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简便易用 专业实用
无论您是法官、检察官、执法人员,还是律师、法律顾问、案件当事人,本书力争*大限度地为您节约查找和阅读案例的时间,使您获得真正有用的信息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guo各地法院新审结的典型案例,分卷分类编排;高度提炼案情和裁判要旨,突出争议焦点,剔除无效信息;主审法官撰写“法官后语”,展现法律适用方法和裁判思路。
作者简介
国家法官学院案例开发研究中心,持续20年编辑了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审判案例要览》丛书,自2012年起推出《中国法院年度案例》丛书,旨在探索编辑案例的新方法、新模式,以弥补当前各种案例书的不足。
目录
Contents
一、确认劳动关系
1 存在“厂中厂”情况下的劳动关系认定
——刘素平诉无锡市中恒汽配有限公司确认劳动关系案
2 能否确认车辆实际所有人聘用的司机与车辆挂靠单位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高金银诉北京昌顺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确认劳动关系案
3 用人单位工商注册登记之前是否与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
——王共贤诉李瑞军劳动争议案
4 招生代理与委托单位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
——吴昊诉北京中宣艺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确认劳动关系案
5 代驾司机与代驾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庄燕生诉北京亿心宜行汽车技术开发服务有限公司劳动争议案
6 承担用工主体责任不等同于劳动关系成立
——谭刚诉重庆市双全建筑安装有限公司劳动争议案
7 公司外派董事与公司之间能否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
——四川达进东方能源管理有限公司诉刘麒麟劳动争议案
8 股东为公司工作能否直接认定存在劳动关系
——肖刚诉广西佰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确认劳动关系案
9 证券经纪人与证券公司营业部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
——李兴龙诉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等劳动争议案
10 劳动者在房产经纪公司的加盟店中工作且其劳动已构成公司业务组成部分的,能否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郭秀红诉淄博中聚房地产服务有限公司确认劳动关系案
11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辨析
——袁海华诉湖北禹龙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劳动争议案
12 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分认定
——钱树林诉天津市航兴建筑有限公司等劳务合同案
13 劳动关系与承包关系的区别
——莫玉生诉广西中闽钢材现货交易市场管理有限公司确认劳动关系案
14 承揽关系与劳动关系如何区分
——新疆华洋实业(集团)物业发展有限公司诉魏秀玲确认劳动关系案
二、劳动合同
15 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时用人单位单方表示解除合同是否导致劳动合同必然解除
——商慧君诉平顶山市市郊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劳动争议案
16 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关系是否自行终止
——李钦诉化州市印刷厂确认劳动关系案
17 书面劳动合同形式的认定
——灵性实业(上海)有限公司诉方石劳动合同案
18 缺少法定必备条款的电子邮件是否属于书面劳动合同
——利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诉徐振良劳动合同案
19 劳动合同中约定管辖条款的效力认定
——陈占全诉武汉艾德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劳动争议案
20 劳动合同中出现争议条款,可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来确定其真实意思
——井多昆诉安徽泉来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福利待遇案
21 用人单位提供不出双方书面劳动合同并不必然就可以认定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胡帆诉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劳动争议案
