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心:学诚法师答问录

问心:学诚法师答问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佛教
  • 净土宗
  • 学诚法师
  • 问答
  • 修行
  • 信仰
  • 心灵
  • 智慧
  • 佛学
  • 中国佛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弘省文化旗舰店
出版社: 出版
ISBN:9787510839825
商品编码:12100564545
丛书名: 问心#cln#学诚法师答问录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问心:学诚法师答问录

定价:58.00元

作者:成蹊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510839825

字数:198000

页码:23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本书由北京龙泉寺提供文字内容,学诚法师在其中为各地网友解。读者对象:有关佛教受众,喜爱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受众,关心社会问题、心理问题的受众。目标读者广泛,已知受众与潜在受众为数。经典整体设计,版式赏心悦目。

内容提要


本书为学诚法师在其上与网友答问的合集,彰显了当前社会与个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物质与精神冲突时,应有的健康心态导向。在上,学诚法师与网友分享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以及佛法修行体悟。本书所选法师与网友在上的交流内容按所涉方面共分为十章,分别为梦想与现实、经营家庭、善于处世、苦乐人生、命自我立、修身养性、趣入佛法、如教修行、学佛群疑、菩提大道等。

通过法师解答网友的疑惑,帮助读者认清了自身,引导其正确对待事业、家庭、人生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法师说:“从他们的反馈中我了解了很多。我知道他们的烦恼是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来对治烦恼。”由此,法师对网友的解答和开释也更加注重结合社会现实。

目录


章 梦想与现实1. 职场境界多2. 身忙心更累3. 学子志踌躇
第二章 经营家庭1. 问情为何物2. 行孝之道3. 家有千千结4. 教子有方
第三章 善于处世1. 笑对伤害2. 任劳容易任怨难3. 人善天不欺4. 相处的智慧5. 不见他人过 第四章 苦乐人生1.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2. 前路在何方3. 寻找生命意义4. 真正的快乐
第五章 命自我立1. 心好命就能好2. 善恶自在人心3. 知过能改 善莫大焉4. 我该怎么办
第六章 修身养性1. 做欲望的主人2. 如何止怒3. 放不下 苦更多4. 知止而后有定5. 找回自心

作者介绍


学诚,1966年出生于中国福建仙游;1982年出家,于定海长老座下剃度,并依止圆拙老和尚修学;1991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并获硕士学位;2007年被泰国朱拉隆功佛教大学授予教育行政学名誉博士学位;2010年获孟加拉国阿底峡大师和平金奖;2011年被全印度比丘僧伽会授予三藏大法师博士学位。

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福建莆田广化寺方丈、陕西扶风法门寺方丈、北京龙泉寺方丈等职。

法师本着佛教积极入世、普度众生的精神,致力于向海内外大众传播的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作品有:《福建佛教的过去与未来》、《对新世纪中国宗教的一些思考》、《宗教关注全球化问题》、《略论中国佛教的文化建设》、《漫谈佛教人才建设》、《现代丛林生活的趋势》。《佛教的和平观》《人类道德危机与宗教伦理关怀》《学诚学师答问录》《烦恼都是自找的》(漫画)《放下是舍更是得》(漫画)《感悟人生》(漫画)《学诚法师文集系列》等。

