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因印刷批次不同,圖書封麵可能與實際展示有所區彆,增值服務也可能會有所不同,以讀者收到實物為準。
《2017版人民警察錄用考試專用教材·公安專業知識(中公版)》是依據《2017年國傢公務員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職位專業科目考試大綱》《2016年度公安機關執法勤務職位麵嚮社會招錄人民警察專業科目考試大綱》《公安機關人民警察錄用考試專業科目考試大綱(2013年修訂)》內容編寫,並參考山東、黑龍江、遼寜、湖北、廣東、江西、新疆等地區人民警察考試真題加以研發,適用於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考試,監獄人民警察考試、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考試,輔警協警、協管員考試,人民檢察院司法警察考試,公安文職人員、獄警、特警考試。本書內容豐富,體係嚴謹,利於考生準確把握2017年人民警察錄用考試公安專業知識部分的脈絡;書中包含公安基礎知識、法律基礎知識及公安基本能力,讓考生充分把握考試方嚮,瞭解考試高頻考點,切實提高實戰能力。通過本書,我們希望能夠切實幫助考生從整體上把握人民警察錄用考試公安專業知識,並且能夠進行係統復習,掌握考點,提升學習效率。
內容簡介
《中公版·2017人民警察錄用考試輔導教材:公安專業知識核心考點速記》由公安基礎知識、法律基礎知識及基本能力三部分內容組成,公安基礎知識部分包含公安機關的性質和職能、公安機關的職責任務、公安工作的內容和特點、公安隊伍正規劃建設等內容,法律基礎知識部分包含法學基礎理論和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人民警察法及治安管理處罰法、國傢安全法、反恐怖主義法等相關法律知識,基本能力部分包含群眾工作能力、行政管理與服務能力、信息運用能力、接處警能力和應急處理能力相關內容,精選人民警察專業知識考試所需重要考點,各個部分都依據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職位專業科目考試大綱精心編輯,與教材相配套。
目錄
第一章公安機關的性質、職能和宗旨(2)
第一節公安機關的建立與發展(2)
第二節公安機關的性質(5)
第三節公安機關的基本職能(6)
第四節公安機關的宗旨(8)
第二章公安機關的職責任務(9)
第一節公安機關的任務(9)
第二節公安機關的職責(11)
第三節公安機關的權力(14)
第三章公安工作的內容和特點(20)
第一節公安工作的內容(20)
第二節公安工作的特點(25)
第三節社會治安綜閤治理(28)
第四章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則和根本路綫(30)
第一節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則(30)
第二節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綫(32)
第五章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針和基本政策(35)
第一節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針(35)
第二節公安工作的基本政策(36)
第六章公安刑事執法和行政執法(39)
第一節公安刑事執法(39)
第二節公安行政執法(52)
第七章公安執法監督(65)
第一節公安執法監督概述(65)
第二節公安機關內部執法監督(66)
第三節公安機關外部執法監督(73)
第八章公安隊伍正規化建設(80)
第一節公安隊伍正規化建設概述(80)
第二節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的素質和職業道德(81)
第三節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的義務和紀律(87)
第四節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的人事管理(89)
第五節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的內務製度(94)
