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清奎,男,1935年生於四川省大英縣(原蓬溪縣);1960年大學畢業,1967年研究生畢業,赴美國華盛頓大學等進修和學術交流多次。1985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是四川省首批學術帶頭人;兼任中華醫學會、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優生科學協會、中國輸血協會和中國抗癌協會常務理事、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等多項職務及多種雜誌的主編、副主編、編委。
長期從事鐵代謝相關領域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獲得瞭一批重要研究成果:首先,在缺鐵性貧血、母嬰鐵代謝的基礎與臨床研究方麵,以鐵缺乏癥(ID)流行病學調查證明我國小兒食物中鐵含量低和食物搭配不閤理(影響鐵吸收)是ID的*主要病因並提齣瞭ID群體防治方案,為降低我國小兒ID發病作齣瞭突齣貢獻。並且對人體和動物模型進行瞭係列生化、病理、酶學等研究後證明:ID不僅能導緻貧血,還使人體智能、免疫功能、消化吸收功能、肌肉運動能力等下降,嚴重危害瞭兒童的健康。第二,提齣瞭母嬰鐵轉運過程的“有限無私”新理論,闡明瞭孕母嚮胎兒供鐵的調節過程,當孕母鐵狀況處於正常和輕度缺鐵性貧血之間時,可保證供給胎兒足夠的鐵,但當孕婦嚴重缺鐵(中重度缺鐵性貧血)時,其通過胎盤轉鐵蛋白受體、鐵蛋白受體嚮胎兒供鐵的能力將顯著下降,從而影響胎兒鐵代謝。該理論已被廣泛接受並寫入教科書,對圍産期孕婦預防性補鐵提供瞭理論依據,對降低孕婦、胎兒、嬰兒缺鐵患病率,提高人口素質有積極意義。第三,組織全國兒科血液學工作者,反復多次地製訂和修改白血病、淋巴瘤等多種疾病的診斷治療方案,使這些疾病在全國範圍內臨床緩解率、治愈率得到明顯提高。此外,通過臨床輸血研究提齣瞭“輸血觀念”轉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並進行瞭廣泛的宣傳,為輸血醫學的發展作齣瞭貢獻。
從事兒科工作50餘年來,先後主編《兒科癥狀鑒彆診斷學》、《臨床兒科學》、《小兒營養與營養性疾病》等參考書9部,參編《兒科學》、《鐵代謝基礎與臨床》等教科書、參考書20餘部,在《中華兒科雜誌》、CellMolBiol等雜誌發錶論文300餘篇,獲國傢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課題20餘項,獲國傢、部省級等科技進步奬20多項。已培養博士後、博士、碩士研究生60餘名。2015年獲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頒發的《中國兒科醫師奬——終身成就奬》。
作為一名兒科臨床醫生,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快速、準確地指導我進行癥狀鑒彆的書籍,而《兒科癥狀鑒彆診斷學(第3版)》正好滿足瞭我的需求。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其係統性和實用性。它不像一些教科書那樣隻羅列疾病,而是以患兒最常見的癥狀為切入點,例如發熱、咳嗽、腹瀉、皮疹等,然後層層深入地分析可能導緻這些癥狀的各種疾病。這種以“癥狀”為導嚮的思維方式,非常符閤臨床實際工作中的診療流程。 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鑒彆診斷思路的清晰梳理。對於每一個癥狀,作者都列齣瞭可能的原因,並根據其發生率、危險程度以及臨床錶現的特點,進行瞭詳細的分析和排序。書中還穿插瞭許多病例分析和鑒彆要點提示,例如在討論發熱時,會詳細說明如何通過體溫變化、伴隨癥狀(如鼻塞、咳嗽、咽痛、腹瀉、皮疹等)以及患兒的年齡來縮小診斷範圍。書中還特彆強調瞭對一些“危險信號”的識彆,這對於避免漏診、誤診至關重要。例如,在分析腹瀉時,會提示傢長和醫生關注是否存在血便、黏液便、脫水徵象(如眼窩凹陷、尿量減少、精神萎靡)等,這些都是需要高度警惕的“紅色警報”。 書中對於每個疾病的描述也力求簡潔明瞭,突齣其核心特點。不會過於冗長地介紹病因學或流行病學,而是將重點放在如何通過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來鑒彆診斷。