序言



《问心:学诚法师答问录》是一部蕴含深厚智慧与慈悲的著作,它以问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回应了众多学佛者、乃至对人生困惑的求索者提出的种种疑问。这本书并非仅仅是佛学理论的堆砌,而是学诚法师以其数十载的修行体悟,结合当代社会的现实情况,为读者量身打造的一份心灵地图。 全书的内容涵盖了从个人修行的基础,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再到如何面对社会种种挑战,乃至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问,无所不包。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学诚法师的真诚与关怀,他用平实而富有力量的语言,将佛法的智慧融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让深奥的佛理变得易于理解和实践。 关于修行之路的启迪: 书中,学诚法师首先为我们揭示了修行的核心。他强调,修行并非是遁入空门、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而是“在生活中修行,在烦恼中解脱”。对于初学者而言,往往会被佛法的宏大概念所困扰,不知从何下手。法师在此则开示,最根本的修行便是从“当下”开始,从每一个念头、每一次呼吸着手。他反复提及“发菩提心”的重要性,指出菩提心是成佛的种子,是利益一切众生的伟大愿心。如何生起菩提心?法师引导我们从观察自身的痛苦和众生的痛苦入手,生起慈悲之心,并将这份慈悲心转化为实际行动。 在如何对待“念头”的问题上,学诚法师给出了清晰的指导。他指出,烦恼的根源在于妄念,而执着于这些妄念,便会生出种种痛苦。他并非要求我们压抑念头,而是教导我们如何“看住”念头,不随之起舞。通过“觉照”和“观照”,我们能够逐渐认识到念头的虚妄性,从而达到“念起即觉,觉已不随”的境界。法师还详细阐述了“定”与“慧”的关系,指出禅定是智慧的基石,而智慧则是禅定的升华。离开了禅定,智慧便成了空中楼阁;离开了智慧,禅定则容易落入“断灭空”。 对于那些在修行中感到瓶颈的同修,法师也给予了宝贵的开示。他指出,很多时候的瓶颈并非来自外部环境,而是源于内心的固执和分别。他鼓励大家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因暂时的精进而自满,也不因暂时的懈怠而气馁。每一次的退步,都是一次更深入地认识自己的机会。法师还强调了“善知识”的重要性,他鼓励大家积极寻找并亲近那些真正有修有证的善知识,从他们的教导中汲取力量,少走弯路。 关于人际关系的智慧: 在现代社会,人际关系是许多人面临的重大挑战。学诚法师在书中,用佛法的智慧为我们提供了解答。他指出,我们与他人的冲突,很多时候并非源于对方的过错,而是我们内心“我执”的膨胀,是对“我”的过分在意。他教导我们,要学会“化解”而非“对抗”,用慈悲心去理解他人的苦处,用智慧去化解矛盾。 法师深入分析了“抱怨”的危害。他认为,抱怨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加重自己的负面情绪,形成恶性循环。他鼓励大家将抱怨转化为“感恩”,感恩每一个出现的人,感恩每一次的经历,因为他们都是帮助我们成长和提升的“助缘”。对于那些让我们感到痛苦的人,法师则引导我们将其看作是“逆增上缘”,正是这些看似负面的经历,磨砺了我们的心性,增长了我们的慈悲。 在家庭关系方面,法师也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他强调了“孝道”的深远意义,认为孝顺不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是精神上的理解和支持。对于夫妻关系,他提出要以“同修”的态度来经营,彼此扶持,共同精进。对于子女教育,他则强调要以“教导”而非“溺爱”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佛法,培养良好的品德。 关于社会生活的洞察: 学诚法师并未将佛法局限于寺院的围墙之内,而是积极回应社会的热点问题,用佛法的智慧给予指导。他对当下社会流行的各种“焦虑”现象,如“学历焦虑”、“财富焦虑”、“年龄焦虑”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他指出,这些焦虑的根源在于对“无常”的忽视,在于对“得失”的过分执着。法师教导我们,要学会接受生命的无常,将注意力从外界的比较和追求,转移到内心的安宁和充实。 对于网络时代的各种信息洪流,法师也提出了警示。他提醒大家,在海量的信息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虚假信息所迷惑,不被情绪所裹挟。他强调了“求真实”的重要性,鼓励大家通过深入的学习和思考,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 在谈到“慈善”与“布施”时,法师更是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佛法的精神。他不仅仅是鼓励大家“给”,更重要的是教导大家如何“施”。他指出,真正的布施,是将自己的烦恼、习气也一同布施出去,以无所得的心去给予,才能获得真正的法喜。 关于生命意义的终极追问: 《问心:学诚法师答问录》并非止步于解决眼前的困惑,它更引导我们深入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法师以慈悲而深邃的目光,带领读者穿越生死轮回的迷雾,去探寻生命的究竟。他反复强调“人生难得,佛法难闻”,鼓励大家珍惜眼前这宝贵的人生,积极闻思修行,为解脱烦恼、成就菩提而努力。 法师在书中,用浅显的比喻和生动的语言,阐释了“轮回”的机制,揭示了“业力”的法则。他并非要我们对业力感到恐惧,而是要我们认识到,业力是可以转化的,我们的每一个善念、善行,都能为我们积累福报,净化业障。 他对“死亡”的看法,更是充满了智慧与豁达。他指出,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形态的转变。他教导我们,要将对死亡的恐惧,转化为对生命更深沉的珍惜,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解脱事业中去。 总结: 《问心:学诚法师答问录》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细细体味的著作。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又如一位智者,在我们迷茫时给予指引。书中没有空洞的理论,只有落到实处的教导;没有高不可攀的道理,只有触手可及的智慧。学诚法师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真切的关怀,将佛法的慈悲与智慧,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帮助我们“问心”,找到内心真正的宁静与力量,最终走向解脱与光明。这本书,不仅是佛弟子的修行指南,更是每一个渴望提升生命品质、寻求人生真谛的读者的心灵慰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有趣,它不是按部就班的理论讲解,而是完全依照“问答”的形式展开,这非常贴合我碎片化的阅读习惯。我可以在任何一个感到迷茫的瞬间,随机翻开一页,总能找到一个或深或浅的答案,帮我校准一下内心的指南针。这种即时性的指导,比系统学习更有助于缓解生活中的突发性情绪困扰。我感觉作者有一种超强的同理心,他似乎能预判到读者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内心会产生怎样的挣扎和反驳,并在解答中提前消弭了这些“心魔”。这种“你问我答”的模式,营造了一种非常亲密的学习氛围,仿佛作者就在对面,用他深厚的学养和慈悲心,为我一一解惑。它让我对“智慧”有了更务实的定义:智慧不是知道多少知识,而是能多大程度上安顿好自己的心。