第一章法理學(98)
第一節法的概念、特徵與作用(98)
第二節法律關係、法律行為與法律規則(99)
第三節立法、執法、司法(102)
第四節法的運行、法治與依法治國(105)
第二章憲法(108)
第一節我國的國體、政體和其他基本製度(108)
第二節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109)
第三節國傢機構(112)
第三章刑法(117)
第一節刑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則(117)
第二節犯罪的概念及構成(118)
第三節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121)
第四節共同犯罪與數罪並罰(122)
第五節刑事責任(124)
第六節刑罰的概念、功能和目的(125)
第七節刑罰的種類(126)
第八節纍犯、減刑及假釋(129)
第九節常見犯罪及其基本特徵(131)
第四章刑事訴訟法(139)
第一節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及其管轄(139)
第二節辯護與代理(140)
第三節管轄與迴避(141)
第四節刑事證據(145)
第五節強製措施(146)
第六節立案與偵查活動(149)
第七節起訴程序(150)
第八節審判程序(151)
第九節執行程序(154)
第五章人民警察法(156)
第一節人民警察法的概念、立法目的及適用範圍(156)
第二節人民警察職權以及特徵(157)
第三節人民警察的條件、錄用以及法律責任(159)
第六章治安管理處罰法(161)
第一節治安管理處罰的概念、原則以及調整範圍(161)
第二節治安管理處罰的種類和適用(162)
第三節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和處罰(163)
第七章公安機關組織管理條例(166)
第一節公安機關組織管理概述(166)
第二節公安機關的設置(166)
第三節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職務(167)
第四節公安機關的編製和經費(168)
第五節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管理(169)
第六節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待遇(171)
第八章國傢安全法(173)
第一節國傢安全法概述(173)
第二節維護國傢安全的任務(174)
第三節維護國傢安全的職責(175)
第四節國傢安全製度(177)
第五節國傢安全保障(178)
第六節公民、組織的義務和權利(178)
第九章反恐怖主義法(180)
第一節反恐怖主義法概述(180)
第二節安全防範(182)
第三節情報信息(187)
第四節調查(188)
第五節應對處置(189)
第一章群眾工作能力(194)
第一節宣傳教育(194)
第二節溝通協調(197)
第三節組織動員(200)
第四節服務群眾(201)
第二章行政管理與服務能力(204)
第一節調查研究(204)
第二節糾紛化解(212)
第三節風險識彆(216)
第三章信息運用能力(221)
第一節信息搜集(221)
第二節信息分析(227)
第三節信息應用(233)
第四章接處警能力(234)
第一節受理報警(234)
第二節求助(236)
第三節投訴(237)
第四節處警(238)
第五章應急處理能力(243)
第一節事態研判(243)
第二節快速反應(245)
第三節閤理處置(248)
中公教育·全國分部一覽錶(256)
精彩書摘
上 篇
公安基礎知識
章 公安機關的性質、職能和宗旨
節 公安機關的建立與發展
一、警察的含義
“警察”一詞英文為police,它源於希臘語politician,初的含義是指都市的統治方法或都市行政。在現代,警察的含義一般是指具有武裝性質的維護社會秩序、懲治犯罪、保衛國傢安全的國傢行政力量。
警察的本質是階級統治的工具,是國傢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有階級以來,警察普遍存在於各個曆史時期的各種類型的國傢。現今世界上的各個國傢和地區,不論其大小、貧富、強弱和社會製度如何,有的國傢甚至不設軍隊,但都毫無例外地建有自己的警察機構,設置專職的警察力量。
二、警察的本質
■
三、警察的基本職能
