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楼国学经典(升级版):吕氏春秋

万卷楼国学经典(升级版):吕氏春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战国] 吕不韦 等 著
图书标签:
  • 国学经典
  • 吕氏春秋
  • 先秦诸子
  • 传统文化
  • 历史文化
  • 哲学
  • 思想
  • 文化
  • 古籍
  • 典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ISBN:9787547043615
版次:1
商品编码:1204034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8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国大臣吕不韦组织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书中尊崇道家思想,肯定老子的顺应客观思想,但舍弃其中较为消极的成分。同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之长,形成涵盖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被认为是先秦杂家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作者简介

  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吕不韦编著《吕氏春秋》既是他的治国纲领,又给即将亲政的秦始皇提供了执政的借鉴。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夫《吕览》之为书,网罗精博,体制谨严,析成败升降之数,备天地名物之文,总晚周诸子之精英,荟先秦百家之眇义,虽未必一字千金,要亦九流之喉襟,杂家之管键也。
  ——许维遹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

目录


孟春纪第一 …………………〇〇三
孟 春 ………………………〇〇三
本 生 ………………………〇〇五
重 己 ………………………〇〇七
贵 公 ………………………〇〇九
去 私 ………………………〇一一
仲春纪第二 …………………〇一三
仲 春 ………………………〇一三
贵 生 ………………………〇一五
情 欲 ………………………〇一七
当 染 ………………………〇一九
功 名 ………………………〇二二
季春纪第三 …………………〇二三
季 春 ………………………〇二三
尽 数 ………………………〇二六
先 己 ………………………〇二八
论 人 ………………………〇三〇
圜 道 ………………………〇三二
孟夏纪第四 …………………〇三四
孟 夏 ………………………〇三四
劝 学 ………………………〇三六
尊 师 ………………………〇三八
诬 徒 ………………………〇四〇
用 众 ………………………〇四三
仲夏纪第五 …………………〇四四
仲 夏 ………………………〇四四
大 乐 ………………………〇四六
侈 乐 ………………………〇四八
适 音 ………………………〇四九
古 乐 ………………………〇五二
季夏纪第六 …………………〇五五
季 夏 ………………………〇五五
音 律 ………………………〇五七
音 初 ………………………〇五九
制 乐 ………………………〇六一
明 理 ………………………〇六三
孟秋纪第七 …………………〇六六
孟 秋 ………………………〇六六
下 贤 ………………………一六八
报 更 ………………………一七一
顺 说 ………………………一七四
不 广 ………………………一七六
贵 因 ………………………一七九
察 今 ………………………一八一
先识览第四 …………………一八四
先 识 ………………………一八四
观 世 ………………………一八七
知 接 ………………………一八九
悔 过 ………………………一九二
乐 成 ………………………一九五
察 微 ………………………一九八
去 宥 ………………………二〇一
正 名 ………………………二〇三
审分览第五 …………………二〇五
审 分 ………………………二〇五
君 守 ………………………二〇八
任 数 ………………………二一一
勿 躬 ………………………二一四
知 度 ………………………二一七
慎 势 ………………………二二〇
不 二 ………………………二二三
执 一 ………………………二二三
审应览第六 …………………二二六
审 应 ………………………二二六
重 言 ………………………二二九
精 谕 ………………………二三一
离 谓 ………………………二三四
淫 辞 ………………………二三七
不 屈 ………………………二三九
应 言 ………………………二四二
具 备 ………………………二四六
离俗览第七 …………………二四八
离 俗 ………………………二四八
高 义 ………………………二五一
上 德 ………………………二五四
用 民 ………………………二五七
适 威 ………………………二六〇
为 欲 ………………………二六三
贵 信 ………………………二六五
举 难 ………………………二六八
恃君览第八 …………………二七〇
恃 君 ………………………二七〇
长 利 ………………………二七三
知 分 ………………………二七六
召 类 ………………………二七八
达 郁 ………………………二八一
行 论 ………………………二八四
骄 恣 ………………………二八七

