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北大國學課》
一書在手,如身臨百年名校講堂!書中遴選季羨林、蔡元培、顧頡剛、馮友蘭、王力、馬衡、任繼愈、湯用彤、錢玄同、張岱年、錢穆、王國維、葉企孫、硃光潛等北大名師的名言作引開篇,為讀者精選*被今人看重的國學傳承來介紹,以此瞭解中華五韆年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
國學,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既然是順乎人心,應乎潮流的事業,必然會發展下去的。
——季羨林
追本溯源!承舊啓新!厚積薄發!
《北大經典課》
《北大哲學課》
《北大曆史課》
內容簡介
《北大國學課》
《北大國學課》是普及國學知識的讀本,內容包括經學、史學、地理、諸子哲學、詩詞麯賦、小說戲麯、金石學、圖書學、中醫、藝術等中國傳統文化領域的常識知識,力求從五韆年中華文化中擷取精華呈現讀者。立意明確,解讀深入淺齣,用簡練質樸的語言將深奧的國學細細品讀,旨在幫助讀者對國學有一個係統化的認識,並日益精進,學有所成;使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融會貫通,啓發智慧,指引人生。
《北大經典課》
《北大哲學課》
《北大曆史課》
目錄
《北大國學課》
代序:國學漫談(節選)
經學
五經、十三經、四書
《詩經》
《書經》
《禮經》
《易經》
《春鞦》
《論語》
《孝經》
《爾雅》
《孟子》
經的傳授
古、今文學派之爭
今文經學與讖緯
漢以後的經學
清代的經學
史學
……
精彩書摘
《北大國學課》
代序:國學漫談(節選)
季羨林
我們中華民族擁有五韆年的光輝燦爛的文化,對人類做齣瞭卓越的貢獻。很難想象,世界上如果缺少瞭中華文化會是一個什麼樣子。前幾年,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號召一經提齣,立即受到瞭國內外炎黃子孫的熱烈擁護。原因何在呢?這個號召說到瞭人們的心坎上。弘揚什麼呢?怎樣來弘揚呢?這就需要認真地研究。
我們的文化五色雜陳,頭緒萬端。我們要像韓愈說的那樣:“沉浸醲鬱,含英咀華”,經過這樣細細品味、認真分析的工作,把其中的精華尋找齣來,然後結閤具體情況,從而發揚光大之,期有利於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前進與發展。“國學”就是專門做這件工作的一門學問。舊版《辭源》上說:國學,一國所固有之學術也。話雖簡短樸實,然而卻說到瞭點子上。七八十年以來,這個名詞已為大傢所接受。
國學決不是“發思古之幽情”。錶麵上它是研究過去的文化的,因此過去有一些學者使用“國故”這樣一個詞兒。但是,實際上,它既與過去有密切聯係,又與現在甚至將來有密切聯係。現在我們不是都談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嗎?什麼叫“特色”?特色錶現在什麼地方?我曾反復思考過這個問題。我覺得,科技對我們國傢建設來說,對發展生産力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萬萬不能缺少的。但是,科技卻很難錶現齣什麼特色。你就是在原子能、電腦、宇宙飛船等等尖端科技方麵,有突齣的成就,超過瞭世界先進國傢,同其他國傢比較起來,也隻能是程度的差彆,是水平的差彆,談不到什麼特色。我姑且稱這些東西為“硬件”。硬件的本質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特色可言。
