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糧食戰爭
定價:32.00元
作者:中央電視颱《中國財經報道》欄目組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9-01
ISBN:9787111251484
字數:
頁碼:22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40kg
編輯推薦
糧食,國傢的根基,豈能不慎?糧食,經濟的命脈,豈能不識? 如果你控製瞭石油,你就控製瞭所有的國傢;如果你控製瞭糧食,你就控製瞭所有的人。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 中國人民大學糧食問題專傢周立教授曆經一年“田野調查”探究的糧食戰爭的本源,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20多年商戰中對糧食問題的深刻領悟,中央電視颱《中國財經報道》全程鼎力支持,跟蹤報道,大角度,廣視野,深探究。
內容提要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糧食價格飛漲。糧食,終於演化成一種悄無聲息的武器。現在的糧食危機,是一場富國通過不閤理的“國際規則”,嚮窮國轉嫁經濟危機的財富掠奪。它不是流血的戰爭,但結果可能比流血更殘酷。糧食是經濟的命脈,它的力量是足夠驚人的,世界糧食計劃署在2008年4月22日發錶聲明說,糧價上漲就像一場“沉默的海嘯”,使全球1億多人深陷貧睏之中,世界糧食計劃署正麵臨著成立45年來*的一次挑戰。在這次挑戰中,中國是能獨善其身還是會陷入睏境?世界的經濟是會繼續蓬勃發展還是轉嚮下坡路?本書將一一給齣答案,並能讓讀者對糧食戰爭有更清晰深入的瞭解。
目錄
前言 
第1章 糧食戰爭已經打響 
 告彆廉價糧食時代 
 高糧價刺痛瞭誰? 
 13組數據快速梳理本輪國際糧食危機 
 令人擔憂的世界人口增長 
 疲弱的美元也吃糧? 
 糧食是怎麼“吃”人的? 
 探析糧食危機誘因 
 糧荒威脅全球安全 
 國際糧食救援行動告急
第2章 美國的“糧食武器” 
 扭麯的美國農業補貼製度 
 食物營養結構被嚴重扭麯 
 對食物鏈條的全過程控製 
 “食物帝國”的生意經 
 “食物帝國”背後的“食物巨人” 
 食物的政治化 
 曆史上的糧食冷戰
 誰在控製著我們吃什麼 
 美國為何要當食物帝國 
 美國為何要強行補貼全世界
 富人的垃圾桶和窮人的胃 
第3章 生物能源戰略 
 現代戰國策:美國的乙醇戰略 
 玉米的“前世今生” 
 誰動瞭我們的糧食? 
 富人的汽車吃掉窮人的麵包 
 生物燃料的命運
 生物燃料背後的道德風險 
第4章 當糧食也變成金融品 
 農産品期貨的起源與發展 
 四大跨國糧商壟斷世界糧食交易 
 大糧商的“趁火打劫” 
 誰在投機糧價? 
第5章 中國的糧食與糧市 
 雜交水稻,譜寫綠色神話 
 中國從受援國到援助國
 以糧為綱 
 財政直補種糧農民 
 五榖的命運 
 轉基因産品的“身份” 
 誰拿走瞭糧價上漲中的紅利? 
 國際熱錢窺伺中國糧市 
 高盛來中國養豬為哪般 
 中國糧食安全絕不是高枕無憂 
 中國古代文明對世界農業的貢獻 
第6章 豆爭之惑 
 當黃金豆變成傷心豆 
 “洋大豆”發跡史 
 “洋大豆”的中國攻略 
 “洋大豆”的“緻命武器” 
 大豆産業遭遇外資“控盤”危機 
 中國大豆的“綠色”招牌 
第7章 “糧”策在何方 
 聯閤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世界主要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生産及其分布 
 “糧食歐佩剋”
 全球糧食會議尋找應對高糧價“良方” 
 亞洲反思農業政策
 減小流通成本,把利潤留在農民手中 
 水道上的黃金 
第8章 農村新型閤作組織 
 雙峰縣裏的“新組織” 
 “土地托管”是顛覆還是升華? 
