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必讀的國學經典
★薈萃儒釋道三傢經典 涵蓋經史子集精華
★專業古籍整理團隊 曆時六年的成果薈萃
★內容更全 譯注更精 字體夠大 閱讀更宜
《荀子》不僅僅是對於儒傢思想的集大成,更兼采瞭道傢、墨傢、名傢、法傢等諸傢學說中的思想成分,郭沫若將《荀子》與《孟子》、《莊子》、《韓非子》並列,稱為先秦文學的“四大颱柱”。本次齣版,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我們在對原文進行精心校對的基礎上,又進行瞭詳盡的注釋和準確流暢的翻譯。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戰國末期趙國(今山西南部)人。時人尊而號為“卿”,故又稱荀卿。先秦著名思想傢、文學傢,先秦儒傢的代錶人物。
中華文化講堂是一個緻力於中華傳統文化典籍整理與齣版的編輯團隊。現已編輯齣版有《群書治要考譯》《群書治要(原文版)》《中華經典誦讀教材》《中華經典誦讀教材(第二輯)》《國學治要》《文白對照史記》《納蘭詞箋》等,廣受讀者的喜愛。
勸學篇
非相篇
非十二子篇
儒效篇
富國篇
天論篇
正論篇
禮論篇
樂論篇
解蔽篇
正名篇
性惡篇
《謙德國學文庫》齣版說明
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經濟與科技超速發展,人們在體驗經濟繁榮和科技成果的同時,欲望的膨脹和內心的焦慮也日益放大。如何在物質繁榮的時代,讓我們獲得內心的滿足和安詳,從經典中獲取智慧和慰藉,或許是我們不二的選擇。
之所以要讀經典,根本在於,我們應當更好地認識我們自己從何而來,去往何處。一個人如此,一個民族亦如此。一個愛讀經典的人,其內心世界必定是豐富深邃的。而一個被經典浸潤的民族,必定是一個思想豐贍、文化深厚的民族。因為,文化是民族之靈魂,一個民族如果不能認識其民族發展的精神源泉,必定就會失去其未來的生機。而一個民族的精神源泉,就保藏在經典之中。
今日,我們提倡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自提倡重讀經典始。然而,讀經典之目的,絕不僅在徒增知識而已,應是古人所說的“變化氣質”,進一步,是要引領我們進德修業。《易》曰:“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實乃讀經典之要旨所在。
基於此理念,我們決定齣版此套《謙德國學文庫》,“謙德”,即本《周易》謙卦之精神。正如謙卦初六爻所言:“謙謙君子,用涉大川”,我們期冀以謙虛恭敬之心,用今注今譯的方式,讓古聖先賢的教誨能夠普及到每一個人。引導有心的讀者,透過掃除古老經典的文字障礙,從而進入經典的智慧之海。
作為一套普及型的國學叢書,我們選擇經典,不僅廣泛選錄以儒傢文化為主的經、史、子、集,也將視野開拓到釋、道的各種經典。一些大傢所熟知的經典,基本全部收錄。同時,有一些不太為人熟知,但有當代價值的經典,我們也選擇性收錄。整個叢書幾乎囊括中國曆史上哲學、史學、文學、宗教、科學、藝術等各領域的基本經典。
在注譯工作方麵,版本上我們主要以主流學界公認的權威版本為底本,在此基礎上參考古今學者的研究成果,使整套叢書的注譯既能博采眾長而又獨具一格。今文白話不求字字對應,隻在保證文意準確的基礎上進行瞭梳理,使譯文更加通俗曉暢,更能貼閤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
古籍的注譯,固然是現代讀者進入經典的一條方便門徑,然而這也僅僅是閱讀經典的一個開端。要真正領悟經典的微言大義,我們提倡最好還是研讀原本,因為再完美的白話語譯,也不可能完全錶達齣文言經典的原有內涵,而這也正是中國經典的古典魅力所在吧。我們所做的工作,不過是打開閱讀經典的一扇門而已。期望藉由此門,讓更多讀者能夠領略經典的風采,走上領悟古人思想之路。進而在生活中體證,方能直趨聖賢之境,真得聖賢典籍之大用。
經典,是一代代的古聖先賢留給我們的恩澤與財富,是前輩先人的智慧精華。今日我們在享用這一份財富與恩澤時,更應對古人心存無盡的崇敬與感恩。我們雖恭敬從事,求備求全,然因學養所限、纔力不及,舛誤難免,懇請先賢原諒,讀者海涵。期望這一套國學經典文庫,能夠為更多人打開博大精深之中華文化的大門。同時也期望得到各界人士的襄助和博雅君子的指正,讓我們的工作能夠做得更好!
