則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獨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淵明為知己,梅以和靖為知己,竹以子猷為知己,蓮以濂溪為知己,桃以避秦人為知己,杏以董奉為知己,石以米顛為知己,荔枝以太真為知己,茶以盧仝、陸羽為知己,香草以靈均為知己,蒓鱸以季鷹為知己,蕉以懷素為知己,瓜以邵平為知己,雞以處宗為知己,鵝以右軍為知己,鼓以禰衡為知己,琵琶以明妃為知己。一與之訂,韆鞦不移。若鬆之於秦始,鶴之於衛懿,正可謂不可與作緣者也。
  查二瞻日:此非鬆鶴有求於秦始、衛懿,不幸為其所近,欲避之而不能耳。
  殷日戒曰:二君究非知鬆鶴者,然亦無損其為鬆鶴。
  周星遠曰:鶴於衛懿,猶當感恩。至呂政五大夫之爵,直是唐突十八公耳。
  王名友曰:鬆遇封,鶴乘軒,還是知己。世間尚有廝鬆煮鶴者,此又秦衛之罪人也。
  張竹坡曰:人中無知己,而下求於物,是物幸而人不幸矣;物不遇知己,而濫用於人,是人快而物不快矣。可見知己之難。知其難,方能知其樂。
  第5則 為月憂雲,為書憂蠹,為花憂風雨,為纔子佳人憂命薄,真是菩薩心腸。
  餘淡心曰:洵如君言,亦安有樂時耶? 孫鬆坪曰:所謂君子有終身之憂者耶7. 黃交三日:“為纔子佳人憂命薄”一語,真令人淚濕青衫。
  張竹坡日:第四憂,恐命薄者消受不起。
  江含徵日:我讀此書時,不免為蟹憂霧。
  竹坡又曰:江子此言,直是為自己憂蟹耳。
  尤悔庵日:杞人憂天,嫠婦憂國,無乃類是。
  第6則 花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石不可以無苔,水不可以無藻,喬木不可以無藤蘿,人不可以無癖。
  黃石闖日:“事到可傳皆具癖”,正謂此耳。
  孫鬆坪日:和長輿卻未許藉口。
  第7則 春聽鳥聲,夏聽蟬聲,鞦聽蟲聲,鼕聽雪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山中聽鬆聲,水際聽欺乃聲,方不虛生此耳。若惡少斥辱,悍妻詬誶,真不若耳聾也。
  黃仙裳日:此諸種聲頗易得,在人能領略耳。
  硃菊山日:山老所居,乃城市山林,故其言如此。若我輩日在廣陵城市中,求一烏聲,不啻如鳳凰之鳴,顧可易言耶? 釋中洲曰:昔文殊選二十五位圓通,以普門耳根為第一。今心齋居士耳根不減普門,吾他日選圓通,自當以心齋為第一矣。
  張竹坡曰:久客者,欲聽兒輩讀書聲,瞭不可得。
  張迂庵曰:可見對惡少、悍妻,尚不若日與禽蟲周鏇也。又曰:讀此方知先生耳聾之妙。
  ……

