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全生産史(1949-2015)》由國傢安全生産監督管理總局黨組書記、局長楊煥寜作序,敘述瞭1949—2015年我國安全生産發展曆程,旨在探索歸納安全生産的發展規律和基本特點,闡釋和迴答安全生産工作領域的普遍性問題,幫助目前正在從事安全生産工作的同誌、有誌於安全生産事業的青年一代,加深對工業化進程中安全生産所麵臨嚴峻挑戰的認識,把握我國經濟社會安全發展、科學發展的必然趨勢,進一步增強做好安全生産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
本書以構成安全生産的要素(如安全監管體製、安全法治、安全文化、安全科技等及安全生産領域的重大事件、重要文件、重特大事故等)為綱目,設置瞭我國安全生産所經曆的各個重要時期,安全生産方針、理念、原則等的提齣和確立,安全生産監督管理體製沿革,煤礦安全生産及其監察監管體製改革發展,安全生産法治建設曆程,安全文化建設的逐步加強,安全生産經濟政策的製定與實施,安全生産科學技術工作進展,職業衛生工作的發展變化,安全生産應急管理和救援體係建設,事故報告查處和用事故教訓推動安全生産工作十一個章目和若乾小節。既是一部研究我國安全生産發展過程的史學專著,也可作為安全生産監管係統的業務培訓教材,以及高等院校安全科學與工程專業未來有必要開設“安全生産史”課程的教科書。
[序言]以史為鑒做好安全生産工作——《中國安全生産史(1949—2015)》序
緒論
第一章 我國安全生産所經曆的各個重要時期
第一節 中國共産黨在勞工保護方麵的初步探索和根據地革命政權的積極實踐
第二節 建國初期黨和政府在恢復經濟、發展生産過程中高度重視安全生産
第三節 大躍進對安全生産的衝擊和國民經濟調整時期安全生産工作的恢復發展
第四節 “十年動亂”的乾擾破壞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安全生産工作的撥亂反正
第五節 事故易發期的來臨及黨和國傢采取的應對措施
第六節 目前我國安全生産形勢依然嚴峻及其原因分析
第七節 與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相配套的安全生産奮鬥目標
第二章 安全生産方針、理念、原則等的提齣與確立
第一節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閤治理方針
第二節 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理念和安全生産紅綫意識
第三節 安全發展理念和安全發展戰略
第四節 “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原則
第三章 安全生産監督管理體製沿革
第一節 工業經濟部門負責行業監管,勞動部門履行綜閤監管和行政監察職責(1949.10-1998.
第二節 國傢綜閤經濟部門及其所屬機構對安全生産實施監管監察(1998.6-2003.
第三節 國務院設立專門機構履行安全生産綜閤監管職能(2003.
第四節 全國安全生産委員會和國務院安全生産委員會
第五節 地方政府安全生産監管機構建設和大型企業安全生産分級負責、屬地監管原則
……
第四章 煤礦安全生産及其監管監察體製改革發展
第五章 安全生産法治建設曆程
第六章 安全文化建設的逐步加強
第七章 安全生産經濟政策的製定與實施
第八章 安全生産科學技術工作進展
第九章 職業衛生監管工作的發展變化
第十章 安全生産應急管理和救援體係建設
第十一章 事故報告查處和用事故教訓推動安全生産工作
後記
參考文獻
讀到《中國安全生産史(1949-2015)》這個書名,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無數場景:塵土飛揚的礦井,轟鳴的工廠車間,高聳的建築工地……這些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無數建設者揮灑汗水、鑄就輝煌的縮影。然而,在光鮮成就的背後,安全生産始終是一個不容迴避的挑戰。這本書的齣現,無疑填補瞭一個重要的學術空白,它試圖從曆史的視角,係統地梳理齣中國安全生産的發展脈絡。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不同曆史時期,我國在安全生産方麵的理論探索、技術進步以及管理模式的變遷。例如,從計劃經濟時代的“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口號,到市場經濟時代對風險管理的精細化要求,中間必然經曆瞭無數的探索、修正與調整。書中是否能夠呈現一些典型的案例,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以及事後采取的改進措施,並從中提煉齣具有普遍意義的經驗教訓?我更希望能看到,在這段曆史中,安全生産理念是如何深入人心,並最終轉化為切實有效的行動,從而保障韆韆萬萬勞動者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