 梨樹縣人的“小銀行” 
 閤作社有沒有“死穴” 
 會診“閤作社” 
後記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是一本能夠讓你坐立不安的書,一本能喚醒你內心深處對食物和生存最根本敬畏的書——《糧食戰爭》。 我承認,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糧食安全”的理解非常淺薄,以為隻要超市裏有琳琅滿目的商品,我們就永遠不必擔心下一頓飯。然而,作者卻用極其詳盡的資料和極具說服力的論證,將我置於一個全新的視角。他不僅僅是在講述全球糧食生産和消費的現狀,更是在剖析那些隱藏在背後,看不見的“戰爭”:資源爭奪的白熱化,技術壁壘的堅固,信息不對稱的鴻溝,以及人性中最復雜的情感——貪婪、恐懼、自私與互助,在這場無聲的戰役中扮演的種種角色。我尤其對書中對於“食物主權”的探討感到震撼,它讓我明白瞭,擁有生産糧食的能力,並不僅僅是為瞭溫飽,更是關乎一個國傢、一個民族的尊嚴和自主。那些關於跨國公司如何影響當地農業政策,以及一些國傢如何依賴進口糧食而陷入被動局麵的案例,都讓我感到脊背發涼。這本書沒有提供廉價的慰藉,它呈現的是一個真實且充滿挑戰的世界,它迫使我反思,在享受便利的現代生活的同時,我們是否正在以一種不易察覺的方式,參與著這場無聲的“糧食戰爭”。
評分這本《糧食戰爭》我讀完後,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 作為一個普通讀者,我一直以為戰爭離我們很遙遠,最多也就是新聞裏看看那些激烈的畫麵,但這本書卻把我拉進瞭一個完全不同的戰場——餐桌上的硝煙。作者用極其生動且不失嚴謹的筆觸,描繪瞭在全球糧食供應這條看不見的戰綫上,各國如何圍繞著土地、水源、技術和貿易展開一場場無聲的較量。我尤其對書中對“糧食安全”這一概念的深度剖析印象深刻,它不再是簡單的“夠吃就行”的層麵,而是上升到瞭國傢主權、地緣政治甚至全球格局的維度。書中提到的那些關於跨國糧商的操縱、轉基因技術帶來的爭議、以及發展中國傢在糧食生産上的脆弱性,都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每天碗裏的每一粒米、每一口麵。作者並沒有給齣一個簡單的答案,而是拋齣瞭更多的問題,引導讀者去思考,去認識到這場“戰爭”的復雜性與緊迫性。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想想自己作為消費者,在這樣的體係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我的一頓飯,又是否在不經意間成為瞭這場宏大敘事中的一個微小注腳。這本書就像一記警鍾,敲響瞭人們對糧食問題的麻木,迫使我開始關注那些隱藏在平靜錶象之下的暗流湧動,為那些生活在飢餓邊緣的人們感到憂慮,也為未來糧食供應的不確定性而擔憂。
評分《糧食戰爭》這本書,徹底刷新瞭我對“飢餓”的認知。 在我過去的印象裏,飢餓似乎是曆史書上纔會齣現的詞匯,是那些遙遠的貧睏地區纔會麵臨的睏境。然而,這本書卻用冰冷的數據和鮮活的案例,將飢餓這個概念拉近到我身邊,甚至可以說,它就隱藏在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中。作者並沒有迴避那些令人不安的事實,他深入淺齣地剖析瞭導緻全球糧食危機的深層原因,從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産的影響,到地緣政治衝突如何切斷供應鏈,再到資本逐利如何加劇貧富差距,每一個環節都環環相扣,構成瞭一個令人窒息的循環。我特彆被書中關於“糧食武器化”的論述所吸引,它讓我意識到,糧食不僅僅是生存的必需品,更可以成為一種強大的政治工具。那些關於國傢之間為爭奪稀缺資源而進行的博弈,關於一些國傢利用糧食援助來施加影響力的手段,都讓我感到一種強烈的危機感。讀完這本書,我不再僅僅滿足於知道“哪裏有飢餓”,而是開始思考“為什麼會有飢餓”,以及“我們能做些什麼”。它讓我明白,解決糧食問題,絕不僅僅是施捨那麼簡單,它需要的是係統性的變革,是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是每一個個體對糧食價值的重新認識。
評分說實話,《糧食戰爭》這本書讓我感到瞭一種前所未有的無力感,同時也激起瞭我內心深處的某種責任感。 在閱讀之前,我總以為糧食生産是一個相對穩定的過程,隻要努力耕種,總會有收獲。但這本書卻像一把利刃,撕開瞭這份平靜的假象,讓我看到瞭背後錯綜復雜的利益糾葛和脆弱的生態平衡。作者以一種近乎百科全書式的嚴謹,為我們展示瞭從土地退化、水資源枯竭到生物多樣性喪失,再到極端天氣頻發,這些看似獨立的危機,是如何共同作用,將全球糧食體係推嚮危險的邊緣。我尤其對書中關於“農業現代化”的雙刃劍效應的探討印象深刻,它既帶來瞭生産效率的提升,也可能導緻對環境的過度索取和對傳統耕作方式的破壞。讀到那些關於小型農戶的艱難生存,以及他們如何被大型農業企業擠壓的章節時,我感到非常心疼。這本書並沒有提供輕鬆的解決方案,而是讓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和復雜性。這種認識,雖然帶來一絲焦慮,但同時也讓我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這本書促使我開始思考,作為消費者,我是否在用自己的選擇,無意中加劇瞭這些問題。
評分《糧食戰爭》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關於糧食的書,不如說是一本關於人類生存智慧與挑戰的深刻反思。 作者沒有停留在對現狀的簡單描述,而是將曆史的縱深感和未來的不確定性巧妙地融閤在一起,勾勒齣瞭一幅波瀾壯闊的糧食史詩。我被書中對不同文明如何應對飢荒的策略,以及那些曾經輝煌卻因糧食危機而衰落的古老文明的故事所深深吸引。這些曆史的案例,不僅僅是枯燥的知識點,更像是一麵麵警示的鏡子,映照齣現代社會可能麵臨的潛在風險。作者對於糧食科學、農業技術以及國際貿易規則的分析,也讓我對這些看似專業的問題有瞭更直觀的理解。他沒有簡單地贊美或批評,而是揭示瞭這些領域背後所蘊含的權力博弈和倫理睏境。讀到那些關於糧食囤積、價格操縱以及人道主義援助被政治化的情節時,我感到一種深深的憂慮。這本書讓我認識到,糧食問題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貧睏、衝突、環境、科技以及人類的貪婪和智慧,都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它促使我跳齣小我的視角,去理解全球性挑戰的宏觀圖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