1.警察職能的含義
警察的職能,是指警察的社會效能和作用。警察的職能是由國傢的職能決定的。警察不僅是國傢實行階級專政的工具,而且是國傢管理社會的行政機構,具有階級性和社會性相統一的特點。警察的階級性錶現在它的政治鎮壓職能上;警察的社會性錶現在它的社會管理職能上。
2.警察的兩種職能
警察的政治鎮壓職能和社會管理職能,構成瞭警察的基本職能。政治鎮壓職能,是指警察使用暴力,對威脅統治階級的政治統治與國傢安全的政治勢力實行鎮壓。警察的這一職能,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強烈的階級性。社會管理職能,是指警察運用行政管理的手段,維護一定社會製度下的社會秩序。警察的這一職能,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和群眾性。
3.兩種基本職能的關係
警察的這兩種職能,都是統治階級意誌的體現,兩者相互依存,相輔相成。警察的政治鎮壓職能是社會管理職能的前提,社會管理職能是政治鎮壓職能的基礎。警察的這兩種職能並非處於同等地位,政治鎮壓職能通常置於首要地位,有瞭鞏固的政治統治,纔能按照統治階級的意誌行使管理職能。
四、新中國成立前的人民公安機關
1.中央特科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殺害大批共産黨員和革命群眾,黨的組織被迫轉入地下。由於蔣介石使用大量的特務、警察對共産黨人進行暗殺和鎮壓,個彆黨員成瞭叛徒。黨中央在白色恐怖下遷到上海。為瞭確保黨中央的安全,在周恩來主持的中央特委的直接領導下,於1927年12月在上海建立瞭中央特科,這是中國共産黨在中央機關設立的早的保衛組織。它的主要任務是保衛黨中央機關和中央領導的安全;搜集情報、掌握敵情;懲辦特務、叛徒、內奸;建立秘密交通聯絡和秘密電颱。1933年黨中央遷往蘇區,特科工作於1935年結束。
■
2.國傢政治保衛局
1931年11月,以原來的蘇區中央局保衛處為基礎,組建瞭國傢政治保衛局,這是我國早的人民政權的公安保衛機關。隨後,在各革命根據地和紅軍中相繼建立瞭政治保衛機關。
3.陝甘寜邊區和各敵後抗日根據地的人民警察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麵爆發,中國共産黨提齣瞭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綫的主張,使敵後抗日根據地得以開闢,並建立瞭抗日民主政權。隨著根據地和政權建設的不斷發展,在建立民主政權的同時,公安機關也隨之建立。
為瞭維護陝甘寜邊區首府延安市的社會治安和公共秩序,1938年5月成立瞭延安市警察隊,全稱是“陝甘寜邊區人民警察”,簡稱“邊警”。這是我國曆史上早的一支比較正規的人民警察隊伍。
各敵後抗日根據地也相繼建立瞭除奸保衛機構,如晉察冀邊區公安總局、晉綏公安局、冀魯豫邊區政府公安總局等。除奸保衛機構的普遍建立及其卓有成效的工作,對保衛抗日政權、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發揮瞭重要作用。
4.社會部
1939年2月,中央決定在黨的高級組織內成立社會部,下設偵查、治安、情報、乾部保衛和中央警衛團等機構。
社會部的任務是與敵僞特務、奸細作鬥爭,保障黨的政治、軍事任務的完成和組織的鞏固,開展對敵情報工作和掌握敵人動嚮,進行鋤奸宣傳,培養鋤奸骨乾,負責軍隊和尚未建立民主政權的新闢根據地的鋤奸保衛工作。
5.各解放區的公安保衛機關
1946年4月,哈爾濱市公安局由東北民主聯軍建立。隨後,中共中央東北局和各地人民政權也建立瞭“東北局社會部”和“各級人民公安機關”。
1948年5月,“華北局社會部”和“華北人民政府公安部”建立。
1949年1月,“東北公安總處”改為“東北公安部”,東北各省設立“公安廳”。
1949年7月,中央決定在“華北局社會部”和“華北公安部”的基礎上組建中央軍委公安部。西北解放區、華東解放區的人民政府公安廳(局)也陸續成立,中南和西南地區的人民公安機關,隨著解放戰爭的終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而逐步建立起來。
第二節 公安機關的性質
一、公安機關的性質
認識公安機關的性質是確定公安機關職能、任務、職權等問題的重要根據。公安機關的性質體現在公安機關的一切公安實踐之中,體現在全體公安民警執行公安任務、行使公安職權的行為之中。
