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并购重组的大环境、大趋势,详细介绍和分析了并购重组的动因、并购重组的程序、并购中的定价与融资、并购重组中的法律与监管框架、跨国并购等内容。全书共编写了几十个新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对于读者结合案例学习掌握并购重组的理论与方法非常有帮助。
本书内容新颖、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案例丰富、生动实用,不仅适合金融类在校生学习使用,也非常适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投资者、创业者、投资银行专家、律师、从事并购业务的中介机构从业人员以及对并购重组有兴趣的读者阅读。
前言第一章企业并购与资产重组的理论与实践1
第一节企业并购的定义1
第二节资产重组的定义2
第三节企业并购与资产重组理论7
第四节企业并购与资产重组的动因分析12
第五节中外企业并购实践总结18
本章小结26
复习思考题27
案例一招商局集团的国际化重构27
案例二首旅集团收购如家32
第二章企业并购与资产重组的基本知识37
第一节并购重组与企业资本运作37
第二节企业并购与资产重组的基本类型40
第三节企业并购与资产重组的风险44
第四节企业并购与重组中可能发生的纠纷47
本章小结48
复习思考题49
案例一利亚德的兼并发展壮大之路49
案例二上汽并购韩国双龙汽车的风险与纠纷52
第三章企业并购重组的程序与步骤57
第一节非上市公司的一般并购程序57
第二节上市公司的并购程序69
第三节中介机构在企业并购中的作用81
本章小结88
复习思考题88
案例上海国资打造商业航母的系列并购重组89第四章企业上市前的并购与重组94
第一节企业上市前并购与重组概述94
第二节非上市公司并购和重组的制度体系98
第三节企业上市前的股权并购101
第四节企业上市前的资产重组107
第五节企业上市前资产重组中的财务整合109
本章小结112
复习思考题112
案例一圆通借壳上市,抢滩资本市场112
案例二巨人网络将“借壳”世纪游轮回归A股上市115
第五章企业上市后的并购与重组118
第一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概述118
第二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财务整合125
第三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方式创新与风险应对130
第四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新规解读134
本章小结141
复习思考题142
案例一南北车合并,强强携手142
案例二宏达高科收购佰金146
第六章跨国并购151
第一节跨国并购理论与发展151
第二节跨国并购动机与效应分析161
第三节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概况165
本章小结183
复习思考题183
案例一光明收购Synlait Milk184
案例二吉利并购沃尔沃192
第七章企业并购中的定价与融资196
第一节企业并购中的资产评估和定价196
第二节如何避免资产并购中的定价错误204
第三节企业并购中的融资212
本章小结219
复习思考题220
案例一“宝能系”以杠杆式并购控股万科220
案例二并购基金设立模式及相关典型案例224
第八章企业并购后的整合230
第一节企业并购后整合的基本问题230
第二节企业并购后整合的内容237
第三节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后整合的风险与对策248
本章小结262
复习思考题262
案例一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后的整合262
案例二艾默生并购深圳安圣电气后的整合268
第九章并购与重组中的法律与监管框架273
第一节世界各国公司并购重组的监管273
第二节中国企业并购的监管及相关法律283
第三节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反垄断审查293
第四节改进并购监管以促进并购发展295
本章小结301
复习思考题301
案例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反垄断调查301
案例二微软收购雅虎搜索业务的反垄断审查306
案例三哈里伯顿能源服务集团和贝克休斯“世纪并购”的反垄断调查313
附录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典型案例汇总317
参考文献343
本书出版发行4年有余,已经被许多学校作为本科生、金融专业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的企业并购和资产重组课程教材使用,现在需要再印刷一批。考虑到企业并购和资产重组的理论与实务有着很强的政策性、时效性,有必要与时俱进地修改补充新内容。
4年多来,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今后中国经济运行要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方向,在企业并购重组方面,减少政府审批,用市场化的手段管理和规范企业并购重组成为十八大之后并购重组市场监管改革的新亮点,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批新的有关企业并购和资产重组的法律法规,给并购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另外,近几年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跨国并购的数量和规模增加很快,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和经验教训。
此次本书再版前的修改补充,增加了对近几年出台的一系列并购新规的解读,增加了一些并购重组的新案例等,力图从更大、更远、更宽广的视角来分析企业并购重组,有助于我们学习和把握企业并购重组大发展的背景和趋势。
本书此次再版前的修改主要由四位主编按原版分工的章节分别负责完成。特别要说明的是,本书编写出版得到了同济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材出版基金的资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理论与实践研究涉及面广,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很多,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sjx12188@126.com)。
编者
2017年1月于同济大学