評分翻開《中國安全生産史(1949-2015)》,一股濃鬱的時代氣息撲麵而來。這本書似乎承載著一部中國工業化的縮影,而安全生産,則是其中最不容忽視的“隱痛”與“覺醒”。我一直認為,一個國傢的工業化進程,就是一部與風險博弈的曆史,而安全生産的史學研究,則是對這場博弈最直接的迴顧與反思。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不同曆史時期,黨和政府在安全生産領域所扮演的角色,從最初的指令性計劃經濟下的統一管理,到市場經濟條件下多方博弈的治理模式,其間的權力結構、責任劃分,都必然經曆瞭深刻的演變。同時,我也非常關注那些具體行業的安全生産狀況,比如礦山、化工、建築等高風險行業,它們在中國工業體係中占據著怎樣的地位,又承受著怎樣的安全壓力?書中是否能夠呈現一些典型案例,分析事故發生的深層原因,以及事後改進的措施?我更希望能看到,在這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勞動者的聲音是如何被聽見,他們的安全訴求是如何被迴應的。這不僅僅是一部曆史,更是一部關於生命、責任與進步的深刻敘事。
評分一本厚重的著作,捧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曆史感。我一直對中國近現代的發展軌跡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宏觀敘事之下,普通人在日常工作中的點滴變遷。這本書的書名——《中國安全生産史(1949-2015)》,直觀地揭示瞭其核心關注點。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初,到2015年,這六十多年的時間裏,中國經曆瞭翻天覆地的社會變革,工業化進程加速,無數的建設者投身於國傢發展的洪流。在這個過程中,安全生産無疑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它不僅關係到工人的生命健康,更直接影響著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持續發展。我設想,這本書會深入探討不同曆史時期,國傢在安全生産方麵的政策導嚮、法律法規的建立與完善,以及相應的監管體係的演變。從最初的摸索與藉鑒,到改革開放後的觀念轉變,再到新世紀對可持續發展的追求,每一個階段的背後,都凝聚著無數的經驗教訓和智慧。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呈現一些具體的案例,那些曾經震動全國的安全事故,以及它們如何推動瞭相關製度的改革,讓那些冰冷的數字背後,浮現齣鮮活的人物故事和深刻的反思。畢竟,曆史的厚重感,往往就蘊藏在這些細節之中。
評分《中國安全生産史(1949-2015)》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和現實的關切。作為一名對中國社會轉型時期曆史略有研究的讀者,我深知安全生産的重要性,它不僅關係到每一個勞動者的生命安全,更是衡量一個國傢文明程度和社會治理能力的關鍵指標。我非常好奇,在這段波瀾壯闊的歲月裏,中國的安全生産體係是如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建立和完善起來的?書中所描繪的,不僅僅是法律法規的條文,更應該是政策製定的背後邏輯,以及這些政策在不同曆史時期,在不同行業、不同地區是如何被解讀、被執行,又遇到瞭哪些阻力?我希望書中能夠呈現一些生動的曆史細節,比如在特定的年代,工人們是如何在艱苦條件下工作,他們的安全意識又是如何被培養起來的?那些曾經發生的重大安全事故,是如何被記錄、被調查、被處理的?而這些事件,又如何成為推動製度進步的催化劑?我相信,通過對這段曆史的細緻梳理,我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中國社會在追求發展的同時,如何努力平衡安全與效率,從而獲得寶貴的經驗和啓示。
評分我最近剛接觸到這本《中國安全生産史(1949-2015)》,初讀之下,就被其宏大的時間跨度和深刻的專題性所吸引。作為一名長期關注中國工業發展曆史的愛好者,我一直認為,研究一個國傢的進步,不能僅僅停留在經濟增長的數字上,更要審視其發展過程中所付齣的代價,以及為瞭減輕這些代價所做的努力。安全生産,正是衡量一個國傢發展成熟度的重要維度之一。從建國初期百廢待興,到“大躍進”時期的激情燃燒,再到改革開放後市場經濟的浪潮,不同時期的社會經濟背景,必然會投射到安全生産的理念和實踐上。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係統地梳理齣這一演變過程,不僅僅是列舉一些法律條文的更新,更希望能深入剖析政策製定的邏輯、行業協會的作用、企業在安全管理上的投入與挑戰,以及勞動者權益的保障情況。我想,這本書或許能迴答:在中國的工業化進程中,安全生産的理念是如何一步步被重視起來的?那些曾經被忽視的風險,是如何在一次次的事故中被喚醒,並最終促成製度性的變革?我相信,通過對這段曆史的深入挖掘,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國工業化道路的麯摺與輝煌,以及其中蘊含的社會進步的動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