公安機關的性質:公安機關是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工具,是武裝性質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
二、公安機關是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工具
公安機關是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工具,這是公安機關的階級屬性,也是它的根本屬性,因為它錶明瞭公安機關的階級本質,是公安機關性質的核心內容和本質特徵。
在任何一個社會中,警察機關都是國傢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統治階級維護統治的暴力工具,國傢的性質決定警察機關的性質。我國《憲法》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傢。這就決定瞭公安機關隻能是人民民主專政的性質。
三、公安機關是具有武裝性質的國傢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
(1)公安機關是國傢的治安行政力量。
(2)公安機關是國傢的刑事司法力量。
(3)公安機關具有武裝性質。
武裝性質具體錶現:公安機關是具有武裝性質的警察組織,執行武裝性質的任務,配備武器裝備。
第三節 公安機關的基本職能
一、公安機關的基本職能
公安機關的職能,是指公安機關對於國傢與社會所應起的效能與作用。公安機關的性質是公安機關職能的根據,而公安機關的職能則從社會作用上反映瞭公安機關的性質。
公安機關的職能的分類:(1)從它調整國傢基本的政治關係的作用看:專政職能和民主職能;(2)從不同專業分工的作用看:偵查的職能、保衛的職能、治安管理的職能等;(3)從不同的工作手段所起的作用看:公安機關有鎮壓、打擊、預防、處罰、強製、管理、教育和服務等職能。
公安機關的基本職能就是專政職能與民主職能,它集中反映瞭公安機關作為人民民主專政工具這一根本屬性的要求。
二、公安機關的專政職能
專政職能是指公安機關在共産黨的領導下,團結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依照國傢憲法和法律,對嚴重危害國傢安全和社會治安秩序的敵對勢力與犯罪分子進行鎮壓、製裁、改造和監督,以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傢政權,維護人民群眾利益。
公安機關的專政職能是專門用以對付敵對勢力、敵對分子和嚴重刑事犯罪分子的,其實質是公安機關代錶國傢和人民對上述專政對象實行的政治統治。
公安機關專政職能的具體內容包括:從專政的目的來說,是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傢政權,鞏固社會主義製度;從專政的對象來看,是對敵對勢力、敵對分子和嚴重刑事犯罪分子實行打擊;從專政的手段來說,是打擊、製裁、改造與監督並用。
三、公安機關的民主職能
民主職能,是指公安機關必須服從人民的意誌,依法保護人民的民主權利和其他閤法權益。
■
四、公安機關的專政職能與民主職能的關係
公安機關的專政職能與民主職能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它們之間既有區彆,又有聯係。
■
第四節 公安機關的宗旨
一、公安機關的宗旨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産黨的根本宗旨,也是公安機關的宗旨。
二、實踐宗旨的要求
公安工作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公安機關作為維護國傢長治久安的重要力量,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主要是通過完成法律賦予的各項任務和神聖職責來體現的。因而維護國傢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護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閤法財産,保護公共財産,預防、製止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管理社會和服務人民就是公安機關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主要內容。
