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材料丛书--海洋工程材料腐蚀行为与机理

海洋工程材料丛书--海洋工程材料腐蚀行为与机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晓刚 编
图书标签:
  • 海洋工程
  • 腐蚀
  • 材料科学
  • 海洋材料
  • 工程材料
  • 腐蚀行为
  • 腐蚀机理
  • 金属腐蚀
  • 海洋环境
  • 材料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68709
版次:1
商品编码:12055404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海洋工程材料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4
字数:45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供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海洋工程、机械制造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是高等工科院校中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海洋工程材料丛书》是我国近30位院士,百余位海洋工程及材料领域的技术专家、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出版工程项目,共11卷。 本书是其中的一个分册,是国家 出版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
本书的内容以科技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2005DKA10400)、国家973计划项目“海洋工程装备材料腐蚀与防护关键技术基础研究”(2014CB643300)为基础,反映了作者的原创性工作。

内容简介

《海洋工程材料腐蚀行为与机理》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海洋工程材料丛书”的分册之一。
本书是编者基于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和国家973计划项目的研究工作,以我国海洋开发和海防安全为背景,介绍海洋工程材料腐蚀研究进展的一部专著。全书共12章,重点介绍了海洋大气区�卜山η��渤辈钋��踩�浸区和海泥区的海洋环境腐蚀行为与机理、深海环境腐蚀行为与机理、海洋大气中高温环境腐蚀行为与机理、海洋微生物环境腐蚀和生物污损的行为与机理,以及力学�驳缁�学交互作用下的材料海洋环境应力腐蚀和磨损腐蚀行为与机理等方面的新研究成果。
本书可供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海洋工程、机械制造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是高等工科院校中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作者简介

李晓刚,男,1963年10月出生。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国家材料环境腐蚀科技平台主任;国家“海洋腐蚀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教育部腐蚀与防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百名科技领军人物。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我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和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早期推动者之一;主持了科技部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重大项目“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台站建设与资源共享”。2007年创办了“中国腐蚀与防护网”,积累了大量材料在我国自然环境下的腐蚀数据,为三峡工程、西气东输、海上石油平台和路桥工程等国家重大建设工程;为航空、航天、陆军、海军等数十家国防和民用单位提供数据共享与应用服务。2009年6月,获得“全国野外科技先进个人”称号,所领导的团队获得“全国野外科技先进集体”称号。2011年获科技部执行“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计划xx团队奖。2012年成功解决“天宫一号”某关键部件的腐蚀问题,为按时发射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目前所领导的研究团队有教师14名,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共计120人。团队承担了大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16项)、重点(3项)和重大基金子课题(3项);科技部平台建设项目;军工基础研究项目和大量来自厂矿企业的项目,长期在材料自然环境(大气、海水和土壤)腐蚀数据积累与机理研究方向上坚持系统研究,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711篇(其中SCI和EI 400多篇)。出版《x70钢的腐蚀行为与试验研究》,《金属大气早期腐蚀行为与机理》,《高分子材料老化机理与规律》译著《断口学》(科学出版社)等专著八部。获2008年度、2007年度部级一等奖各一项,2009年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钢铁材料及制品大气腐蚀数据积累、规律和共享服务”)。获国家授权专利60余项.

目录

第1章海洋腐蚀环境特征与分类
1.1海洋腐蚀环境的类型与划分2
1.1.1海洋的划分2
1.1.2海洋腐蚀环境的划分4
1.2海洋腐蚀环境纵向分类及其主要影响因素10
1.2.1海洋大气高温腐蚀环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11
1.2.2海洋飞溅区腐蚀环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13
1.2.3海洋潮差区的腐蚀环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14
1.2.4海洋全浸区的腐蚀环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14
1.2.5海泥区腐蚀环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21
1.3海洋腐蚀环境随时间变化23
1.3.1海水温度变化23
1.3.2海水盐度变化25
1.3.3海洋酸化25
1.4海洋腐蚀环境中的海洋生物因素26
1.4.1海洋生物污损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26
1.4.2海洋微生物腐蚀的主要环境因素27
参考文献29