前言/序言


《幽夢影》與《菜根譚》是中國古代的兩部經典文言小品,它們以精煉的語言、深刻的哲理,描繪瞭人生百態,蘊含著為人處世的智慧,以及對自然與心靈的感悟。雖然它們同屬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各自的側重點與藝術風格卻又彆具一格。 《幽夢影》,這部作品宛如一位飽經滄桑的智者,在人生的長夜中,點亮一盞盞幽微的燈火,照徹世間萬象。它並非一本宏大的敘事史詩,也不是一本係統性的哲學論著,而是以極其凝練的語言,捕捉生活中的點滴感悟,仿佛一陣陣清風拂過,帶來的是心靈的滌蕩與啓迪。其內容涵蓋瞭對人生價值的思考,對世事人情的洞察,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以及對個人修養的期許。 在《幽夢影》的字裏行間,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對於“幽”與“夢”的深刻理解。“幽”不僅僅指隱蔽、幽深,更是一種內斂、沉靜的氣質,一種超然物外的境界。而“夢”則象徵著人生中那些虛幻、易逝的美好,那些難以捉摸的際遇,以及那些轉瞬即逝的感觸。作者以“幽夢”為載體,將對人生的理解融入其中,使得這部作品充滿瞭詩意與哲思的交融。 例如,書中對於“閑”的描繪,並非簡單的無所事事,而是指一種精神上的自由與充實。“不忙碌,不被俗務所擾,方能靜觀其變,洞悉事物本質。” 這樣的闡述,並非是在勸人偷懶,而是在引導人們在紛繁的世界中,尋覓一方寜靜的天地,讓心靈得以喘息與成長。作者認為,真正的“閑”是一種高遠的境界,是遠離塵囂,迴歸本真的狀態。 又如,對於“情”的論述,書中並非簡單地歌頌愛情或親情,而是更廣泛地探討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接,以及情感的微妙變化。“情之所鍾,不在高低。” 這句話點齣瞭情感的真實性與純粹性,不受外在條件的限製。然而,作者也並非全然浪漫,他同樣洞察到情感的易變與脆弱,提醒人們在付齣情感的同時,也要有所保留,有所警惕。 《幽夢影》的語言風格極其精煉,多為短句,每句話都仿佛一顆顆璀璨的珍珠,串聯起來,便是一幅幅動人的畫捲,一麯麯悠揚的歌。它不直接說教,而是以比喻、象徵、暗示等手法,將深刻的道理巧妙地融入其中,需要讀者細細品味,反復咀嚼,纔能體會其中的真味。這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魅力,使得《幽夢影》成為一部曆久彌新的經典。 它所倡導的,是一種淡泊名利、知足常樂的人生態度,一種順應自然、隨遇而安的生活哲學。它教會我們如何在大起大落的人生中保持平和的心態,如何在繁華世事中保持一份清醒與自持。在閱讀《幽夢影》的過程中,我們仿佛置身於一個寜靜的庭院,沐浴著溫柔的月光,與一位智者進行著一場關於人生的對話。 《菜根譚》,則像是大地深處的根係,汲取著天地精華,孕育著生命的頑強與堅韌。如果說《幽夢影》是夜空中的星辰,閃耀著靈動與詩意,那麼《菜根譚》就是紮根於沃土的古樹,展現著樸實與力量。它以“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宏大視野,將儒、釋、道三傢思想融為一體,為世人提供瞭為人處世的行動指南。 《菜根譚》的作者以“菜根”自比,象徵著雖然人生如菜根般平凡、微不足道,但隻要能堅韌不拔,汲取養分,也能生長齣參天大樹,結齣纍纍碩果。這種自謙而又充滿力量的錶達,貫穿全書。 書中關於“處世”的部分,強調的是圓融與智慧。“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這句名言,便是《菜根譚》精神的最佳寫照。它告訴我們,在麵對外界的贊譽與批評、成功與失敗時,都應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淡定。不因一時的得失而得意忘形,也不因一時的挫摺而一蹶不振。這種波瀾不驚的氣度,是經過長年纍月的心靈修煉纔能達到的境界。 在“交友”方麵,《菜根譚》也提供瞭深刻的見解。“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作者提醒我們要以時間和實踐來檢驗朋友的真僞,不被錶麵的熱情所迷惑。同時,他也強調瞭真誠與信賴的重要性,認為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相互理解與尊重的基礎上的。 對於“修身養性”,《菜根譚》更是提齣瞭諸多精闢的論述。“坐得久,方能悟道;行得遠,方能緻遠。” 這裏的“坐”與“行”,既指具體的行為,也象徵著一種堅持不懈的努力與追求。作者認為,凡有所成就,皆源於持之以恒的付齣與精進。他強調要保持內心的潔淨,戒除貪嗔癡慢疑,不斷淨化心靈,方能達到身心和諧的至高境界。 《菜根譚》的語言風格樸實無華,卻又字字珠璣,充滿著生活的智慧和實踐的指導意義。它不像《幽夢影》那樣充滿瞭詩意的想象,而是更加注重現實的指導性,直擊人生的痛點與睏惑,並給齣切實可行的建議。讀《菜根譚》,仿佛是在聆聽一位慈祥的長者,用他豐富的人生經驗,為我們指點迷津,教導我們如何在復雜的社會中立足,如何獲得內心的安寜與真正的幸福。 兩部作品雖然在風格上有所差異,但它們都指嚮瞭同一個目標:幫助人們認識自我,理解人生,並以一種更從容、更智慧的態度去麵對生活的挑戰。它們都鼓勵我們嚮內看,去探索心靈的奧秘,去發掘潛藏的智慧。它們都提倡一種順應自然、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而非被物質欲望所奴役,被外界評價所左右。 《幽夢影》以其精煉的詩意,描繪瞭人生中那些轉瞬即逝的美好與感悟,如同一場清澈的夢境,讓我們在其中得到片刻的寜靜與啓迪。《菜根譚》則以其樸實的智慧,為我們在紛繁復雜的現實生活中,指明瞭方嚮,提供瞭力量,如同深埋在地下的根係,支撐著我們不斷嚮上生長。 總而言之,這兩部著作,雖然沒有直接的故事情節,沒有宏大的曆史敘事,但它們所蘊含的深刻哲理與人生智慧,足以讓我們在閱讀中獲得無窮的滋養。它們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反復品讀,細細體味,並在實際生活中加以踐行。它們的存在,為我們在浮躁的時代,提供瞭一方精神的港灣,讓我們在喧囂的世界中,找迴內心的平靜與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對我個人生活態度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它沒有給我一個明確的“行動指南”,但它構建瞭一個思考問題的全新框架。在麵對一些人生選擇或睏境時,我發現自己會不自覺地調動起書中某些理念來進行權衡和判斷。它教導的不是如何成功,而是如何更好地“存在”——如何保持內心的穩定與從容,即使身處喧囂或逆境之中。我不再那麼急於對外界的評價做齣反應,學會瞭將目光收迴到自己的內在節奏上來。這種從“外求”轉嚮“內修”的轉變,是這本書帶給我最寶貴的財富。它提供瞭一種強大的精神韌性,讓我在麵對生活的起伏時,能多一份從容和淡定,不再被錶麵的得失所輕易動搖。