开春论第一 …………………二九三
开 春 ………………………二九三
察 贤 ………………………二九五
期 贤 ………………………二九六
审 为 ………………………二九八
爱 类 ………………………三〇〇
荡 兵 ………………………〇六七
振 乱 ………………………〇六九
禁 塞 ………………………〇七一
怀 宠 ………………………〇七三
仲秋纪第八 …………………〇七五
仲 秋 ………………………〇七五
论 威 ………………………〇七七
简 选 ………………………〇七九
决 胜 ………………………〇八一
爱 士 ………………………〇八三
季秋纪第九 …………………〇八五
季 秋 ………………………〇八五
顺 民 ………………………〇八七
知 士 ………………………〇八九
审 己 ………………………〇九一
精 通 ………………………〇九三
孟冬纪第十 …………………〇九五
孟 冬 ………………………〇九五
节 丧 ………………………〇九七
安 死 ………………………〇九九
异 宝 ………………………一〇一
异 用 ………………………一〇三
仲冬纪第十一 ……………一〇五
仲 冬 ………………………一〇五
至 忠 ………………………一〇七
忠 廉 ………………………一〇九
当 务 ………………………一一一
长 见 ………………………一一三
季冬纪第十二 ……………一一五
季 冬 ………………………一一五
士 节 ………………………一一七
介 立 ………………………一一九
诚 廉 ………………………一二〇
不 侵 ………………………一二二
序 意 ………………………一二四

有始览第一 …………………一二九
有 始 ………………………一二九
应 同 ………………………一三一
去 尤 ………………………一三四
听 言 ………………………一三五
谨 听 ………………………一三七
务 本 ………………………一三九
谕 大 ………………………一四一
孝行览第二 …………………一四三
孝 行 ………………………一四三
本 味 ………………………一四五
首 时 ………………………一四九
义 赏 ………………………一五一
长 攻 ………………………一五三
慎 人 ………………………一五六
遇 合 ………………………一五九
慎大览第三 …………………一六二
慎 大 ………………………一六二
权 勋 ………………………一六五

贵 卒 ………………………三〇三
慎行论第二 …………………三〇四
慎 行 ………………………三〇四
无 义 ………………………三〇七
疑 似 ………………………三〇九
壹 行 ………………………三一一
求 人 ………………………三一二
察 传 ………………………三一五
贵直论第三 …………………三一六
贵 直 ………………………三一六
直 谏 ………………………三一九
知 化 ………………………三二一
过 理 ………………………三二三
壅 塞 ………………………三二四
原 乱 ………………………三二六
不苟论第四 …………………三二八
不 苟 ………………………三二八
赞 能 ………………………三三〇
自 知 ………………………三三二
当 赏 ………………………三三四
博 志 ………………………三三五
贵 当 ………………………三三八
似顺论第五 …………………三四〇
似 顺 ………………………三四〇
别 类 ………………………三四二
有 度 ………………………三四四
分 职 ………………………三四六
处 方 ………………………三四九
慎 小 ………………………三五一
士容论第六 …………………三五三
士 容 ………………………三五三
务 大 ………………………三五五
上 农 ………………………三五七
任 地 ………………………三六〇
辩 土 ………………………三六二
审 时 ………………………三六四

