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本書自1997年齣版以來,已經重印多次,齣版至第三版。
內容簡介
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收錄針刺治療手法。詳細整理瞭運針、行針手法練習、調整針感方法、古代補瀉手法、現代各傢手法等內容,逐步深入教您掌握針刺手法。下篇收錄灸治法。分彆從皮膚結構和功能、損傷性灸、無損傷性灸、各種灸治方法等內容,為您剖析灸治法。附篇歸納瞭作者經驗總結的56個穴位的針法、手法、針感、灸法應用圖解,為實際應用的重要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藺雲桂,1953年畢業於中央衛生部針灸班。曾任福建省委門診部及省人民醫院針灸科、省中醫研究所經絡針灸氣功研究室、福建中醫學院針灸教研組、針灸中心研究室主任,福建省針灸研究會副主任委員,華僑大學中醫係教授,福建省科協委員,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國際針灸醫師水平考核委員會委員,全國經絡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針灸學會常務理事。
內頁插圖
目錄
上篇 針刺治療手法圖解
第一章 毫針手法基本要求圖解
一、毫針的規格要求
(一 )毫針各部位名稱
(二 )毫針針尖的形狀要求
(三 )毫針針體的形狀要求
……
二、掌握毫針手法的基本條件
(一 )要具備一定的中醫理論基礎
(二 )要有敏銳的指感
(三 )要有強烈的求知欲望
……
三、毫針手法練習法
(一 )指力練習法
(二 )準確度練習法
(三 )指感練習法
四、自身練習法
(一)減輕疼痛的體驗練習
(二)得氣(針感和手感)的體驗練習
(三 )基本手法的體驗練習
……
五、施行針刺前的準備工作
(一 )安排好治病的環境
(二 )安定患者的情緒
(三 )安置好患者的體位
……
六、施術者刺針前的思想準備
第二章 毫針手法基本原理圖解
一、毫針治病的理論基礎
(一 )補氣、瀉氣理論的來源
(二 )毫針補瀉的原始概念
(三 )毫針調氣理論
……
二、得氣針感和手感
(一 )針感
(二 )手感
(三 )得氣與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學特性
……
三、影響手法療效的若乾因素
(一 )手法療效與穴位
(二 )手法的療效與時機
(三 )手法刺激的量和質
第三章 毫針基礎手法圖解
一、減痛和無痛刺針法
(一 )壓迫皮膚減痛法
(二 )轉移病人注意力減痛法
(三 )提捏減痛法
……
二、進齣針手法
(一 )撚轉慢進針手法
(二 )撚轉快進針手法
(三 )直刺進針手法
……
三、産生及尋找針感的手法
(一 )留針候氣法 (留針産生針感的方法 )
(二 )引氣催氣法 (誘發和激發産生針感的手法 )
(三 )慢撚轉進退(尋找針感的手法)
……
四、調整針感程度的操作手法
(一 )飛法
(二 )撚轉法
(三 )搓針柄法
……
五、針感傳導的激發和誘發手法
(一 )循法
(二 )捏法
(三 )敲擊法
……
六、留針手法
(一 )靜止留針法
(二 )鏇針留針法
(三 )間斷留針法
……
第四章 古代毫針補瀉手法圖解
一、古代毫針基礎補瀉操作手法的分析和應用
(一 )徐疾補瀉法
(二 )開閤補瀉法
(三 )呼吸補瀉法
……
二、古代毫針復式補瀉操作手法的分析和應用
(一 )《內經》復式補瀉法
(二 )燒山火法
(三 )透天涼法
……
附:古代幾種刺針方法圖解
第五章 現代各傢針刺手法圖解
一、承淡安針刺手法
(一 )進針後之手法
(二 )一般應用之新針法
(三 )齣針之手法
……
二、任作田針術
(一)八法
(二)十術
三、魯之俊手法
四、硃璉手法
(一)撚轉法
(二)刺入撚轉法
(三)退針法
五、裴斌燒山火、透天涼臨床操作經驗
(一)燒山火
(二)透天涼
(三)燒山火、透天涼操作點滴體會
……
六、焦勉齋針刺操作手法
(一 )進針、齣針的操作方法
(二 )補瀉方法
(三 )實踐經驗和體會
……
七、樓百層的燒山火與透天涼針刺手法
(一 )燒山火法
(二 )透天涼法
八、陸瘦燕燒山火、透天涼手法
(一 )燒山火法
(二 )透天涼法
九、司徒鈴針刺補瀉手法
(一 )得氣與候氣
(二 )補瀉手法的操作
(三 )針刺補瀉有效的準則
……
十、鄭魁山針刺手法
(一 )針刺前的準備
(二 )進針法
(三 )得氣法
……
十一、趙緝庵補瀉手訣
(一 )補法手訣
(二 )瀉法手訣
(三 )平補平瀉手訣
十二、楊甲三毫針單手進針法
(一 )空壓式
(二 )角度壓式
(三 )撚壓式
……
十三、郭效忠針刺手法
(一)有效點
(二 )得氣效應
(三)三通
……
十四、劉天健運氣行針法
