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信,男,汉族,1959年10月出生于河南省安阳市。1977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从事出土文物保护和实验室考古工作。1989年毕业于首都联合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分校中文专业,现为副研究员,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妙,完全颠覆了我对技术手册的刻板印象。我原以为技术书籍要么是按时间顺序罗列操作步骤,要么就是按照文物材质分类详述。但《考古现场处置与文物保护技术》的作者显然有着高超的叙事能力。它采用了一种“问题导向”的叙事框架,每开启一个章节,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案发现场”。比如,讲到金属器物的现场脱盐处理,它不是直接给出配方,而是先模拟了一个刚刚出土、锈蚀严重的青铜器,描述了如何通过微环境控制技术,缓慢地将腐蚀产物从基体中分离出来。这种沉浸式的写作手法,让原本冰冷的技术参数变得鲜活起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不同保护材料的“副作用”分析,他没有一味鼓吹某种新材料的优越性,而是坦诚地讨论了每种方案在长期效果上的潜在风险,比如某些固化剂可能导致的长期酸性释放问题。这种严谨的、对长期影响的考量,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行业经验和对“抢救”而非“改变”文物的基本原则的坚持。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冲击,在于它对“现场”这一概念的深度挖掘。我们普通人想象中的考古,总是在阳光明媚的沙漠或宁静的田野中进行,但这本书揭示了考古现场的真实面貌——它可能是在一个拥挤的城市基建工地地下,可能是在一个常年不见天日的溶洞深处,也可能是在气候极端变化的前沿地带。作者花费了大量篇幅来探讨“移动现场”和“临时保护站”的建立标准。我之前从未想过,一个临时保护站的通风换气次数、湿度波动范围,乃至光照强度,都需要像设计高标准实验室一样去精确计算和执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土遗址现场保护”的讨论,那里不像石质或金属文物那样可以被搬运和隔离,它必须“就地”被拯救。书中详尽描述了如何使用特殊的加固砂浆和微孔注浆技术,在不改变遗址原始地层结构的前提下,为其建立一个临时的“骨架支撑”。这种在尊重原地貌和确保结构安全之间走钢丝般的技术平衡,让人不得不对一线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感到由衷的钦佩。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考古现场处置与文物保护技术》——一下子就抓住了我对历史和未知的强烈好奇心。我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专著,里面充斥着晦涩难懂的化学方程式和规范条文,专门写给那些常年与泥土和X射线打交道的专家们。然而,当我翻开书页时,我发现它讲述的完全是另一个维度:它更像是一部紧张刺激的“现场行动手册”,只不过主角不是特种部队,而是那些手持小刷子和镊子,在历史断层上小心翼翼挖掘的考古学家。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突发状况应急预案”的那一章,它没有回避考古发掘中经常遇到的那些“意外”——比如突然遭遇地下水涌入,或者在挖掘一个古代墓葬时发现脆弱的有机物层。作者没有用高高在上的理论去指导,而是用一种近乎讲故事的方式,描绘了文物在被发现那一刻的脆弱性,以及保护人员如何在毫秒之间做出抉择:是先稳定结构,还是立即进行环境采样?那种在时间压力和知识储备之间寻找平衡的描写,读起来简直比任何悬疑小说都扣人心弦。它让我真切感受到,保护一件文物不仅仅是科学技术,更是一种对逝去文明的敬畏和责任感。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关于“跨学科合作”的实录。作者在书中多次强调,现代文物保护是一个多领域交叉的复杂工程。例如,在处理一批极其脆弱的古代纺织品时,书中详细描述了考古学家如何与材料化学家、环境控制工程师甚至空气动力学专家进行协同工作。化学家负责制定弱酸性稳定液的配比,而工程师则要设计出能够均匀喷洒这些溶液的定制设备,确保覆盖面没有死角。我特别留意到作者关于“数字化记录与保护”的论述,它超越了简单的三维扫描,而是探讨了如何利用多光谱成像技术来“看见”肉眼无法察觉的颜料残留和腐蚀痕迹,并将这些信息实时上传至云端数据库,供全球的专家进行远程会诊。这种全球协作的视角,让我意识到,文物保护工作早已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依托于最前沿信息技术支撑的国际化行动。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务实且充满人情味,这在专业书籍中是难能可贵的。它没有过分使用那些只有行家才懂的行话,即使遇到必须使用的专业术语,作者也会在脚注或旁白中给出清晰、易懂的解释。我尤其喜欢书中穿插的那些“案例分析”,它们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保护事件的缩影。比如,书中对某个雨季泥石流中抢救出的壁画残片的描述,从最初发现时的“泥水浸泡,颜料大面积脱落”到最后成功地进行微型切割和分层托裱,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智慧。作者在讲述这些案例时,笔锋偶尔会流露出对文物的“疼惜”,那种对无形文化遗产可能永远消逝的惋惜,使得这本书的情感色彩非常饱满。它让我明白,在冰冷的保护规范背后,是无数人对人类共同记忆的守护与热爱,这本书成功地架起了专业技术与大众理解之间的桥梁。
评分了解一下
评分挺好的!
评分挺好的,物流也很快
评分商品可以,但是包装也太随便了,书也没包,直接套了个快递袋就寄过来了,还好没破损或者弄脏,希望包装还是认真点啊
评分挺好的!
评分《考古现场处置与文物保护技术》,好书!
评分《考古现场处置与文物保护技术》,好书!
评分喜欢并信任京东自营店的商品
评分喜欢并信任京东自营店的商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