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以传承为首要。传统蒙书的预设读者虽然是少年儿童,且多以浅近文言写成,但例皆引经据典、传承有自。是以本套丛书的注释,尤其重视语典语源的考察。传统蒙书如《三字经》《千字文》,前人(多为清人)已有注本,多有可采之处。但这些注本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注释亦为文言,今人阅读有难度;二是古人注语典和典故出处,多凭记忆,难免有疏漏。是以本套丛书的注译工作,不得不在参考前贤成果的同时另起炉灶,凡有经史子集语源者,尤其是出自先秦两汉典籍的,皆在注释中注明出处并征引原文,以明与前贤同于所不得不同,异于所不得不异。
传统蒙学重视诵读,是在恰当的年纪,用有效的方法,教青少年学文化。对于今天的国学及语文教育,颇有借鉴意义。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重拾国粹,向广大青少年推广普及国学系列课程。
《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时期的散骑侍郎周兴嗣所作的一篇韵文,全文由一千个不重复的字连缀成篇,音韵和谐、前后连贯、条理清晰,涵盖自然、历史、政治、军事、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历来被视为儿童识字的范本,是儿童启蒙教育的必修课。本书是作者以其“雒诵堂”为教学实践基地,以亲身教学经历编辑而成的经典国学教材。
檀作文,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师,得著名文史专家吴小如教授亲炙,致力于儒学、诗学、蒙学三方面研究,并创办雒诵堂国学馆,教授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堪称新生代国学教育代表人物。CCTV首届中国诗词大会明星擂主李子琳便是雒颂堂的首席弟子。
五岁时就念过《千字文》。
——胡适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也是早期传教士介绍中国文化之推荐读物。自17世纪以来,《三字经》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许多国家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
——《人民日报(海外版)》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一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一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二
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 /二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四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五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五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七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八
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九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九
推位让国 有虞陶唐…………………………………… /一二
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一二
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一五
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 /一五
遐迩一体 率宾归王…………………………………… /一五
鸣凤在树 白驹食场…………………………………… /一六
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 /一六
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一八
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一八
女慕贞洁 男效才良…………………………………… /二〇
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二〇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二〇
信使可覆 器欲难量…………………………………… /二〇
墨悲丝染 诗赞羔羊…………………………………… /二二
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二四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二四
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二五
祸因恶积 福缘善庆…………………………………… /二五
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 /二六
资父事君 曰严与敬…………………………………… /二七
孝当竭力 忠则尽命…………………………………… /二七
临深履薄 夙兴温凊…………………………………… /二八
似兰斯馨 如松之盛…………………………………… /二九
川流不息 渊澄取映…………………………………… /二九
容止若思 言辞安定…………………………………… /三〇
笃初诚美 慎终宜令…………………………………… /三一
荣业所基 籍甚无竟…………………………………… /三一
学优登仕 摄职从政…………………………………… /三二
存以甘棠 去而益咏…………………………………… /三二
乐殊贵贱 礼别尊卑…………………………………… /三四
上和下睦 夫唱妇随…………………………………… /三四
外受傅训 入奉母仪…………………………………… /三五
诸姑伯叔 犹子比儿…………………………………… /三五
孔怀兄弟 同气连枝…………………………………… /三六
交友投分 切磨箴规…………………………………… /三六
