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易鈎沉:伏羲八卦、六十四卦符號體係破譯

古易鈎沉:伏羲八卦、六十四卦符號體係破譯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美] 陳少彤 著
圖書標籤:
  • 易經
  • 八卦
  • 伏羲
  • 符號學
  • 鈎沉
  • 文化研究
  • 古代文明
  • 神秘學
  • 中國哲學
  • 卦象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夏齣版社
ISBN:9787508089355
版次:1
商品編碼:1197694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40
字數:15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易學以源遠流長、深奧玄妙著稱,普通人難以窺其藩籬。然而,在曆史的深處,中華文明曙光初露之時,新石器時代青墩遺址的麋鹿角上,已有卦畫的影子。這些遠早於甲骨文的符號,到底是易卦的初始符號,還是原始文字,抑或是古老的數字?八卦之中除瞭易象易理,還藏有什麼玄機?請看《古易鈎沉:伏羲八卦、六十四卦符號體係破譯》。

作者簡介

  陳少彤,1935年生於通遼。1964—1968年就讀於內濛古師範學院中文係漢語言文學專業,並自修古漢語,研讀黑格爾哲學。1980年加入內濛古社科院哲學史研究會,研究濛古族哲學史,承擔元代保巴易學著作課題。齣版有《周易原旨·易源奧義》(中華書局,2009)等,主要論文有《<易源奧義>一書的哲學思想》《保巴及其著作中的哲學思想》《保巴生平著作及哲學思想》等,撰寫《中國大百科全書》(1987年10月第一版)“保巴”(《哲學》捲Ⅰ)、“《周易原旨》”(《哲學》捲Ⅱ)等條目。

目錄

第一章 伏羲八卦符號體係計數破譯
1.二進製符號計數法
2.八個符號數字
3.三元數組
4.籌算符號二進製三位數、八進製一位數計數錶

第二章 六十四卦符號體係計數破譯
1.八進製符號數字計數法
2.二進製六位數與八進製兩位數符號數字計數

第三章 六十四卦符號數字計數推理演繹
1.六十四卦符號數字、八進製兩位數符號數字計數錶
2.演繹八進製三位數符號數字計數錶
3.演繹八進製四位數符號數字計數錶
4.演繹八進製五位數符號數字計數簡錶

第四章 中國數係
1.二進製計數
2.八進製計數
3.十進製計數
4.六十四進製計數
5.電子計算機計數

第五章 中國數係的特徵
1.基數與首項
2.二元符號,三元數組
3.基數與進位製的關係
4.計數與數位的關係
5.進位邏輯
6.獨立計數

第六章 中國數係的産生和應用
2.二進製、八進製計數在古代生活中的應用
2.二進製、八進製計數在度量衡中的應用
3.二進製、八進製計數在十進製數學中的應用
4.中國數係,雄踞世界,獨領風騷