22 以未办社保为由不上班视为劳动合同单方解除
——陈吉华诉重庆聚藏矿业有限公司劳动合同案
23 夸大工作履历是否必然导致劳动合同归于无效
——北京某科技公司诉张某、位某劳动争议案
24 劳务派遣法律关系中用人单位发生变更而用工单位未发生变化新的用人单位是否要与劳动者重新签订劳动合同
——刘晶晶诉北京慧峰劳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凯捷风公交客运有限责任公司劳动争议案
25 未续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问题
——北京九鼎易物科贸有限责任公司诉李楠劳动争议案
26 公司负责签订劳动合同的管理人员未签订劳动合同,应否支持二倍工资的问题
——梁友新诉珠海同益制药有限公司劳动合同案
27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能否约束劳动者在非工作时间和非工作场所的行为
——李守胜诉名幸电子(广州南沙)有限公司劳动争议案
28 实施涉密人员管理能否与劳动法相冲突
——陈范王诉江苏南通申通机械有限公司劳动争议案
29 个人承包经营违法招用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发包组织与个人承包经营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熊招亮诉江阴市林亿达毛料有限公司、汤广林劳动合同案三、社会保险
30 非法用工中劳动者发生伤亡不被认定为“工伤”时,用工单位是否应给予赔偿
——谢敬荣、欧阳东琼诉刘瑞忠等劳动争议案
31 个人独资企业转让后原工伤赔偿责任如何承担
——陆爱兰等诉陈绍雄等工伤保险待遇案
32 未办理社保,非因工死亡职工遗属能否享受相关待遇
——唐瑞权等诉华蓥市石林煤业有限公司劳动争议案
33 何种情况下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杨怀星诉北京昌隆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劳动争议案
34 劳动行政部门已经作出工伤认定,民事审判是否具有对工伤认定所依据的劳动关系进行审查认定的司法权力
——黄文河诉洪彤工伤保险待遇案
35 退休劳动者如何主张医疗保险费问题研析
——徐桂珍诉惠州市下角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劳动争议案
36 工伤劳动者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问题计算
——温州锐峰矿山建设有限公司、温州锐峰矿山建设有限公司一处驻山西紫金矿业有限公司项目部诉彭保庆劳动争议案
37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约定不购买社会保险,用人单位能否据此主张
不予赔偿工伤损失
——揭东翔峰容器有限公司诉江泽彬工伤保险待遇案
38 因第三人侵权造成工伤的劳动者未请求侵权人赔偿的医疗费不应
由工伤保险基金(用人单位)承担
——向先碧诉重庆美心翼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工伤保险待遇案
39 裁判时机成熟时,法院应直接判决给付内容
——吴秀如诉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和平分中心确认拒绝支付养老金违法案四、追索劳动报酬、经济补偿金
40 用人单位是否应全额支付劳动报酬
——张永智诉青海庆华矿冶煤化集团有限公司劳动争议案
41 给付经济补偿金的法律认定
——林国华诉广州龙穴管业有限公司等劳动合同案
42 用人单位非主观因素拖欠劳动者工资应否支付经济补偿金
——吴小勇诉如皋市如皋港船舶服务有限公司劳动争议案
43 因未缴纳社会保险,支付经济补偿金如何确定
——谷凤奎诉吉林大学劳动争议案
44 劳动关系解除事由被认定后是否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刘红伟诉北京巴拿巴化妆品有限公司劳动争议案
45 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是否须先经仲裁程序才能进入诉讼程序
——房华诉广西罗城伟隆煤业有限公司、广西罗城伟隆煤业有限公司新村煤矿追索劳动报酬案
46 公司未注册成立前用工的双倍工资起算时间应如何认定
——周海彬诉淄博盈源工业废渣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劳动争议案
47 分包单位是否对劳动者承担连带责任
——贺春林诉谭明连等追索劳动报酬案五、竞业限制
48 竞业限制协议的效力与违约责任承担
——魏凯明诉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劳动争议案
49 双方当事人的约定亦是竞业限制解除的一种方式
——周玉明诉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劳动争议案
50 竞业限制违约金约定过高时人民法院是否应参照合同法规定调整
——四川西婵整形美容医院有限公司诉葛金花劳动争议案
51 竞业限制的对象及竞业限制协议的效力
——许绍婷诉合肥锦雯言语康复中心劳动争议案
52 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的违约责任认定
——健鼎(无锡)电子有限公司诉王丽莉竞业限制案
六、举证责任分配