评分

说实话,我以前总觉得人生的终极意义是个宏大叙事,需要查阅哲学典籍才能找到线索。但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意义感恰恰存在于最微不足道的瞬间。作者在回答一个关于“如何对待遗憾”的问题时,让我彻底放下了对过去某件错失机会的耿耿于怀。他没有批判过去的自己,而是将遗憾本身视为一种信息反馈,一个成长的标记。这让我对自己的“不完美”和“失败”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宽容。这种宽容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带着清醒的接纳。我开始享受过程,而不是仅仅盯着那个遥远的终点。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改变,是让我从一个急功近利的“目标驱动型人格”,慢慢转化成了一个更关注“当下体验”的探索者。它像是一盏柔和的灯,照亮了我脚下的每一步,而不是只给我一个远方的模糊剪影。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如此的沉稳而有力,像一块被江水冲刷了无数年的鹅卵石,光滑,却又蕴含着千钧之力。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字都像是精准地敲在了问题的靶心上。我特别喜欢作者在阐述佛理时,那种举重若轻的功力。他能把最复杂的禅宗公案,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解释得清晰透彻,完全没有故作高深的架子。我身边很多信佛的朋友推荐过我很多经书,但都因为太拗口而放弃了。唯独这本,让我有了一种“原来如此”的踏实感。它不是说服你去相信什么,而是邀请你一起去探索“为什么会这样”。这种邀请式的探讨,让我心甘情愿地放下防备,敞开心扉去接受那些新的观念。它让我意识到,很多痛苦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我们自己对世界的过滤系统出了问题。

评分

我得承认,我原本对这类书籍是抱有怀疑态度的,总觉得那些所谓的“开悟”之谈,离现实太远,更像是心灵鸡汤的升级版。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力量不在于宏大的理论构建,而在于它对具体问题的精准剖析。比如,面对现代社会的焦虑感,作者的回答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别想太多”,而是深入挖掘了焦虑的根源——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和对外在评价的过度依赖。我尤其欣赏它那种不偏不倚的态度,既不否定世俗的追求,也不贬低精神的需求,而是寻找一个平衡点。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更加圆融了,不再是绝对的黑白分明。处理工作中的矛盾时,我学会了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这极大地提升了我的效率和人缘。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武功秘籍的注解,它没有直接教你招式,而是让你理解招式的内在逻辑和运用精髓。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心灵的拐杖,让我这个在生活中摸索的人找到了方向。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更像是老朋友在耐心地跟你交谈,一步步引导你去看清自己内心的困惑。我记得我最开始读的时候,很多概念对我来说是晦涩难懂的,但作者的解答总能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来阐述,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妙不可言。它让我开始正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一味地压抑或逃避。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我以前总是吃了亏才懂得吃亏是福,现在明白了,真正的福报是内心的平静与智慧,而不是外界的得失。这本书没有给我任何“速成”的秘籍,它教给我的,是持之以恒的内观和自我觉察,这才是真正持久的铠甲。每一次重读,都能发现新的领悟,就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直抵核心。它让我对“修行”这个词有了更接地气的理解,不再觉得那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渗透在柴米油盐里的每一刻觉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