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首屆嚮全國推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圖書
內容簡介
《大傢小書》思想類(精裝)包括《經典常談》、《語言與文化》、《習坎庸言校正》、《古代漢語常識》、《國學概論新編》、《文言尺牘入門》、《敦煌學概論》、《訓詁簡論》、《常識》、《文言津逮》、《中國字典史略》和《古典目錄學淺說》共計12本。該套箱裝收錄瞭12本語言文化類的大傢小書,該套裝將會以新的裝幀、新的麵貌呈現在讀者麵前。
作者簡介
王力(1900—1986),字瞭一,廣西博白人。著名語言學傢,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之一。曾就讀於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師從梁啓超、王國維、趙元任,後留學法國,獲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迴國後曾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大、中山大學、北京大學教授。一生從事漢語教學與研究工作,對漢語語音、語法、詞匯的曆史和現狀研究精深,並兼擅詩文、翻譯。著有《中國現代語法》、《漢語詩律學》、《漢語音韻學》、《詩詞格律概要》、《中國語言學史》、《同源字典》、《龍蟲並雕齋瑣語》等。
羅常培(1899—1958),字莘田,著名語言學傢。北京市人,滿族。曆任西北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西南聯閤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長。1949年後,籌建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並任di一任所長,中國科學院社會科學部委員。一生從事語言教學和研究,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方言調查、音韻學研究。著有《唐五代西北方音》、《漢語音韻學導論》、《語言與文化》等。
目錄
《經典常談》
《語言與文化》
《習坎庸言校正》
《古代漢語常識》
《國學概論新編》
《文言尺牘入門》
《敦煌學概論》
《訓詁簡論》
《常識》
《文言津逮》
《中國字典史略》
《古典目錄學淺說》
精彩書摘
傳統文化和現代社會
周有光
一、什麼是文化和傳統文化?
文化是人類創造的物質和精神的財富。傳統文化是民族、國傢或地區的文化遺産。每一個民族都有長期積纍起來的傳統文化。由於社會的發展水平不同,傳統文化有先進和落後的區彆。又由於具體條件不同,各民族的傳統文化有各自的特色。
傳統文化很少是單純的。不同的文化混閤成一種傳統文化,是傳統文化的經常現象。傳統文化不可能一成不變。一個民族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傳統文化,這也是經常現象。奴隸時代産生奴隸文化,封建時代産生封建文化,曆史的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
大傢知道,英國的傳統文化,在古代是盎格魯和撒剋遜兩種早期文化的混閤;後來引進歐洲大陸文化,那是羅馬加上希臘,再加上東方(西亞)的基督教,從而形成一種東西閤璧的混閤文化;最後英國人自己加上民主製度和工業化。美國的傳統文化是以英國文化為基礎,多方吸收,積極更新,使工業化嚮新技術和信息化方嚮發展。
非洲殖民地一個個獨立之後,非洲的眾多土著文化也曝光瞭,其中不少比所謂的中世紀文化還原始,無以名之,名之曰部族文化。今天世界上各種不同的傳統文化並存:部族文化、神學文化、玄學文化、科學文化,真是五光十色。
二、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儒學為中心,吸收諸子百傢以及印度和其他外來文化,從而形成的綜閤文化。中國傳統文化主要有以下的特點:
(1)世俗性強、宗教性弱。“子不語怪力亂神”。“敬鬼神而遠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這裏隱含著無神論思想。二韆五百年前就能對鬼神迷信做齣如此開明的錶態,在人類思想史上是瞭不起的先知先覺。中國憲法寫進信教自由,一點也沒有遇到睏難,這在宗教專製的國傢裏是難於想象的。中國雖然也引進並發展宗教,但是宗教的信念在中國人的意識裏比較淡薄。跟印度比一比,他們的宗教矛盾鬧得多麼嚴重;再跟那些政教閤一的國傢比一比,他們的宗教負擔是多麼沉重;這就可以明白“世俗性強”這個傳統有多麼重大的意義。
(2)兼容性強、排他性弱。春鞦戰國,百傢爭鳴,這是學術兼容的偉大開端。漢武帝罷黜百傢、獨尊儒術。但是,這時候的儒傢大都熟讀百傢著作,形成融閤百傢而以儒學為中心的綜閤哲學。後來佛教傳入中國,儒傢在一度嘗試抵製而失敗之後,轉過身來吸收印度的有用知識和先進技術,彌補儒學陳陳相因的缺點。於是,佛教中國化,變成中國佛教;而儒學宗教化,變成儒教。儒、釋、道三聖和平共處,竟然供奉於同一個廟宇之中,這在其他國傢是不可思議的。
(3)保守性強、進取性弱。“知足常樂”。“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天下萬物皆備於我”。“百忍堂”。這些是保守性的傳統。“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滿招損,謙受益”。“孔子,聖之時者也”。這些是進取性的傳統。可嘆的是,保守性遠遠大於進取性。華夏文化兩韆年來一直是東方的高峰,産生夜郎自大情緒是可以理解的。由此,日本在明治維新(1868)之後一步步成功,中國在戊戌政變(1898)之後一步步失敗。100年來,中國失去瞭一次又一次的曆史機遇,終於墜入di三世界。
三、什麼是現代社會?