在新的曆史時期,公安機關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就要做到:
(1)牢固樹立宗旨意識。
(2)堅持一切從人民群眾的利益齣發。
(3)認真履行職責。
(4)提高服務質量。
(5)接受人民群眾監督。
第二章 公安機關的職責任務
節 公安機關的任務
一、新世紀新階段公安機關的總任務
公安機關的任務是一個多形式、多層次的係統。從宏觀到微觀,依據不同的部門、不同的專業、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可以對公安機關的任務作不同的劃分:從時間上分,有目前任務和長遠任務;從範圍上分,有局部任務和全局任務;從層次上分,有基本任務和具體任務等。在新世紀、新階段,公安機關的總任務是維護國傢安全和社會穩定。
二、公安機關的基本任務
1.維護國傢安全
■
2.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和社會穩定
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和社會穩定是公安機關的重要任務。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和社會穩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麵的內容:
(1)積極防範和製止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
(2)堅決懲治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違法犯罪分子。
(3)全力維護社會穩定,積極預防、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依法化解社會矛盾和群眾糾紛,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麵。
(4)依法進行維護社會治安秩序的行政管理,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3.保護公民的人身安全和人身自由
保護公民的人身安全,就是保護公民的生命權、健康權不受侵犯,依法懲治殺人、傷害、搶劫、綁架、強奸、強迫婦女賣淫和拐賣人口等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違法犯罪活動。
保護公民的人身自由,就是保護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住宅、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侵犯。
4.保護公共財産和個人閤法財産
公共財産和公民個人閤法財産都是我國法律保護的對象,因為它們是保障我國
前言/序言
一冊在手
公安專業知識的精粹盡在掌握之中
人民警察招錄考試,公安專業知識部分始終是重中之重,我們力求用凝練的方式涵蓋考試要點,由此誕生瞭這本通用版的手冊——公安專業知識核心考點速記,本書有以下特色:
本書的上篇對公安基礎知識加以係統的整理,去粗取精,留下主乾,考生一眼便可洞穿行文的脈絡,從而在頭腦中形成框架結構;中篇法律基礎知識屬於公安機關執法依據,書中對人民警察工作相關的重要法律進行瞭分析講解,幫助考生熟記高頻法條。下篇基本能力通過對人民警察具體工作能力內容的濃縮講解使考生掌握具體工作操作方法。
考試大綱是我們編撰圖書的原始依據,我們始終以專業的眼光審視圖書的品質,以專業的水準著書立說,使用的語言也富有公安職業特點;在專業性的基礎上,本書突齣實用性,通過閤理的壓縮知識點,力爭將考點呈現在考生麵前,免去考生的學習顧慮。
本書本著強化記憶,提升效率的宗旨,對教材的高頻考點進行瞭濃縮和提煉,使讀者在短時間內直截瞭當地獲得考試所需的重要知識點,同時更容易理清人民警察錄用考試公安專業知識的體係和脈絡。
中公教育專傢與教材編研團隊
2016年11月
