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宋本花間集

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宋本花間集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五代·後蜀] 趙崇祚 編
圖書標籤:
  • 國學
  • 宋代文學
  • 花間集
  • 詩詞
  • 典籍
  • 古籍
  • 文學
  • 宋詩
  • 傳統文化
  • 中華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國傢圖書館齣版社
ISBN:9787501361502
版次:1
商品編碼:12216171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國學基本典籍叢刊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7-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是今存很完整的早期詞傢作品選集,共收晚唐五代自溫庭筠至李珣十八傢作品五百首,按人分編,每捲五十首。作品選擇精謹,版本傳承有緒,文本可靠,唐五代著名文人墨客所撰麯子詞諸多名作,有賴此書曆代傳刻,綿延一綫,得以流傳後世。

《四庫全書總目》該書提要謂:“詩餘體變自唐,而盛行於五代。自宋以後,體製益繁,選錄益眾。而溯源星宿,當以此集為zui古。唐末名傢詞麯,俱賴以僅存。”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稱之為“近世倚聲填詞之祖”,可謂定評。

作者簡介

趙崇祚,生卒年不詳。字弘基,五代後蜀人。後蜀開國功臣之子,編集《》。後蜀明德二年至四年(九三五—九三七)與林罕討論文字,時為大理少卿。廣政三年(九四○)歐陽炯為《花間集》作序,稱趙為“衛尉少卿”。

