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奇石鑒賞和收藏傢宋泓的《奇石鑒藏全書》,是一本全麵介紹奇石的發展、收藏、投資、鑒賞、保養等方麵內容的圖書,以便讀者能夠更係統的掌握奇石收藏與投資的基礎知識和實用技巧。圖書內容全麵,分類科學,版式新穎,裝幀精美,價格閤理,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和操作性。讀完本書,讀者可以獲得從入門級彆到行傢級彆的奇石收藏知識,功能性極強。
本書對奇石的起源和發展、收藏與鑒賞的相關基礎知識、時代特徵、鑒賞要點、收藏技巧、保養知識等進行詳細介紹,內容豐富,分類科學,圖片精美,價格閤理,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可讀性和實用性。全書共有六章內容,第一章 觀賞石漫談;第二章 觀賞石的發展曆程;第三章 靈璧石收藏與鑒賞;第四章 三峽石收藏與鑒賞;第五章 黃蠟石收藏與鑒賞;第六章 奇石的保養技巧。
瀋泓 湖北江陵人,現居深圳。畢業於武漢大學新聞係,中國收藏傢協會會員、中國作傢協會會員。收藏涉獵麵較廣,民間年畫、民間剪紙等十多種專項藏品的藏量居全國私人收藏傢前列。曾舉辦“搶救傳統一一瀋泓木版年畫收藏展”,經各大媒體報道後引起反響。《樹上的最後一隻小小鳥》曾入選全國郵集極限類郵集並獲奬。齣版長篇小說《深圳閑人》、長篇報告文學《瀋泓婚戀書係》、《尋找逝去的年畫》叢書、《中國民俗文化》叢書、《鑒賞與收藏》叢書、《中國民間收藏智庫》叢書、《收藏創富》叢書、《新收藏品投資指導》叢書等。作品入選法蘭剋福書展等國際書展,在行業內有一定影響。
第一章
觀賞石漫談
一、走近觀賞石/002
二、中國賞石文化溯源與發展態勢/007
三、賞石與中國繪畫/019
1.觀賞石圖譜/020
2.禦苑峰石/022
3.畫傢愛石/024
4.觀賞石畫風/028
5.賞石與繪畫的曆史演進/034
四、中西石文化的異同/036
第二章
靈璧石收藏與鑒賞
一、靈璧石的曆史/044
1.悠久曆史奠定地位/044
2.從八音石到泗濱浮磬/047
3.天下第一名石/052
二、靈璧石的種類/055
1.按石質分類/055
2.按色彩分類/058
3.按紋路分類/061
4.按放置處所分類/065
三、靈璧石的收藏方法/067
1.憑眼光撿漏/068
2.瞭解靈璧石的曆史價值/071
3.研究靈璧石的價值/073
4.永遠追求藏品特色/076
5.為靈璧石配座/081
6.注重文化積纍/085
7.收藏靈璧石的標準/087
8.靈璧石的保養/089
四、靈璧石的收藏投資技巧/093
1.投資靈璧石的迴報高/093
2.靈璧石的投資之道/097
3.嚮成功的投資者學習/101
第三章
三峽石收藏與鑒賞
一、三峽石文化/106
1.三峽石文化曆史悠久/106
2.三峽石與名人/108
3.三峽觀賞石與三峽石/110
4.著述提升三峽石文化/111
5.三峽石成為攝影主題/113
6.三峽石與園林文化/114
7.三峽石雕刻文化/117
8.三峽石旅遊文化/118
二、三峽石的鑒賞技巧/121
1.三峽石的圖畫鑒賞/121
2.三峽石的色彩鑒賞/123
3.三峽石的紋理鑒賞/123
4.三峽石的形狀鑒賞/125
5.三峽石的形式美鑒賞/125
6.三峽石的科學美鑒賞/126
7.三峽石的意境鑒賞/129
8.三峽石與人類藝術比較鑒賞 /132
9.鑒賞是價值判斷的基礎/134
三、三峽石的收藏技巧/137
1.三峽石收藏三步麯/138
2.三峽圖案石收藏/139
3.識彆真假畫麵石/141
4.把握三峽石的市場趨勢/142
第四章
黃蠟石收藏與鑒賞
一、黃蠟石文化源流/146
1.黃蠟石的得名/146
2.黃蠟石的曆史/149
3.黃蠟石是有性靈的/153
二、黃蠟石的特點/155
1.黃蠟石的形成特點/156
2.黃蠟石的石質特點/157
3.黃蠟石的色彩特點/159
4.黃蠟石的造型特點/160
5.黃蠟石的紋理特點/161
6.黃蠟石的審美特點/163
7.黃蠟石的價值特點/164
三、黃蠟石的種類/167
1.觀賞石的分類/167
2.黃蠟石的産地分類/169
3.黃蠟石的顔色分類/169
4.黃蠟石的礦物分類/169
5.黃蠟石的質地分類/169
四、黃蠟石的真假鑒彆/174
1.黃蠟石與黃翡的鑒彆/174
2.黃蠟石真僞的鑒彆/175
五、黃蠟石的投資技巧/177
1.黃蠟石投資市場分析/177
2.黃蠟石的價值判斷/179
3.黃蠟石的投資技巧/182
4.黃蠟石的投資要點/185
第五章
觀賞石的收藏技巧
一、收藏要瞭解價值/192
二、觀賞石收藏三境界/196
1.觀賞石收藏的第一境界是帶著好奇和探究的心理步入收藏之途/197
2.觀賞石收藏的第二境界是研究/198
3.觀賞石收藏的第三個境界是無為無不為的絢麗歸於平淡/201
三、觀賞石的交易類型/204
四、觀賞石收藏中的撿漏/208
1.學習知識/209
2.實踐鍛煉/211
3.展示交流/211
五、圖案石的收藏/212
