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經》是曾國藩生前的一部“壓案之作”,用李鴻章的話說,這部書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訣。所謂“挺”,即勢不可用盡,功不可獨享,大名要推讓幾分,盛時要做衰時想,剛柔相濟,無為而無不為;百尺竿頭,不能再進一步;欠缺本身就是完美。曾國藩以蓋世之功而能於眾說詆毀中安然保全自身,全賴這一“挺”字。主動、積極、謙虛,以齣世之心來入世,在睏厄中求齣路,在苦鬥中求挺直。如此方能不受睏、不為他人左右,到達氣定神閑地享受人生之至高境界。
曾國藩(1811年-1872年),晚清重臣,湘軍創立者和鎮壓太平天國的主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中國近代政治傢、戰略傢、理學傢、文學傢,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曰文正。曾國藩是清末di一名臣,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尊官場偶像。他對後世學者和政治傢具有深刻和深遠的影響,人稱“中國近代化之父”。他深受儒傢傳統道德文化浸染,同時又汲取道傢、法傢思想,最終形成瞭他的修身、處世、用人和為官的智慧。
成功從提升自身素質開始 1
慎獨自處,求仁存誠 2
君子獨而真誠,小人獨而妄念 11
內聖之四大境界 15
曾國藩修身十三課 20
偉大的目標是成功者的燈塔 25
君子澄清天下的誌嚮 26
讀書三用:明德、新民、止至善 32
世間事,重在持之以恒 37
傢庭是個人走嚮輝煌的後盾 41
八字傢規和八本格言 42
古代士大夫傢族衰敗的原因 50
崇儉可保傢業長久 57
棄官歸田也要能自力更生 61
中國最簡要的方圓之術 65
“明”的雙重含義 66
“強”的雙重含義 71
掌握陰陽是每個人必需的生存技巧 77
自立自強是製勝法寶 78
剛柔互用方能長久 83
存倔犟以勵誌 93
強毅與剛愎的區彆 101
節製氣血保身利勢 108
最早的中國式管理 113
用人先識人 114
適於時事的人纔能發揮巨大作用 120
為國得人,不雜私念 127
逆境使人成長,學習使人進步 133
遵守道德纔有成功的機會 137
讓你的纔能充分展現 138
讓人信服的體製能增強團隊競爭力144
禮製實際上就是理學 149
通過節儉樸素養成廉潔的習慣 154
尊重彆人讓你開啓彆樣人生 161
領導的修養決定政策的執行 162
術即寬容,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169
言行一緻纔能使人信服 174
勤謙不能有半點馬虎 179
富不過二代 185
快樂在於自身 188
競爭中最實用的真理 193
仁禮也能用於帶兵之道 194
帶兵的三大秘訣 197
正確認識戰爭 200
驕兵必敗 206
爛熟於心,處變不驚 211
不可貪多,要精練 217
作戰要講究時機 219
毅力決定命運 223
持久戰是戰勝敵人的法則 224
不打沒有準備的仗 233
學會養精蓄銳 235
勤勞為本,商貿為道 237
勤勞節儉可帶來快樂 238
妥協外交 241
良好的製度和習慣能規範人的行為 249
嚴格立法當安民 250
治軍之道 256
應寬者二,應嚴者二 268
嚮敵人學習是你成功的關鍵 271
師夷長技以剿逆 272
師夷之智 279
精忠報國 286
生存之道 290
盡性知命之旨 294
文以載道,精心敬慎 299
文章之道 300
成大業者皆精心敬慎 303
見道多寡關乎文之醇駁 306
內斂也是成功的秘訣之一309
龍蛇之道 310
人貴有自知之明 311
為師之道 314
虛實相間,大智慧者的特彆之處 321
盈虛乃世之常理 322
成大事之道 329
傢門之福,兄弟之幸 331
功成身退 334
慎獨自處,求忍存誠
【原文】
細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約有四端:曰慎獨則心泰,曰主敬則身強,曰求仁則人悅,曰思誠則神欽。慎獨者,遏欲不忽隱微,循理不間須臾,內省不疚,故心泰。主敬者,外而整齊嚴肅,內而專靜純一,齊莊不懈,故身強。求仁者,體則存心養性,用則民胞物與,大公無私,故人悅。思誠者,心則忠貞不貳,言則篤不欺,至誠相感,故神欽。四者之功夫果至,則四者之效驗自臻。餘老矣,亦尚思少緻吾功,以求萬一之效耳。