第2章海洋大气环境腐蚀行为与机理
2.1海洋大气环境腐蚀试验方法31
2.1.1海洋大气环境腐蚀室外暴露试验方法31
2.1.2海洋大气环境腐蚀室内模拟试验方法33
2.2海洋大气腐蚀性分级分类34
2.2.1环境因素观测与我国海洋大气腐蚀性分级分类34
2.2.2材料暴露试验与我国海洋大气腐蚀性分级分类35
2.3碳钢和耐候钢的海洋大气腐蚀行为39
2.3.1碳钢在青岛和西沙海洋大气环境下的腐蚀行为39
2.3.2碳钢在西沙模拟溶液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43
2.3.3碳钢在室内模拟污染海洋大气环境下的腐蚀行为44
2.4海洋大气腐蚀机理分析48
参考文献50

第3章海洋飞溅区环境腐蚀行为与机理
3.1海洋飞溅区环境腐蚀室内试验方法51
3.1.1稳态薄液膜电化学行为研究52
3.1.2干湿交替膜研究52
3.1.3不同湿度条件下薄液膜研究52
3.2环境因素对E690钢海洋飞溅区环境电化学行为的影响53
3.2.1pH值对干湿交替环境下E690钢电化学行为的影响53
3.2.2Cl-浓度对干湿交替环境下E690钢电化学行为的影响53
3.2.3干湿交替频率对干湿交替环境下E690钢电化学行为的影响55
3.2.4氧浓度对E690钢海洋薄液环境腐蚀行为的影响56
3.3环境因素对E690钢海洋飞溅区环境应力腐蚀行为的影响58
3.3.1海洋干湿交替环境下的应力腐蚀行为58
3.3.2氧浓度对海洋薄液环境下SCC行为的影响60
3.3.3氢对E690钢海洋薄液环境下应力腐蚀行为的影响66
3.3.4应变对E690钢海洋薄液环境SCC行为的影响67
3.4E690钢在海洋飞溅区环境中的应力腐蚀机理71
3.4.1E690钢在海洋薄液环境下的应力腐蚀机理分析71
3.4.2薄液环境下应力状态�驳缁�学过程的交互作用机制71
参考文献73

第4章海水潮差区和全浸区环境腐蚀行为与机理
4.1海水潮差区和全浸区环境腐蚀试验方法75
4.1.1自然环境暴露腐蚀试验75
4.1.2实验室模拟腐蚀试验75
4.2碳钢和低合金钢在潮差和全浸环境下的腐蚀规律77
4.2.1碳钢和低合金钢在潮差区的实海腐蚀规律77
4.2.2碳钢和低合金钢在全浸区的实海腐蚀规律78
4.2.3低碳钢在室内模拟海水溶液中的腐蚀行为85
4.3不锈钢在潮差和全浸环境下的腐蚀规律92
4.4有色金属在潮差和全浸环境下的腐蚀规律94
4.5海水潮差区和全浸区环境腐蚀机理分析98
参考文献101

第5章海泥区环境腐蚀行为与机理
5.1海泥区环境腐蚀试验方法103
5.1.1海泥区环境室外腐蚀试验方法104
5.1.2海泥区环境室内腐蚀试验方法104
5.2研究结果与分析107
5.2.1海洋用钢在海泥中的均匀腐蚀行为107
5.2.2海泥环境中的电偶腐蚀结果109
5.2.3含活性SRB海泥中的腐蚀行为112
5.2.4海泥环境中的应力腐蚀行为118
5.2.5活性硫酸盐还原菌对试样在海泥中氢渗透行为的影响119
5.2.6海泥环境中的阴极保护行为120
5.3海泥环境腐蚀机理分析120
5.4结论122
参考文献123