目錄

歐陽炯序——1

捲一

溫庭筠

菩薩蠻 ——7

更漏子—— 13

歸國遙 ——15

酒泉子 ——16

定西番 ——18

楊柳枝 ——19

南歌子——21

河瀆神—— 23

女冠子 ——24

玉鬍蝶—— 25

捲二

清平樂 ——28

遐方怨—— 29

訴衷情—— 30

思帝鄉 ——30

夢江南——31

河傳——31

蕃女怨——33

荷葉杯——34

皇甫鬆

天仙子—— 35

浪淘沙——35

楊柳枝——36

摘得新——36

夢江南——37

采蓮子——38

韋莊

浣溪沙——38

菩薩蠻——40

歸國遙——42

應天長——44

荷葉杯——44

清平樂—— 45

望遠行——47

捲三

謁金門——51

江城子——51

河傳——52

天仙子——54

喜遷鶯——55

思帝鄉——56

訴衷情——57

上行杯——57

女冠子——58

更漏子——59

酒泉子——59

木蘭花——60

小重山——61

薛昭蘊

浣溪沙——61

喜遷鶯——64

小重山——66

離彆難——67

相見歡——68

醉公子——68

女冠子——69

謁金門——69

牛嶠

柳枝——70

捲四

女冠子——74

夢江南——76

感恩多——77

應天長——77

更漏子——78

望江怨——80

菩薩蠻——80

酒泉子——83

定西番——83

玉樓春——84

西溪子——84

江城子——85

張泌

浣溪沙—— 85

臨江仙——89

女冠子——90

河傳——90

酒泉子——91

生查子——92

思越人——93

滿宮花—— 93

柳枝——94

南歌子——94

捲五

江城子——99

河瀆神——100

鬍蝶兒——101

毛文锡

虞美人 ——101

酒泉子 —— 102

喜遷鶯 ——103

贊成功 ——103

西溪子 ——104

中興樂 ——104

更漏子 ——105

接賢賓 ——105

贊浦子——106

甘州遍——106

紗窗恨——107

柳含煙——108

醉花間——110

浣沙溪——111

浣溪沙——111

月宮春——112

戀情深——112

訴衷情——113

應天長——114

河滿子——115

巫山一段雲——115

臨江仙——117

牛希濟

臨江仙——117

酒泉子——120

生查子——120

中興樂——121

謁金門——121

歐陽炯

浣溪沙——122

三字令——123

捲六

南鄉子——126

獻衷心——129

賀明朝——129

江城子——130

鳳樓春——131

和凝

小重山——132

臨江仙——133

菩薩蠻——134

山花子——134

河滿子——135

薄命女——136

望梅花——137

天仙子——137

春光好——138

采桑子——139

柳枝——139

漁父——140

顧敻

虞美人——140

河傳——144

甘州子——145

玉樓春——147

捲七

浣溪沙——152

酒泉子——155

楊柳枝——158

遐方怨——158

獻衷心——159

應天長——160

訴衷情——160

荷葉杯——161

漁歌子——163

臨江仙——164

醉公子——165

更漏子——168

孫光憲

浣溪沙——167

河傳——170

捲八

菩薩蠻——175

河瀆神——177

虞美人——177

後庭花——179

生查子——179

臨江仙——181

酒泉子——182

清平樂——183

更漏子——184

女冠子——185

風流子——186

定西番——187

河滿子——187

玉鬍蝶——188

八拍蠻——188

竹枝——189

思帝鄉——189

上行杯——190

謁金門——191

思越人——191

楊柳枝——192

望梅花——194

漁歌子 ——194

魏承斑

菩薩蠻 —— 195

捲九

滿宮花——199

木蘭花——200

玉樓春——200

訴衷情——202

生查子——204

黃鍾樂——204

漁歌子——205

鹿虔扆

臨江仙——205

女冠子——207

思越人——208

虞美人——208

閻選

虞美人——209

臨江仙——210

浣溪沙——211

八拍蠻——211

河傳——212

尹鶚

臨江仙——213

滿宮花——214

杏園芳——214

醉公子——215

菩薩蠻——215

毛熙震

浣溪沙——216

臨江仙——219

更漏子——220

女冠子——221

清平樂——221

南歌子——222

捲十

河滿子——226

小重山——228

定西番——228

木蘭花——229

後庭花——229

酒泉子——231

菩薩蠻——231

李殉

浣溪沙——233

漁歌子——234

巫山一段雲——236

臨江仙——237

南鄉子——238

女冠子——241

酒泉子——241

望遠行——243

菩薩蠻——244

西溪子——245

虞美人——246

河傳——247

晁謙之題——249

前言/序言

《花間集》十捲,後蜀趙崇祚輯。趙崇祚,生卒年不詳。字弘基,五代後蜀人。後蜀明德二年至四年(九三五—九三七)與林罕討論文字,時為大理少卿。廣政三年(九四○)歐陽炯為本書作序,稱趙為“衛尉少卿”,本書宋紹興晁謙之刻本捲首署名為“銀青光祿大夫行衛尉少卿趙崇祚”。
此書是今存最完整的早期詞傢作品選集,共收晚唐五代自溫庭筠至李珣十八傢作品五百首,按人分編,每捲五十首。作品選擇精謹,版本傳承有緒,文本可靠,唐五代著名文人墨客所撰麯子詞諸多名作,有賴此書曆代傳刻,綿延一綫,得以流傳後世。
《四庫全書總目》該書提要謂:“詩餘體變自唐,而盛行於五代。自宋以後,體製益繁,選錄益眾。而溯源星宿,當以此集為最古。唐末名傢詞麯,俱賴以僅存。”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稱之為“近世倚聲填詞之祖”,可謂定評。早期詞選相傳有《尊前集》,近年又有敦煌寫本《雲謠集》麵世,然二書編纂無考,身世不明,版本不精,影響式微,難以與有宋刻完本傳世的《花間集》媲美。
《花間集》今存宋刻本兩部,皆為孤本,珍貴之至,《中華再造善本》均予影印。

此本為宋紹興十八年晁謙之建康郡齋刻本,謙之當時以敷文閣直學士知建康府(今南京地區),跋稱:“建康舊有本,比得往年例捲,猶載郡將監司僚幕之行,有《六朝實錄》與《花間集》之贐。又他處本皆訛舛,乃是正而復刊,聊以存舊事雲。”此本有小注十一處,宋時彆本異文賴此以存,極具考證價值。

明正德十六年吳郡陸元大曾予重刻,行格改為十行十八字,文字也有異同。陸本版刻精良,後世著錄往往誤作宋本,清光緒徐幹刻入《邵武徐氏叢書》,即以宋本相稱。民國初年吳昌綬雙照樓影刻陸本,收入《雙照樓景刊宋元明本詞》。

此本宋刻宋印,版式開朗,字體渾厚,紙墨明麗,書品完好,是難得的珍本。版心下所列刻工有鄭珣、周清、章旼、毛仙、劉實、王琮、於洋、黃祥等,為南宋初年南京地區名工,也見於今存其他宋本。

藏印有“顔仲逸印”“王寵履吉”“張遠之印”“超然”“席鑒之印”“席氏玉照”“釀華草堂”“靈石楊氏墨林臧書之印”“結一廬臧”“子清”“子清真賞”“子清校讀”“仁龢硃澄”“子孫永保之”“張繼超印”“徐乃昌讀”“會稽孫伯繩平生真賞”等。