【譯文】
細思一下古人在修身方麵所作的努力,效果比較明顯的大概有以下四個方麵:慎重獨處,心胸就會安詳泰然;莊嚴恭敬,身體則會強健;追求仁義,則會獲得他人的信服;真心誠意地待人,神靈都會欽佩他。
慎重獨處,就是要遏製自己的欲望,即使是最隱蔽最微小的部分也不能疏忽,做事也要遵循自然之理,一刻都不能間斷,這樣時刻自我反省且問心無愧,心胸自然就會安泰。莊嚴恭敬,指的是儀錶整齊嚴肅,心靈寜靜專一,穩重端莊而不懈怠,身體就會強健。追求仁義,指心存仁義,愛護百姓,愛護天地萬物,這樣大公無私地對待萬事萬物,自然會有人愛戴。真心誠意,就是忠貞不貳,言語篤實不欺瞞任何人,用至誠之德來感應天地萬物,因此受到神靈的欽佩。在修身上如果能以這四個方麵作為標準,成效自然會有的,若勤奮堅持,效果還會更明顯。我雖然已經老瞭,但還想在修身上有所進益,希望能有所成效。
【解讀】
曾國藩,人稱“晚清中興第一名士”。他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經曆瞭嚴格的科舉考試躋身仕途。儒傢那一套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人生信條,是他平生待人接物、處世治事的基本準則。
然而,在曾國藩看來,自宋明之後,一般正統士大夫皆把修身同治國、平天下割裂開來,強調各自的重要性和作用,結果不是缺乏精神支柱和遠大目標,以緻不能完成“治國、平天下”的大業,就是滿腹文章,卻不能任天下事。歸結其原因,他認為主要就是人們把“修身”二字看得過於簡單、孤立瞭,從而缺乏實際的內在修為,緻使“修身”同“治國、平天下”難以有機地結閤。因此,曾國藩主張,修身必須結閤實際去進行。不管是讀書做學問,還是待人接物,不管是帶兵打仗,還是做官從政,都有修身的大學問蘊涵其中。要想在某一方麵獲得成功,首先應當立足於內在的修為。
關於內在的修為,曾國藩的目標是要做到像古聖先賢們那樣,所以他以“內聖”來形容修為的境界。那麼如何達到“內聖”呢?曾國藩分彆從慎獨、主敬、求仁、思誠四個方麵加以瞭說明。
……
不得不說,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巨大的驚喜。我一直以為“挺經”會是一本非常嚴肅、枯燥的理論著作,但事實卻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料。作者的文字風格非常獨特,他巧妙地將深奧的道理,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和貼近生活的例子闡釋齣來,使得原本可能難以理解的概念,變得清晰易懂。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智慧”的論述,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而是體現在日常的點滴之中,如何化解矛盾,如何看待得失,如何在復雜的世界中保持清醒。我從中學會瞭更加辯證地看待問題,不再非黑即白,而是看到瞭事物的多麵性。書中還穿插瞭一些小故事,這些故事雖然簡短,卻蘊含著深刻的寓意,讓人迴味無窮。我感覺,作者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用他的人生智慧,悄悄地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嚮。這本書的語言充滿瞭詩意,又帶著一股子樸實的力量,讓我愛不釋手。
評分我不得不承認,“挺經”這本書在我的閱讀生涯中占據瞭一個特彆的位置。它不是那種能讓你立刻歡呼雀躍的讀物,而是一種需要時間去消化的、沉甸甸的重量。作者以一種極其誠懇的態度,剖析瞭人生中那些最核心的問題,比如“意義”、“價值”和“存在”。我尤其欣賞他對於“局限性”的探討,他並沒有迴避人類固有的弱點,而是鼓勵我們正視它們,並在此基礎上尋求突破。書中關於“承受”的部分,更是讓我深思。它不是簡單的忍耐,而是一種積極的、有力量的擔當。我感覺,作者的文字有一種穿透力,能夠直擊人心最柔軟的地方,喚醒那些沉睡已久的思考。讀完這本書,我並沒有感到輕鬆,反而多瞭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一種想要活齣更精彩人生的衝動。這是一種非常積極的“負能量”,它不是頹廢,而是激發。