第6章海水中微生物腐蚀行为与机理
6.1SRB腐蚀试验与电化学研究方法125
6.2硫酸盐还原菌主要代谢产物对Q235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125
6.2.1胞外多聚物的组成分析126
6.2.2硫化物和胞外多聚物对Q235碳钢腐蚀电化学行为的影响127
6.2.3硫化物和胞外多聚物对Q235碳钢腐蚀形貌与产物的影响129
6.3溶解氧对硫酸盐还原菌所致Q235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131
6.3.1不同溶解氧浓度下硫酸盐还原菌生长及环境因素变化规律131
6.3.2溶解氧浓度对SRB所致Q235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132
6.4硫酸盐还原菌对Q235碳钢溶解氧还原反应的作用机制136
6.4.1硫酸盐还原菌菌液对氧还原反应的影响机制136
6.4.2硫酸盐还原菌典型代谢产物对氧还原反应的影响机制140
6.5硫酸盐还原菌所致Q235碳钢局部腐蚀机制144
参考文献149

第7章海洋生物污损行为与防护
7.1海洋生物污损行为试验研究方法152
7.1.1海洋污损生物实海调查与评价方法152
7.1.2材料防污性能室内评价试验方法152
7.2主要研究结果与分析153
7.2.1典型污损生物黏附物质组成与黏附机制153
7.2.2海水环境主要因素对污损生物附着行为的影响155
7.2.3材料表面特性因素对污损生物附着行为的影响157
7.3生物惰性吸附材料的设计159
7.3.1设计材料特性降低黏附作用力159
7.3.2干扰生物黏附物的分泌和附着167
7.4结论169
参考文献169

第8章深海环境腐蚀行为与机理
8.1深海腐蚀试验方法171
8.1.1深海实海腐蚀投样试验171
8.1.2深海环境室内模拟方法172
8.2我国南海深海环境下的腐蚀规律172
8.2.1南海深海环境投样腐蚀试验结果172
8.2.2腐蚀宏观形貌分析175
8.2.3腐蚀微观形貌分析180
8.2.4腐蚀产物成分分析185
8.3南海深海环境腐蚀机理分析189
8.3.1铜合金腐蚀机理分析189
8.3.2铝合金点蚀机理分析190
8.3.3镍合金局部腐蚀机理分析191
8.4深海环境模拟试验结果与分析191
8.4.1QSn6.5��0.1青铜的腐蚀行为随模拟海水深度的变化规律191
8.4.2深海环境因素对QSn6.5��0.1青铜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193
参考文献196

第9章海水冲刷腐蚀和空泡腐蚀行为与机理
9.1冲刷腐蚀和空泡腐蚀试验方法197
9.2海水冲刷腐蚀的行为规律200
9.2.1临界流速现象及规律200
9.2.2含砂海水泵的涂层防护205
9.2.3船用螺旋桨的空蚀与防护211
9.3力学和化学交互作用理论与机理217
9.3.1冲刷和腐蚀的交互作用218
9.3.2空蚀和腐蚀的交互作用218
参考文献219

第10章海水应力腐蚀行为与机理
10.1试验模拟加速腐蚀试验方法221
10.2模拟海洋环境下的应力腐蚀研究222
10.2.1A537钢在模拟海洋环境中的SCC行为222
10.2.2E690钢在模拟海洋环境中的SCC行为226
10.2.3等静压对X70钢应力腐蚀门槛应力的影响230
10.2.4深海等静压下的氢渗透行为231
10.3海洋环境下SCC机理模型233
参考文献235

第11章海洋磨蚀行为与机理
11.1海洋磨蚀的测试方法236
11.1.1磨蚀性能测试设备236
11.1.2磨蚀性能测试方法237
11.2不同材料的海洋磨蚀行为与机理239
11.2.1碳钢的海水磨蚀行为及机理239
11.2.2不锈钢的海水磨蚀行为及机理241
11.2.3铜合金的海水磨蚀行为及机理250
11.2.4钛合金的海水磨蚀行为及机理250
11.3涂/镀层的海水磨蚀行为及机理255
11.3.1电化学化学共沉积非晶/纳米晶镍镀层的磨蚀行为及机理255
11.3.2硬铬涂层的磨蚀行为及机理257
11.3.3等离子喷涂WC增强镍基复合涂层的磨蚀行为及机理258
参考文献263

