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金融戰略

中國海洋金融戰略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劉東民 著
圖書標籤:
  • 海洋經濟
  • 海洋金融
  • 金融戰略
  • 中國經濟
  • 藍色經濟
  • 金融發展
  • 區域經濟
  • 産業升級
  • 海洋資源
  • 國傢戰略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中關村圖書大廈旗艦店
齣版社: 中國計劃齣版社
ISBN:9787518204984
商品編碼:11998011552
齣版時間:2016-10-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稱: 中國海洋金融戰略 齣版社: 中國計劃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6-10-01
作者:劉東民 譯者: 開本: 16開
定價: 48.00 頁數:196 印次: 1
ISBN號:9787518204984 商品類型:圖書 版次: 1

《潮汐湧動:全球航運業的演變與未來圖景》 本書聚焦於席捲全球的航運業,深入剖析其復雜的技術革新、地緣政治博弈以及在綠色轉型浪潮下的生存與發展之道。 --- 第一章:藍色脈搏——全球貿易的生命綫 本書開篇即描繪瞭當代全球貿易的宏大圖景,指齣航運業作為全球供應鏈的基石,其每一次波動都牽動著世界經濟的神經。我們首先審視瞭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集裝箱化如何徹底重塑瞭國際物流的格局,將遙遠的港口編織成一個緊密的全球網絡。 1.1 集裝箱革命的深層影響: 我們不僅僅探討瞭集裝箱尺寸的標準化過程,更深入分析瞭這種標準化對國際分工、産業布局乃至國傢間經濟依賴性的結構性影響。從亞洲的“世界工廠”地位形成,到西方發達國傢的服務業比重增加,集裝箱的齣現是這場經濟地理重塑的核心驅動力。 1.2 航道博弈與戰略要地: 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以及馬六甲海峽,這些天然的咽喉要道,是全球航運的生命綫。本書詳述瞭這些關鍵節點的曆史演變,以及現代各國對航道控製權和通行權的地緣政治角力。從曆史上的殖民爭奪到當代的軍事投射與經濟影響力滲透,航道安全是國傢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特彆分析瞭近期的封鎖事件對全球供應鏈的衝擊,揭示瞭“黑天鵝”事件對高度優化的物流係統的脆弱性。 1.3 運價的波動與經濟周期: 航運指數(如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上海齣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是解讀全球經濟冷暖的重要晴雨錶。本章係統梳理瞭影響運價的核心要素:船舶供給(新船訂單與拆船量)、需求側(全球GDP增速、庫存周期)以及突發事件(疫情、戰爭)。通過對過去二十年三次主要運價周期的深入案例研究,讀者將能理解資本在航運業中的逐利邏輯如何與宏觀經濟周期相互作用。 --- 第二章:鋼鐵巨獸的進化——船舶工程與數字化轉型 現代船舶已不再是簡單的運輸工具,而是集成瞭尖端工程技術、信息技術的復雜移動平颱。本章聚焦於船舶工業的技術前沿與數字化浪潮。 2.1 超大型船舶(ULCV)的規模經濟極限: 從“馬士基·三寶顔”到更大的24000TEU級船舶,運力的持續擴張是航運業降低單位成本的必然選擇。然而,這種規模的增長帶來瞭港口基礎設施升級的壓力、船舶適航性設計的新挑戰,以及在特定水道(如巴拿馬運河的限製)下的運營瓶頸。我們探討瞭船舶設計如何平衡載貨量、燃油效率和港口適應性。 2.2 智能船舶與自主導航的黎明: 本書詳細介紹瞭傳感器技術、物聯網(IoT)在船舶上的應用,以及數據分析如何優化航綫規劃(天氣路由、避碰係統)。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進展,特彆是“無人船”概念的商業化路徑,被置於嚴格的國際海事法規框架下進行審視。這不僅關乎技術可行性,更觸及瞭船員培訓體係的顛覆性變革。 2.3 港口效率與自動化: 船舶越變越大,對港口處理速度的要求也水漲船高。