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从事信息工程监理及相关服务的人员; 从事信息系统工程的业主单位人员,承建单位人员; 从事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的供方和需求方单位人员; 从事监理及相关服务的教育、培训和研究单位人员。 由国标《信息技术服务 监理 第1部分:总则》制定者编写的解读图书,专业性、指导性强。
内容简介
我国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行业从2002年发展至今,已有14年。鉴于我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市场的业务不断扩展,形成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的新市场。为了提高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水平,进一步规范监理行业,对过去的系列标准进行了修订。《信息技术服务 监理 第1部分:总则》(GB/T19668.1―2014)已于2014年12月5日发布,2015年4月1日实施。为了便于从事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教学和研究人员等对该标准有进一步的理解,由参与该国标制定的专家编写了《信息技术服务―― 监理总则理解与实施》。
作者简介
刘宏志,博士,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系主任,教授。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网络分会理事、信息工程监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IT监理的产生与发展 (1)
1.1.1 IT监理的酝酿 (1)
1.1.2 IT监理的启动 (4)
1.1.3 IT监理的发展 (6)
1.2 IT监理的基本概念 (10)
1.3 《监理总则》的组成和结构 (12)
1.3.1 《监理总则》的特点 (12)
1.3.2 一般标准的组成 (13)
1.3.3 《监理总则》的结构 (14)
第2章 《监理总则》前4章及必备要素解读 (15)
2.1 封面、目次及前言 (15)
2.1.1 封面 (15)
2.1.2 目次 (20)
2.1.3 前言 (22)
2.2 范围与规范性引用文件 (25)
2.2.1 范围 (25)
2.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6)
2.3 术语和定义 (27)
2.3.1 术语的标准化特征 (27)
2.3.2 术语选择原则及编写格式 (28)
2.3.3 术语分类及其解析 (30)
2.3.4 意思相近的术语对照表 (37)
2.4 缩略语 (37)
第3章 监理及相关服务技术参考模型 (39)
3.1 ITSS?介绍 (39)
3.1.1 ITSS?的原理 (39)
3.1.2 ITSS?的内容 (41)
3.1.3 ITSS?的核心价值 (41)
3.1.4 ITSS?的标准体系 (42)
3.2 技术参考模型 (43)
3.3 参考模型内容 (44)
第4章 监理支撑要素 (48)
4.1 监理法规及管理文件 (48)
4.2 监理合同 (50)
4.3 监理服务能力 (56)
4.3.1 概述 (56)
4.3.2 人员 (57)
4.3.3 技术 (61)
4.3.4 资源 (79)
4.3.5 流程 (82)
第5章 监理运行周期的服务内容和监理要求 (84)
5.1 规划设计部分的服务内容 (84)
5.1.1 规划设计部分的服务内容解析 (84)
5.1.2 咨询报告编制说明 (91)
5.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92)
5.1.4 初步设计方案编制说明 (95)
5.2 部署实施部分的监理要求 (97)
5.2.1 招标阶段 (97)
5.2.2 设计阶段 (99)
5.2.3 实施阶段 (101)
5.2.4 验收阶段 (102)
5.3 运行维护部分的监理要求 (103)
5.3.1 招标阶段 (103)
5.3.2 实施阶段 (105)
5.3.3 评估及认定阶段 (106)
第6章 监理内容 (108)
6.1 招标阶段 (108)
6.1.1 监理内容 (108)
6.1.2 监理流程 (114)
6.2 设计阶段 (117)
6.2.1 监理内容 (117)
6.2.2 监理流程 (124)
6.3 实施阶段 (127)
6.3.1 监理内容 (127)
6.3.2 质量控制 (127)
6.3.3 进度控制 (131)
6.3.4 投资控制 (133)
6.3.5 合同管理 (134)
6.3.6 文档资料管理 (135)
6.3.7 协调 (135)
6.3.8 监理流程 (136)
6.4 验收阶段 (138)
6.4.1 监理内容 (139)
6.4.2 监理流程 (148)
第7章 监理及相关服务的质量与评价 (150)
7.1 质量评价模型 (150)
7.2 评价原则 (151)
7.3 评价指标 (152)
7.4 特定项目的评价 (153)
第8章 《监理总则》附录的表格 (157)
8.1 表格名称 (157)
8.2 表格使用和填写说明 (159)
8.2.1 承建单位用表 (159)
8.2.2 监理机构用表 (165)
8.2.3 通用表格 (174)
附录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 (177)
参考文献 (183)
前言/序言
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大批信息系统工程陆续上马,为保证工程按时、按质完工,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应运而生。国务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重要文件,明确要求在信息化工程建设中实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度。实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度,对规范国内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管理、提高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成功率,提高信息系统工程的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保障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有效,持续和快速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际惯例接轨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行业从2002年发展至今,已有14年。