此本流傳端緒略可考知:元代藏於顔仲逸傢,明代曾歸雅宜山人王寵(履吉)。明末清初則歸常熟藏書傢張遠(超然)、釀華草堂席鑒(玉照),清道光間歸山西靈石楊尚之(字仲華,號墨林),清末歸浙江塘棲硃氏結一廬,後隨他書轉歸張佩綸。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為孫祖同(伯繩)所得,著錄於《虛靜齋宋元明本書目》。不久售歸北京圖書館(即今中國國傢圖書館),文學古籍刊行社曾影印行世,流傳遂廣。

楊成凱

二〇一三年一月


詞海初綻,雅韻流芳——《花間集》與宋代詞風探微 《花間集》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璀璨明珠,更是唐五代詞壇上的一麵鮮明旗幟。它不僅收錄瞭當時最傑齣的詞作,更以其精選的眼光、嚴謹的編纂,勾勒齣瞭一個華麗、婉約、情緻細膩的詞風世界,對後世詞的創作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一、 詞的濫觴與《花間集》的誕生 詞,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學體裁,發源於唐朝,最初是配閤音樂歌唱的歌詞。它以更靈活的格律、更豐富的錶現力,逐漸脫離瞭詩的樊籬,形成瞭自己獨特的藝術風貌。唐朝後期,社會動蕩,政治衰敗,文人的生活也充滿瞭漂泊與感慨。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詞的發展迎來瞭第一個高峰。 《花間集》由五代後蜀的趙崇祚奉敕編撰,成書於公元960年左右。這部詞集收錄瞭18位詞人的作品,共計500餘首。為何取名“花間”?據宋代學者郭紹虞考證,“花間”二字可能取自溫庭筠《菩薩蠻》中的“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或“花間集頭,一麯清歌”。無論取意如何,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詩意盎然、意境幽美的聯想,恰如其分地概括瞭詞集所蘊含的清麗雅緻的氣質。 《花間集》的編撰者並非隨意收錄,而是經過瞭一番“汰洗”。它剔除瞭許多不入格、內容粗俗或藝術性不高的作品,力求精益求精,將最優秀的詞作匯集於此。這種精選的態度,也體現瞭當時文人對詞作為一種獨立文學體裁的重視,以及對藝術品質的追求。 二、 “花間”風貌:婉約清麗的極緻 《花間集》最鮮明的特徵,便是其“花間”所代錶的婉約清麗的詞風。這種風格以其細膩的情感描寫、優美的意象運用、典雅的語言錶達,徵服瞭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1. 情感的細膩描摹: “花間”詞人大多齣身於文人士大夫階層,他們的生活相對安逸,關注的焦點更多地集中在男女情愛、離愁彆緒、閨閣生活等領域。詞作中,情感的抒發是含蓄而內斂的,不似詩歌那樣直抒胸臆,而是通過景物的烘托、細節的刻畫,將人物內心的波瀾層層展現。 例如,溫庭筠的詞,被譽為“花間”詞風的開創者。他善於描繪女子離愁彆緒時的種種情態,如“梳洗罷,獨倚床,晚來情緒不好”的落寞,“羅衾不耐五更寒”的淒涼,以及“照我孤眠”的寂寞。這些描寫,沒有驚天動地的場麵,卻以極其精微的筆觸,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 再如,韋莊的詞,雖然也承襲瞭溫庭筠的婉約,但多瞭幾分真摯和溫存。他的“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便是寫男女相悅的場景,雖然含蓄,卻充滿瞭生動的生活氣息。“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如麻”的對比,則道齣瞭物是人非的無限傷感。 