本章分析瞭全球領先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如鹿特丹、新加坡)的運作模式,探討瞭自動化堆場管理係統、岸橋的遠程控製技術如何提升吞吐量,並討論瞭自動化對港口勞動力結構帶來的衝擊。 --- 第三章:脫碳的必然——航運業的綠色革命 氣候變化壓力和國際海事組織(IMO)的“脫碳路綫圖”,正迫使航運業進行一場顛覆性的能源結構轉型。本章是全書的重點之一,深入分析瞭這場耗資巨大且充滿不確定性的變革。 3.1 燃料之戰:從重油到替代能源: 液化天然氣(LNG)作為過渡燃料的優勢與局限性被詳細剖析。更重要的是,本書著重探討瞭零碳燃料——甲醇、氨(Ammonia)和氫——的商業化前景。每種燃料的能量密度、基礎設施要求(加注、儲存)、毒性風險以及其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評估(Well-to-Wake),構成瞭一幅復雜的能源路綫圖。 3.2 船舶設計的新範式:空氣動力學與船體優化: 除瞭更換燃料,降低現有船隊的能耗同樣關鍵。我們考察瞭諸如翼帆(Flettner Rotors)、船體塗層技術(減少生物附著帶來的阻力)以及減速航行(Slow Steaming)策略的經濟學可行性。這些技術如何與船隊管理軟件結閤,以實現即時能效優化,是本章的另一核心內容。 3.3 碳定價與全球法規的挑戰: IMO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如EEXI、CII評級體係)正在實質性地影響船東的資産價值和運營決策。歐盟的“ETS”(排放交易體係)已將航運業納入碳市場,本書分析瞭碳排放成本如何內化到運費中,以及這是否會催生“碳逃避”現象,即船舶為瞭規避監管而調整掛靠港口。 --- 第四章:風險的重構——金融、保險與地緣政治的新動態 航運業是資本密集型産業,同時也是全球風險的集中體現。本章探討瞭圍繞航運業的金融結構、保險機製的演變,以及新興地緣政治格局下的安全挑戰。 4.1 航運金融的演變:從銀行貸款到資本市場: 船舶投資的巨大資金需求催生瞭復雜的融資模式。本書迴顧瞭傳統銀行業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對航運業信貸的收緊,以及租賃公司、私募股權基金和主權財富基金如何填補瞭融資缺口。對船舶資産證券化和“綠色債券”在航運融資中的作用進行瞭前瞻性分析。 4.2 海事保險與風險定價: 戰爭險、船體與機械險(H&M)、保賠協會(P&I Clubs)構成瞭海事保險的三角結構。近年來,網絡安全風險和日益復雜的政治風險(如紅海危機)如何改變瞭風險評估模型,以及保險業如何應對巨型船舶一旦發生重大環境事故的潛在索賠,是本章的關注點。 4.3 區域衝突與貿易通道的重塑: 本書分析瞭特定地緣衝突(如烏剋蘭危機對黑海航運的影響)如何迫使全球貿易流嚮發生永久性改變。同時,隨著全球供應鏈的“去風險化”趨勢,區域化、近岸化(Near-shoring)的趨勢對遠洋乾綫航運的需求産生瞭長期性影響。這不僅僅是運輸距離的變化,更是對全球航運網絡拓撲結構的根本性挑戰。 --- 結語:航運業的未來:韌性、適應性與可持續性 在本書的最後,我們總結道,航運業正站在一個曆史性的十字路口。技術革命、環境壓力和地緣政治碎片化,共同塑造瞭一個前所未有的復雜運營環境。未來的成功者,將是那些能夠平衡規模經濟、技術集成,並果斷投入可持續能源轉型的參與者。航運業的未來,不再是追求速度或絕對的低成本,而是構建一個更具韌性、更可持續的全球貿易動脈。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價四 《中國海洋金融戰略》這本書,對於我這樣一個長期在金融行業摸爬滾打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也是一幅令人振奮的畫捲。它讓我看到瞭金融力量在國傢戰略層麵的巨大潛力,尤其是在海洋經濟這個充滿未知與機遇的領域。作者的分析鞭闢入裏,從宏觀的國傢戰略,到微觀的金融産品設計,都進行瞭細緻的剖析。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金融賦能海洋發展”這一核心觀點的深入闡釋,它不僅僅是簡單的資金投入,更是通過金融的杠杆作用,撬動資源,優化配置,驅動創新,分散風險。書中對於如何構建一套既符閤中國國情,又能與國際接軌的海洋金融體係的思考,讓我深受啓發。作者不僅提齣瞭理論框架,還結閤瞭大量的實踐案例,使得論述更加生動和落地。讀完這本書,我更加堅信,中國的海洋未來,需要依靠金融的智慧和力量去開闢,去建設,去繁榮。這本書為我指明瞭一個新的研究方嚮和實踐領域,讓我對接下來的工作充滿瞭新的思考和動力。

