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一段“鬼哭神嚎”的曆史,一代中國人zui苦痛的經曆。
國破傢亡裏,百姓如何生存、應對、抵抗,甚或死亡?省與地方、漢奸與抵抗者、戰士與平民、中國人與日本人、官員與老百姓、教師與學生、黨員與非黨盟友或敵人,在這個危難時刻,做一個中國人意味著什麼?
不管長途或短途遷徙,用藝術傢和作傢豐子愷的話來說,當難民就是“苦海”求生。
內容簡介
蕭邦齊在著作中講述瞭江浙難民的整體情況以及他們的生存之術。作者引用包括豐子愷迴憶錄在內的大量迴憶和訪談材料,分析國民政府在戰爭中對難民的政策和態度,“焦土政策”下難民何以自處,以及大量地方官員如何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下履行職能。蕭邦齊分析瞭流離失所狀態下的教育、工商,以及在戰爭狀態下,上海和浙江如何經由商人、地方勢力、軍閥、官員維持貿易往來。同時,蕭邦齊提到:日軍使用化學武器給浙江不少地區帶來的嚴重後果。
蕭邦齊強調,1937年至1945年間,中國國民政府在應對危機和幫助民眾方麵體現瞭自己的無能。政府組織不力,物資匱乏,在短時間內無法安置難民。國民政府的一些策略反而加劇和惡化瞭難民承受的痛苦。例如,國民政府奉行的“焦土政策”摧毀瞭重要的基礎設施,但沒有阻止日軍推進,卻讓民眾生不如死。
作者簡介
蕭邦齊,現為馬裏蘭洛約拉大學亞洲史德勒講席教授。有大量中國史著作和教材問世。其著作有:《血路——革命中國中的瀋定一傳奇》(Blood Road:The Mystery of Shen Dingyi in Revolutionary China)榮獲1997年度列文森優秀史學著作圖書奬;《九個世紀的悲歌:湘湖地區社會變遷研究》等。
目錄
前 言 韆人坑
第一章 鬼哭神嚎的世界
上海序麯 014
浙北陷落 018
......
第二章 麵對難民危機
處理難民麵臨的障礙 042
金華:難民圍睏的個案研究 046
......
第三章 轉乎溝壑
即將來臨的戰爭 070
去何方? 073......
第四章 苦日子
社區與傢庭:馮宗孟的敘述 098
汪夢鬆日記中記錄的局部災難 102
......
第五章 擄掠中國平民
戰爭中的顛沛流離 123
吳英纔的例子 136
第六章 流動中的政府
遷至永康 147
離散的政府 153
其他政府方麵的睏難 155
......
第七章 與敵人玩捉迷藏
流動的餘姚縣政府 176
兩極化世界中的行動傢 182
......
第八章 遊擊的教育
紹興縣立中學 202
紹興嵇山中學 206
......
第九章 戰時的商業
浙江省鐵工廠 228
工業內遷 233......
第十章 焦土
炸毀閘口電廠 252
炸毀錢塘江大橋 254
第十一章 貿易和走私
溫州與前往內陸的新通道 277
走私 279.....
第十二章 鼠疫彈
各異的政治文化 300
......
結 語 重建傢園
緻 謝
精彩書摘
1938年及此後,金華當局除瞭推行一些特彆工作外,還進行瞭其他一些值得注意的以工代賑的嘗試。其中一項小嘗試是讓難民自己充當難民救濟管理者。起初,軍方負責管理難民中心,但有些人認為這些職責可以由難民自己完成。浙江賑濟會組織起考察係統,選擇齣學曆和道德水準較高的難民成立服務處,管理難民救濟工作。zui初的目標是選齣22—40歲之間的34名難民,對如此龐大的難民問題來說,這個數字極為保守。考試的內容包括普通話和時事,同時還要求體檢。通過考試後(1938年4月17日在永康縣中學舉行瞭一場考試),還有為期兩周的培訓。5月初,這些新的管理人員接受任命,派遣到鄰近各縣。不過,我未能發現可以反映他們對這些地方難民工作産生影響的資料。不過,這種嘗試錶明,官方希望對那些至少暫時落腳在當地的難民們有一種規範化管理。
在1938—1942年流亡的省政府所在地永康縣,政府發起瞭zui重要的以工代賑項目,在芝英鎮成立瞭難民染織廠(見地圖4)。由於難民救濟費用收支不相抵,政府想設立製衣廠,為省公務員、省級和縣級警察以及軍事單位提供衣物。賑濟會開始籌設工廠,卻因為各種涉及法規和程序的難題而備受阻礙。省主席黃紹竑讓曾任浙江督軍兼省長的呂公望(1870—1954)直接負責這一項目。呂公望說:“曩年在辦廠時,事頗棘手,人材物力,並感空盡,機具生財,百無一有。”憑藉農業銀行貸款10萬元和芝英地方精英的幫助,呂公望在1938年4月建立瞭染織廠,有3800名難民在此做工。工廠的首要任務是讓滿是虱子、髒兮兮的難民們分批次沐浴。為瞭容納難民和工廠,呂公望徵用瞭鎮上的寺廟、祠堂。
1938—1942年,即呂公望所說的“和平時期”,染織廠和在縣城以及金華縣內7個城鎮的21個工廠每年為三四韆人提供工作、救濟、教育。為瞭照顧做工的難民,難民工廠還設立瞭接收嬰兒和13歲以下孩子的托兒所、幼兒園和小學部。此外,還為文盲的難民設立夜校進行補習,並進行一些軍事訓練。那些不能在染織廠做工的年老難民則可以從事其他工作。除瞭為難民們提供工作場所和住所外,每完成一件成品都可以給工人現金奬勵,用以難民們的日常開支。難民中男女各住不同宿捨。呂公望對難民抱持一種強烈的傢長式的態度,下發瞭印製的指導和規章以及軍事準備的說明。
難民工廠的成功之處在於呂公望在組織、資金和管理中動員當地資源的能力。據說,在難民工廠存在的7年時間裏,有140多人參與瞭工廠的管理。從明代起就是集鎮的芝英鎮是永康縣zui有權勢、經濟上和政治上zui成功的應氏傢族的聚居地。呂公望接到掌管難民工廠的任務後,聯絡瞭曾當過芝英鎮鎮長和區稅務所所長的應文龍(1881—1950)。應文龍也是應氏宗祠的管理人,他領頭支持呂公望的要求,將大小寺廟挪給工廠所用。他還呼籲其他精英捐資,用於管理工廠、購買機器和材料。起初,地方精英們買瞭1000颱木織機,但隨著工作的擴展,需要的機器數量增加到1200颱。地方精英還從始至終參與瞭工廠的管理以及幾年後在另外四個城鎮中設立分廠的工作。總的來說,在應對難民危機中,這裏的地方領導人願意、甚至急切地充當政府的盟友。
盡管據說有些難民拒絕要靠做工獲得食物和住宿,但在難民工廠工作和在一個穩定地方帶來的安全感,讓他們産生瞭一種越來越強的對工廠及其體係的認同感。呂公望聲稱,工廠難民將工廠看作戰時傢庭,他們對它非常忠誠;他錶示,他們成為難民的許多苦楚已經被淡忘。在混亂和不安的氣氛中,對難民來說,這種歸屬感無疑比他們生産的任何紡織品都更重要。
……
苦海求生:抗戰時期的中國難民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