53 主张加班费的举证责任应如何分配
——李振义诉北京华坤庄园酒店有限公司劳动争议案
54 关于劳动争议中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问题
——济南鑫瑞纸容器有限责任公司诉高寿清劳动合同案
55 劳动关系确认案件中录音证据的采信
——王宽水诉北京科创盛业科技有限公司劳动争议案
56 劳动争议中工资标准的认定、证明妨碍及逾期举证的后果
——北京骏景凯逸酒家有限公司诉王胜利劳动争议案
七、时效及其他
57 二倍工资仲裁时效及计算方式
——陈曦(互为被告)诉保定市北市区彩哥之弟服饰店(互为原告)劳动争议案
58 如何计算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的仲裁时效
——王远学诉重庆多营运输有限公司劳动合同案
59 如何审查用人单位单方调岗降薪的合法性
——张健诉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城支行劳动争议案
前言/序言
序
《中国法院年度案例》丛书,是国家法官学院于2012年开始编辑出版的一套大型案例丛书,之后每年初定期出版,由国家法官学院案例开发研究中心具体承担编辑工作。此前,该中心坚持20余年连续不辍编辑出版了《中国审判案例要览》丛书80余卷,分中文版和英文版在海内外发行,颇有口碑,享有赞誉。现在编辑出版的《中国法院年度案例》丛书,旨在探索编辑案例的新方法、新模式,以弥补当前各种案例书的不足。该丛书2012—2015年已连续出版4套,一直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并迅速售罄。为响应读者需求,2014年度新增3个分册:金融纠纷、行政纠纷、刑事案例。2015年度将刑事案例调整为刑法总则案例、刑法分则案例2册。现国家法官学院案例开发研究中心及时编撰推出《中国法院2016年度案例》系列,新增知识产权纠纷分册,共20册。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对司法体制改革和司法审判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特别强调加强和规范司法解释和案例指导,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而法律实施的核心在于法律的统一适用。《中国法院年度案例》丛书出版的价值追求,即是公开精品案例,研究案例所体现的裁判方法和理念,为司法统一贡献力量。
总的说来,当前市面上的案例丛书大多“不好读”,存在篇幅长、无效信息多、案例情节杂、缺乏深加工等不足。《中国法院年度案例》丛书试图把案例书籍变得“好读有用”,故在编辑中坚持以下方法:一是高度提炼案例内容,控制案例篇幅,每个案例基本在3000字以内;二是突出争议焦点,剔除无效信息,尽可能在有限篇幅内为读者提供有效、有益的信息;三是注重对案件裁判文书的再加工,大多数案例由案件的主审法官撰写“法官后语”,高度提炼、总结案例的指导价值。
同时,《中国法院年度案例》丛书还有以下特色:一是信息量大。国家法官学院案例开发研究中心每年从全国各地法院收集到的上一年度审结的典型案例超过10000件,《中国法院年度案例》有广泛的选编基础,可提供给读者新近发生的全国各地的代表性案例。二是方便检索。为节约读者选取案例的时间,丛书分卷细化,每卷下还将案例主要根据案由分类编排,每个案例用一句话概括焦点问题作为主标题,让读者一目了然,迅速找到需要的案例。
总之,编辑《中国法院年度案例》就是为了让案例类书籍简便、易用,这既是本丛书的特点,也是编辑出版这套丛书的理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始终坚持全力支持《中国法院年度案例》的出版,给了作者和编辑们巨大的鼓励。我们在此谨表谢忱,并希望通过共同努力,逐步完善,做得更好,真正探索出一条编辑案例书籍的新路,更好地服务于学习、研究法律的读者,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的法治建设。
本丛书既可作为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实务工作人员办案权威参考和培训推荐教程,也是社会大众学法用法的极佳指导,亦是教学科研机构案例研究配备精品。当然,案例作者和编辑在编写过程中也不能一步到位实现最初的编写愿望,可能会存在各种不足,甚至错误,欢迎读者批评指正,我们愿听取建议,并不断改进。曹士兵
2016年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前沿观察:前瞻性研究与实务热点解析 本书旨在提供对2016年度中国劳动争议解决领域及社会保险制度运行中的关键性、前瞻性议题的深度剖析与全面梳理。本书并非对特定法院裁判文书的汇编,而是聚焦于该年度在法律理论界、司法实践中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焦点问题,提供多维度、跨学科的分析视角。 第一部分:新常态下的劳动关系重构与治理 一、 平台经济与灵活用工的法律规制困境 2016年是中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互联网平台经济迅猛发展的关键节点。本部分重点探讨以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为代表的新兴劳动形态所带来的法律挑战。