附錄一 伏羲易圖
1.伏羲八卦次序圖
2.伏羲八卦方位圖
3.六十四卦次序圖
4.六十四卦方位圖
附錄二 古代符號數字圖錶
後記
古易鈎沉:伏羲八卦、六十四卦符號體係破譯 內容簡介 《古易鈎沉:伏羲八卦、六十四卦符號體係破譯》是一部深入探究中華古老智慧源頭的學術力作。本書以嚴謹的考證和獨到的見解,緻力於破解伏羲八卦和六十四卦所蘊含的深邃符號體係,揭示其背後可能蘊藏的宇宙生成法則、自然運行規律以及先民的思維方式。本書並非對《易經》文本的簡單解讀或流傳已久的占蔔技巧的傳授,而是迴歸符號的本源,嘗試從更根本的層麵理解這些古老符號的構成邏輯和演變機製。 第一章:溯源伏羲,探尋符號的萌芽 本章首先將讀者帶迴遙遠的傳說時代,追溯伏羲氏創立八卦的可能曆史背景。我們不拘泥於傳說中的奇幻色彩,而是從考古學、人類學、符號學等多個學科視角齣發,推測早期人類如何通過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和感悟,逐漸形成抽象化的符號。重點將放在“陰陽”二元對立概念的起源,以及如何從簡單的綫條(爻)發展為具有不同組閤意義的符號。本章將對先秦時期關於伏羲創卦的零星記載進行梳理和辨析,嘗試還原其在中華文明早期發展中的曆史地位。我們將探討,在文字尚未完全成熟的時代,符號作為一種高效的信息載體和思維工具,是如何承擔起記錄、傳承和解釋世界的功能。 第二章:八卦之形,天地萬物的縮影 本章將逐一解析八個基本卦象(乾、坤、震、巽、坎、離、艮、兌)的內在結構與外在象徵。我們將從符號學的角度,剖析每個卦象由三條爻(陰爻、陽爻)組成的組閤原理,以及綫條的陰陽屬性如何賦予卦象不同的能量和意義。例如,乾卦的剛健、坤卦的包容、震卦的動蕩、巽卦的順承、坎卦的險阻、離卦的光明、艮卦的停止、兌卦的喜悅。本章將嘗試將這些卦象的象徵意義與其所代錶的自然現象(如天、地、雷、風、水、火、山、澤)進行對應,但強調這種對應並非簡單的擬形,而是對自然界本質屬性的一種抽象提煉。我們將深入研究古人如何通過對這些基本卦象的觀察和冥想,構建起最初的世界觀模型,並將其視為理解宇宙運行的鑰匙。 第三章:六十四卦之衍,宇宙圖景的展開 本章是本書的核心內容之一,將聚焦於八卦如何通過兩兩組閤生成六十四卦。我們將詳細闡述卦與卦之間的組閤規律,以及這種組閤如何創造齣更為復雜和精密的意義體係。本章將重點分析不同組閤卦象所代錶的動態過程、事物的發展趨勢以及人世間的各種情境。例如,乾上乾下的“乾”卦代錶的是事物圓滿、強盛的狀態;乾上坤下的“否”卦則象徵著事物阻礙、不通的狀態。我們將嘗試從符號組閤的邏輯齣發,理解六十四卦為何能夠涵蓋如此廣博的社會生活和自然變化。本章將引用大量早期文獻(如《係辭傳》等)中關於卦象組閤的論述,結閤符號學和係統論的視角,進行多角度的解讀,力求展現六十四卦體係的嚴謹性和完備性。 第四章:符號的意義,超越錶象的探索 本章將深入探討八卦、六十四卦符號所承載的深層意義。我們將嘗試從“象”、“數”、“理”三個層麵來理解這些符號。“象”是指卦象的形象化象徵;“數”是指與卦象相關的數量關係;“理”則是指隱藏在卦象背後的普遍規律和道理。本書將重點關注“理”的破譯,即探尋這些符號體係如何反映古人的宇宙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將研究這些符號在早期社會中可能扮演的角色,例如作為預測工具、道德規範、政治哲學乃至宇宙創生理論的基礎。本章將與其他古代文明的符號體係進行簡要的比較,凸顯中華古易符號的獨特性和原創性。 第五章:破譯之道,方法論的建構 本章將詳細闡述本書在破譯伏羲八卦、六十四卦符號體係時所采用的研究方法。這包括: 符號學分析: 運用符號學的基本原理,剖析卦畫綫條的筆畫、結構、組閤所蘊含的意義。 曆史文獻考證: 梳理和辨析與八卦、六十四卦相關的早期文獻,尤其是先秦時期的古籍,從中提取關鍵信息。 跨學科藉鑒: 藉鑒考古學、人類學、語言學、數學(特彆是邏輯學和集論)、係統論等相關學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論,為符號解讀提供更廣闊的視野。 邏輯推理與結構分析: 重點關注卦與卦之間、爻與爻之間的邏輯關係和結構特徵,推導其組閤規則和內在動力。 概念模型建構: 嘗試基於符號的解讀,構建古人可能存在的思維模型和宇宙模型。 本章將強調,本書的破譯並非基於神秘主義或個人玄想,而是力求以科學、嚴謹的態度,遵循邏輯和證據,去還原這些古老符號的本初意義。 第六章:未竟之思,未來的展望 盡管本書對伏羲八卦、六十四卦符號體係進行瞭深入的破譯,但我們深知智慧的探索永無止境。本章將對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進行反思,並提齣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嚮。例如,進一步的考古發現可能為符號的起源提供更直接的證據;對早期文字與符號關係的深入研究,可能揭示其相互演變的過程;藉助現代計算科學,或許可以對卦象的組閤規律進行更深入的量化分析。本書呼籲更多有誌於中華古老智慧研究的學者,共同投入到這一宏偉的事業中,不斷深化對這些寶貴文化遺産的理解。 《古易鈎沉:伏羲八卦、六十四卦符號體係破譯》的最終目標,是幫助讀者重新認識中華民族的早期智慧,理解這些古老符號體係所蘊含的普遍性和生命力,並從中汲取啓示,以更深刻的視角理解我們自身以及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本書獻給所有對中華文明的源頭、對古老智慧的本質、對符號背後的宇宙奧秘充滿好奇與探求精神的讀者。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厚重的書,光是翻開扉頁,就讓人感受到一種撲麵而來的學術氣息。我本來對傳統文化抱有濃厚興趣,特彆是那些關於起源和本質的探索,但很多時候,那些經典的闡釋都顯得高深莫測,讓人難以捉摸。然而,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獨特,它沒有直接跳入玄妙的哲學思辨,而是聚焦於最基礎的符號本身。作者似乎抱著一種“考古學傢”的心態,試圖將那些流傳韆古的卦象還原到它們最初誕生的語境中去。我尤其欣賞他對符號演變脈絡的梳理,那種抽絲剝繭的過程,讓原本模糊的圖騰變得清晰可見。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仿佛在參與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試圖理解古人是如何通過簡單的綫條來構建他們對宇宙的認知框架的。它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需要耐心和專注,但那種撥開迷霧、觸及核心的成就感,是其他同類書籍難以比擬的。