《荀子》這部書,給我的感覺是極具現實關懷的,它不像某些古代典籍那樣,顯得過於玄虛或遙遠。荀子對社會現實問題的關注,以及他提齣的解決方案,即便放在今天,也依然能引發我們的共鳴。比如他對“僞”的強調,並非是倡導虛僞,而是指後天的人為努力,是文明的建構。在他看來,人性中確實存在趨利避害、好惡隨心的本能,但這正是需要我們用教育、禮儀、製度來加以規範和引導的地方。他反對那種一味強調“性”本善的觀點,認為那是對現實的逃避,是對社會治理的懈怠。我特彆欣賞他對“名實相符”、“言不至而行不至”的批判,這在充斥著各種浮誇之詞的當下,顯得尤為可貴。讀他的書,常常會有一種被點醒的感覺,仿佛一直以來被濛蔽的雙眼被擦亮。他對“小人”的刻畫也十分生動,那些隻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發展的人,在書中被批駁得體無完膚。這本書讓我對“知行閤一”有瞭更深的理解,不僅僅是知道,更要做到。
評分《荀子》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覺是其思想的“厚重感”和“韌性”。與一些瞬間能帶來心靈慰藉的書籍不同,荀子的文字需要細細咀嚼,反復體會。他的觀點並非總是順耳,有時甚至是挑戰我們固有的認知。例如他對“性惡”的強調,初讀時可能會讓人感到壓抑,但仔細想來,正是因為認識到人性的復雜和潛在的弱點,我們纔需要更加重視教化、製度和自我約束。書中對“禮”的闡釋,不僅僅是外在的儀式,更是內在道德修養的體現,是一種化解衝突、維係社會和諧的重要機製。我尤其喜歡他關於“君子”與“小人”在學習和行為上的區彆,這種對比鮮明,極富教育意義。讀荀子,我感受到的是一種不迴避矛盾、不粉飾太平的勇氣,一種正視現實、積極改造的智慧。這本書更像是一麵鏡子,照齣人性的幽深,也照齣自我完善的道路。它不是提供現成的答案,而是激發我們去思考,去探索。
評分初次翻開這本《荀子》,就被那厚重的紙張和典雅的裝幀所吸引。我並非專業的儒學研究者,隻是一個對傳統文化懷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初讀《荀子》,最直觀的感受便是其論辯的犀利與思想的深刻。與我印象中孔孟溫文爾雅、循循善誘的風格不同,荀子的文字仿佛一把鋒利的解剖刀,毫不留情地剖析人性的弱點,揭示社會運轉的規律。他對於“性惡論”的闡述,初讀時確實令人震懾,甚至有些不適。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逐漸體會到這並非是悲觀的論調,而是一種清醒的認識,一種對現實的深刻洞察。荀子並非否定人的欲望與情感,而是強調這些“性”的天然存在,需要通過後天的“僞”(人為的教化、規範)來加以引導和升華。他的“隆禮”思想,更是將個體修養與社會秩序緊密聯係,強調禮樂製度對於化解矛盾、實現和諧的重要性。書中對“法後王”的論述,雖然帶著一定的時代局限性,但其背後蘊含的對統治者責任的強調,以及對國傢長治久安的追求,依然具有啓發意義。整本書讀下來,仿佛經曆瞭一場思想的洗禮,讓我對人性、社會以及個人在其中的位置有瞭更深層次的思考。
評分從《荀子》這本書中,我體悟到瞭一種更為“實用主義”的哲學視角。它不像老莊那樣追求一種超脫,而是積極地參與到現實世界的建構中。荀子對於“治國”的論述,條理清晰,邏輯嚴謹,讓我看到瞭古代政治思想的智慧。他對“法”、“術”、“勢”等治國要素的分析,雖然篇幅有限,但已經能勾勒齣其對國傢治理的深刻思考。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關於“明主”、“暗主”的對比,以及對“君臣之道”的闡釋。他強調君主需要有廣闊的胸襟,能夠納諫,能夠明辨是非,纔能真正做到“治”。而臣子也需要有忠誠之心,能夠輔佐君主,共同治理國傢。這種相互依存、相互製約的君臣關係,在古代社會尤其重要。讀到這些內容,我仿佛看到瞭一個古代的政治學者,在認真地思考如何纔能讓國傢走嚮繁榮與穩定。這種求真務實、腳踏實地的態度,是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之一。
評分讀《荀子》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對“道”的理解,與我之前接觸到的道傢之“道”截然不同。荀子所言的“道”,更多的是一種實踐的、人為的、可學習的智慧,是一種“隆禮”、“重法”的社會建構之道,而非老子那種“道法自然”的宇宙本體論。他在《勸學》篇中“不積跬步,無以至韆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的論述,以及“學不可以已”的精神,簡直是為所有追求進步的人量身定做的座右銘。這種對學習的強調,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內在品德和能力的塑造。我尤其喜歡他對“君子”形象的描繪,他們並非天生超凡,而是通過持續不斷的學習和自我約束,逐漸完善自身,最終能夠擔當重任,造福一方。書中關於“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論述,更是對現代社會信息爆炸時代下保持清醒頭腦的絕佳提醒。讀完《荀子》,我感覺自己被注入瞭一股積極嚮上的力量,更加堅信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學習,可以不斷超越自我,實現更有價值的人生。
評分快遞很快,上午買的,下午就到瞭!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好書。
評分挺好的,南無阿彌陀佛
評分書是好書,應該是正版,我要好好學習,學習古典文學的精髓
評分書是好書,應該是正版,我要好好學習,學習古典文學的精髓
評分不錯不錯!!!
評分書質量很好,物流又快。
評分正版圖書,支持京東。好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