第12章海洋大气中高温环境腐蚀行为与机理
12.1试验模拟加速腐蚀试验方法265
12.1.1试验模拟装置搭建266
12.1.2试验方法建立267
12.2海洋大气中高温盐水协同作用下金属腐蚀行为研究269
12.2.1海洋大气中温盐雾环境下金属的腐蚀行为269
12.2.2海洋高温固态盐水协同作用下金属的腐蚀行为272
12.3海洋高低温交替环境下金属腐蚀行为研究279
12.4理论与机理模型283
12.4.1海洋高温固态盐-水蒸气协同作用下不锈钢系列材料的化学-电化学交互作用机制283
12.4.2海洋高温固态盐-水蒸气协同作用下的Ti合金腐蚀机制287
12.4.3海洋高低温交替环境下的金属腐蚀机制288
参考文献289

索引291

前言/序言

海洋是地球生命之母,人类来自于海洋,人类在陆地“顽劣”百万年之后,又将重回海洋。重回的序幕已经拉开,不过这一重回过程与冲出海洋的进程有着本质的差别。的差别是人类由于陆地“顽劣”百万年的积累,是带着各种高级工具重回海洋“顽劣”的。这些高级工具都是各类材料构成的,材料在海洋环境中使用,必将发生腐蚀失效。人类在海洋中“顽劣”的代价——材料海洋腐蚀,比在陆地上“顽劣”付出的代价更高。因此,人们对材料海洋腐蚀机理与规律研究的兴趣日益倍增。
由于地球上陆地资源的逐渐枯竭以及人类不断拓展生存空间的要求,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也明显上升。国际间的竞争重点也已从陆地转向了海洋,海洋具有潜在的巨大经济利益和战略性的国防地位,我国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海洋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国家科技力量和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地位的标志。
海洋工程材料特别是新材料作为拓展海洋空间、开发海洋资源的物质前提,是实现海洋科技创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先导。目前,我国海洋用新材料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涉及舰船、海洋平台、油气管线以及离岸建筑等方面使用的高品质钢铁材料、钛合金、有色金属、复合材料等大量依赖进口,很多材料的关键应用技术落后,海洋用材料标准不够完善,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步伐。另外,鉴于海洋装备和海洋工程长期处于严酷海洋环境下工作,服役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是海洋工程材料的腐蚀损伤、磨蚀失效和生物污损。海洋工程材料的腐蚀和生物污损问题每年给国家造成近万亿元的经济损失和30%以上海中航行体的能源浪费,已成为严重制约重大海洋工程技术和装备发展的技术瓶颈之一,其腐蚀失效机理与规律的认识问题更是严重影响海洋工程和装备的可靠性和寿命,材料的腐蚀失效机理与防护技术已成为我国海洋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海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不同海域、不同季节、离海平面不同距离的区域,所面临的海洋环境就大不相同,加之海洋力学载荷复杂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使得海洋腐蚀环境极其复杂,其所对应的腐蚀、磨蚀和污损等环境损伤形式和机理也不可能相同。特别是高湿热、深海、大载荷、高流速等严酷海洋环境中的腐蚀理论与防护技术的研究基础相对薄弱,已成为制约我国海洋工程及其装备制造发展的瓶颈和关键基础问题。海洋环境中材料腐蚀损伤的本质是电化学腐蚀,但目前腐蚀电化学不能满足高湿热、低温高压、复杂应力或微生物等多重海洋环境因素偶合作用下的腐蚀研究,缺乏对材料在严酷或海洋环境中电极过程、腐蚀动力学以及防护关键技术等的基础研究,我国尚未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海洋环境腐蚀学科。
2013~2014年,中国工程院分别启动了关于中国海洋工程材料的咨询项目,由周廉、薛群基、翁宇庆三位院士所负责的中国海洋工程材料咨询项目的主要任务之一,即出版系列“海洋工程材料丛书”。本书作为“海洋工程材料丛书”的一本分册,是以我国海洋开发和海防安全为背景,基于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和国家973计划项目“海洋工程装备材料腐蚀与防护关键技术基础研究”的数据积累和研究工作,选择典型的海洋环境,在海洋空间和时间的域度坐标上,重点介绍了海洋大气区�卜山η��渤辈钋��踩�浸区和海泥区等区带的海洋环境腐蚀行为与机理、深海环境腐蚀行为与机理、海洋大气中高温环境腐蚀行为与机理、海洋微生物环境腐蚀和生物污损的行为与机理,以及力学�驳缁�学交互作用下的材料海洋环境应力腐蚀、腐蚀疲劳和磨损腐蚀行为与机理等方面的新研究成果,力图为本系列丛书提供腐蚀理论研究的支撑,发展我国特色的海洋环境腐蚀学科。
本书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2005DKA10400)、国家973计划项目“海洋工程装备材料腐蚀与防护关键技术基础研究”(2014CB643300)的资助。
国家973计划项目“海洋工程装备材料腐蚀与防护关键技术基础研究”的全体研究人员参加了本书编写工作。由于受工作和认识的局限,书中存在一些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赐教与指正。

