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问心:学诚法师答问录
定价:58.00元
作者:成蹊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510839825
字数:198000
页码:23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本书由北京龙泉寺提供文字内容,学诚法师在其中为各地网友解。读者对象:有关佛教受众,喜爱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受众,关心社会问题、心理问题的受众。目标读者广泛,已知受众与潜在受众为数。经典整体设计,版式赏心悦目。
内容提要
本书为学诚法师在其上与网友答问的合集,彰显了当前社会与个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物质与精神冲突时,应有的健康心态导向。在上,学诚法师与网友分享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以及佛法修行体悟。本书所选法师与网友在上的交流内容按所涉方面共分为十章,分别为梦想与现实、经营家庭、善于处世、苦乐人生、命自我立、修身养性、趣入佛法、如教修行、学佛群疑、菩提大道等。
通过法师解答网友的疑惑,帮助读者认清了自身,引导其正确对待事业、家庭、人生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法师说:“从他们的反馈中我了解了很多。我知道他们的烦恼是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来对治烦恼。”由此,法师对网友的解答和开释也更加注重结合社会现实。
目录
章 梦想与现实1. 职场境界多2. 身忙心更累3. 学子志踌躇
第二章 经营家庭1. 问情为何物2. 行孝之道3. 家有千千结4. 教子有方
第三章 善于处世1. 笑对伤害2. 任劳容易任怨难3. 人善天不欺4. 相处的智慧5. 不见他人过 第四章 苦乐人生1.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2. 前路在何方3. 寻找生命意义4. 真正的快乐
第五章 命自我立1. 心好命就能好2. 善恶自在人心3. 知过能改 善莫大焉4. 我该怎么办
第六章 修身养性1. 做欲望的主人2. 如何止怒3. 放不下 苦更多4. 知止而后有定5. 找回自心
作者介绍
学诚,1966年出生于中国福建仙游;1982年出家,于定海长老座下剃度,并依止圆拙老和尚修学;1991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并获硕士学位;2007年被泰国朱拉隆功佛教大学授予教育行政学名誉博士学位;2010年获孟加拉国阿底峡大师和平金奖;2011年被全印度比丘僧伽会授予三藏大法师博士学位。
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福建莆田广化寺方丈、陕西扶风法门寺方丈、北京龙泉寺方丈等职。
法师本着佛教积极入世、普度众生的精神,致力于向海内外大众传播的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作品有:《福建佛教的过去与未来》、《对新世纪中国宗教的一些思考》、《宗教关注全球化问题》、《略论中国佛教的文化建设》、《漫谈佛教人才建设》、《现代丛林生活的趋势》。《佛教的和平观》《人类道德危机与宗教伦理关怀》《学诚学师答问录》《烦恼都是自找的》(漫画)《放下是舍更是得》(漫画)《感悟人生》(漫画)《学诚法师文集系列》等。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有趣,它不是按部就班的理论讲解,而是完全依照“问答”的形式展开,这非常贴合我碎片化的阅读习惯。我可以在任何一个感到迷茫的瞬间,随机翻开一页,总能找到一个或深或浅的答案,帮我校准一下内心的指南针。这种即时性的指导,比系统学习更有助于缓解生活中的突发性情绪困扰。我感觉作者有一种超强的同理心,他似乎能预判到读者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内心会产生怎样的挣扎和反驳,并在解答中提前消弭了这些“心魔”。这种“你问我答”的模式,营造了一种非常亲密的学习氛围,仿佛作者就在对面,用他深厚的学养和慈悲心,为我一一解惑。它让我对“智慧”有了更务实的定义:智慧不是知道多少知识,而是能多大程度上安顿好自己的心。
评分说实话,我以前总觉得人生的终极意义是个宏大叙事,需要查阅哲学典籍才能找到线索。但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意义感恰恰存在于最微不足道的瞬间。作者在回答一个关于“如何对待遗憾”的问题时,让我彻底放下了对过去某件错失机会的耿耿于怀。他没有批判过去的自己,而是将遗憾本身视为一种信息反馈,一个成长的标记。这让我对自己的“不完美”和“失败”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宽容。这种宽容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带着清醒的接纳。我开始享受过程,而不是仅仅盯着那个遥远的终点。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改变,是让我从一个急功近利的“目标驱动型人格”,慢慢转化成了一个更关注“当下体验”的探索者。它像是一盏柔和的灯,照亮了我脚下的每一步,而不是只给我一个远方的模糊剪影。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如此的沉稳而有力,像一块被江水冲刷了无数年的鹅卵石,光滑,却又蕴含着千钧之力。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字都像是精准地敲在了问题的靶心上。我特别喜欢作者在阐述佛理时,那种举重若轻的功力。他能把最复杂的禅宗公案,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解释得清晰透彻,完全没有故作高深的架子。我身边很多信佛的朋友推荐过我很多经书,但都因为太拗口而放弃了。唯独这本,让我有了一种“原来如此”的踏实感。它不是说服你去相信什么,而是邀请你一起去探索“为什么会这样”。这种邀请式的探讨,让我心甘情愿地放下防备,敞开心扉去接受那些新的观念。它让我意识到,很多痛苦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我们自己对世界的过滤系统出了问题。
评分我得承认,我原本对这类书籍是抱有怀疑态度的,总觉得那些所谓的“开悟”之谈,离现实太远,更像是心灵鸡汤的升级版。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力量不在于宏大的理论构建,而在于它对具体问题的精准剖析。比如,面对现代社会的焦虑感,作者的回答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别想太多”,而是深入挖掘了焦虑的根源——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和对外在评价的过度依赖。我尤其欣赏它那种不偏不倚的态度,既不否定世俗的追求,也不贬低精神的需求,而是寻找一个平衡点。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更加圆融了,不再是绝对的黑白分明。处理工作中的矛盾时,我学会了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这极大地提升了我的效率和人缘。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武功秘籍的注解,它没有直接教你招式,而是让你理解招式的内在逻辑和运用精髓。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心灵的拐杖,让我这个在生活中摸索的人找到了方向。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更像是老朋友在耐心地跟你交谈,一步步引导你去看清自己内心的困惑。我记得我最开始读的时候,很多概念对我来说是晦涩难懂的,但作者的解答总能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来阐述,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妙不可言。它让我开始正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一味地压抑或逃避。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我以前总是吃了亏才懂得吃亏是福,现在明白了,真正的福报是内心的平静与智慧,而不是外界的得失。这本书没有给我任何“速成”的秘籍,它教给我的,是持之以恒的内观和自我觉察,这才是真正持久的铠甲。每一次重读,都能发现新的领悟,就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直抵核心。它让我对“修行”这个词有了更接地气的理解,不再觉得那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渗透在柴米油盐里的每一刻觉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