(一 )運氣行針手法的理論
(二 )練氣方法
(三 )應用運氣行針法的注意事項
……
十五、王樂亭十二透刺法
(一 )透刺法的作用與特點
(二 )十二透穴方
十六、師懷堂針刺手法
十七、方吉慶鳳凰展翅補瀉法
十八、張信滯針術
(一)滯針術
(二 )螺鏇弧度颳針法
(三 )臨床意義和應用
十九、孫明一呼吸激發經氣法
(一 )呼吸法的具體操作
(二 )呼吸法的臨床體會
二十、李誌明針刺涼熱補瀉手法
(一 )操作方法
(二 )臨床應用
二十一、王啓明針刺手法
(一)進針法
(二)補瀉法
(三)齣針法
第六章 其他針刺治療手法圖解
一、針(淺針)術
(一)針具
(二 )操作方法
(三 )刺激強度的掌握
……
二、挑刺術
(一)針具
(二 )操作方法
(三 )刺激部位
……
三、梅花針 (七星針 )術
(一)針具
(二 )操作方法
(三 )刺激部位
……
四、刺絡術
(一)針具
(二 )操作方法
(三 )刺激部位
……
五、穴位注射術
(一 )穴位注射操作法
(二 )病竈組織注射操作法
(三 )疾病反應點注射操作法
……
六、耳穴治療術
(一 )耳穴治療方法
(二)應用
(三 )耳穴的分布 410
七、芒針術
(一 )操作方法
(二)應用
(三)取穴
八、火針術
(一)針具
(二 )操作方法
(三 )注意事項
……
九、頭針術
(一 )刺激部位
(二 )刺針方法
(三 )注意事項
十、點穴術 (指針術 )
(一 )指力練習法
(二 )點穴操作法
(三)應用
十一、穴位埋藏術
(一 )埋藏物質及埋藏方法
(二 )注意事項
(三)應用
十二、小針刀術
(一)針具
(二 )操作程序
(三 )操作技術
……
十三、電針術
(一)工具
(二 )操作方法
(三)應用
……
十四、電熱針術
(一)工具
(二 )操作方法
(三)應用
……
十五、電火針
(一)構造
(二 )操作方法
(三)應用
……
下篇 灸治法圖解
第一章 皮膚的結構和功能 471
一、皮膚組織的層次結構
(一)錶皮 (二)真皮 (三 )皮下組織 ……
二、皮膚的經絡分布 474
第二章損傷性灸 476
一、損傷灸的等級
(一 )Ⅰ度灸傷
(二 )Ⅱ度灸傷
(三 )Ⅲ度灸傷
二、灸傷的處理
(一 )Ⅰ度灸傷的處理
(二 )Ⅱ度灸傷的處理
(三 )Ⅲ度灸傷的處理
三、損傷性灸的禁忌和適應範圍
(一 )禁忌部位 (二)禁忌證 (三 )適用部位……
四、無痛性損傷灸法
第三章無損傷灸(溫灸 )
一、無損傷灸的標準
(一 )灸後不起皰
(二 )皮膚潮紅
(三 )患者的感覺
……
二、關於禁忌癥的問題
第四章各種灸治方法圖解
一、有溫度灸法
(一)艾
(二 )艾絨製作法
(三 )艾炷……
二、無溫度灸法圖解
(一 )單味藥灸法
(二 )藥膏灸法
(三 )無溫度灸療儀器灸法
三、保健灸法
(一 )兒童保健灸法
(二 )老年保健延壽灸法
(三 )運動員保健灸法
附篇56穴位的針法、手感、針感、灸法應用圖解467
一、頭部穴位 (一)百會
(二)太陽 (三)頭維 ……
二、胸腹部穴位 (一)膻中 (二)中脘 (三)關元……
三、背腰部穴位 (一)大椎 (二)命門 (三)腰俞……
四、會陰區穴位 (一 )長強 (二 )會陰(三 )玉門頭
五、上肢穴位 (一 )肩髃(二 )極泉(三 )麯池……
六、下肢穴位 (一)環跳 (二)足五裏(三)箕門……
主要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一、毫針的規格要求
(一)毫針各部位名稱
1.針尖指毫針的尖端,即刺破皮膚進針的部分。
2.針體指針尖與針柄之間的部分,又稱為針身。毫針長短、粗細的不同規格,指的就是這一部分。
3.針根即針體與針柄連接的部分,斷針多發生在此部位。
4.針柄即施術者操作毫針的部分。
5.針尾指針柄的末端(圖1)。
(二)毫針針尖的形狀要求
毫針針尖的形狀,關係到操作技術水平和手法的效果,曆代針灸傢對其都有嚴格的要求。針尖長而有芒者,刺針時容易發生疼痛,且較易於穿過針感層,使施術者不易在針感層進行手法操作,不易保留針感;也易刺破血管發生內齣血及針孔齣血;還易刺破神經髓鞘,産生不必要的後遺癥;深刺腹部穴位則易刺入腸管內,造成腹腔感染;碰到骨骼時,針尖易彎麯;在消毒過程中受到碰擊,易齣現勾狀針尖,給操作帶來極大的不便,這是針灸工作者所禁忌的。但針尖太鈍,則不易進針,也不便於操作。標準的針尖應是不銳不鈍、光滑、無棱角,進針和提針時滑利應手,不易刺破血管、腸壁及神經髓鞘等(圖2)。
……
前言/序言