評分

若從純粹的文學欣賞角度來看,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堪稱精妙的布局。它並非綫性的敘事,而是通過一係列看似獨立的片段、箴言或場景的交織,最終形成瞭一個宏大而自洽的哲學體係。這種碎片化的結構反而增強瞭讀者的主動性,每一次重讀,都能根據自己當下的心境和閱曆,從同一段文字中挖掘齣新的含義,這便是經典耐讀的魅力所在。作者巧妙地設置瞭“留白”,沒有把話說滿,將解釋的空間留給瞭讀者自己去填補,這極大地豐富瞭閱讀的深度和廣度。每一次翻閱,都像是與一位博學的老友進行一次深刻的對話,收獲總比預期的要多。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其永恒性,它的智慧不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褪色,反而會隨著時間的沉澱而愈發醇厚。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極其成熟老練,充滿瞭韻味,即便是今日的讀者讀來,也絲毫不覺晦澀難懂,反而有一種跨越時空的共鳴感。作者的筆力,如同高明的書法傢,寥寥數語便能勾勒齣復雜的情境或深邃的哲理,節奏的把握堪稱一絕。時而慷慨激昂,如高山流水,一瀉韆裏;時而沉鬱頓挫,如深潭靜水,引人深思。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意象的運用,那些比喻和象徵手法運用得極為精妙,使得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大大增強瞭作品的感染力和記憶點。閱讀時,我常常需要停下來,迴味那些精妙的措辭,體會其中蘊含的層次感。這已經超越瞭一般的文字錶達,更像是一種藝術化的提煉,讓人不得不驚嘆於作者駕馭文字的爐火純青。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古典與現代交織的美感,拿在手裏就仿佛觸碰到瞭一段厚重的曆史。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十分考究,觸感溫潤細膩,油墨印刷清晰,即便是初次閱讀,也能感受到齣版方對書籍品質的極緻追求。我特彆留意瞭字體排版,行距和字號的搭配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這對於我這種喜歡沉浸式閱讀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加分項。通常情況下,我會把一本好書放在茶幾上,讓它成為房間裏的一件藝術品,而這本書的質感,完全擔得起這個“藝術品”的稱謂。從拿到書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堆文字的集閤,更是一次精心打磨的閱讀體驗的開始。翻開扉頁,那種淡淡的書捲氣混閤著印刷油墨的清香,瞬間將人帶入一個寜靜而專注的世界,讓人迫不及待地想探究其中蘊含的智慧與哲思。

評分

初讀此書的感受,有一種被深深觸動的震撼,仿佛作者洞察瞭人性中那些最微妙、最不易察覺的角落,並用一種近乎殘酷的坦誠將其剖析開來。它不像那種直白的教條,而是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引導著讀者的思考。我發現,書中的許多論述,初看時或許會覺得有些尖銳,但隨著故事的深入或論點的展開,你會明白那份尖銳背後實則藏著深深的慈悲與對世事的透徹理解。它強迫你直麵自己的弱點和偏見,讓你在不適感中完成一次自我審視的洗禮。這種閱讀過程是充滿張力的,你既享受被點醒的豁然開朗,又需要鼓起勇氣去接納那些不那麼光鮮的真相。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不滿足於提供慰藉,它更像一麵鏡子,照齣我們想逃避卻又必須麵對的內心風景。

評分

正版書,挺不錯,幽夢影寫的很好

評分

趁活動買的,經典不容錯過,便宜

評分

幽夢影 菜根譚,嶽麓書社的明清小品係列書籍,裝幀精美,色彩設計巧妙,很漂亮,湊齊一起看。

評分

遙遠的年代,留下BBS一樣的文字

評分

很好很強大

評分

好書,尤其適閤四十歲以後,有一定人生閱曆的人讀

評分

開本小,攜帶方便,字體正好,惟獨缺少注音

評分

京東的質量不錯的,這本書值得擁有

評分

很有深度點一本書,很好看很好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