《警務實戰技能精要》 內容簡介 《警務實戰技能精要》是一本麵嚮廣大公安院校學生、在職民警以及有誌於投身公安事業的社會人士編寫的專業性指導書籍。本書聚焦於公安工作中最核心、最實用、最具挑戰性的實戰技能,力求以最精煉的語言、最清晰的條理,幫助讀者快速掌握並熟練運用各類警務工作所需的核心技能。本書不涉及理論性過強的公安專業知識概述,也不側重於法律條文的堆砌,而是將重心放在“如何做”上,強調知行閤一,讓知識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力。 本書共分為四個主要篇章,每個篇章下設多個章節,每個章節都圍繞一個具體的實戰技能點展開,並配以大量的案例分析、操作要領、注意事項和常見誤區提示。 第一篇:現場處置與控製技巧 本篇是公安民警日常工作中最為頻繁接觸的領域,涵蓋瞭從接警到現場處置,再到事後控製的全過程。 第一章:接處警與現場評估 核心要點: 快速準確的接警信息收集與分析,初步現場風險評估,閤理調度與齣警路綫規劃。 詳細內容: 講解如何通過電話、網絡等多種渠道高效獲取報案信息,識彆案件性質和緊急程度;介紹現場風險評估的要素,包括環境安全、人員情況、潛在威脅等,以及評估工具的應用;闡述不同警情下最有效的齣警編隊與警力配置原則,以及如何在復雜路況下優化行車路綫,縮短到達時間。 案例分析: 模擬不同類型的報警電話,訓練接警員的提問技巧和信息判彆能力;分析一起因接警不當導緻事態升級的案例,剖析原因並給齣改進建議。 操作要領: 針對不同警情,提供標準化的接處警流程模闆,包括初步詢問、信息登記、現場處置預案等。 注意事項: 強調保護報案人隱私,保持冷靜客觀的態度,避免信息誤傳。 常見誤區: 忽略初步風險評估導緻警力不足或部署失誤;對報案人情緒反應過度或反應不足。 第二章:現場控製與秩序維護 核心要點: 現場隔離、人流疏導、重點人員控製、突發情況應對。 詳細內容: 教授有效的現場隔離帶設置方法,利用警力、警戒綫、錐桶等工具,根據現場情況確定隔離範圍和齣入口;講解針對不同人群(如圍觀群眾、涉事人員)的疏導技巧,如何用語言和肢體語言引導其有序行動,避免踩踏等次生事故;闡述對嫌疑人、受害人、證人等重點人員的有效控製方法,包括詢問、看管、保護等;提供應對突發情況(如暴力反抗、自殘行為、不明物質投擲等)的初步處置預案和技能。 案例分析: 分析一起大型活動中因人群失控引發混亂的案例,總結現場管理經驗;研究一起涉嫌暴力犯罪現場的控製過程,突齣警力協同和戰術應用。 操作要領: 示範如何快速設置多層級隔離帶;教授常用的手勢語和口令,用於指揮人群和控製個體。 注意事項: 強調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開展工作;尊重公民閤法權益,避免過度乾預。 常見誤區: 隔離範圍過大或過小,影響正常交通或未能有效控製現場;對人群情緒判斷失誤,采取不當安撫或強製措施。 第三章:簡單體力控製與約束技巧 核心要點: 非暴力製服、警械的正確使用、保障人身安全。 詳細內容: 介紹和演示適用於不同場景下的簡單體力控製技巧,如壓製、推擋、限製行動等,強調以最小的身體接觸達成控製目的;詳細講解催淚噴射器、伸縮警棍、執法記錄儀等常用警械的正確使用方法、射擊距離、角度和注意事項,以及在不同情形下的適用性;重點強調在施加體力控製和使用警械過程中,如何最大程度地保障被控製者和民警自身的人身安全,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案例分析: 分析一起嫌疑人暴力抗拒執法,民警成功運用警械將其製服的案例;研究一起因不當使用警械導緻糾紛的案例,從中吸取教訓。 操作要領: 演示從正麵、側麵、背麵三種基本姿態下對嫌疑人進行控製的動作;模擬使用警械的場景,強調安全距離和有效擊打點。 注意事項: 遵循“最小武力”原則;使用警械前必須發齣警告;時刻關注被控製者的生理狀況。 常見誤區: 妄圖僅憑一己之力完成對多名人員的控製;不熟悉警械性能,誤判使用時機或方式。 第二篇:現場勘查與證據固定 本篇側重於公安民警在案件發生後,如何科學、細緻地對現場進行勘查,並有效地固定相關證據,為案件偵破和審判奠定基礎。 第一章:現場保護與初步勘查 核心要點: 現場保護的重要性,初期封鎖範圍確定,痕跡物證識彆。 詳細內容: 強調現場保護是痕跡物證能否得以完整保存的關鍵;講解如何根據案情,快速確定並擴大現場封鎖範圍,嚴禁無關人員進入;介紹各類常見痕跡物證(如足跡、指紋、血跡、縴維、彈殼等)的初步識彆方法和可能分布區域;教授在保護現場的同時,如何進行必要的現場勘查,記錄現場基本情況,避免對證據造成二次汙染。 案例分析: 分析一起因現場保護不力導緻關鍵證據丟失的案例;研究一起通過細緻的現場保護,發現被忽略的微量物證而破案的案例。 操作要領: 示範如何設置現場保護標誌和封鎖綫;提供現場初步勘查記錄錶的填寫範例。 注意事項: 保護現場的首要原則是“不被破壞”;記錄所有進入和離開現場的人員信息。 常見誤區: 僅關注核心作案區域,忽略外圍潛在證據;在勘查過程中隨意觸碰或移動物品。 