2. 意象的精雕細琢: “花間”詞人極其擅長運用意象來營造氛圍,寄托情思。他們筆下的意象,大多是生活中常見的、具有美好意蘊的事物,如花、月、柳、鶯、燕、酒、琴、枕、被等。這些意象,經過詞人的精心選擇和巧妙組閤,被賦予瞭豐富的情感色彩。 “花”是“花間”詞中最核心的意象之一。它既可以是女子容貌的象徵,如“藉問東風幾度,紅橋消息,一枝春色,又幾番愁”“杏花紅,桃花臉,一麯歌聲,都歸於寂滅”,也可以是美好易逝的時光的象徵,如“落花飛絮,啼鶯歸燕,都入歌聲”。 “月”則常常與思念、孤獨、離彆相聯係。如“月明人靜,孤影獨徘徊”“更深月色半人傢,北鬥闌乾南鬥斜”。“柳”常用來錶現離彆之情,如“楊柳依依,春風吹細細”“摺柳送君行”。 這些意象的運用,使得“花間”詞充滿瞭濃鬱的詩情畫意,仿佛一幅幅精美的工筆畫,在讀者眼前徐徐展開。 3. 語言的典雅工整: “花間”詞的語言,以其精煉、典雅、工整而著稱。詞人多采用俗語入詞,但經過他們的提煉和加工,便顯得格外清新自然,又不失文雅。他們善於運用對偶、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使得語言更具錶現力。 例如,歐陽炯《漁父》中的“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便是用極其生動的比喻,勾勒齣洞庭湖的壯麗景色。“月娥愁,人何處?紅燭淚,羅衣薄”,則用一係列意象的並置,寫盡瞭女子的思念和哀愁,語言凝練而富有感染力。 盡管“花間”詞在藝術上達到瞭很高的成就,但也有一些評論者認為其題材過於狹窄,內容略顯靡麗,甚至有“綺靡”之嫌。然而,正是這種對特定情感和生活狀態的深度挖掘,纔使得“花間”詞成為中國詞史上一道不可忽視的風景綫。 三、 《花間集》的影響與傳承 《花間集》的齣現,標誌著詞的創作進入瞭一個新的階段。它的編選和流傳,對後世詞的創作産生瞭巨大的影響。 1. 確立詞的審美範式: 《花間集》所代錶的婉約詞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詞壇的主流。後來的許多詞人,如宋代的晏殊、歐陽修、柳永等,都受到瞭“花間”詞風的深刻影響。他們繼承瞭“花間”詞細膩的情感錶達、優美的意象運用和典雅的語言風格,並在自己的創作中加以發展和創新。 2. 促進詞學理論的發展: 《花間集》本身作為一部重要的詞集,也引發瞭後世學者對詞學理論的探討。對詞的格律、詞的源流、詞的風格等問題的研究,很大程度上都圍繞著《花間集》展開。宋代的詞話、詞論,都對《花間集》有過大量的評論和分析,推動瞭詞學理論的成熟。 3. 豐富瞭中國文學寶庫: 《花間集》收錄的詞作,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成為中國文學寶庫中的珍品。它們不僅為我們提供瞭瞭解唐五代社會生活、風俗人情的一扇窗口,更以其精美的藝術成就,滋養瞭一代又一代的文學創作者和讀者。 4. “花間”之外的廣闊天地: 當然,《花間集》並非唐五代詞壇的全部。除瞭“花間”所代錶的婉約詞風,還有其他風格的詞作同樣熠熠生輝。例如,李煜的詞,雖然也被收錄在《花間集》中,但其後期作品,如“虞美人”“浪淘沙”,已經超越瞭“花間”的婉約,充滿瞭深沉的傢國之痛和人生之嘆,更具悲壯之美。 四、 結語 《花間集》是一部承載著曆史、文化與藝術的偉大詞集。它以其獨有的“花間”風貌,在中國詞史上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品讀《花間集》,我們仿佛置身於一個如夢似幻的花園,感受著詞人筆下的溫情與哀愁,體驗著那份古老而永恒的美。它不僅是研究唐五代詞的重要文獻,更是我們理解中國古典文學情感世界的一把鑰匙。即使曆經韆年,《花間集》的光彩依然不減,持續散發著它獨特的藝術魅力,啓迪著後人對美學的不斷探索。

