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3
★ 好社會就像好房子,聽費孝通嚮世界講述“中國故事”,重釋何為“美好社會”——大時代裏的一介書生,在外界巨變與曆史動蕩中力圖持續內心的寫作,其終*求索,是接通心底那個叫“中國文化齣路”的大題目,探尋社會如何能更好。生命即學術,學術即為傢國命運苦苦探尋齣路,哪怕忽而被拋在時代後麵,發齣“空留緞帶在人間”的慨嘆,也矢誌不渝。那種一往情深,何等可愛。書中首次發錶《對“美好社會”的思考》一文手稿,為費孝通一生探尋心得的濃縮,也是中國學者首次就“重釋美好社會”議題嚮世界發言,係統闡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思想。
★ 紀念江村調查八十周年,探尋鄉土社會變遷的“中國方案”——1936年的江村調查,是費孝通一生探尋“中國方案”的起點,他的《江村經濟》一書嚮世界講述瞭“中國鄉村社區的全部生活”,深刻探究傳統文化在西方影響下的變遷,成為中國本土化研究的典範。江村之變,可作鄉土中國八十年變遷的縮影。幾韆年農耕文明養成的鄉土中國,欲從農耕、保守、封閉、禮治的傳統形態轉換到工商、進取、開放、法治的現代軌道,何其艱難?費孝通的一生著述,是一筆特殊遺産,如果確定一個總題目,為“鄉土中國的現代齣路和現實途徑”——農業文化和工業文化如何替易?麵對鄉土社會的損蝕,鄉土還能重建嗎?城市化怎樣避免西方國傢經曆的社會震蕩、農村凋敝、農民流離失所的代價?
★ 一段段塵封的書話,一份份彌足珍貴的常識清單,一代知識分子“為社會診病治病”的精神史——以書話體重述社會人類學傢費孝通的一生求索與生命傳奇,亦勾勒齣百年知識分子的精神史。費先生一輩子都在嚮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如今,講故事的人也成為後人閱之不盡的故事,令人常常懷念,久久流淚。一個人的紀念,亦是當代學者嚮一代學人的緻敬之書。
生命和鄉土結閤在一起,就不怕時間的衝洗瞭。
費孝通說,自己一輩子隻寫瞭兩篇文章,一篇“農村”,一篇“民族”。
本書以閑適的書話體重述費先生心路、學路、思路與書路,遊刃有餘,親切可讀,既發揮齣書話體“真性情、真見識、真故事”的自由精神,也呈現齣重迴曆史現場之親聞、親曆、親見的獨有魅力。
費孝通少年早慧,青年成名,中年成器,盛年成“鬼”,晚年成仁,暮年得道。其早年心誌一以貫之,直達生命終點。那些在歲月中輕輕翻動的泛黃書稿,帶我們迴到行行重行行的田野調查現場,體味瑤山慘劇的慟殤時刻,師友的恩情與離散,耄耋老境中的真誠反思……大時代裏的一介書生,在外界巨變中力圖持續內心的寫作,其終*關懷是對美好社會的思考和探尋,是鄉土中國的現代齣路和現實途徑。那種一往情深,何等可愛。
這些珍貴手稿,亦在曆史的浮沉中遭遇叵測的命運:有的湮沒於戰亂流離,不知所終;有的毀於浩劫歲月,畢生心血毀於一旦;有的竟在佚失多年後傳奇般地重見天日。一段段塵封已久的書話,重現費孝通起伏動蕩的生命記憶,亦勾勒齣百年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史。
張冠生,1954年生,祖籍江蘇,生於河南。知青五年,七七級四年。有社科研究、編輯、記者、公務員經曆。曾長期就職於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為費孝通教授做助手。先後主持宣傳部和參政議政部工作。發錶文章於《中國社會科學》、《讀書》、《東方》、《隨筆》、《溫故》等刊。齣版著作《費孝通傳》、《知道:瀋昌文口述自傳》、《晴耕雨讀》、《田野裏的大師:費孝通社會調查紀實》、《從前的先生:盟史零劄(1939—1950)》、《紙年輪》、《紙日月》等。
特彆感謝:本書攝影瀋繼光先生(即《物語三韆》、《鄉愁北京》作者)。
【馬林諾夫斯基】(《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一本嚴格意義上的日記》作者——我敢於預言費孝通博士的Peasant Life in China(又名《江村經濟》)一書將被認為是人類學實地調查和理論工作發展中的一個裏程碑。本書讓我們注意的並不是一個小小的微不足道的部落,而是世界上一個*偉大的國傢。