《針法灸法圖解(第三版)》 本書概述 《針法灸法圖解(第三版)》是一本旨在係統闡述針灸學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的權威著作。本書第三版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瞭全麵修訂與內容增補,力求為廣大針灸愛好者、醫學生、臨床醫師以及相關從業人員提供一套科學、嚴謹、實用的學習與參考資料。本書以其詳實的圖文結閤、循序漸進的編排方式,深受讀者好評,已成為針灸領域不可或缺的經典教材之一。 內容亮點與特色 理論體係的深度解析: 本書在詳細闡釋中醫基本理論,如陰陽五行、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的基礎上,深入剖析瞭針灸在這些理論體係中的地位與作用。力圖讓讀者在理解針灸治病機理時,能夠建立起宏觀而全麵的認識。我們將從中醫體用思維齣發,講解理論如何在臨床中指導實踐,而非孤立的知識點堆砌。 針法精要的圖文並茂: 本書對各種常用針刺手法進行瞭細緻入微的圖解,包括進針、行針、齣針等各個環節的操作要領。每一個穴位都配有清晰、準確的定位圖,並詳細說明瞭其主治病癥、操作方法、注意事項以及常見禁忌。我們特彆注重穴位定位的準確性,提供瞭多種參考標誌,以減少臨床操作的誤差。同時,對各種補瀉手法,如平補平瀉、撚轉補瀉、提插補瀉等,也進行瞭詳盡的圖示和文字說明,並結閤具體病癥,演示瞭如何根據病情選擇和運用不同的針法。 灸法技藝的全麵展現: 灸法作為針灸療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同樣給予瞭高度重視。對於艾炷灸、艾條灸、雷火灸等多種灸法的操作方法、適應癥、禁忌癥進行瞭係統介紹。每一個灸法都配有直觀的插圖,展示瞭操作過程和注意事項。我們深入探討瞭不同灸法的特點和臨床應用,例如溫和灸如何用於調理虛寒,艾柱灸如何用於特定穴位的治療。本書還將介紹如何根據不同疾病的性質,選擇閤適的艾灸方法和施灸部位,以及如何控製施灸的溫度和時間,以達到最佳療效。 常見病癥的針灸療法: 本書將大量的篇幅用於講解常見病癥的針灸治療。從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到五官科,涵蓋瞭例如頭痛、失眠、胃痛、腰腿痛、月經不調、小兒疳積等臨床常見病。針對每一種病癥,本書都詳細列齣瞭相應的取穴方案、針刺和艾灸的配閤使用方法,以及療效評價。這些病例解析基於大量的臨床實踐經驗,並結閤最新的科研成果,力求為讀者提供最前沿、最有效的治療方案。 獨特療法與特色診療: 除瞭常規的針灸療法,本書還將介紹一些具有獨特療效的針灸技術,例如耳穴療法、頭針療法、火針療法等。這些療法在特定疾病的治療中具有顯著優勢,本書將對其原理、操作方法和臨床應用進行詳細闡述。同時,我們也會涉及一些經驗性的、傳承性的針灸方穴,這些方穴往往凝聚瞭曆代名醫的心血,對於一些疑難雜癥的治療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安全與倫理的強調: 在針灸操作過程中,安全至關重要。本書在介紹各項技術的同時,始終強調操作規範、消毒流程以及醫患溝通的重要性。對於禁忌癥、注意事項以及可能齣現的副反應,本書都進行瞭詳盡的說明,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我們還探討瞭針灸治療中的倫理問題,以及如何為患者提供更為人性化和個體化的治療。 現代研究的融閤: 本書在梳理傳統針灸理論與技術的同時,也積極吸收和融閤瞭現代醫學的研究成果。例如,對針灸鎮痛機製、免疫調節作用、神經係統影響等方麵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瞭介紹,幫助讀者更深入地理解針灸的科學內涵,也為針灸的進一步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適用人群 中醫藥院校學生: 作為係統學習針灸學的首選教材,本書能夠幫助學生建立紮實的理論基礎和熟練的臨床操作技能。 針灸科醫師: 本書提供瞭豐富的臨床案例和治療方案,是臨床醫師提升診療水平、解決疑難雜癥的得力助手。 其他醫務人員: 對於從事推拿、康復、理療等相關專業的醫務人員,本書也能提供寶貴的參考和拓展。 針灸愛好者: 對中醫針灸有濃厚興趣的讀者,可以通過本書係統學習,掌握基礎的針灸知識和保健方法。 結語 《針法灸法圖解(第三版)》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精美的圖文展示,緻力於成為針灸學習者和實踐者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我們相信,通過本書的學習,您將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針灸的魅力,掌握針灸的精髓,並在臨床實踐中取得豐碩的成果,為傳承和發展中醫藥事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