按照2011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服务已被国家列为信息技术(以下称IT)咨询服务业范畴。2005—2007年,国家标准化管委会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一批监理标准,如《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 第1部分:总则》(GB/T 19668.1—2005);《通用布缆系统工程监理规范》;《电子设备机房系统工程监理规范》;《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监理规范》;《软件工程监理规范》;《信息化工程安全监理规范》。GB/T 19668系列标准的发布实施完善了我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规范体系,确立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在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中的地位与作用,推进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作在全国的普遍展开,对我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市场的发展起到了规范化的作用。监理界的领导和同仁们也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自2005年《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 第1部分:总则》(GB/T 19668.1—2005)发布实施起已有10年多了。鉴于我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市场的业务不断扩展,形成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的新市场。为了提高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水平,进一步规范监理行业,对其系列标准进行了修订。《信息技术服务 监理 第1部分:总则》(GB/T 19668.1—2014)已于2014年12月5日发布,2015年4月1日实施。
一般来说,在技术标准中只能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至于“为什么这样做”等理解性内容和一些与标准制定的相关问题就无法在标准中细述。为配合国家标准《信息技术服务 监理 第1部分:总则》(简称《监理总则》)的推广,由中国电子企业协会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分会、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网络应用分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商定出版本书,以参与这套《监理总则》制定的主要技术人员为骨干,并由这几年在监理界有显著成就的专家组成“国家标准GB/T 19668—2014《信息技术服务 监理》实施指南”编审委员会,专门对《监理总则》进行详细诠释,供信息技术服务的业主方(甲方,有的也称建设方)、承建方、监理方和主管领导单位及其有关各方人员参考。
为了更好地理解标准,本书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信息工程建设监理、信息工程监理、信息化监理、信息技术(IT)服务监理等概念统称表述为IT监理。对其他名词如业主单位、承建单位、监理机构、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和IT监理标准也在本书中做了统一。
本书的体系结构如下:
第1章 绪论。说明我国IT监理的产生与发展、IT监理的基本概念以及《监理总则》的组成和结构。
第2章《监理总则》前4章及必备要素解读。首先介绍了国家标准中封面、目次及前言的写作方法、格式等内容,然后按标准的章节顺序详细诠释了范围与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缩略语的具体内容。
从第3~7章,书中章节标题均与《监理总则》第5~9章的章节标题名称一致,这是为了便于使用者能直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第8章的监理表格,无论是对业主方、监理方还是承建方,都提供了《监理总则》附录中三种表格的使用说明,以及在《监理总则》正文中出现引用这些表格的条款。仔细阅读会有助于对《监理总则》条文的理解。
本书由刘宏志主编;胡静宜、卓兰、张晖副主编;巨小澎主审,书中各章节由以下作者完成:第1章,刘宏志;第2章,2.1刘宏志、2.2、2.3、2.4徐建有;第3章,郭锐;第4章,4.1郑雷雷、4.2孙美娜、4.3郭锐;第5章,5.1郭锐、5.2、5.3李海涛;第6章,6.1、6.2刘文志、6.3何瑞霞、6.4姜胜;第7章,曹晖;第8章,郭锐、刘学成、彭昱华、郑雷雷、张硕、汪丹丹、宋丽华,黄红;附录,刘宏志。全书由刘宏志负责统稿,特邀顾问葛迺康、贾卓生。本全书统稿由刘宏志负责。本书的编写,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赵波院长、林宁书记和高林副院长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中国电子企业协会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分会理事长徐耀明、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史惠康处长、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网络应用分会理事长肖方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徐全平副处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原总工程师柳纯录、中国电子企业协会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分会秘书长刘学成、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学德、北京交通大学贾卓生和葛迺康等领导的支持、帮助与指导。