【潘光旦】(《優生概論》、《自由之路》作者)——好比造房子,(費)孝通所關心的是,從居住的需要開始,到建築的完成為止,一麵要看房子是怎樣構造起的,一麵也招呼到和居住直接間接有關的種種需要,和此類需要的未嘗不因房子的構成而獲得滿足;我的卻僅僅錶示瞭一個有好房子住的希望,提齣瞭一個好房子的圖樣來,究屬好不好,也還是另一問題。兩者相較,無疑的他的嘗試要比我的更為基本,更為腳踏實地。
【費孝通】(《鄉土中國》、《江村經濟》作者)——從世界範圍看,現在的社會還說不上美好。還有很多人在飢寒綫上掙紮,還有衝突和戰爭。未來該是一種怎麼樣的秩序?怎樣達到和實現?從我們中國的曆史看,兩韆五百年前的春鞦戰國時代,就熱烈討論人與人怎麼相處纔好,百傢爭鳴。從現狀看,經濟發展很快,新儒傢也有一些討論成果,中國人有資格對這樣的問題說話。中國人要對二十一世紀世界秩序發錶看法。
【鬍洪俠】(《私人閱讀史(1978—2008)》主編)——冠生寫費孝通,是以自己真誠、坦蕩、敏銳的生命,去感受、迴應、探尋另一個深邃、復雜、博大的生命。我讀冠生筆下的費老,常常因此輟讀發呆,長籲短嘆,時而扼腕,時而欣喜。
【張冠生】(《紙年輪》、《紙日月》作者)——吳文藻對(費孝通)這個學生寄托厚望,先後把他送到俄國人類學傢史祿國(Shirokogorov)和英國人類學傢馬林諾夫斯基(Malinowski)門下。費先生得名師接力,持續點化,終以博士論文《江村經濟》贏得學術名望,享譽國際人類學界。
【序言】 《探尋一個好社會》四題(鬍洪俠)
【前言】 1930,一個開始
【01】 抑止不住的愛好
【02】 青春作伴
【03】 吳師三引
【04】 外教三師
【05】 潘師三序
【06】 江村三訪
【07】 雲南三村
【08】 鄉土中國
【09】 我們復興的基地
【10】 人生的另一道路
【11】 世界縮小得太快
【12】 我怎能不低頭呢
【13】 乾校傢書
【14】 重訪美國
【15】 小城鎮,大問題
【16】 行行重行行
【17】 譯稿傳奇
【18】 年近謝幕
【19】 人世紛擾
【20】 究天人之際
【後記】 聽費孝通先生“重釋美好社會”
【附錄一】 費孝通先生訪問江村紀事
【附錄二】 費孝通先生著述年錶
【跋】 1936,一塊界碑
★《山水·人物》 “大時代一介書生的一筆記錄”
《山水?人物》“是一個抗戰後期在後方教書的人的作品,多少錶達瞭一些當時這類人的感情。這種感情中有些是值得批評的,因為很可能是不健全的,但是我相信是誠實的,因之也值得作為將來有人想研究那一個時期這一類人的心理材料。”
曆史延伸,運動頻繁,闆蕩不已。這稿本壓在費先生書架底下,一睡近四十年。其間,改造、院係調整、“三反”、“五反”、批鬍風、批鬍適、批俞平伯、“反右”、“四清”、“社教”、“文革”……因係沉睡,毫發未傷。即便“文革”初期費先生傢中群書、文稿被洗劫一空,《山水?人物》卻在其中央民族學院工作室裏躲過風暴。
1978年,費先生在中央民族學院工作室裏看見《山水?人物》稿本。那是怎樣的情景?他說,“曆劫猶存,相對無言”。他為書作序,撫今追昔,藉該文篇名發齣一聲沉重嘆息:“我並不想附會說這是我這一代知識分子運命的預兆——空留緞帶在人間。”
★《花籃瑤社會組織》 “該書之成,有血與命的代價”
一場變故,費先生又要麵對怎樣慘痛的現實?無從麵對,故緻殉節。殉節不果,痛上添痛。在《花籃瑤社會組織》編後記中,費先生迴顧一己殤慟,錶達遠大寄托。
“本來,任何事業不能不以勇敢者的生命來作基礎的,傳說燒一座磁窯,也得拋一個小孩在裏麵。我妻的死,在我私人的立場之外來看,並不能作為一件太悲慘的事。人孰無死,尼采所謂,隻怕死不以其時。同惠可以無愧此一生,我隻是羨慕她。”“我在此也得附帶聲明,瑤山並不都是陷阱,更不是一個可怕的地獄。瑤山是充滿著友愛的桃源!我們的不幸,是我們自己的失誤,所以希望我們這次不幸並不成為他人‘前車之鑒’,使大傢裹足不前。我們隻希望同情於我們的朋友能不住地在這道路上走,使中國文化能得到一個正確的路徑。”
在一生文章的破題之初,費先生已把這一點錶達得十分清楚。他和王同惠付齣鮮血和生命代價要尋求的,他把兩次學術生命疊加起來去研究的,歸根結底,就是中國文化發展的正確路徑。
★《鄉土中國》 “以中國的事實來說明鄉土社會的特性”
我們看到《鄉土中國》像是一幅中國農村社會的素描長捲,中國筆法,散點透視,工筆兼寫意。作者駕輕就熟,順手拈來百姓生活場景乃至細節,讓深入的理論和學術思考接通讀者的日常經驗和感受——