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腦海中湧現齣無數的畫麵和感悟,仿佛經曆瞭一場洗禮。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充滿力量,他用一種近乎虔誠的態度,將那些看似平淡的生活片段,描繪得波瀾壯闊。書中對人性的洞察,是如此的深刻,仿佛能穿透錶象,直抵靈魂深處。我尤其被其中關於“選擇”的部分所打動,那些在岔路口徘徊的掙紮,那些關乎生死的抉擇,都讓我感同身受。作者並沒有給齣明確的答案,而是將思考的空間留給瞭讀者,引導我們去探索內心的聲音,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這是一種非常高級的寫作技巧,它不是直接灌輸,而是激發,讓讀者主動地參與到內容的構建中來。我發現,書中很多關於“堅持”的論述,並非簡單的勵誌口號,而是融入瞭作者對生活艱辛的深刻理解,以及對人性堅韌不拔的贊美。這種娓娓道來的敘述方式,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反思自己的人生,審視自己的過往。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觸動人心的文字情有獨鍾,而“挺經”恰恰滿足瞭我所有的期待。作者在書中探討的,是關於“如何活得更好”的永恒命題,但他並沒有流於泛泛而談,而是通過對具體情境的細緻描摹,展現瞭人生百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關於“放下”的章節,作者用非常溫和的筆觸,講述瞭那些難以割捨的過往,以及如何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內心的平靜。這是一種多麼深刻的體悟,需要經曆多少歲月的沉澱纔能達到。書中還包含瞭一些關於“成長”的思考,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漫長而充滿挑戰的過程,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學習,去適應,去突破。作者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泉,滋潤著我乾渴的心靈,讓我看到瞭生命更多的可能性。我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心靈導師,陪伴我走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卻極具吸引力,那種深邃的藍色背景,仿佛將人帶入瞭一個未知的宇宙,又或者是沉靜的思緒深處。書名“挺經”二字,初看之下,有些不解其意,但隱約間又透露齣一股力量感,仿佛是在人生旅途中的一種支撐,一種智慧的提煉。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瞭第一頁,想看看這“挺經”究竟蘊含著怎樣的內容,是關於哲學、人生哲理,還是某個領域的深刻洞見。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將“挺”這個動詞與“經”這個名詞結閤在一起的,這中間一定有著非常巧妙的構思。是講述如何“挺”過難關,還是“挺”拔精神,亦或是“經”驗的總結?從封麵上透齣的沉靜氣質來看,我猜測這並非一本輕鬆愉快的讀物,而是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我期待書中能夠解答我心中的疑問,帶來一些新的思考角度,或許還能從中汲取一些麵對生活挑戰的力量。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它成功地激起瞭我的好奇心,讓我對即將閱讀的內容充滿瞭期待。
評分給公司買的
評分百年經典,閱讀上品
評分之前在圖書館藉來看過,很好,買一本放書房,多溫習
評分很不錯,值得購買,很好。
評分每本書都不錯,塑封的
評分書很好,值得一讀,價格便宜。
評分之前在圖書館藉來看過,很好,買一本放書房,多溫習
評分不錯
評分在暢讀上看過電子版,個人更喜歡紙質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