初次翻开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的厚重感,不光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内容上的丰富与扎实。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有一本书如此系统深入地梳理企业并购与资产重组这个庞杂的主题,实属不易。从最基础的理论框架讲起,作者层层递进,将复杂的概念剥茧抽丝,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进行阐释,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不同于一些流于表面的教材,这本书在理论部分并没有止步于概念的罗列,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理论背后的逻辑、适用场景以及局限性。例如,在介绍各种并购动机时,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列举,而是详细分析了战略协同、规模经济、市场扩张、财务动机等多种因素如何共同作用,以及在不同行业和经济周期下,这些动机的权重和表现形式会有何差异。作者还引入了大量的经济学和管理学模型,比如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在并购中的应用,这些都为理解并购行为背后的深层驱动力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更值得称赞的是,本书在理论讲解时,并没有脱离实际,而是时刻关注着现实世界的商业运作。它会引导读者思考,为什么在理论上看起来可行的并购,在实践中却常常以失败告终?这种对理论与实践之间张力的关注,使得阅读过程既有智识上的启迪,又充满了对现实商业世界复杂性的反思。可以说,在阅读完理论篇章后,我对企业并购与资产重组这个领域有了一个初步但却扎实的概念性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我对接下来的案例分析和操作实务部分充满了期待。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发现本书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平衡做得非常出色。它既有扎实的理论根基,又紧密结合实际操作。很多教材可能偏重于理论的阐述,导致内容过于抽象,难以落地;也有些书籍可能过于关注操作技巧,而忽视了理论的支撑,导致方法论缺乏深度。而这本书则做到了两者兼顾。它在讲解理论时,会不时地引用实际案例来佐证,在讲解操作方法时,也会追溯其背后的理论逻辑。这种“理论先行,实践呼应”的写作方式,使得学习过程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能理解“为什么”,又能掌握“怎么做”。而且,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比较易于接受,虽然内容专业,但作者尽量避免使用过于晦涩难懂的术语,或者在必要时会进行详细的解释。对于像我这样非专业出身但对该领域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友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帮助我们循序渐进地掌握相关知识。
评分作为一名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我深切体会到这本书在理论深度上的挖掘。它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商业新闻报道,而是深入到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博弈论、信息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来剖析企业并购与资产重组的动因、机制和影响。例如,在讨论信息不对称在并购中的作用时,作者不仅阐述了卖方可能隐瞒负面信息的情况,还进一步探讨了如何通过各种信号传递机制,如公开的财务信息披露、第三方信用评级、审计报告等,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书中对代理问题的分析也尤为深刻,详细解释了股东与管理者之间、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以及并购作为一种市场约束机制,如何能够解决这些代理问题,从而提升企业价值。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还引入了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分析了投资者情绪、羊群效应等非理性因素在并购决策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可能导致非理性的并购活动,并最终引发市场泡沫或资产错配。这些理论层面的深入探讨,为理解并购市场中的各种现象提供了坚实的学术基础,也让我在面对实际的并购案例时,能够有更深刻的洞察力。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理论、案例与实务的衔接自然流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阅读体验上,作者的语言风格清晰、严谨,同时又不失可读性。对于一些复杂的概念,书中会辅以图表、模型来辅助说明,这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难度。而且,本书的篇章划分非常清晰,每一章节都聚焦于一个具体的主题,使得读者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即使是作为一本厚重的教材,它也没有给人一种堆砌知识的枯燥感,而是将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逻辑、有深度的学习路径。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能感觉到作者在引导我去思考,去对比不同的理论观点,去分析案例背后的多重因素,去权衡不同操作方法的利弊。这种主动学习的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而且,本书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既有宏观的战略层面的分析,也有微观的操作层面的指导,涵盖了企业并购与资产重组的各个关键方面,确保读者能够获得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操作实务”部分,堪称是为有志于从事企业并购与重组相关工作的读者量身打造的指南。它以一种近乎“手把手”的方式,带领读者了解实际操作中的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从项目立项、目标筛选、尽职调查、估值定价、交易谈判、合同签署,到交割、 post-merger integration(并购后整合),每一个步骤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例如,在尽职调查这一环节,书中不仅列出了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还提供了详细的核查清单,并强调了不同类型尽职调查(如财务尽职调查、法律尽职调查、税务尽职调查、商业尽职调查)的关键关注点。在估值定价部分,书中介绍了多种常用的估值方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性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对交易谈判的策略和技巧给予了很大的篇幅,这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谈判的成败往往直接影响到并购的最终结果。此外,本书还非常重视并购后的整合问题,详细阐述了整合的必要性、整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实现有效整合的策略。