我们审视了劳动关系认定标准在“控制力”与“从属性”维度上面临的冲击,分析了平台企业作为“新型用人单位”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边界。特别关注了2016年各地法院在认定“合作协议”的实质性劳动关系方面的尝试与分歧,并比较了国际上对“零工经济”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通行做法,探讨了建立适应新型就业形态的社会保险制度框架的必要性。 二、 协商民主的深化与集体协商的效力边界 本部分深入分析了2016年集体协商制度在覆盖面拓展、协商议题丰富化方面的实践进展。重点研究了企业民主管理在涉及重大调整(如裁员、组织结构优化)时的参与机制有效性。我们考察了工会在代表职工利益时所面临的结构性挑战,以及司法实践中对集体协议约定效力的审查尺度,特别是当集体协议内容与上位法律规定出现冲突时,如何进行合理解释和适用。此外,探讨了工资集体谈判中,企业方信息公开义务的法律定位及其对谈判公平性的影响。 三、 劳动合同订立与解除的精细化管理 聚焦于《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常态化”争议焦点。在合同订立阶段,重点剖析了试用期制度的滥用现象及其法律规制效果。在合同解除方面,2016年企业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使得“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适用频率增加。本书详细分析了司法实践中对“重大变化”的客观性、必要性以及企业方举证责任的要求,并对比了经济性裁员的程序正义标准。此外,对竞业限制协议的有效性审查标准——特别是地域范围、补偿金支付标准与绩效考核挂钩的合法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案例式研究。 第二部分: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效率与公正 一、 一裁终局制度的运行效果评估 2016年,“一裁终局”制度在特定行业和特定地域的试点与推广,引发了关于程序效率与实体公正平衡的激烈讨论。本部分从统计学角度审视了该制度对争议解决周期的影响,并重点探讨了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而提起诉讼时,法院在审理范围上是否存在对仲裁前置程序的过度干预或不足。分析了实践中对仲裁员独立性、专业性的要求,以及其对仲裁裁决质量的实际贡献。 二、 劳动争议证据规则的挑战与完善 劳动争议案件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往往是胜败的关键。本部分聚焦于企业方未履行法定告知义务(如未向劳动者提供劳动安全条件、未支付加班记录等)时,证据开示和推定的适用。详细分析了电子证据(如微信、内部邮件、考勤系统记录)在劳动争议中的证据效力认定标准,以及如何平衡劳动者举证能力的相对弱势地位与用人单位的规范化管理需求。 三、 调解在争议化解中的地位再确认 探讨了2016年各地在诉前、诉中调解环节的创新举措,如引入行业协会、专业调解组织参与。分析了调解成功率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研究了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在保障调解效力方面的作用,特别关注了调解协议内容涉及社会保险缴纳等公共利益事项时的效力审查尺度。 第三部分:社会保险纠纷的前沿法律适用 一、 职业病与工伤认定的科学化与司法化 2016年,随着职业病防治标准的更新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工伤认定范围持续扩大。本部分重点分析了“职业病”诊断的医学鉴定结论与司法判断之间的衔接问题。探讨了对精神损害的工伤认定(如过劳死、心理创伤)的司法实践趋势,强调了因果关系证明的科学证据链构建。同时,研究了跨地区就业人员工伤保险关系的衔接与待遇给付的管辖权问题。 二、 养老保险转移接续与个人账户管理争议 针对劳动者跨省市流动性增强的背景,本部分详细梳理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中的常见争议点,如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缴费基数差异导致的待遇预期落差。重点分析了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资本运营收益的分配争议,以及职工在特殊情形下对个人账户余额的处分权边界。 三、 失业保险的基金运行与待遇发放的公平性 聚焦于失业保险制度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保障功能。分析了2016年各地在稳定岗位补贴、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补贴等政策实施中的操作实践。核心讨论了“非自愿失业”的界定标准(特别是针对企业主动优化人员结构的解除情形),以及失业保险金发放的累进机制设计是否能有效激励劳动者重返就业市场。 本书的撰写特色在于,我们摒弃了对单一法院文书的机械罗列,而是通过对年度内具有风向标意义的法律见解、立法动态和学术思潮的提炼、整合与批判性反思,为读者提供一个观察2016年中国劳动法领域治理复杂性与发展方向的综合性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