同时也得到了监理界的专家与同行,北京市北咨信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东、原总经理邢桂林、高级工程师蔡若谷、高级工程师裴露、高级工程师齐爱新,北京中百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刘庆波、总经理周威、总工程师卢学哲,北京肯思捷信息系统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王玉和、朱林;中国社会科学院葛健博士,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徐军库博士,北京交通大学张骏温,北京赛迪工业和信息化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管东升、吴芳茜,山东正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成,北京时代鼎典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要玉禄,宁波赛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洪全,成都安美勤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邓跃良,上海三零卫士信息安全有限公司邬敏华,新疆天衡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斌,中国电子企业协会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分会李倩、程岩,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蔡强教授、教务处副处长李海生教授,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徐水营高级工程师等专家和同仁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硕士研究生朱方方、李红、韩福霞、潘超、吴丹、冯振海、赵豆豆、庞红美、张广旭、靳听格等在收集整理资料方面做了部分工作,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同行的学术研究成果,借鉴和引用了参考文献中的部分内容,在此谨向这些参考文献的编著者表示真诚的感谢。
信息技术仍在不断地发展,相应的IT监理也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有许多问题仍然需要探索和学习,加上编者水平有限,本书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或疏漏,在此,我们由衷地希望有关专家与读者给予指正,以便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探寻数字化浪潮下的管理艺术:《信息技术服务:监理总则理解与实施》深度解读 在飞速发展的数字时代,信息技术(IT)已不再是简单的工具,而是驱动企业运营、创新和竞争力的核心引擎。随之而来的,是对IT服务质量、效率、安全以及成本效益的日益严苛的要求。如何在纷繁复杂的IT环境中,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预算完成,最大化IT投资的价值,成为摆在每一位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信息技术服务:监理总则理解与实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本书并非一本零散的技术手册,也不是堆砌枯燥的理论,而是一本致力于为读者构建系统化IT监理思维,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的著作。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IT监理的核心价值与关键要素,旨在帮助读者理解监理的“为什么”,掌握监理的“做什么”,并熟练运用监理的“怎么做”,从而在信息技术服务的全生命周期中,实现有效的管控与优化。 理解IT监理的基石:为何需要监理? 在正式探讨监理的实践之前,本书首先旗帜鲜明地阐述了IT监理存在的根本意义。它不是一种额外的负担,而是保证IT服务成功交付、风险可控、价值最大化的必要手段。书中详细分析了信息技术服务项目所面临的固有挑战:技术的快速迭代、需求的不断变更、供应商的复杂性、跨部门协作的难度,以及项目失败可能带来的巨大损失。 通过对这些挑战的深入剖析,读者将清晰地认识到,缺乏有效的监理,IT项目极易陷入“需求不清”、“范围蔓延”、“技术瓶颈”、“沟通障碍”、“质量失控”、“成本超支”等泥潭。本书强调,IT监理的本质在于“预防”而非“救火”,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介入,规避潜在风险,引导项目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它关注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实现,更包含项目管理、合同管理、风险管理、质量保证、沟通协调等诸多维度。 监理的核心要素:构建知识体系 《信息技术服务:监理总则理解与实施》将IT监理的知识体系系统地分解为几个核心章节,每个章节都旨在构建读者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认知框架。 总则与原则: 本书开篇即明确了IT监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这包括但不限于:目标导向、风险可控、质量优先、成本效益、合同约束、信息透明、持续改进等。这些原则贯穿于整个监理过程,是指导监理人员进行判断和决策的根本依据。读者将了解到,任何监理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些核心原则展开,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 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理: IT项目的生命周期是一个连续而动态的过程,从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部署,到上线运行、维护支持,每个阶段都蕴含着不同的挑战和监理重点。