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小史 救命:明清中国的医生与病人

文明小史 救命:明清中国的医生与病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涂丰恩 著
图书标签:
  • 明清史
  • 医学史
  • 社会史
  • 文化史
  • 病人
  • 医生
  • 疾病
  • 公共卫生
  • 中国史
  • 历史人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2584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82683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文明小史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医学不只是抽象的观念,也是活生生的实践,更是医生和病人共同谱写的故事。本书由两位平凡医生的行医事迹开始,为读者展现三百年前复杂而多样的医疗情境,从一个又一个的吉光片羽中,尝试捕捉当时医生与病人的活动与互动,希望为当下医患关系的改善提供历史的镜鉴。


作者简介

涂丰恩,台湾大学历史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生,曾就职于台湾大学数字典藏研究发展中心。主要研究领域:不同文化对身体、医疗与卫生的认识和想象,及其演变轨迹;对于思想与日常生活的变迁也充满兴趣。


目录

自序
前言
不情愿的医生
风雅医生
全科与专科
形形色色的医疗
病人的医学知识
当病人遇上医生
病人的意见
病人之死
结语
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文明小史 救命:明清中国的医生与病人》:
  比较起来,宋代和元代的政府反倒十分关注社会的医疗措施。宋代政府曾编印许多大部头的医书,还在各个地方设置“惠民药局”;元代也延续这样的措施,甚至还动用官方力量,推动祭祀伏羲、神农与黄帝的“三皇庙”。明初虽然曾经延续前朝,经营地方上的公共医疗机构,但明中叶以后,这些机构大多荒废,如同吕坤的观察。直到清朝入主后,也未见复兴。竞争的手段
  在缺乏官方规范的时代里,能读经典的儒医们,对于医学这一行中许多出身不明或是行为不检的从业者,不断地提出批评。如明代一位钻研中医经典《伤寒论》的医生方有执,就批评许多阿世媚俗的医生,只顾着赚钱,动不动说要为人调胃补虚,补血补气;还有些医生喜欢搞怪,打着秘方的旗帜来哄骗顾客,甚至号称自己能通神仙。他最后指出,这些医生把医药分成不同的专科,结果只是互相批评,助长嫌隙。这些现象显然都让方有执摇头叹息。
  吴楚想必会同意方有执的批评,因为他在自己的书里也提及类似的意见。甚至更进一步,他将批评条列化,延伸成十条关于医生职业道德的规范,并命名为“兰丛十戒”。和方有执一样,吴楚尤其对那些为了得利而行医的医生深恶痛绝。
  吴楚说,最初这十戒只是警惕自己所用。不过他的好友看到了,鼓励他将其放人书中,一并出版。吴楚起初还推辞,他朋友却借用佛教的修辞,说了一段颇为玄妙的话:“使人同守此菩萨戒,即同证无上菩提,岂非无度无量无边之大愿力,奈何秘之诊中,而犹存人我相耶?”换言之,是要吴楚不应藏私。吴楚这才点头答应,他说愿意与同道中人共同分享,却又意味深长地说,若是非同道中人看了,则能“听其吐骂可也”。
  为何会有吐骂呢?大概是吴楚在十戒中,对所见的许多现象均直言批评,多少担心得罪人吧。他在十戒中,要医生们“戒贪吝、戒粗疏、戒偏执、戒势利、戒妒忌”;还要他们不要借着经典之名,乱开药方;不要有成见;不要滥用寒凉之方;不要汲汲营营于利益;更不要自满。
  出版了十戒后,吴楚似乎仍意犹未尽。到了《医验录二集》,他又继续写下《医医十病》——另一个给医生的十戒。这些批评在在流露出吴楚对于当时医界的不满。
  在这些文字中,吴楚提到,当时有些医者心存嫉妒,时常批评同业,甚至带着恐吓的口吻,要求病家不得服用其他医者的药方。吴楚自己就有类似的经验。他说有一些好事者,喜欢把他的药方拿去给别的医生看。别的医生看了,必定“交相诋毁,吐舌摇首”,然后说某药有害,某药不可服用。吴楚用感慨的口吻,病都已经治好了,哪有什么不可服用的道理呢?
  只是,在一些传记中,我们确实也看到名医可能因为太受病家欢迎,而招来不少毁谤。可见医者间的竞争不仅激烈,还可能流于恶质。
  既然曲高和寡,声势越高毁谤越多,有些医者就选择随波逐流。但吴楚又批评这些人全无主见,只会附和流行的治法,“群尚轻浮,我亦如之;群尚清降,我亦如之;群尚平守,我亦如之。”既然能够迎合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口味,自然能赢得名声,又可赚得大钱了。吴楚对此提出警告:这样的行为可是造孽,而且利益越多,造孽越大。
  ……