評分

評價二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中國經濟發展的普通讀者,我最近有幸拜讀瞭《中國海洋金融戰略》這本書。這本書的內容給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震撼,它以一種宏觀的視角,深刻揭示瞭金融在驅動中國海洋經濟發展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書中詳細闡述瞭國傢在海洋金融領域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如何通過一係列創新性的金融工具和政策,來促進海洋資源的有效利用和保護。我尤其對書中關於藍色金融體係構建的論述印象深刻,作者認為,發展藍色經濟需要強大的金融支撐,而藍色金融不僅是資金的供給,更包含瞭風險管理、産業引導、技術創新等多個層麵。書中對海洋保險、海洋信托、海洋債券等金融産品的深入分析,讓我對金融在海洋産業中的應用有瞭更直觀的認識。同時,作者也指齣瞭發展海洋金融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並提齣瞭相應的防範措施,這使得整本書的論述更加嚴謹和全麵。讀完此書,我深刻認識到,中國的海洋發展絕不僅僅是依靠自然資源的索取,更是依靠智慧的金融戰略來驅動,這是一種可持續發展模式的體現。

評分

評價三 讀完《中國海洋金融戰略》一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次對中國海洋經濟版圖的深度掃描,而且是通過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金融。作者的筆法可以說是行雲流水,將枯燥的金融概念與波瀾壯闊的海洋事業巧妙地融閤在一起。書中關於如何構建一個能夠支撐國傢海洋強國戰略的金融體係的論述,讓我耳目一新。它不僅僅是停留在概念層麵,而是深入到瞭具體的金融産品設計、市場機製構建、以及監管政策的調整等方方麵麵。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海洋金融創新”的部分感到興奮,作者列舉瞭許多生動案例,展示瞭金融如何賦能海洋産業的轉型升級,比如通過綠色金融支持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通過科技金融加速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又或者通過跨境金融打通國際海洋閤作的通道。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海洋不僅僅是地理概念,更是經濟增長的新藍海,而金融,則是開啓這片藍海的關鍵鑰匙。作者在分析中也展現瞭對國際海洋金融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並提齣瞭中國如何在其中發揮更大作用的建議,這讓我對中國的未來發展充滿瞭信心。

評分

評價五 近期有幸品讀《中國海洋金融戰略》一書,這本書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洞察力,為我打開瞭一扇認識中國海洋發展的新窗口。我一直認為,金融的力量是無窮的,而這本書恰恰是將金融與國傢最宏大的戰略之一——海洋發展巧妙地結閤起來,展現瞭金融在推動一個國傢走嚮海洋強國過程中的關鍵作用。書中對於海洋經濟的各個細分領域,如海洋資源開發、海洋交通運輸、海洋科技創新等,都進行瞭深入的分析,並探討瞭如何通過金融手段來支持和促進這些領域的發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風險管理與金融創新”的論述,它清晰地勾勒齣瞭在廣闊而復雜的海洋環境中,金融機構如何通過創新的産品和服務來規避風險,同時抓住機遇。從海洋保險到藍色融資,從海洋基金到海洋信托,書中對各種金融工具的介紹,讓我對金融服務海洋經濟有瞭更全麵的認識。作者的論述邏輯嚴謹,層層遞進,既有理論的高度,又不失實踐的深度,讀起來引人入勝,讓我對中國海洋未來的發展充滿瞭期待。

評分

評價一 最近我被一本叫做《中國海洋金融戰略》的書吸引住瞭,雖說我並非金融專業人士,但作者的筆觸卻非常平易近人,仿佛在和我進行一場深入的對話。書中對於中國廣闊的海洋資源的描述,以及如何將其轉化為具有戰略意義的金融資本,描繪齣瞭一幅令人振奮的藍圖。讀著讀著,我仿佛能看到黃海、東海、南海的波濤中蘊藏著巨大的財富,而金融,就像是連接這些財富與國傢發展的橋梁。作者深入淺齣地探討瞭海洋經濟發展的現狀,從漁業、旅遊業到深海開發、海上能源,每一個領域都被賦予瞭金融賦能的視角。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風險管理的分析,麵對海洋經濟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如何構建穩健的金融體係,作者給齣瞭很多極具啓發性的思考。此外,書中還描繪瞭中國在全球海洋金融格局中的定位,以及如何通過創新金融産品和服務,提升中國在國際海洋經濟中的話語權。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關於金融的著作,更是一部關於國傢發展戰略的恢弘篇章,它讓我對中國的海洋未來充滿瞭期待和想象。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