例如,在描述川崎病時,書中會清晰地列齣診斷標準,並強調關鍵的臨床錶現,如持續發熱、結膜充血、唇紅口乾、淋巴結腫大、皮疹等,並且會提供如何與猩紅熱、麻疹等其他疾病進行鑒彆的指導。這種“乾貨滿滿”的風格,讓我在忙碌的臨床工作中能夠快速找到所需信息,節省瞭寶貴的時間。 此外,這本書還非常注重臨床操作的指導。例如,在講到體格檢查時,會詳細說明如何對不同年齡段的兒童進行有效且安全的檢查,以及在不同部位的檢查中需要注意的要點。書中還包含瞭一些圖譜和錶格,例如不同類型皮疹的圖片對比,或者不同病原體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的鑒彆要點錶格,這些都大大增強瞭書的可讀性和實用性。對於一些特殊情況,如新生兒期和嬰幼兒期癥狀的特殊性,書中也給予瞭充分的關注,並提供瞭相應的鑒彆策略。 總而言之,《兒科癥狀鑒彆診斷學(第3版)》是一本非常優秀的兒科臨床參考書。它的內容全麵、邏輯清晰、重點突齣,並且緊密結閤臨床實際。無論你是經驗豐富的兒科專傢,還是初齣茅廬的新手醫生,都能從這本書中獲益良多。它不僅能幫助你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還能讓你在麵對復雜病例時,擁有更紮實的診斷思路和更從容的應對能力。這本書的排版和印刷質量也相當不錯,內容清晰易讀,非常值得推薦給所有兒科同行。
評分作為一名在兒科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醫生,我深知精準鑒彆診斷對於兒科疾病的重要性,也深知在日常繁雜的工作中,能夠擁有一本快速、有效、可靠的工具書是多麼寶貴。《兒科癥狀鑒彆診斷學(第3版)》正是這樣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它最大的特色在於其“癥狀驅動”的模式,這完全顛覆瞭我之前學習疾病的固有模式。以往我們更多是以疾病為中心去學習,而這本書則以患兒最先錶現齣來的“癥狀”作為起點,然後引導讀者去思考可能的原因。 這本書的邏輯結構非常嚴謹。它將兒科常見的癥狀,比如發熱、咳嗽、腹瀉、嘔吐、皮疹、黃疸、抽搐、哭鬧不止等等,進行瞭係統性的分類。然後,對於每一種癥狀,它都詳細列齣瞭可能引起的疾病,並且會根據疾病的發生率、嚴重程度、年齡特點、病程演變等因素,進行科學的排序和分析。它不僅僅是羅列疾病,更重要的是教會我如何去“思考”——如何通過詢問病史、進行體格檢查、以及選擇恰當的輔助檢查,來逐步縮小鑒彆範圍,最終鎖定最可能的診斷。 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鑒彆要點”的提煉。很多時候,幾種疾病在早期錶現上非常相似,很容易混淆。但這本書會精準地抓住那些能夠區分這些疾病的關鍵點。比如,在鑒彆新生兒肺炎和新生兒敗血癥時,它會提示我關注患兒的呼吸頻率、心率、膚色、精神狀態、以及有沒有喂養睏難、嘔吐、腹瀉等錶現,同時還會提及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的輔助價值。這種“一眼識破”的技巧,正是臨床經驗的精華所在。 書中的語言風格非常專業,但又易於理解。它沒有使用過多晦澀的術語,而是用清晰、簡潔的語言描述復雜的臨床問題。而且,書中穿插瞭大量的臨床實例和提示,讓我感覺就像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授在講課,能夠迅速地將書本知識與臨床實踐聯係起來。它就像一個“良師益友”,在我遇到睏惑時,總是能提供最直接、最有價值的指引。 總的來說,《兒科癥狀鑒彆診斷學(第3版)》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實用性”教材。它不僅能夠幫助我更快速、更準確地診斷患兒的疾病,更能提升我的臨床思維能力。這本書絕對是我案頭必備的工具書之一,它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齣瞭書本本身,成為瞭我臨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戰友”。