“現代社會”是一個動的概念,不是一個靜的概念,是一個相對概念,不是一個絕對概念。曆史在延長,現代在推移。今天的現代就是明天的古代。因此,現代社會必須有兩個特性:國際性和進步性。
國際性:現代社會是國際大傢庭的成員,不是獨立於國際之外的世外桃源。為瞭實現國際性,需要開通跟世界各國往來的渠道,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渠道,也就是所謂跟國際接軌,不設置人為的關卡。
進步性:現代社會是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麵基本上都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社會,而且不斷前進,避免落後。為瞭不斷前進,現代社會沒有固定的模式,沒有永恒的教條,在優勝劣汰中奮鬥,在精益求精中發展。現代社會是永遠走嚮未來的社會。
文化包含三個主要方麵:哲學、科學和藝術。古代文化以哲學為主導,現代文化以科學為主導。古代隻有民族文化和地區文化,現代形成瞭國際文化,也就是國際性的現代文化。這是以科技為核心,兼收並蓄各種民族文化的精華,由世界各國的精英共同創造的新文化。現代社會是積極參與國際現代文化的社會。
我國今天實行改革開放。開放是實現國際性的前提,改革是實現進步性的條件。積極改革開放,中國就能逐步成為具有國際性和進步性的現代社會。
四、怎樣利用傳統文化促進社會的現代化?
建設現代社會,可以拋開傳統,又可以利用傳統。傳統薄弱的國傢不妨走前一條路;傳統豐厚的國傢最好走後一條路。利用傳統的好處是,行遠自邇、駕輕就熟,符閤習慣、事半功倍。
傳統屬於古代。傳統兩字跟現代兩字不是矛盾的嗎?是矛盾的,但是又可以統一。沒有古代,就沒有現代,現代是從古代來的。古代文化不一定到瞭現代就完全沒有用處。在古代文化中,有的具體做法已經失效,但是基本原理仍舊有用。有的基本原理已經失效,但是失效的原理可以給人啓發,從而引齣新的原理。有時,古人隻有設想、無法實現,今人利用新的科學和技術能夠實現古人的設想。沒有永恒的真理,可是有跨越曆史階段的長期真理。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存其原理、改其具體;古的設想、今的創造;學習原始、引齣現代。這些就是利用傳統文化創造現代社會的方針。當然,建設現代社會主要依靠現代的科學和技術,不是古代的玄學。
孔子的學問是從哪裏來的?孔子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述而不作”,“刪史書、定禮樂”。這是把前人長期積纍起來的知識,加工提煉,推陳齣新,從傳統文化中發展齣當時的現代文化。孔子是善於利用傳統文化促進社會現代化的楷模。
可是,利用傳統文化,必須警惕食古不化、以古害今。一提到傳統文化就情不自禁地一個跟頭墜入國粹主義的泥坑裏,那是危險的文化倒退。五四白話文運動之後,不久就掀起一股文言讀經逆流。諸如此類的曆史教訓不可忘記。雖然曆史的總方嚮是前進,可是忽熱忽冷、忽進忽退,使中國社會長期停滯不前。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慎思明辨,事必有成。
1994年11月15日
(原載《群言》1995年di1期)
……
前言/序言
序言
袁行霈
“大傢小書”,是一個很俏皮的名稱。此所謂“大傢”,包括兩方麵的含義:一、書的作者是大傢;二、書是寫給大傢看的,是大傢的讀物。所謂“小書”者,隻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顯得小一些罷瞭。若論學術性則不但不輕,有些倒是相當重。其實,篇幅大小也是相對的,一部書十萬字,在今天的印刷條件下,似乎算小書,若在老子、孔子的時代,又何嘗就小呢?
編輯這套叢書,有一個用意就是節省讀者的時間,讓讀者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知識。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要學的東西太多瞭。補習,遂成為經常的需要。如果不善於補習,東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補這,明天補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讀書當成吃補藥,還會失去讀書時應有的那份從容和快樂。這套叢書每本的篇幅都小,讀者即使細細地閱讀慢慢地體味,也花不瞭多少時間,可以充分享受讀書的樂趣。如果把它們當成補藥來吃也行,劑量小,吃起來方便,消化起來也容易。
我們還有一個用意,就是想做一點文化積纍的工作。把那些經過時間考驗的、讀者認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齣版,使之不至於泯沒。有些書曾經暢銷一時,但現在已經不容易得到;有些書當時或許沒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時間證明它們價值不菲。這兩類書都需要挖掘齣來,讓它們重現光芒。科技類的圖書偏重實用,一過時就不會有太多讀者瞭,除瞭研究科技史的人還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學則不然,有許多書是常讀常新的。然而,這套叢書也不都是舊書的重版,我們也想請一些著名的學者新寫一些學術性和普及性兼備的小書,以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需求。
“大傢小書”的開本不大,讀者可以揣進衣兜裏,隨時隨地掏齣來讀上幾頁。在路邊等人的時候,在排隊買戲票的時候,在車上、在公園裏,都可以讀。這樣的讀者多瞭,會為社會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學習的氣氛,豈不是一件好事嗎?
“大傢小書”齣版在即,齣版社同誌命我撰序說明原委。既然這套叢書標示書之小,序言當然也應以短小為宜。該說的都說瞭,就此擱筆吧。
大傢小書語言文化類(套裝共12種)(精裝)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