前言/序言

  吴楚是个不重要的人,而他却是本书的主角。
  吴楚是位医生,生活在十七世纪的中国。但历史学家大多不认识他,专研中国医学史的学者,甚至连他确实的生卒年也弄不太清楚,医学教科书更是鲜少提及他的名字。原因很简单,就医学理论而言,他似乎称不上有何突破性的贡献。只差一点,他就要像大多数的人一样,消失于漫漫历史长河中。
  是文字让他免于这样的命运。
  在毕生行医的过程中,吴楚总是把他与病人的互动详细地记录下来,从语言到动作,从病症到药方,从病人的性别、年龄,到他们的身家背景。行医数十载,吴楚写下上千则这样的记录。
  对明清时期的中国医生而言,这不算太奇特的举动。很多传统医生都会留下所谓的“医案”,并在适当的时机加以出版。吴楚也一样,他从自己的手稿中拣选出百余条案例,出版成书,名为《医验录》。
  “医案”有些类似现代的病历,但两者有极大的差异。现代病历由表格和术语组成,大多简洁,甚至近乎冷酷。现代医生要避免把个人的情绪带人病历中。因此,我们很难想象今天的医生会在病历中埋怨自己的病人不肯听话,不愿乖乖配合——无论他心中是否曾为此产生一丝不满。
  但这恰好是吴楚所做的。在《医验录》中,吴楚毫不避讳暴露自己的立场、意见,时而批评病人,甚至他或她的家人,还有其他医生。
  他受不了病人太有主见,又没耐心,动不动就咨询别的医生。他更受不了别的医生学艺不精,对病情判断失准。他的言辞直接且尖锐,要让今天的读者惊讶不已。
  医案是吴楚用文字构筑的舞台,他在其中主宰一切,尽情表演。他把自己塑造成一名成功而高明的医生。他打击庸医,救治众生,仿佛就是传统中国医学最高理想的化身。
好的,为您创作一本不涉及《文明小史:救命:明清中国的医生与病人》的图书简介,字数控制在1500字左右,力求内容详实,风格自然。 --- 尘封的秘境:北极光下的失落文明 本书简介 《尘封的秘境:北极光下的失落文明》是一部融合了历史考证、民族志观察与自然科学探索的深度纪实作品。它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深入北纬七十度以北那片被冰雪覆盖的广袤冻土——卡尔泰亚半岛。这里,曾存在一个鲜为人知、却又高度发达的独特文明——亚尔文明,并在一个被历史遗忘的节点上,戛然而止。 本书并非一部简单的考古发现记录,而是一次对“如何理解一个已逝文明的全部图景”的严肃尝试。作者,资深人类学家兼探险家艾丽卡·维斯汀博士,耗费了近二十年时间,跟随爱斯基莫猎人的后裔,数次深入卡尔泰亚半岛的冬季腹地,挖掘那些被永冻土层深埋的城市遗迹,并试图破解亚尔文明突然消失的谜团。 第一部:冰雪的召唤与初探 本书伊始,作者详述了她对亚尔文明的最初接触与认知。这并非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文明起源”故事,而是一连串颠覆性的发现。亚尔文明并非我们传统认知中茹毛饮血的原始部落,其鼎盛时期(约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00年)的社会结构、技术水平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远超同时期的欧洲或亚洲诸多定居社会。 卡尔泰亚半岛,因其极端的地理环境——漫长的极夜、零下五十度的严寒以及不可预测的冰川活动——被认为是人类文明难以立足的“死亡地带”。然而,亚尔人的智慧在于他们驯服了这种极端环境。作者通过对残存的巨石结构和地下洞穴系统的分析,揭示了亚尔人独特的“热力学建筑哲学”。他们建造的房屋并非简单的遮风挡雪,而是利用地热流和冰层反射原理,创造出恒温、低能耗的居住空间。书中细致描绘了他们如何利用特制的、由海象牙和鲸骨复合材料制成的“导热管道系统”,将有限的热源效率最大化。 第二部:太阳的崇拜与精密的历法 亚尔文明的核心,在于他们对“光”与“时间”的理解。在常年被黑暗笼罩的极夜中,对太阳的依赖达到了宗教和科学的顶峰。作者深入解读了亚尔人留下的“星石”记录——一种刻满复杂符号的玄武岩板。这些记录并非文字,而是一种高度精密的数学模型,用于预测太阳回归(极昼的开始)的精确时刻。 书中详细对比了亚尔历法与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历。令人震惊的是,在某些观测周期内,亚尔人的历法误差率竟然低于中世纪欧洲的教会历法。这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观测工具的革命。作者发现,亚尔人可能掌握了某种利用极光能量进行观测的原始光学装置,尽管这些装置的残骸已经难以辨认,但其原理通过对特定岩石的微观分析得到了侧面印证。 