1.看其造型是否準確傳神/213
2.看抽象圖案石的意境/213
3.看石質和石形/213
4.要觀察其構圖是否閤理/214
5.看圖案的色彩與石頭底色之間的反差/214
這是一部充滿匠心的大成之作,其內容的廣博程度令人嘆為觀止。它並非僅僅停留在告訴我們“這是什麼”的層麵,而是深入探討瞭“為什麼是這樣”的根本性問題。比如,在介紹明清傢具的榫卯結構時,作者不僅展示瞭復雜的連接方式,還詳細論證瞭這種結構如何適應中國南方和北方的不同氣候濕度的變化,體現瞭古人對實用性與藝術性的完美平衡。書中對於不同地域性文玩的特色梳理尤為精彩,從巴蜀的青銅器紋飾到徽州的木雕風格,仿佛進行瞭一場跨越中國大地、無須簽證的文化巡禮。閱讀過程中,我時常需要停下來,對照著自己收藏的一些小物件進行比對研究,效果立竿見影。它不僅是一本“教會你如何看”的書,更是一本“啓發你如何想”的書,其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足以讓任何一個對傳統文化有敬畏之心的人受益匪淺。
評分我必須承認,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對古玩鑒賞抱持著一種略微神秘化的態度,認為那是一門隻有少數天纔纔能掌握的技藝。然而,這套“鑒藏全書”用其嚴謹而又親切的結構,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將鑒定的流程分解得極其細緻,從初步的上手觸摸、聲音判斷,到後期的光照觀察、化學成分的初步推測,每一步驟都像樂高積木一樣,清晰地排列在讀者麵前。書中對不同材質的“老化”過程進行瞭科學的模擬和描述,比如不同礦物在地下埋藏數百年後産生的結構變化,這些內容讀起來充滿瞭硬核的知識支撐,絲毫沒有浮誇的成分。更難得的是,它還涉及瞭藏品流傳的“曆史軌跡”考證,提醒我們文物不僅是物質載體,更是曆史的見證者,這讓收藏的意義又拔高瞭一層。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超越瞭一般的工具書範疇,它更像是一套係統化的思維訓練教程。作者在分析每一件藏品時,都非常強調“反嚮工程”的思維模式,即如何從成品去推導背後的時代工藝限製、社會需求乃至匠人的個人情緒。例如,在討論宋代瓷器的釉色時,它不僅羅列瞭各種名窯的特徵,更深入挖掘瞭當時文人審美取嚮和燒製技術的瓶頸,這種對因果關係的深度剖析,讓人在麵對真品時,能多一個維度的思考。我特彆喜歡其中穿插的幾段關於“造假陷阱”的警示性文字,那些描述得如同偵探小說般引人入勝,清晰地指齣瞭現代仿品慣用的伎倆和破綻,既增長瞭見識,也大大提高瞭警惕性。對於想要建立自己收藏體係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必要的“避坑指南”,是實戰性極強的一本指南。
評分說實話,初次翻開這本厚重的圖冊時,我其實有些擔心會陷入枯燥的學術術語泥潭,但事實證明我的顧慮完全是多餘的。這本書的行文風格極其活潑,文筆流暢得像是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行傢在茶館裏娓娓道來他的鑒寶心得。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沁色”和“包漿”這些核心概念的闡釋,作者沒有采用生硬的定義,而是結閤瞭大量的實物案例進行對比分析,那種直觀的視覺衝擊力,比單純的文字描述有效得多。每介紹一個品種的物件,都會配以精美的彩圖,即便是那些傳世量極少的孤品,也能通過高清的復印技術,讓我們一窺其真容。這對於我們這些無法隨時前往各大博物館的普通愛好者來說,無疑是巨大的福音。它教會的不是教條式的判斷,而是如何通過細微的觀察去“感受”一件古物的生命力,這種由內而外散發齣的“古意”,纔是鑒賞的精髓所在。
評分這本關於古玩鑒賞的權威著作,如同一部穿越時空的百科全書,為我們揭示瞭無數珍稀文物的神秘麵紗。作者的敘述細膩入微,仿佛親手把玩著那些飽經風霜的老物件,從材質的紋理到雕刻的刀法,無不展現齣深厚的專業素養。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於不同時代背景下工藝風格演變的梳理,那種宏觀視野與微觀細節的完美結閤,讓即便是初涉古玩領域的讀者也能迅速建立起一個清晰的認知框架。書中對不同類型文物的分類極其科學,不僅涵蓋瞭玉器、陶瓷這些傳統熱門,還深入探討瞭一些相對冷門的領域,比如古代的錢幣、印章乃至文房用具,每一個章節都像一個獨立的知識寶庫,充滿瞭令人驚嘆的發現。閱讀的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座巨大的博物館,每翻一頁,都有新的驚喜在等待著我,那種知識被層層剝開,真相逐漸浮現的閱讀體驗,是極少數專業書籍纔能提供的享受。它不僅僅是鑒賞指南,更是一部濃縮的藝術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