評分在我多年的兒科臨床實踐中,始終麵臨著如何快速、準確地對患兒的各種癥狀進行鑒彆診斷的挑戰。一本好的參考書,能夠極大地提升我的工作效率和診斷水平。《兒科癥狀鑒彆診斷學(第3版)》這本書,就是我近年來使用過的最滿意的一本。它最鮮明的特點在於,它不像傳統的教科書那樣以疾病為單位進行編寫,而是從患兒最容易察覺到的“癥狀”齣發,層層剝繭,引導讀者深入分析。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人性化,它將兒科臨床中常見的癥狀,如發熱、咳嗽、腹瀉、嘔吐、皮疹、哭鬧、抽搐等等,進行瞭非常細緻的分類。對於每一種癥狀,它都提供瞭一個清晰的鑒彆思路,包括瞭需要詢問的關鍵病史、需要注意的體格檢查要點,以及能夠輔助診斷的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它能夠幫助我迅速地在眾多的可能性中,找到最符閤眼前患兒情況的診斷。 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鑒彆診斷優先順序”的設定。很多癥狀可能由多種疾病引起,但有些疾病更為常見,有些則更為凶險,需要立即處理。這本書會根據這些因素,為我提供一個科學的鑒彆順序,讓我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排查,避免遺漏重要的可能性,同時也能將有限的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問題上。例如,對於一個發熱的患兒,它會提示我優先考慮常見的感染,但同時也要警惕一些需要緊急處理的危重疾病。 書中穿插的很多“臨床提示”和“易混淆點辨析”對我幫助很大。它們就像經驗豐富的導師在耳邊提醒,能夠幫助我避免一些常見的誤區。比如,在鑒彆新生兒黃疸時,它會詳細闡述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區彆,以及如何通過病史、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來區分。這種細節的指導,對於提高診斷的精確度非常有價值。 總而言之,《兒科癥狀鑒彆診斷學(第3版)》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實用性”參考書。它不僅內容豐富、條理清晰,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切實地幫助我在日常的臨床工作中,提升診斷的效率和準確性。這本書的齣現,是我兒科臨床工作中的一大助力,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兒科同仁。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將復雜醫學知識化繁為簡的書籍情有獨鍾,而《兒科癥狀鑒彆診斷學(第3版)》恰好做到瞭這一點。它不是一本按疾病分類的百科全書,而是從患兒最直觀的“癥狀”齣發,引導讀者一步步深入探究疾病的根源。舉個例子,當我遇到一個高熱伴皮疹的患兒,這本書不會直接列齣一堆高燒和皮疹的疾病,而是會先詢問我:皮疹是什麼樣的?是斑疹、丘疹、水皰還是紫癜?熱程有多長?有無咽痛、咳嗽、流涕?精神狀態如何?孩子有無接種史?通過這些層層遞進的問題,這本書幫助我建立起一個係統性的鑒彆框架。 書中的診斷思路設計得非常巧妙。它會根據癥狀的“齣現頻率”、“緊急程度”和“典型錶現”來優先考慮哪些疾病。比如,對於突發高熱,它會提示我首先要警惕兒童常見感染,比如流感、幼兒急疹,但也彆忘瞭像肺炎、敗血癥這樣需要緊急處理的嚴重情況。它會提供一些“綫索”——比如,如果孩子有咽痛,那麼上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就增加;如果呼吸急促,就要高度懷疑肺炎。這種“由錶及裏”的分析方法,讓我在麵對不同癥狀組閤時,能有條不紊地進行排查,避免遺漏重要的鑒彆診斷。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關鍵鑒彆點”的講解。對於一些容易混淆的疾病,這本書會明確指齣它們之間的不同之處,並提供一些實用的鑒彆技巧。比如,在鑒彆水痘和皰疹性咽峽炎時,它會強調皮疹的分布特點:水痘是嚮心性分布,軀乾多於四肢,並且皮疹形態多樣(丘疹、皰疹、結痂同時存在);而皰疹性咽峽炎的皮疹主要局限於口腔黏膜和咽部。這種細緻入微的指導,對於提高臨床診斷的精確度非常有幫助。 此外,書中還用瞭很多圖錶來輔助說明,例如不同類型皮疹的清晰照片,以及一些疾病的診斷流程圖。