仁慈隐恻 造次弗离…………………………………… /三七
节义廉退 颠沛匪亏……………………………………… /三七
性静情逸 心动神疲…………………………………… /三八
守真志满 逐物意移…………………………………… /三八
坚持雅操 好爵自縻…………………………………… /三八
。。。。。
天地玄黄〔1〕,宇宙洪荒〔2〕。
日月盈昃〔3〕,辰宿列张〔4〕。
注 释
〔1〕玄黄:双声连绵词,形容天地的颜色混沌一片。《周易·坤·文言》“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是将“玄”“黄”拆开来讲。但先秦语文的惯例,“玄黄”多连用,为连绵词,如《周易·坤·象辞》:“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诗经·周南·卷耳》:“陟彼高冈,我马玄黄。”《千字文》中“天地玄黄”与“宇宙洪荒”对偶成文,“玄黄”与“洪荒”同是双声连绵词。
〔2〕宇宙:指天地。《淮南子·齐俗训》:“往来古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洪荒 :双声连绵词,形容混沌、蒙昧的状态,借指远古时代。南朝陈徐陵《在北齐与杨仆射书》:“凡自洪荒,终乎幽厉。”
〔3〕日月:太阳和月亮。 盈昃:指日月圆满或亏缺。盈,指月亮圆满。昃,指太阳偏西。
〔4〕辰宿:即星宿,星座。《淮南子·天文训》:“五星、八风、二十八宿。” 高诱注:“二十八宿,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軫也。” 列:陈列,排列。 张:布列,分布。《淮南子·泰族训》:“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
译 解
世界之初,天地一片苍茫,宇宙无边无际。日出日落,月圆月缺,
星辰散布于浩瀚无垠的太空。
……
《雒诵堂国学系列·注译本》是《雒诵堂国学系列·诵读本》的配套用书。“诵读本”解决的是字音和诵读问题,“注译本”解决的是文意理解问题。顾名思义,“注译本”自然包括“注释”和“语译”两部分内容。雒诵堂国学系列读本皆为传世经典,原文是文言文,非专业人士阅读存在一定的障碍。为便于今人使用,参照惯例,我们对雒诵堂国学系列读本原文中的字词和典故加以注解,并对原文进行白话语译。字词注释,以普通中学生的认知程度为参照。白话语译以直译为主,适当采用意译。
中国传统文化,以传承为第一义。传统蒙书的预设读者虽然是少年儿童,且多以浅近文言写成,但例皆引经据典、传承有自。是以本套丛书的注释,尤其重视语典语源的考察。传统蒙书如《三字经》《千字文》,前人(多为清人)已有注本,多有可采之处。但这些注本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注释亦为文言,今人阅读有难度;二是古人注语典和典故出处,多凭记忆,难免有疏漏。是以本套丛书的注译工作,不得不在参考前贤成果的同时另起炉灶,凡有经史子集语源者,尤其是出自先秦两汉典籍的,皆在注释中注明出处并征引原文,以明与前贤同于所不得不同,异于所不得不异。
传统蒙书,典故颇多。典故所涉故实,或传闻异辞,又有非数行注释文字所可剖判者,故本套丛书专列“备览”一项,详细征引相关文献,以供读者参考。相关文献来源不一,或有文字歧异之处(如越王“勾践”,古书或写作“句践”),皆从原本。本套丛书所引文献,文字以今之通行善本为依据,不具列版本。
本套丛书的注释,对文字校勘亦多有交代。如《千字文》一书,坊本文字每多歧异,实与中国古代版本避讳制度有关。本书指出:“‘天地玄黄’改作‘天地元黄’,是避宋朝皇帝远祖赵玄朗的名讳(如果是清本,则是避康熙皇帝玄烨的名讳);‘周发殷汤’改作‘周发商汤’,是避宋太祖父亲赵弘殷的名讳;‘鸣凤在树’改作‘鸣凤在竹’,是避宋英宗赵曙的名讳;‘岳宗恒岱’改作‘岳宗泰岱’,是避宋真宗赵恒的名讳。”雒诵堂国学系列读本《千字文》则将这些避讳字全部改回本字。又如《三字经》一书有一句,坊本多作“若梁灏”,本书则将“梁灏”改订为“梁颢”,并在注释中专门指出:“梁颢:字太素,北宋太宗雍熙二年状元。《三字经》传本多作‘梁灏’,但《宋史》本传作‘梁颢’。‘灏’义为水势大,‘颢’义为白貌,既以‘太素’为字,则其名当为‘颢’,不当作‘灏’。”读者诸君在使用《雒诵堂国学系列·诵读本》过程中,若于文字版本有疑,不妨在《雒诵堂国学系列·注译本》中寻找答案。
考虑到各书性质有所不同,《雒诵堂国学系列·注译本》每种在体例上亦各有侧重。譬如《千家诗》一书,我们就将“备览”一项改为“赏析”,引领读者欣赏诗词之美,并对传统诗词的格律常识和写作技法略有介绍。即使同样是“备览”,各本在内容上亦有所侧重。《三字经》《千字文》等书侧重典故;《五字鉴》侧重史实;《弟
子规》则侧重其与程朱学派及传统小学之间的渊源传承关系。
《雒诵堂国学系列·注译本》的注译体例,由本人制定。第一辑七种中的《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四种的注译工作,由本人承担。《千家诗》的注译工作,由陈骥承当;《五字鉴》的注译工作,由杨涛承当;《幼学琼林》的注译工作,由万希、赵强承当。本人对《千家诗》《五字鉴》《幼学琼林》注译本的全部内容,进行了审定。
吾人虽黾勉从事,但才疏学浅,挂一漏万,自知难免。大雅君子若不吝赐教,则三生有幸矣。
檀作文
2015 年孟冬于京西雒诵堂
我一直觉得,《千字文》作为一篇流传千古的启蒙读物,其文字的精炼和意义的深远是无可替代的。而这本《千字文(注译本)》更是将这份经典的可能性发挥到了极致。我最看重的是它提供的“注译”部分,它并不是简单的字面翻译,而是充满了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理念的深刻理解。书中对每个字、每句话的解读,都带着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引导,仿佛一位博学的老者,耐心地向你讲述一段历史,或者揭示一个道理。举个例子,当读到“天文地理”时,作者不仅解释了“天”和“地”在古代的不同含义,还结合了当时的天文观测和地理知识,让我看到了古人对世界认知的初步形态。而且,注释中还穿插了一些与这些内容相关的成语典故,比如“海阔天空”之类的,这些都能极大地拓展我的知识面,也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我喜欢它那种循序渐进的编排方式,不会一下子抛出太多的信息,而是让你在理解一个概念的基础上,再去接受下一个。这种方式非常适合我这种需要慢慢消化知识的人。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在教我认识字,更是在引导我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兴趣,偶然间翻到这本《千字文(注译本)》,简直就像捡到了宝贝。我尤其欣赏它在注译方面展现出的严谨态度。