精彩书摘

  孟春
  原文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皞hào,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簇,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①,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tǎ祭②鱼,候雁北。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luán辂lù,驾苍龙,载青旗,衣③青衣,服青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太史谒④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斋⑤。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⑥,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⑦遂行,无有不当。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tuī⑧,无失经纪。以初为常⑨。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⑩,措之参于保、介之御间,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籍田。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大夫九推。反?,执爵于太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酒”。
  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繁动。王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xí,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以躬亲之。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是月也,命乐正入学习舞。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泽,犠牲无用牝,禁止伐木,无覆巢,无杀孩虫、胎夭、飞鸟,无麛mí无卵,无聚大众,无置城郭,掩骼霾mái髊cuō。
  注释
  ①臭:气味。膻:古人将膻、焦、香、腥、朽称为五臭。春季的味道是膻。②獭祭:水獭吃鱼时,会将鱼陈列在水边,犹如陈物而祭,称为獭祭。③衣:穿。④太史:官名。负责记载历史,兼管国家典籍及天文历法。谒:禀告。⑤斋:斋戒。古人在祭祀或典礼前需要斋戒,以示庄重。⑥布德和令:宣布德教及禁令。布,宣布。和,通“宣”。⑦庆赐:褒奖赏赐。⑧忒:差错。⑨初:指制定历法以冬至点在牵牛初度为准。常:法。⑩耒耜:古代农具。?反:同“返”,返回朝中。?爵:古代酒器。太寝:帝王祖庙。?槁:干枯。
  译文
  孟春正月,太阳的位置在营室宿。黄昏时分,参宿出现在南方中天。拂晓时刻,尾宿出现在南方中天。孟春在天干中属甲乙,它的主宰之帝是太皞,佐帝之神是句芒,它应时的动物是龙鱼之类的鳞族,声音是中和的角音,音律与太簇相应。这月的数字是八,味道是酸味,气味是膻气,要举行的祭祀是户祭,祭祀时,祭品以脾脏为尊。春风吹融了冰雪,蛰伏的动物开始苏醒活动。鱼儿从深水区向上游到冰层下,水獭捕到鱼,把它摆在岸边像是在祭祀。候鸟大雁从南往北飞行。天子居住在东向明堂的左侧室,乘坐饰有用青凤图案的响铃的车子,车前驾着青色的马,车上插着绘有龙纹的青色的旗子,天子穿着青色的衣服,佩戴着青色的饰玉,吃的食物是麦子和羊,使用的器物纹理空疏而通达。这个月有立春的节气。在立春前三天,太史向天子禀告说:“某日立春,大德在木。”天子于是斋戒,准备迎春。
  立春那天,天子亲自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郊去迎接春的降临。迎春归来,就在朝中赏赐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并命令相国宣布道德,发布禁令,实行褒奖,救济穷人,一直惠及所有百姓。褒奖赏赐之事,要通达施行,不要有不当之处。于是命令太史尊奉六典八法,主管推算日月星辰运行的工作。太阳所在的位置、月亮所经过的地方,以及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数和轨迹,要计算得没有一点差错和失误,制定历法仍以冬至点在牵牛初度为准。
  这个月里,天子在吉日向上帝祈求五谷丰登,并选择好的时辰,亲自用车装载着耒耜,放在骖乘——车右和御者中间,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帝籍田亲自耕作。推耒耜入土,天子推三下,三公推五下,卿、诸侯、大夫推九下。礼毕返回,天子在祖庙举行宴饮,慰劳群臣,三公、九卿、诸侯、大夫都去侍酒。这次宴饮名叫“劳酒”。
  这个月里,上天之气下降,地中之气上升,天地之气混同一体,草木普遍萌发。国君宣布农事,命令农官住在东郊,监督农民整治耕地的疆界,审视并修整田间的小路;很好地考察丘陵、山地、平原、洼地等各种地形,什么土地适宜种什么农作物,什么谷物应在什么地方种植,要用这些教诲来引导农民,而且务必亲自去做。农事布置完毕,先确定田地的界限、路径的宽窄,农民才没有疑惑。
  这个月里,命令乐官进入太学教国子练习舞蹈。同时修订祭祀的典则,命令祭祀山林河流时不用母畜做祭品。禁止砍伐树木,不许摧毁鸟巢,不许杀害幼小的禽兽,不许捕捉小兽和掏取鸟卵,不得聚集民众,不得建立城郭,要掩埋枯骨尸骸。
  这个月里,不可以举兵征伐,举兵必定遭受天灾。在不能兴兵征伐的时节,兵戎之事不可以由己方引发。发布政令不要违背自然的规律,不要无视土地的条件,不要扰乱礼义的纲纪。孟春正月如果发布应在夏天发布的政令,那么,风雨就不能正常来去,草木就会过早地干枯,人民就会感到惶恐。如果发布应在秋天发布的政令,那么,百姓就会遭受瘟疫,狂风暴雨就会多次袭来,野草就会大量生长。如果发布应在冬天发布的政令,那么,大水就会毁害生物,霜雪就会严重地伤害庄稼,麦子就不能成熟收获。
  ……