在社会结构方面,亚尔文明展现出高度的平等主义倾向。没有发现明显的王权或集中的军事力量。权力似乎集中在“光之智者”手中,他们既是天文学家,也是道德仲裁者。他们维护的不是阶级,而是社群在严酷环境中生存所需的绝对协作。 第三部:海的馈赠与艺术的辉煌 尽管身处冰雪世界,海洋却是亚尔文明生命力的源泉。本书用了大量篇幅描述亚尔人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深刻理解。他们并非肆意捕杀,而是遵循一套严格的“年度配额”系统,这种系统似乎基于对海洋哺乳动物迁徙周期的精确预测。 艺术方面,亚尔人的创造力令人惊叹。他们擅长使用鲸油和矿物颜料在冰洞岩壁上作画。这些壁画描绘了宏大的狩猎场面、神话中的“冰雪巨兽”,以及对海洋深处的想象。这些图像不仅具有审美价值,更像是一种社会性的记忆存储介,代代相传。作者展示了高清修复后的壁画图像,揭示了其中蕴含的复杂叙事结构,挑战了以往学界对“北极文化艺术性贫乏”的偏见。 第四部:最后的极光与文明的消亡 本书最引人入胜的部分,是对亚尔文明骤然衰落原因的探索。亚尔文明并非死于战火或瘟疫,而是似乎在一代人之内,集体选择了“离开”。 作者排除了一切外部入侵的可能,将焦点转向环境巨变。通过对岩芯样本的同位素分析,她确定在公元100年左右,卡尔泰亚半岛经历了一次突发的、剧烈的气候波动,可能是一次持续数十年的“小冰期”的早期迹象,导致了赖以生存的海洋生物种群的崩溃。 然而,更深层次的谜团在于亚尔人的应对方式。他们没有展现出挣扎或恐慌,而是转向了一种近乎宗教性的、有序的“迁徙”或“消失”。书中引用了少数边缘部落流传下来的口述历史片段,暗示亚尔人可能预见到这场灾难的不可逆转性,并决定放弃现有的生存方式,转向一个“他们认为更适合生存的地方”。 “他们是主动放弃了生存,还是成功地将他们的文明载体转化成了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形式?”这是本书留给读者的终极追问。作者最终将亚尔文明的终结定义为“一次完美的、但对后世来说是彻底的退场”。 结语:沉默的遗产 《尘封的秘境》是一部关于韧性、智慧与哲学选择的史诗。它提醒我们,文明的定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泛,真正的先进,或许不在于对自然的征服,而在于对自身命运的清晰洞察与优雅接受。亚尔文明的故事,是关于人类在极端条件下如何定义“繁荣”,又如何面对终结的深刻思考。他们的秘密,依然被冰雪守护着。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厚重的历史著作,初翻时便被其精美的装帧和排版所吸引,纸张的质感细腻,阅读体验极佳。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娓娓道来那些尘封在历史角落里的故事。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不急不躁的叙事节奏,他没有急于抛出惊天动地的结论,而是如同考古学家般,小心翼翼地剥开历史的层层外衣,展现出那些被主流史学常常忽略的社会肌理。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个特定的时空,感受着彼时人们的喜怒哀乐,体会着在面对未知疾病时的无助与挣扎。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远胜于枯燥的年代罗列,它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温度与厚度,也对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极其成熟老练,完全没有时下流行的轻佻或煽情,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古典的、富于思辨性的文风。作者似乎深谙如何通过精炼的语言构建起复杂的思想体系。我特别喜欢他引用的那些一手史料,那些直接来自当时的记录,带着岁月的风霜感,使得论证无比扎实。每次读到那些关于诊断过程、草药配方乃至民间巫术与正统医学交织的片段时,都有一种强烈的画面感。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提供了多少新的史料,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理解过去复杂性的新框架。它要求读者慢下来,细细品味文字背后的文化张力。