第二章:痕跡物證的提取與固定 核心要點: 不同類型痕跡物證的專業提取技術,物證包裝與保管。 詳細內容: 針對不同類型的痕跡物證,如指紋、足跡、血跡、毛發、縴維、彈痕、槍械、毒品、爆炸物等,詳細介紹其專業提取方法。例如,指紋的顯現技術(粉末法、化學法)、血跡的提取與保存、毛發的采集與封裝、彈殼與彈頭的搜尋與固定等。講解如何在提取過程中避免對物證造成損害,並確保其完整性。同時,詳細闡述物證的規範包裝方法,包括使用何種包裝材料、如何標記、填寫物證保管鏈等,確保物證在移交過程中的安全和可追溯性。 案例分析: 演示不同類型指紋的提取步驟;分析一起因物證包裝不當導緻無法用於鑒定的案例。 操作要領: 詳細圖解指紋、足跡、血跡等常見物證的提取過程;提供標準化的物證包裝模闆。 注意事項: 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提取,避免交叉汙染;物證包裝必須牢固、密封,並清晰標注。 常見誤區: 缺乏專業知識,使用不當工具或方法提取物證;包裝隨意,信息記錄不全,導緻物證效力降低。 第三章:電子物證的初步搜集與保護 核心要點: 電子設備取證原則,數據初步固定,保障電子證據的原始性。 詳細內容: 介紹電子物證在現代案件偵查中的重要性,以及在搜集過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如“不破壞、不修改、不添加”。教授在現場如何對手機、電腦、硬盤、U盤、監控錄像等電子設備進行初步搜集和固定,包括拍照、錄像記錄設備狀態,以及在必要時使用專用工具進行臨時存儲。重點強調在采取任何可能影響電子數據完整性的操作前,必須獲得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或遵循標準操作流程,確保電子證據的原始性和法律效力。 案例分析: 分析一起因擅自開啓涉案手機導緻數據被清除的案例;研究通過成功固定監控錄像,為案件提供關鍵綫索的案例。 操作要領: 示範如何在不開啓設備的情況下,對其進行拍照記錄;介紹臨時存儲電子數據的基本方法。 注意事項: 明確告知涉案人員,未經授權不得對電子設備進行操作;優先保護已通電的設備。 常見誤區: 隨意查看涉案電子設備中的內容;在未獲得專業支持的情況下,嘗試對電子設備進行數據恢復。 第三篇:盤問訊問與心理溝通 本篇著重於公安民警與涉案人員的溝通與交流技巧,強調在閤法閤規的前提下,通過有效的盤問訊問,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同時注重心理溝通,化解矛盾,爭取配閤。 第一章:有效盤問技巧 核心要點: 盤問前的準備,盤問中的策略,信息獲取與甄彆。 詳細內容: 講解盤問前對涉案人員背景、案件信息、相關證據的充分瞭解,以及製定盤問目標和計劃的重要性;介紹不同類型的盤問策略,如直接盤問、間接盤問、誘導性盤問等,並根據不同對象(如嫌疑人、證人、被害人)和案件性質,選擇最閤適的策略;教授如何通過觀察語言、非語言信息(錶情、動作、語氣)來判斷對方是否撒謊,以及如何通過追問、交叉驗證來獲取真實信息,並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初步甄彆和核實。 案例分析: 模擬一起詢問逃犯的場景,展示如何通過步步緊逼獲取關鍵信息;分析一起因盤問技巧不當,導緻證人拒絕作證的案例。 操作要領: 示範與不同類型人員進行有效盤問的對話模式;提供一套適用於初學者的盤問提問框架。 注意事項: 盤問必須在閤法範圍內進行,不得侮辱、虐待或誘供;尊重受盤問者的權利。 常見誤區: 盤問前準備不足,臨場發揮失誤;對對方的陳述不加甄彆,全盤接受。 第二章:訊問策略與技巧 核心要點: 訊問室環境的營造,訊問策略的運用,證據的適時齣示。 詳細內容: 強調訊問室環境對訊問過程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調整燈光、溫度、座位安排等細節,營造一個有利於訊問的氛圍。深入講解各種訊問策略,如“好人-壞人”策略、壓力策略、同情策略、冷靜策略等,以及在不同情況下的組閤運用。重點闡述何時、如何適時地嚮被訊問人齣示證據,利用證據的衝擊力打破其心理防綫,獲取口供。同時,強調在訊問過程中,要時刻注意訊問的閤法性和規範性,避免齣現非法取證的情況。 案例分析: 演示一起通過“好人-壞人”策略成功突破嫌疑人心理防綫的訊問過程;研究一起因訊問策略失誤,導緻訊問無效的案例。 操作要領: 示範在訊問中如何運用肢體語言和眼神交流;提供一套訊問證據齣示的流程設計。 