評分

說實話,我最初是被這個書名吸引的,那種“鈎沉”和“破譯”的字眼,帶著強烈的探索欲和顛覆性。我期待的,是那種能讓人茅塞頓開的洞見,而不是對現有理論的簡單復述。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真的嘗試去搭建一套自洽的邏輯體係。它不像那些泛泛而談的易學入門讀物,而是深入到每一個基本單元的結構和關係中去深挖。我記得有幾章專門討論瞭特定卦象在不同曆史時期的解讀差異,那種細緻入微的考證,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下瞭多大的功夫去查閱和比對那些古籍殘片。這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重塑。讀完之後,我再去看那些傳統的解卦辭,總能多一層對符號“原生意義”的理解,不再是被動接受解釋,而是主動去感受符號背後的原始張力。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結構化”的視角來看待古代的思維模式。我們常常把易經想象成一種算命工具,但這本書卻把它解構成瞭一個嚴謹的、具有高度係統性的信息編碼係統。作者在論述時,非常注重邏輯鏈條的完整性,很少齣現跳躍性的結論。它更像是一份嚴謹的學術報告,每一步推導都有據可循。我喜歡它那種冷靜剋製的筆調,沒有過度渲染神秘色彩,而是用一種近乎科學分析的態度去解剖這些古老的圖形。對於那些對古代數學、邏輯學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切入點,它展示瞭在文字係統尚未完全成熟的遠古時代,人們是如何運用視覺符號來構建復雜知識的。讀完閤上書本時,我感到的是一種由內而外的秩序感被重塑瞭。

評分

坦白講,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充滿挑戰的。它不是那種可以捧著咖啡隨意翻閱的休閑讀物,它要求讀者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儲備,並且需要不斷地進行對照和反思。我發現自己經常需要停下來,對照著書中的圖錶,反復揣摩作者對某個筆畫組閤的獨特解讀。這種“慢讀”的過程雖然費時,但卻極其有效,它強迫你走齣固有的認知舒適區。這本書的價值,正在於它敢於挑戰那些約定俗成的解釋,用一種近乎“破壞性重建”的方式來重新審視伏羲的構想。特彆是關於其“基礎單元”的構建邏輯那一塊,簡直是令人拍案叫絕,它將原本視為抽象概念的八卦,還原成瞭可被分析、可被邏輯推演的模塊,這對於任何希望深入研究中國哲學源頭的人來說,都是一份不可或缺的參考。

評分

從裝幀到內容,這本書都散發著一種沉甸甸的、非功利的學問氣息。它不是為瞭迎閤大眾市場而寫的通俗讀物,更像是作者多年心血的結晶,專注於特定領域的深度挖掘。我最欣賞的一點是,作者在討論符號的“破譯”時,始終保持著對古代文化創造者的尊重,他不是在“批判”古人,而是在“理解”古人。書中對那些晦澀難懂的爻辭的重新詮釋,常常能帶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仿佛找到瞭通往古人心靈世界的另一條密道。它提供給讀者的,不僅僅是對易學的新認知,更是一種麵對復雜信息時,如何保持批判性思維和係統性分析能力的訓練。這是一本需要時間去消化、去融入自己知識體係的書,讀完後,你很難再用舊有的眼光去看待那些流傳已久的符號瞭。

評分

非常棒的一本書,值得認真研究學習!

評分

探路者的嘗試

評分

用來研究易經的,希望有幫助,看完瞭再追評

評分

應該不錯!

評分

紙質不錯,滿意

評分

。。。。。。。。。。

評分

八卦數學的內容,還行。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探路者的嘗試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