本书将项目的各个阶段与监理活动紧密结合,详细阐述了在不同阶段应关注的重点、应采取的监理措施以及应产出的监理成果。例如,在需求分析阶段,监理的重点是确保需求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行性;在开发阶段,监理则侧重于代码质量、开发进度和技术方案的合规性;在测试阶段,监理需要关注测试的全面性、有效性和缺陷的修复情况。 关键管理领域: 除了项目生命周期,本书还深入探讨了IT监理在几个关键管理领域的应用: 合同与供应商管理: 许多IT项目都涉及第三方供应商的合作。本书详尽解读了IT服务合同的关键要素,如何审查合同条款以保障己方权益,以及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如何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估和风险管控。这包括明确服务级别协议(SLA)、变更管理流程、知识产权保护等。 质量保证与控制: IT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业务的稳定运行。本书介绍了各种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如评审、检查、测试策略、缺陷管理等,以及如何在监理过程中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和反馈机制,确保交付的IT服务符合预期的质量标准。 风险管理: IT项目固有风险较高,本书系统地讲解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的流程,以及如何在监理过程中主动识别和管理潜在风险,将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降至最低。 变更管理: IT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伴随着需求的变更,而无效的变更管理是导致项目失控的重要原因。本书详细阐述了规范的变更管理流程,如何进行变更的评估、审批、实施和验证,以及监理在其中发挥的监督作用。 沟通与协调: IT项目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有效的沟通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本书强调了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定期召开项目会议,清晰地传达项目进展、问题和决策的重要性,以及监理在信息传递和协调各方关系中的桥梁作用。 实施IT监理的路径:从理解到行动 理论的学习最终需要转化为实践。《信息技术服务:监理总则理解与实施》的价值在于其高度的实践性,它不仅教会读者“是什么”,更指导读者“怎么做”。 监理的组织与角色: 本书清晰地界定了IT监理的组织架构和不同角色的职责。这包括监理机构的设立、监理团队的组建、监理人员的任职资格与能力要求,以及监理人员与项目团队、建设单位、供应商之间的协作关系。它强调了独立性、专业性和客观性是合格监理人员必备的素质。 监理工作流程与方法: 书中提供了详细的IT监理工作流程,从监理启动、计划编制、实施监控,到监理报告的撰写、监理结论的形成。它介绍了多种常用的监理工具和方法,如检查表、评审会议、现场考察、数据分析等,并指导读者如何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和应用合适的工具。 监理成果的产出与应用: 监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产出有价值的成果。本书详细阐述了各类监理报告(如监理规划、周报、月报、专题报告、最终监理报告)的编写要点和应用价值。这些报告不仅是项目过程的记录,更是为项目决策者提供依据、推动问题解决、实现改进的重要载体。 常见误区的规避与优化: 在实践过程中,IT监理也可能遇到各种误区,例如过于关注细节而忽略整体、过度强调形式而忽视实质、缺乏独立性而流于表面等。本书通过分析这些常见误区,并提供相应的规避策略和优化建议,帮助读者少走弯路,提升监理的实效性。 面向未来的展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正在重塑IT服务的格局。本书在结尾处也对未来IT监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鼓励读者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适应新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提升自身在数字化浪潮下的监理能力。 本书的独特价值 《信息技术服务:监理总则理解与实施》的独特价值在于其系统性、全面性和实践性。它并非简单罗列技术细节,而是从宏观的管理视角出发,将IT监理置于企业战略和业务发展的框架下进行审视。它打破了技术与管理的界限,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理解和实施IT监理的完整蓝图。 本书适合所有参与信息技术服务项目管理和交付的专业人士,包括但不限于: IT项目经理: 掌握监理的精髓,能够更有效地管理项目团队和供应商,规避项目风险,确保项目成功。 企业信息部门负责人: 建立健全IT监理体系,提升IT服务整体水平,优化IT投资回报。 合同与采购部门人员: 深入理解IT服务合同的关键点,有效管理供应商,保障企业权益。 质量保证与风险管理专员: 学习和应用IT监理中的质量和风险管理方法,提升专业能力。 外部IT咨询顾问: 获得系统性的IT监理知识体系,为客户提供更专业的咨询服务。 对IT项目管理感兴趣的在校学生和新兴从业者: 建立扎实的IT管理基础,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服务:监理总则理解与实施》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实操手册”,它以清晰的逻辑、深刻的洞察和丰富的内容,帮助读者理解IT监理的价值,掌握IT监理的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从而在瞬息万变的数字化时代,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驱动业务持续创新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