注意事項: 訊問必須全程錄音錄像;不得對被訊問人進行刑訊逼供或變相體罰。 常見誤區: 忽視訊問環境對被訊問人的影響;證據齣示過早或過晚,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第三章:心理疏導與危機乾預 核心要點: 理解情緒,建立信任,化解衝突,安撫人心。 詳細內容: 教授民警如何理解和識彆不同情境下,人們可能齣現的心理狀態,如恐懼、焦慮、憤怒、悲傷、麻木等。通過傾聽、共情、提問等方式,建立與對方的信任關係。在處理群體性事件、傢庭糾紛、自殺乾預等特殊場景時,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導和危機乾預技巧,幫助當事人平復情緒,理性看待問題,並引導其積極配閤解決。強調在溝通中保持耐心、尊重和同理心,以積極的姿態化解矛盾。 案例分析: 演示一起對情緒失控的當事人進行心理疏導的過程;分析一起因民警處理不當,導緻事態升級的案例,並提供改進建議。 操作要領: 示範積極傾聽的技巧;提供一套針對不同情緒的安撫性語言範例。 注意事項: 自身心理健康是有效進行心理疏導的前提;必要時尋求專業心理援助。 常見誤區: 簡單粗暴地指責或否定對方的情緒;缺乏耐心,急於求成,導緻溝通進一步惡化。 第四篇:警務安全與自我防護 本篇強調公安民警在執行公務過程中的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這是保障民警自身生命安全和順利完成任務的基礎。 第一章:常見風險識彆與規避 核心要點: 識彆潛在危險,預判突發狀況,采取預防措施。 詳細內容: 梳理公安民警在日常工作中可能麵臨的各類風險,如暴力襲擊、交通事故、意外傷害、傳染病傳播、網絡詐騙等。教授如何通過現場環境、人員行為、信息反饋等進行風險預判,提前識彆潛在危險。講解在不同警情下,應采取哪些預防性措施,例如,在進入不明環境前進行安全檢查,在接觸可疑物品時做好防護,在駕駛車輛時遵守交通規則等。 案例分析: 分析一起民警在抓捕過程中因疏忽大意而受傷的案例;研究一起通過充分的風險評估,成功避免一場潛在衝突的案例。 操作要領: 提供一份應對不同類型風險的檢查清單;示範一套在執勤中保持警覺的動作要領。 注意事項: 始終將自身安全置於首位;不輕視任何潛在的危險。 常見誤區: 過於自信,認為自己能夠應對一切;對環境和人員缺乏必要的警惕性。 第二章:體能與應急逃生技巧 核心要點: 基礎體能訓練,應對突發危險的逃生方法。 詳細內容: 簡述維持良好體能對警務工作的重要性,並提供一套適閤民警日常訓練的基礎體能練習方案,包括耐力、力量、柔韌性等方麵的訓練。講解在麵臨突發危險時,如何利用地形、環境等進行應急逃生,例如,如何在密閉空間內尋找齣口,如何從高處安全落地,如何在火災或爆炸時進行疏散等。強調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能在緊急情況下最大程度地保護自己和他人。 案例分析: 演示一次模擬火災疏散演練;分析一起成功利用地形逃脫圍堵的案例。 操作要領: 示範一些簡單的體能訓練動作;圖解幾種基本的應急逃生姿勢。 注意事項: 堅持規律性體能訓練,保持身體最佳狀態;冷靜思考,迅速做齣正確逃生決策。 常見誤區: 長期缺乏體能鍛煉,導緻身體素質下降;遇到危險時,驚慌失措,失去判斷能力。 第三章:裝備使用與維護 核心要點: 常規警用裝備的熟練使用,裝備的日常維護與保養。 詳細內容: 詳細介紹和演示單警裝備(如對講機、手電筒、急救包、個體防護裝備等)的正確使用方法,並強調在不同任務場景下的適用性。同時,教授民警如何對警用裝備進行日常的清潔、檢查和維護,確保裝備處於良好工作狀態,在執行任務時能夠發揮最大效用。強調裝備的正確保管,防止丟失或損壞。 案例分析: 演示如何正確使用對講機與指揮中心進行有效溝通;分析一起因裝備維護不當,導緻關鍵時刻無法使用的案例。 操作要領: 詳細圖解常用單警裝備的使用步驟;提供一份裝備日常維護保養的清單。 注意事項: 熟練掌握所有配發裝備的使用方法;定期對裝備進行檢查和保養。 常見誤區: 對配發裝備的性能瞭解不深入,使用方法錯誤;疏於對裝備的日常維護,導緻裝備性能下降。 《警務實戰技能精要》旨在為廣大公安乾警和有誌於投身警隊的人士提供一份切實可行的技能指南,幫助大傢在復雜多變的警務環境中,更好地履行職責,維護社會治安,保障人民生命財産安全。本書內容實用,操作性強,是提升個人警務實戰能力不可或缺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