评分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对某个单一事件或人物的梳理,更像是一幅宏大而精密的社会风俗画卷。作者的考据功夫令人叹服,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经过他的整合与分析,却能折射出整个时代的精神面貌。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智力上的探险,需要读者投入相当的专注力去跟随作者的逻辑链条。每当解开一个历史谜团,那种豁然开朗的喜悦,是其他同类书籍难以给予的。尤其是在探讨社会结构与文化观念如何影响医疗实践的部分,作者的洞察力着实高明,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对“传统”与“进步”的简单二元对立。

评分

我向来对那些试图“重塑”历史叙事的作品抱持审慎态度,但这本书成功地做到了“发现”而非“重塑”。它没有进行激进的价值判断,而是以一种近乎冷静的客观性,去还原当时的语境和逻辑。这种克制,恰恰是力量的来源。书中对某些特定群体,如乡村的江湖郎中、宫廷御医,以及那些无法获得有效救助的普通百姓的描写,对比鲜明,层次分明。它清晰地展示了在那个时代,知识、权力和资源如何分配,尤其是在生死面前,这种不平等被放大到了极致。读完后,我感到一种复杂的情绪:既有对人类智慧在困境中迸发的敬佩,也有对时代局限性带来的悲悯。

评分

说实话,这本百万字级的著作,我并非一蹴而就地读完,而是断断续续地,在多个月的时间里与它“共处”。它像一位耐心的导师,你每次翻开它,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获得新的启发。我惊喜地发现,即使是那些看似与核心主题略有偏离的章节,也最终汇入主流,丰富了对那个社会全貌的认知。这本书最迷人之处在于其整体的浑然一体感,没有明显的拼凑痕迹,所有的研究都服务于一个宏大而清晰的目标。它不是一本用来快速消化的快餐读物,而是一份值得收藏、反复研读的学术精品,它拓宽了我对历史学研究广度的认知边界。

评分

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

评分

不错。搞活动打折的时候买的,性价比很高,送货也很快

评分

京东很不错,超级喜欢在京东买书,物流又快又好,售后也好~

评分

不错。搞活动打折的时候买的,性价比很高,送货也很快

评分

多读书,读好书,增广贤文

评分

很好的书,有新知。书到用时方恨少!白发方悔读书迟!学而不思刚罔,思而不学则殆!

评分

不错。搞活动打折的时候买的,性价比很高,送货也很快

评分

医患关系,永远存在

评分

这个系列总体不错,适合一天一本,休闲的时候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