编者
2016年8月
好的,以下是根据您的要求,为您创作的一本未包含《海洋工程材料腐蚀行为与机理》内容的图书简介,该简介力求详实、专业,并自然流畅: --- 新书推介:深海工程结构安全与维护策略:前沿技术与风险管控 本书编著者: 知名海洋工程专家团队,汇集了来自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及一线工程设计单位的资深学者与工程师。 所属丛书: 《深海工程结构安全与前沿技术系列》(本套丛书旨在全面覆盖深海资源开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水下设施维护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与工程实践。) ISBN/出版号: 待定 定价: 暂定 388.00 元 预计出版时间: 2025 年春季 --- 内容概述:面向深远海域的系统性工程保障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深海资源探索日益深入的背景下,海洋工程装备与水下基础设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环境挑战与结构服役考验。传统的工程设计理念已难以完全适应极端水深、高压、低温以及复杂水动力作用下的长期可靠性需求。 《深海工程结构安全与维护策略:前沿技术与风险管控》正是为应对这一时代挑战而诞生的系统性专著。本书聚焦于深海结构物的完整性保障、服役寿命预测、智能监测技术以及高效的在役维护与修复工艺,致力于构建一套适应未来深远海工程需求的、跨学科的综合解决方案。 本书严格遵循工程实践的逻辑顺序,从系统设计阶段的环境载荷评估,到材料选型与结构设计,再到生命周期内的状态监测与风险干预,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 章节重点与核心贡献 本书共分为八大部分,涵盖了十八个核心章节,内容组织严谨,技术深度适宜。 第一部分:深海环境载荷的精确建模与评估 (Chapter 1-2) 本部分详尽解析了深海环境的复杂性,重点关注水动力载荷的非线性效应和海底地质环境的交互影响。 水动力学不确定性分析: 探讨了波浪、洋流、涡流场在不同水深下的湍流特性,并引入了基于高保真数值模拟(如 LBM/LES)的载荷谱生成方法,超越了传统线性波理论的局限。 地质-结构耦合分析: 深入研究了深海土层(如软粘土、可燃冰覆盖层)在系泊系统、导管架基础受力下的动力响应特性,为基础设计提供了更可靠的输入参数。 第二部分:先进结构材料与轻量化设计 (Chapter 3-4) 本书关注适用于深海高压环境的新型高性能材料的应用及其在结构优化中的潜力,但侧重于力学性能、疲劳与断裂韧性,而非腐蚀本身。 高强度、高韧性钢材的深海应用: 探讨了超高强度低合金钢(HSLA)在承受静水压力和循环载荷时的微观结构演变与宏观力学性能衰减规律。 复合材料与轻质合金的结构集成: 分析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和钛合金在减轻自重、提高抗压性能方面的应用潜力,重点评估其在复杂载荷下的界面失效模式。 第三部分:深海结构完整性管理的理论基础 (Chapter 5-6)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之一,着眼于结构在服役过程中如何保持其设计强度和功能性。 疲劳寿命的精确预测模型: 提出了结合应力-应变历史和概率方法的多轴疲劳累积损伤模型,特别关注关键节点区域的低周疲劳问题。 断裂力学在海洋工程中的拓展应用: 详细阐述了在缺陷(如焊缝缺陷、应力集中区裂纹)存在下,深海高压环境对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并引入了基于塑性大变形的断裂判据。 第四部分:水下无损检测(NDT)与状态监测技术 (Chapter 7-9) 本书全面回顾了用于水下和海底基础设施的智能传感与诊断技术,这是实现主动维护的前提。 