《吕氏春秋》:融合百家,洞察世事的智慧结晶 《吕氏春秋》这部篇幅宏大、思想深邃的古籍,并非某位孤寂的学者穷经皓首之作,而是春秋末期,秦国相国吕不韦集结门客,汇集当时百家诸子之学,历时十载,呕心沥血编纂而成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其名曰“吕氏”,实则包容万象,涵盖了天文、地理、道德、政治、军事、经济、民俗等方方面面,堪称一部先秦时期的“知识大全”。 成书背景:时代风云与政治博弈 《吕氏春秋》的诞生,离不开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思想活跃,百家争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学派争奇斗艳,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理念和人生哲学。正是在这样一个思想解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吕不韦,这位既是商人又是政治家的杰出人物,看到了整合诸子思想、构建一套服务于秦国统一大业的理论体系的必要性。 吕不韦出身商贾,却凭借其敏锐的商业头脑和政治远见,一步步走向秦国权力的巅峰。他深知,要巩固秦国的统治,单靠武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一套能够被广泛接受、具有说服力的思想武器。因此,他召集了三千门客,让他们各自陈述所学,然后加以整理、编撰,最终形成了《吕氏春秋》。这部书的编纂,既是吕不韦政治野心的体现,也是对那个时代思想精华的一次系统性梳理和总结。 内容体系:十二纪、八览、六论的精密架构 《吕氏春秋》的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全书共分为十二卷,名曰“十二纪”,象征一年十二个月,体现了天道运行的规律;每纪下设“主言”,阐述当月应当遵循的政事和原则。在这十二纪之上,又分为“八览”,分别论述了“慎行”、“知度”、“审分”、“论者”、“任官”、“弁能”、“应龙”、“贵生”等八个重要主题,对政治、军事、社会、伦理等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最外层是“六论”,分别是“离谓”、“不韦”、“皆山”、“遵分”、“道长”、“论礼”,对人生、社会、政治等问题进行了更为抽象和哲理性的阐述。 这种“十二纪、八览、六论”的结构,既有时间顺序的脉络,又有逻辑分类的深度,使得全书内容丰富而不杂乱,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每一篇都以“论”开篇,先确立一个基本观点,然后引用大量的历史典故、寓言故事、自然现象来佐证,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这种论证方式,既有说服力,又富有趣味性,使其成为一部既具学术价值,又富文学色彩的著作。 核心思想: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中道而行 《吕氏春秋》的思想核心,可以用“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中道而行”来概括。 天人合一:书中强调,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整体。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的行为必须遵循自然的节律,才能达到和谐统一。无论是政治治理还是个人修养,都不能违背天道。这种思想,在当时“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影响下,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顺应自然:吕氏春秋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强行改变或违背这些规律,必然会导致失败。因此,无论是君主还是臣民,都应该以一种顺应自然的态度来对待事物,做到“以无事而治”,即以不妄为来治理。这是一种“无为而治”的理念,但并非消极无为,而是在了解和尊重事物规律的基础上,采取最恰当的行动。 中道而行:书中反复强调“中”的重要性,认为过犹不及,凡事都应该保持适度,避免极端。在政治上,君主应该不偏不倚,既不苛政,也不溺爱;在个人修养上,应该不偏执,不极端,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这种“中道”思想,融合了儒家的“中庸”和道家的“不争”,形成了一种更为辩证和圆融的处世哲学。 思想精华: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吕氏春秋》之所以能成为一部伟大的著作,还在于它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了当时各家学派的思想精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融合儒道:书中既有儒家强调的仁义礼智,也有道家崇尚的自然无为。例如,在治国理念上,既提倡“以德化民”,又主张“因民之所欲”。在个人修养上,既强调“仁义为本”,也讲究“清静无为”。 借鉴墨家:在一些方面,如提倡节用、反对奢靡,也能看到墨家思想的影子。 吸收法家:书中对于如何进行有效的政治统治,也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体现了对法家思想的借鉴,但又不像纯粹的法家那样强调严刑峻法,而是将其置于“顺应自然”和“中道而行”的大框架下。 重视阴阳五行:书中大量的篇幅用来阐述天文、历法、物候等自然现象,并将其与人事政治相结合,体现了当时阴阳家和五行学说的影响。 哲学智慧:对人生、社会、政治的深刻洞察 《吕氏春秋》所展现的哲学智慧,体现在对人生、社会、政治等诸多方面的深刻洞察。 人生观:书中对生命的珍视,提出了“贵生”的观点,认为生命是最宝贵的,应该珍惜生命,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和长寿。但这种“贵生”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在积极入世的同时,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认识论:书中强调“知”的重要性,认为“知”是行动的基础,只有充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同时,它也强调“行”与“知”的统一,认为“知”最终要落实到“行”上。 政治观:《吕氏春秋》对政治的论述,是其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它提倡“君民同欲”,认为君主应该了解民众的需求,顺应民心,才能赢得民心,巩固统治。它也强调“任官用贤”,认为君主应该任用有才能的人,赏罚分明,才能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转。同时,它也对统治者的德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认为君主应该以身作则,成为民众的榜样。 社会观:书中关注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提倡“和”,即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相处,相互依存。它认为一个稳定的社会,离不开各方面的协调发展,离不开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艺术价值:寓言故事与生动语言 《吕氏春秋》的艺术价值同样不可忽视。书中运用了大量的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狐假虎威”等,这些故事生动形象,寓意深刻,易于传播,至今仍然是中国文化中脍炙人口的经典。同时,书中的语言也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既有说理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趣味。 历史影响:对后世思想的深远启迪 《吕氏春秋》作为一部集大成的著作,对后世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汉代思想的影响:汉代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思想,就与《吕氏春秋》中的天人观有许多相似之处。汉代学者对《吕氏春秋》的推崇,也促进了其在汉代的传播和研究。 对后世哲学家的启迪:后世许多哲学家,如王阳明、顾炎武等,都曾从《吕氏春秋》中汲取思想养分。其融汇百家、强调中道的思想,为后世的哲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对文学和民俗的影响:书中大量的寓言故事,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宝库,并深深地融入了中国的民间文化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结语 《吕氏春秋》是一部包罗万象、思想精深的著作,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博大的胸怀,融合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智慧,构建了一套具有时代特色的哲学体系。它不仅仅是一部政治和哲学的著作,更是一部关于如何认识世界、如何安身立命的智慧宝典。无论是在理解古代中国思想文化,还是在汲取人生智慧方面,《吕氏春秋》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它的思想光芒,穿越千年,至今依然闪耀,值得我们反复品读,深入体会。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被一套名为“万卷楼国学经典”的系列丛书给深深吸引了,尤其是我手中这本《道德经》。我一直认为,老子的思想是中华文化中最具神秘色彩和哲学深度的部分之一。他提出的“道”,既虚无缥缈,又无处不在,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长达数千年。这本《道德经》的译本和注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译文的语言流畅而易懂,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文的韵味,又避免了过于晦涩的古文给现代读者带来的隔阂。注释的部分则显得十分详尽,不仅解释了生僻的字词,还对一些重要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甚至引用了其他学者的观点进行比对,这对于我这样初次接触《道德经》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无为而治”等核心思想时,所引用的古代历史典故和生活实例,让抽象的哲学理论变得生动具体,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评分