特色最容易錶現在精神文化方麵,我姑且稱之為“軟件”,哲學、宗教、文學、藝術、倫理、道德、經營、管理等等都屬於這個範疇。這些東西也是能夠交流的,所謂“固有”並不排除交流,這個道理屬於常識範圍。以上這些學問基本上都保留在我們所說的“國學”中。其中有不少的東西可以說是中華文化、中華智慧的結晶,直至今日,不但對中國人發揮影響,它的光輝也照到瞭國外去。最近聽一位國傢教委的領導說,他在新德裏時親耳聽到印度總統引用中國《管子》關於“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話。在巴基斯坦他也聽到巴基斯坦總理引用中國古書中的話。足徵中華智慧已深入世界人民之心。這是我們中國人應該感到驕傲的。所有這一些中國智慧都明白無誤地錶露瞭中國的特色。它産生於中國的過去,卻影響瞭中國和世界的今天,連將來也會受到影響。事實已經證明,連外國人都會承認這一點的。
國學,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既然是順乎人心,應乎潮流的事業,必然會發展下去的。
經學
“經”是什麼?它是古代史料的一部分,有的是思想史料,有的是文學史料,有的是政治史料,有的是其他國故的史料。
——錢玄同新文化運動代錶人物之一,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
五經、十三經、四書
漢朝人尊崇儒傢古典著作,稱為經書。“經”原意是綫,所謂經書就是綫裝書。在古代,有什麼事情需要記下來,就刻寫在竹簡上。事情多瞭,積纍的竹簡也多瞭,就把這些竹簡用綫編連起來。這些綫就稱為“經”。可見,“經”最初不過是當時記載片數較多而又常翻閱的竹簡書,並無深意。
人們首先在《莊子》中發現瞭“六經”的說法,即《詩經》、《書經》、《禮經》、《樂經》、《春鞦》、《易經》這六經,班固在《漢書藝文誌》中將這六類圖書稱為“六藝”。但因《樂經》失傳,隻留存一篇《樂記》,就把它並入《禮經》,成瞭“五經”。
到瞭唐朝,《春鞦》被分成《左傳》、《公羊傳》、《穀梁傳》,《禮經》也分為《周禮》、《儀禮》、《禮記》三種,便有瞭“三傳”、“三禮”的說法,加上《易經》、《書經》、《詩經》,稱為“九經”。再到宋朝,又加上瞭《爾雅》、《孝經》、《論語》、《孟子》四種,就有瞭“十三經”的說法。
十三經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原典,它反映瞭中國先民對人類所關心的重大問題如自然、社會、人生的思考,具有多方麵的原創性,後世許多思想都可以從中找到最初的原型,由此而形成中華民族認識世界和把握世界的思維方式。
宋時的儒學大傢硃熹把《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兩篇拿齣來各刊印成單本書,與《論語》、《孟子》閤稱“四書”,並給這四本書作瞭詳細的注釋,被奉為儒傢古籍的菁華。科舉考試就依據“四書”齣題,同時這四書也就成為讀書人的必讀書目瞭。
《詩經》
《詩經》是一部樂歌集,分風、雅、頌三部分。風大部分是民歌,分十五國,共一百六十篇。雅分《大雅》、《小雅》,共一百〇五篇,以敘事詩為主。頌分《周頌》、《魯頌》、《商頌》,共四十篇,多為敘事詩和祀神歌,總計三百〇五篇。相傳,詩原有三韆多篇,經過孔子刪削纔成今天流傳的篇數。
漢代流傳的《詩經》有四傢:齊國的轅固、魯國的申培、燕國的韓嬰、趙國的毛萇。或取國名、或取姓氏,簡稱為齊、魯、韓、毛四傢。他們傳授、解釋的詩經稱為齊、魯、韓、毛四傢詩。後來,其他三傢都失傳瞭,隻有毛詩流傳下來,我們現在看到的《詩經》就是毛詩一脈,所謂大毛公傳授的。《詩經》附有“詩序”,分“大序”、“小序”。“小序”列在每篇詩的前麵,說明詩的大意,“大序”連在首篇《關雎》的小序之後,總論全書。序的作者沒有定論。
這些詩的來源一般認為是定期采集而來。在古代,有采詩的官職,每年八月周遊各地,采錄歌謠,上呈天子;天子巡狩各國時,命太師上奏當地歌謠,以瞭解當地民情。采集的區域以黃河為中心,十五國風主要反映的是今天河南、陝西、山東、山西幾省的風情,所以《詩經》可以算是北方文學,有個彆的詩,如《周南》、《召南》,有著江漢一帶的背景。
……
北大經典課係列·北大曆史課+北大哲學課+北大國學課+北大經典課(套裝共4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北大經典課係列·北大曆史課+北大哲學課+北大國學課+北大經典課(套裝共4冊)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