高分辨率声学成像与超声导波技术: 重点介绍了用于检测大厚度钢结构内部缺陷(如层状缺陷、微裂纹)的先进超声波方法,以及导波在长距离管道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分布式光纤传感(DTS/DAS)在结构应变监测中的部署: 探讨了如何利用光纤技术实时获取结构关键区域的应变场分布,以实现早期预警。 自主水下机器人(AUV)搭载的检测载荷集成: 讨论了多传感器融合(视觉、声纳、电磁)在自动化水下巡检中的算法优化。 第五部分:深海在役维护与快速修复技术 (Chapter 10-12) 为解决深水作业成本高昂和环境限制带来的维护难题,本书提供了创新的在役(In-Service)维护和修复策略。 水下湿法焊接与粘接修复技术: 评估了高压水下环境中不同修复工艺(如SMAW、FCAW)对修复接头机械性能的保留程度,并介绍了新型高分子粘接剂在次级结构修复中的性能测试。 结构寿命延长与补强技术: 探讨了利用外部预应力技术、复合材料贴片技术对既有结构进行承载力提升和疲劳损伤缓解的工程实践。 第六部分:风险管理与全生命周期经济性评估 (Chapter 13-14) 本书最后落脚于工程的经济可行性与整体风险控制,强调从设计之初就纳入全寿命周期的成本考量。 基于可靠性的设计(RBD)方法: 结合先进的概率风险评估(PRA)工具,量化不同设计方案和维护策略下的结构失效概率与经济损失。 运营维护(O&M)成本优化: 构建了基于状态的维护(CBM)决策模型,以最小化停机时间与维护资源的消耗。 读者对象 本书内容技术性强,数据支撑充分,适合以下专业人士和研究人员: 1. 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结构工程方向)等专业的研究生、博士生。 2. 从事深海油气田开发、海上风电、水下管道与电缆工程的设计工程师和项目经理。 3. 海洋装备制造企业、船级社及第三方检验机构的技术骨干。 4. 从事水下机器人、传感器技术开发及应用于海洋工程领域的科研工作者。 --- 本书特色总结: 跨学科整合: 首次将深海载荷、结构力学、无损检测、维护修复技术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系统论述。 强调“深远海”特性: 专设有大量内容讨论高静水压力、低温对材料和结构行为的独特影响。 面向工程实践: 提供了大量的工程案例分析和实测数据验证,确保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紧密结合。 聚焦“完整性”与“可靠性”: 核心目标是为深海资产提供可预测、可维护、长寿命的工程保障方案。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和印刷质量相当不错,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严谨和专业。我是一名在船厂工作的技术人员,每天都与各种金属材料打交道,尤其是在船体建造和维护过程中,材料的防腐蚀性能直接关系到船舶的安全寿命和运营成本。这本书的书名“海洋工程材料腐蚀行为与机理”,可以说是我工作中最直接的指导。我非常想知道,在实际造船和修船过程中,有哪些普遍存在的腐蚀问题?比如,船体钢板在海水中的腐蚀特点是什么?焊接区域的腐蚀如何防护?螺旋桨、舵等关键部件的腐蚀又该如何应对?书中如果能详细介绍不同环境下的具体腐蚀案例,并给出切实可行的防腐蚀建议和解决方案,那对我来说将是极大的帮助。例如,关于防腐涂层的选择和施工方法,重防腐涂层的耐久性评估,以及牺牲阳极和外加电流的防腐蚀原理和应用,这些都是我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更系统、更深入的知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材料的腐蚀,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评分