评分本书的“21世纪经济管理精品教材·金融学系列”的定位,也意味着其内容的前沿性和学术价值。它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仅涵盖了传统的并购与重组理论和实务,还触及了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新热点和新趋势。例如,书中可能探讨了科技创新对企业并购的影响,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新型并购模式,以及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理念在并购决策中的应用。这种与时俱进的内容,使得本书不仅具有学术参考价值,也对当前和未来的商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学生,能够接触到这样一本兼具理论深度、实务指导和前沿视野的教材,无疑是幸运的。它不仅能够帮助我构建扎实的金融学知识体系,也能够培养我的商业洞察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之一是它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在企业并购与资产重组的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而这本书却将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贯穿始终。从理论层面,它分析了并购可能带来的战略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法律合规风险、整合风险等等,并且探讨了这些风险是如何产生的。在案例分析中,作者更是深入剖析了那些因未能有效识别和管理风险而导致并购失败的具体原因。例如,一个跨国并购案例失败,可能就源于对目标国法律法规理解不足,或者对当地文化差异估计过低。在操作实务层面,书中也提供了具体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例如,通过严格的尽职调查来发现潜在风险,通过设计合理的交易结构来规避某些风险,通过专业的谈判来争取有利的交易条款,以及通过制定详细的整合计划来降低整合风险。这种对风险的全面关注,使得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做”并购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成功且安全地”做并购的书,对于读者建立审慎、理性的并购思维至关重要。
评分在操作实务部分,本书展现了其作为一本“操作实务”教材的真正价值。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和案例的分析上,更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执行步骤和方法论。作者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实践者,手把手地教导读者如何进行一项并购或重组的实际操作。从项目启动前的尽职调查,到交易结构的搭建,再到谈判策略的制定,最后到交割与整合,每一个环节都被细致地分解,并提供了具体的工具和方法。例如,在尽职调查部分,书中详细列举了财务、法律、税务、运营、人力资源等各个领域的尽职调查重点,并给出了相应的清单和模板,这对于初次接触尽职调查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指引。在交易结构搭建方面,书中清晰地介绍了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合并、分立等不同交易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交易方式。更难得的是,本书还特别强调了谈判技巧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实用的谈判策略和注意事项,这对于很多在谈判中容易陷入被动局境的学习者来说,是极具价值的指导。此外,书中还触及了交易完成后的整合问题,这通常是被许多教材所忽略的环节,但本书却将其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行讲解,强调了整合对于实现并购预期协同效应的决定性作用。
评分深入阅读案例分析部分,我被其丰富性和代表性深深吸引。作者精心挑选的案例,几乎涵盖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交易模式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并购与重组事件。无论是轰动一时的跨国巨头合并,还是区域性市场内的整合,抑或是上市公司进行的重大资产置换,书中都给予了详尽的剖析。更重要的是,这些案例并非简单的事件描述,而是围绕着特定的并购交易,深入挖掘其背景、动机、过程、结果以及经验教训。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失败的案例,相反,正是对这些“反面教材”的深入解读,才让读者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并购风险的真实存在以及规避风险的重要性。对于每一个案例,书中都力求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但不限于战略层面的考量、财务层面的评估、法律层面的合规、组织文化层面的融合等。例如,在分析一个因文化冲突而失败的并购案例时,作者不仅描述了表面的冲突,还深入探讨了不同企业文化基因的差异,以及管理层在文化整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判和失误。这种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认识到,一场成功的并购,绝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加减,更是对人性、对组织、对战略、对执行力的全方位考验。通过对这些真实案例的学习,我仿佛置身于一个个真实的商业谈判桌和决策会议室,亲身感受着决策的艰难与后果的深远。
评分本书在案例选取上,充分体现了其“精品教材”的定位。它不仅仅是收集了一些广为人知的并购案例,而是通过精心挑选,展现了不同类型、不同地域、不同产业的代表性案例,并且对案例的分析维度非常全面。例如,书中不仅涵盖了大型跨国公司的战略性并购,也分析了中小企业在困境中的资产重组,还有一些涉及国有企业改革的案例。对每一个案例的剖析,都不仅仅停留在描述事件本身,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战略意图、财务逻辑、法律结构、风险控制以及整合过程中的挑战与对策。比如,在分析一个企业通过一系列的小型并购来构建产业生态系统的案例时,书中详细阐述了企业如何通过精准的战略定位,去选择合适的并购标的,以及如何将这些分散的资产有效地整合到统一的平台中,最终实现协同效应。这种细致入微的案例分析,让读者能够从实践中学习理论,也能够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而且,书中对不同案例的分析角度也各有侧重,有的侧重于战略协同的实现,有的侧重于财务杠杆的运用,有的则侧重于文化整合的难度,这使得读者能够多维度地理解并购的复杂性。
评分很不错,老师指定用书,一天就到货了。
评分很好,值得推荐……
评分这本书很务实,值得学习
评分这本书很务实,值得学习
评分很好,值得推荐……
评分还没看,希望不错吧,可以再说
评分还没看,希望不错吧,可以再说
评分质量不错,送货也快,好评
评分还没看,希望不错吧,可以再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