這些視覺化的呈現方式,極大地增強瞭理解的效率。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能發現一些之前自己沒有注意到的細節,或者對一些疾病有瞭更深的認識。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醫生,在我身旁循循善誘,教會我如何像一個偵探一樣,從蛛絲馬跡中找齣疾病的真相。 這本書的實用性體現在它能夠真正地解決臨床問題。當我遇到疑難雜癥時,這本書總能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或者幫助我鞏固已有的知識。它不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個臨床診斷的“智囊團”,能夠在我需要的時候,提供專業、可靠的指導。對於希望提升兒科臨床診斷能力的醫生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不可多得的寶藏。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從事兒科臨床工作的醫生,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幫助我快速、精準地處理各種兒科疑難雜癥的書籍,而《兒科癥狀鑒彆診斷學(第3版)》就是這樣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寶典。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並非按照疾病的名稱來組織內容,而是圍繞著患兒最直觀錶現齣來的“癥狀”來展開。這意味著,當我麵對一個高熱不退的孩子,或者一個皮膚齣現不明原因皮疹的小嬰兒時,這本書能夠立刻提供給我一個係統性的思考框架。 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它將兒科最常見的癥狀,如發熱、咳嗽、腹瀉、嘔吐、皮疹、呼吸睏難、腹痛、黃疸、抽搐等,進行瞭細緻的分類。對於每一種癥狀,它都詳細列齣瞭可能涉及的疾病,並且會根據疾病的發生率、患兒的年齡、癥狀的演變過程以及重要的體徵,來指導讀者進行鑒彆。它不僅僅是告訴你“是什麼”,更重要的是告訴你“為什麼會是這樣”,以及“如何去驗證”。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鑒彆要點”和“易混淆疾病的辨析”。很多時候,兒科疾病的錶現非常復雜,常常會與其他疾病相似,容易導緻誤診。這本書則會針對這些相似之處,提供非常精闢的鑒彆建議。例如,在鑒彆麻疹和風疹時,它會明確指齣兩者在皮疹的分布、形態、以及是否伴有高熱、咳嗽、流涕等癥狀上的差異,並且會提供一些鑒彆上的“小竅門”。這種“直擊要點”的風格,對於在有限的臨床時間內做齣準確判斷至關重要。 書中還包含瞭大量的臨床案例分析和圖片,這些都極大地增強瞭書的可讀性和實用性。例如,書中關於各種皮疹的圖片,就像一本“皮疹圖譜”,能夠幫助我在麵對形態各異的皮疹時,快速迴憶起可能的診斷。同時,它還會提示我應該關注哪些體徵,需要進行哪些輔助檢查,以進一步確診。這種“圖文並茂”的方式,讓我在學習過程中更直觀、更容易理解。 總而言之,《兒科癥狀鑒彆診斷學(第3版)》是一本真正能夠幫助兒科醫生提升臨床診斷能力的權威著作。它不僅提供瞭豐富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瞭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鑒彆,如何去做齣最準確的臨床決策。這本書已經成為瞭我案頭必備的工具書,是每一位兒科醫生不可或缺的“良師益友”。
評分不錯的書,有質感,是正版,臨床常用。沒有活動,不太閤適。
評分正版,好
評分這本書品相好,內容詳實,推薦一下!
評分還好
評分兒科癥狀鑒彆診斷學(第3版),有很多的知識,需要重新學習,對於進行小孩子的診斷,幫助自己瞭解病情有幫助
評分是正版圖書,內容不錯,好好學習天天嚮上。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買來看看,和第二版差的不多!
評分正版圖書!對工作有用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