从我拿到这本书的质感来看,它无疑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封面设计简洁大方,采用深蓝色背景,与海洋的主题相呼应,文字清晰,排版严谨。作为一名正在攻读海洋工程相关专业的博士生,我对这个领域的前沿理论和技术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尤其是“腐蚀行为与机理”这个方向,更是我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各种海洋工程材料(如不同类型的钢材、钛合金、铝合金、复合材料等)在不同海洋介质(如海水、海泥、大气腐蚀等)中的电化学腐蚀、缝隙腐蚀、点蚀、应力腐蚀开裂等现象。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这些腐蚀现象背后的微观机制,包括腐蚀电池的形成、腐蚀产物的生成与演变、材料表面钝化膜的特性等。此外,我也关注书中是否会涉及最新的腐蚀监测技术、防腐蚀材料的开发以及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与国际前沿研究论文相呼应的理论模型和实验数据,那将对我完成博士论文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被它厚重的体量所吸引,预感里面一定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封面设计朴实却不失专业性,灰白相间的色调,加上简洁的标题,传递出一种沉稳可靠的学术氛围。作为一名在海上平台工作多年的工程师,我深知材料的可靠性对于整个工程安全的重要性。曾经,一次意外的设备故障就导致了严重的损失,而追根溯源,很大程度上与材料在海洋环境下的腐蚀有关。这本书的名称“海洋工程材料腐蚀行为与机理”,直接点明了我最关心的问题。我非常渴望了解海洋中各种复杂的腐蚀环境,比如海水中的氯离子、氧气、pH值变化,以及海洋生物的附着等,会对不同的金属材料产生怎样的影响。书中如果能深入剖析这些腐蚀过程背后的化学和物理机理,比如电化学腐蚀、微生物腐蚀等,那将对我理解和预测材料的寿命,以及制定有效的防腐蚀策略提供极大的理论支持。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分析,结合具体的工程项目,展示材料失效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这样才能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让人眼前一亮,采用了深邃的蓝色调,仿佛将人带入了广阔无垠的海洋。书脊上的烫金字体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暗示着书中内容的重要性与价值。封面中央的抽象图形,既有流水的韵律感,又隐约勾勒出金属结构的坚韧,颇具艺术气息。翻开扉页,纸张质感温润,印刷清晰,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沉甸净的力量。作为一名海洋工程领域的初学者,我一直对材料在严苛的海洋环境下如何保持性能感到好奇,也曾被那些锈迹斑斑的钢结构和遍布孔洞的设备所困扰。这本书,单看目录,就足以让我对海洋工程材料的“生命周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最初的材料选择,到长期的服役过程,再到最终的失效分析,每一个环节都仿佛是一场与自然的殊死搏斗。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种典型的海洋工程材料,比如高强度钢、特种合金、复合材料等,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海洋环境下的适应性。同时,我也希望能了解到一些前沿的研究进展,例如新型防腐蚀涂层技术、智能监测系统等,这些都将极大地推动海洋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总而言之,这本书的整体呈现给人的感觉是专业、严谨又不失格调,非常契合其“海洋工程材料丛书”的定位。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和系列名称,给人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感觉,让人不由自主地对其内容产生了极大的期待。我是一位对海洋科学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虽然不是专业的海洋工程师,但对海洋工程所面临的挑战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当看到新闻中报道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海底管道、大型船舶等宏伟工程时,我总会思考,支撑这些庞然大物在海水中屹立不倒的材料,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而“腐蚀行为与机理”这个副标题,则让我联想到了那些经历风雨侵蚀的古老遗迹,想象着材料在海洋这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中,是如何承受住时间的考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解释清楚,为什么海洋环境会对材料造成如此大的破坏,有哪些主要的腐蚀类型,以及科学家们是如何研究这些腐蚀现象的。如果书中能够配有精美的插图和图表,展示不同材料的腐蚀形态,或者描绘腐蚀发生的微观过程,那就更好了。我相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能增长知识,更能对人类探索海洋、利用海洋的伟大事业,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敬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