“鄉土社會在地方性的限製下成瞭生於斯死於斯的社會。常態的生活是終老是鄉。加入在一個村子裏的人都是這樣的話,在人和人的關係上也就發生瞭一種特色,每個孩子都是在人傢眼中看著長大的,在孩子眼裏周圍的人也是從小就看慣的。這是一個‘熟悉’的社會,沒有陌生人的社會。”
費先生時常引入他所熟悉的西方社會文化中的事實,同他更為熟悉的中國鄉土社會兩相對比,力求更清晰地襯托齣中國社會的鄉土特質。他還不時把話題引嚮很多不識字卻也熟知的文化傳統,在孔子的遺訓、孟子的主張、老子的理想和鄉土社會之間,標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關係。
★《鄉土重建》 “天!這本初版於近七十年前的書,居然在討論當下中國的現實問題。”
那時內戰正凶,一本討論鄉村問題的學術類著作能有如此銷量,可見當年大陸讀者的趣味和關懷。費先生認為,“中國社會變遷的過程最簡單的說法是農業文化和工業文化的替易”。這種“替易”,既能帶來進步,也須付齣代價。他在1948年初版的《鄉土重建》一書,有相當篇幅討論瞭當時初現的社會代價。
★《初訪美國》 “東西的日夜有沒有一個共同的光明?”
“我們是維持著東方的傳統呢?還是接受一個相當陌生的西洋人的態度?東方和西方究竟在什麼東西上分齣瞭東和西?這兩個世界真是和它們所處地球上的位置一般,剛剛相反的麼?它們的白天是我們的黑夜,它們的黑夜是我們的白天?它們的黑暗時代是我們的唐宋文采,它們俯視宇內的雄姿是我們屈辱含辛的可憐相?曆史會和地球一般有個軸心在鏇轉,東西的日夜,東西的盛衰是一個循環麼?我們有沒有一個共同的光明?這光明又是否全盤西,或是全盤東?這又會成什麼東西?”
★《美國人的性格》 “學以緻用”,“用”在何處?曰:為他人提供標本。
1947年夏天裏的費先生,筆下書寫著美國人的性格,心裏想著中國的戰事。他把問題寫入《美國人的性格》一書“後記”——“為什麼中國會有這些人,為什麼這些人會在這緊要關頭把我們的船觸礁在混亂的水裏”?費先生認為,本有可能避免的內戰,終於沒有避免,其中原因足以令人深思。不能說是中國人命運不好,或是偶然被一輩群魔所害,而是“我們積纍下的文化和這個現代國際局麵發生瞭衝突”。由此齣發,費先生提齣瞭一個到今天都一點也不過時的課題——“我們對於自己文化的傳統,處境,和發展方嚮是必須要有一個全盤清理一次。”這段話寫於1947年7月11日,迄今七十年,“全盤清理”似仍待時日。
★《我這一年》 “知識分子的改造與堅守”
費先生享壽九五,一生起伏動蕩,少年早慧,青年成名,中年成器,盛年成“鬼”,晚年成仁,暮年得道。其早年心誌一以貫之,直達生命終點;其文風卻在中年時期發生明顯變化,標誌性著述是《我這一年》。《我這一年》一文中,“知識分子”一詞先後齣現十四次,其中十二次屬於貶意或否定性錶述,兩次勉強屬於中性概念。費先生自知屬於這個群體。1949新政之後,對這個群體要做強力改造。對改造,費先生錶示認同,“恨不得把過去曆史用粉刷在黑闆上擦得乾乾淨淨,然後重新一筆一筆寫過一道”。
探尋一個好社會:費孝通說鄉土中國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探尋一個好社會:費孝通說鄉土中國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費孝通(她的妹妹也是專攻養蠶及相關)一生緻力農村的經濟和發展,他和潘光旦和梁漱溟都對農村寄於希望,想為農村經濟走齣舊模式在努力,可惜反響平平,斯人寂寞。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費孝通(她的妹妹也是專攻養蠶及相關)一生緻力農村的經濟和發展,他和潘光旦和梁漱溟都對農村寄於希望,想為農村經濟走齣舊模式在努力,可惜反響平平,斯人寂寞。
評分活動太給力,愛上京東啦
評分社會學學習的必讀之書,對於今天這個變革時代也依舊很有參考價值
評分書的內容和裝幀都非常好,感興趣的可收。
評分趁便宜買點書豐富下書櫃,京東活動的時候價格真贊
評分好書,瞭解費孝通先生的思想曆程
評分字數補丁。。。。。。。。。。
探尋一個好社會:費孝通說鄉土中國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