初次翻开这套“万卷楼国学经典”,就被其厚重的质感和典雅的封面设计所吸引。选择“吕氏春秋”这一卷,更多的是出于对那个思想碰撞、百家争鸣的时代的探寻。我一直觉得,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的先哲们,他们的思想如同璀璨的星辰,虽历经千年,却依然能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而“吕氏春秋”,作为汇集各家学说的集大成之作,自然成为了我探索那段历史的绝佳起点。它不仅仅是一本古代的著作,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古人如何看待天地万物,如何理解人生道理,以及如何构建理想的社会。从装帧上来说,这套书的用心可见一斑,纸张的触感、印刷的清晰度,都让人感到一种阅读的仪式感,这在如今电子书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我期待在这厚重的卷册中,发现那些被时间尘封的智慧,感受先贤们跨越时空的思想回响,或许还能从中找到一些启迪,去理解当下社会的一些现象。

评分

拿到这套“万卷楼国学经典”中的《孙子兵法》,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实用”。虽然我对军事策略的了解并不深,但一直知道《孙子兵法》不仅是军事著作,更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管理学和人生哲学。这本《孙子兵法》的选材和编排,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呈现了原文,还配有大量的图表和案例分析,将那些精妙的战术和策略,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例如,在讲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时,书中通过历史上的经典战役,对这一原则进行了生动的阐释,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其中的奥妙。还有那些关于“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分析,也配有相关的地图和示意图,使得原本枯燥的文字变得鲜活起来。这本《孙子兵法》让我看到了国学经典的另一面——它能够如此贴近现实,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评分

我对“万卷楼国学经典”系列一向很欣赏,这次特别选了《诗经》来细细品读。古诗词一直是我心中柔软的一隅,而《诗经》作为中国诗歌的源头,其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总能轻易触动我心。这本《诗经》的翻译和注释,可以说是给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译文并没有过度雕琢,而是力求还原《诗经》原有的淳朴和自然,同时又不失其诗意的美感。注释的部分,更是让我惊喜,它不仅解释了许多当时的生活习俗和历史背景,还对诗歌中的情感进行了深入的挖掘,让我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古人的喜怒哀乐。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描写爱情和劳作的诗篇的解读,它们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百态,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阅读这本《诗经》,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人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让我感受到一种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鸣。

评分

我对于“万卷楼国学经典”系列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而这次入手的是《论语》这一卷。一直以来,孔子的思想都被视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他的学说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我看来,《论语》并非只是冰冷的史料,而是充满着人生智慧的箴言。这本《论语》的排版设计非常考究,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也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一些经典段落的解读,都非常到位,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人性的温度。例如,在解读“吾日三省吾身”时,译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而是结合了现代人的生活情境,去阐述自我反省的重要性,让我深思。这种将古籍与现代生活巧妙连接的方式,让我觉得非常受用,也更加坚信国学经典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被活化,被应用到当下的生活中,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评分

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收藏。自营商品物流超快

评分

《小窗幽记》。听着名字感觉就是很美的一本书。

评分

这个系列买了很多,看到新的一定要收。

评分

包装好,物流特别快!多快好省,京东非浪得虚名!

评分

这么大量有机酸!这么晚餐饭的

评分

还没看呢,有待进一步研究。

评分

还可以,注释部分有古汉语拼音。

评分

很不错的宝贝,价格便宜

评分

买给家里小孩子的,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是必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