作者并非简单地解释字面意思,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背后的深层含义。比如,在“宇宙洪荒”一句的注解里,我不仅学到了“宇”和“宙”的古义,还了解到古人对于空间和时间的认知是如何演变的。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还引用了许多古代文献和名家批注,这为我提供了多角度的理解,也让我感受到了不同时代学者们智慧的闪光。这本书不像某些枯燥的学术著作,它读起来非常流畅,引人入胜。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娓娓道来,将晦涩的古文变得生动有趣。我常常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勾勒出古代的生活场景,想象着古人在学习这些文字时的情景。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学习不再是任务,而是一种享受。我还会时不时地把书中的内容分享给我的朋友们,大家都被这本书的博大精深所折服,也纷纷表示想要入手一本。这本《千字文》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中华文明宝库的大门。
评分作为一名中文专业的学生,我对古籍的理解和鉴赏有着一定的要求。这本《千字文(注译本)》在众多版本中脱颖而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注译部分,可以说是做到了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作者在解释词语时,不仅给出了权威的释义,还会对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进行分析,甚至会探讨一些字词的演变过程。这种细致入微的考证,让我看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我特别喜欢它在解释一些抽象概念时,会穿插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让这些古老的思想变得触手可及。比如,在解释“德行”的涵义时,作者引用了孔子的相关论述,并用现代的例子来阐释,让我这个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也能深刻体会到“德”的重要性。而且,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典雅,既有古籍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流畅性。读起来,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热爱。我觉得,这本书不仅适合初学者,对于想要深入研究《千字文》的学者来说,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研究范本,让我对古籍的解读有了新的思路。
评分说实话,我入手这本《千字文(注译本)》纯属偶然,但它带给我的震撼却是实实在在的。我之前读过一些《千字文》的译本,总觉得有些生硬,要么就是过于浅显,不够深入。但这本完全不同,它在注解方面做足了功课,而且注解的风格极其丰富多元。我惊喜地发现,作者在解读的过程中,不仅会给出字词的本义、引申义,还会深入探讨其在古代社会、哲学、甚至艺术上的应用。例如,在“日月盈虚”一句的注解中,我不仅学到了“盈”和“虚”在天象变化中的具体表现,还联想到古人对时间流转和生命周期的哲学思考,这一下子就提升了我对这几个字的理解高度。更妙的是,作者还会在适当的时候引用一些诗歌、绘画中的例子来佐证,这使得原本枯燥的文字变得鲜活起来,充满了画面感。我常常被这些注解所吸引,以至于我有时会跳过原文,直接去读注解,然后又被注解所引申出的内容所吸引,再回过头来仔细品味原文。这种阅读体验非常独特,仿佛在进行一场知识的探险。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能帮助你认识一千个字,更在于它能引导你走进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世界。
评分这本《千字文(注译本)》实在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我本来只是想找一本给孩子启蒙的读物,没想到它却给我带来了这么多的惊喜。首先,它的注译部分做得非常扎实,每一句都配有详尽的解释,而且语言通俗易懂,即使是我这种对古文不太熟悉的人也能轻松理解。更棒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典故和文化背景的介绍,这让我在学习字句的同时,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比如,在讲解“天地玄黄”的时候,作者不仅解释了字面的意思,还引申出了古人对宇宙的理解,以及当时的天文知识,这让我觉得非常有启发性。而且,每段文字的排版也很舒服,字号大小适中,间隔合理,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我特别喜欢它在解释某些词语时,会列举一些相关的成语或者俗语,这让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更容易记住。感觉作者真的是花了很多心思来打磨这本书,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专业性和匠心。我甚至觉得,如果想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基本常识,这本《千字文》绝对是绕不开的一站。它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让我对国学经典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我的家庭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评分快递员服务态度好!书质量不错?!内容丰富:古诗、注释、作者简介、意译和赏析。太值了!最满意的购物!感谢京东
评分帮人买书,物流实在是给力,
评分书不错,看起来像正品,便宜,性价比高,里面在京东买
评分好书、送货快
评分帮人买书,物流实在是给力
评分纸质不错!没有味道。不是很厚!
评分不错
评分宝贝是正品 纸张质量很好
评分不错,孩子很喜欢读,希望他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