用戶評價

評分

翻開這本書,仿佛走進瞭一座精雕細琢的園林,裏麵栽滿瞭各色奇花異草,散發著或濃或淡的芬芳。讀《花間集》,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其詞風的婉約與精緻。詞人們筆下的情景,總是描繪得那麼細緻入微,仿佛伸手就能觸碰到那輕柔的絲綢,聞到那淡淡的香氣,感受到那脈脈的愁緒。無論是對春日落花的傷感,還是對離人遠去的思念,抑或是對美好時光的留戀,都寫得那麼情真意切,字字珠璣。這些詞,沒有驚濤駭浪般的壯闊,卻有著小橋流水般的細膩,有著江南煙雨般的朦朧。它們如同精美的絲綉,將女性的柔情,士人的雅趣,錶現得淋灕盡緻。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靜下心來品讀這些古老的詩篇,就像給自己心靈做瞭一次SPA,讓那些被塵世喧囂壓抑的情感,得到一次溫柔的釋放。

評分

不得不說,這套《國學基本典籍叢刊》中的《宋本花間集》,其選本的嚴謹和校勘的精良,足以讓任何一個對古籍有著虔誠之心的讀者感到欣慰。拿到手中,那沉甸甸的質感,古樸典雅的設計,無不透露齣一種莊重與用心。在閱讀內容之前,單是翻閱這些宋代的刻本影印,就足以讓人心生敬畏。那些清晰卻又帶著歲月的痕跡的字跡,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昔日的輝煌。對於《花間集》這樣一部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的作品,能夠見到如此原貌的宋本,實屬難得。每一次翻頁,都像是與古人進行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感受他們對文字的尊重,對藝術的追求。這不僅僅是一次閱讀體驗,更是一種對文化傳承的珍視和敬意。它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國學經典,其價值不僅在於其內容,更在於其載體所蘊含的曆史信息和文化傳承的力量。

評分

對於常年浸淫於古典文學研究的學人而言,《宋本花間集》的齣現,無疑是一場及時雨。其宋本的影印,為我們提供瞭極其寶貴的原始資料。在校勘詞句、考證作者生平、探究詞學流變的過程中,能夠直接麵對宋代的刻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書中每一處細節,每一個字的點畫,都可能蘊含著重要的信息。通過對這些影印本的仔細辨析,我們可以更準確地還原詞作的原貌,彌補後世傳抄、訛誤帶來的不足。這不僅僅是對《花間集》本身的價值提升,更是對整個宋代詞學研究提供瞭堅實的基礎。它讓我們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深入地理解宋詞的藝術成就和曆史地位。這是一部獻給學術研究者的珍貴禮物,其價值遠超一時的閱讀愉悅。

評分

我一直認為,文學作品的魅力,就在於它能夠跨越時空的界限,與不同時代的人産生共鳴。《宋本花間集》恰恰是這樣一部作品。盡管寫作的年代與我相距甚遠,但詞中所錶達的情感,諸如相思、離彆、惆悵、喜悅,卻是永恒的。當我讀到那些描寫女子閨怨的詞句時,我仿佛能看到那個時代女性的細膩心思,她們在等待中的焦灼,在迴憶中的甜蜜,在孤獨中的感傷。而那些描寫遊子思鄉的詞,更是讓我體會到瞭離人的孤獨與對故土的眷戀。這些情感,在今天的我們身上,依然以不同的方式存在著。這種跨越時空的連接,讓我覺得,人性的情感是共通的,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我們依然在經曆著相似的喜怒哀樂。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讓我看到瞭古人的情感世界,也反觀瞭自己的內心。

評分

初捧此書,掩捲之時,心頭湧起一股穿越時空的感動。扉頁上那泛黃的宋刻印痕,仿佛帶著韆年的呼吸,將我拉迴那個風雅的詞壇盛世。那些曾經在宴席上、在閨閣中低吟淺唱的詞句,如今以最古樸的麵貌呈現在眼前,字裏行間流淌著的,是文人的情懷,是時代的印記。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在品味詞藻,不如說是在傾聽曆史的迴聲。每一句,每一字,都承載著宋代士大夫們細膩的情感和精緻的生活態度。我仿佛能看到詞人揮毫潑墨,筆尖在紙上舞蹈,將那些關於離愁彆緒、風花雪月、傢國情思,刻畫得淋灕盡緻。那些詞,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瞭溫度,有瞭生命,有瞭故事。這不僅是一本詞集,更是一扇窗,讓我窺見瞭那個遙遠而又迷人的年代。書中所呈現的,是超越時空的藝術魅力,是中華文化深厚底蘊的有力證明。

評分

這套書之前給自己買過,我很喜歡,閑來無事都會翻看。這次給朋友迴購,希望她喜歡。

評分

國傢圖書館齣版社影印的國學典籍

評分

已有多種版的,看到此書優惠還是買瞭。

評分

超喜歡,宋版書

評分

你的時候你就不能好好休息時間去看看到時候再說咯噔不

評分

好瞭。你是怎麼迴事?你在哪裏上班沒有

評分

本書為《國學基本典籍叢刊》之一種,為瞭更好體現原本的效果,兼顧讀者閱讀體驗,本書正文用70剋黃膠、保留真灰印刷。數百年來底本流傳的滄桑痕跡,藏書傢印張、題跋等,均真實可見,層次分明。

評分

宋本書真的很漂亮和印刷體完全不同

評分

幫槐房認定柴米排澇實體店董總沃爾夫浴巾奬金闊佬奬金橫幅餓死挺屍奬金橫崗超鏈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