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海邊的卡夫卡》主人公田村卡夫卡君不是隨處可見的普通的十五歲少年。他幼年時被母親拋棄,又被父親詛咒,他決心“成為世界上*頑強的十五歲少年”。他沉浸在深深的孤獨中,默默鍛煉身體,輟學離傢,一個人奔赴陌生的遠方。無論怎麼看——在日本也好,或許在中國也好——都很難說是平均綫上的十五歲少年形象。
《海邊的卡夫卡》是一本長篇小說。
作者簡介
村上春樹(1949—),日本著名作傢。京都府人。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文學部。1979年以處女作《且聽風吟》獲群像新人文學奬。主要著作有《挪威的森林》、《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舞!舞!舞!》、《奇鳥行狀錄》、《海邊的卡夫卡》、《天黑以後》等。作品被譯介至三十多個國傢和地區,在世界各地深具影響。
精彩書摘
《海邊的卡夫卡(新版)》:
離傢時從父親書房裏悄悄帶走的不僅是現金,還有一個舊的金製小打火機(款式和重量正閤我意),一把尖頭鋒利的摺疊刀。刀是用來剝鹿皮的,往手心裏一放沉甸甸的,刀身有十二厘米長,大概是在外國旅行時買的紀念品。另外還拿瞭桌子抽屜裏一個袖珍強光手電筒。太陽鏡也是需要的,深天藍色的,要用來遮掩年齡。
父親珍愛的羅萊剋斯手錶也打算帶走,猶豫片刻,還是作罷。它的作為機械的精美固然強烈吸引著我,但我不願意帶價值過高的東西惹人注意。從實用性考慮,我平時用的秒錶和帶報時鈴的卡西歐塑料錶已足夠瞭,或者不如說這兩樣好用得多。我轉念把羅菜剋斯放迴書桌抽屜。
此外拿瞭小時候姐姐和我的閤影。相片同樣藏在書桌抽屜深處。我和姐姐坐在哪裏的海岸上,兩個人開心地笑著。姐姐往旁邊看,臉有一半陰影,以緻看上去笑臉從正中間切開瞭,就像在課本照片上見到的希臘劇麵具一樣含有雙重意味。光與影。希望和絕望。歡笑與哀傷。信賴和孤獨。我則毫不羞澀地直盯盯對著鏡頭。海岸上除瞭我倆彆無人影。我和姐姐都身穿遊泳衣。姐姐穿的是紅花連衣裙式,我穿一條鬆鬆垮垮不成樣子的藍色短褲。我手裏拿著什麼,似乎是根塑料棍。已成白沫的浪花衝刷著腳前的沙灘。
是誰在哪裏什麼時候照的這張照片呢?我為什麼做齣那般開心的錶情呢?父親為什麼隻把這張相片留在手頭呢?一切都是謎。我大約三歲,姐姐可能九歲。我和姐姐果真那麼要好不成?記憶中我根本不曾同傢人去看過大海。全然沒有去過哪裏的記憶。總之作為我不願意這相片留在父親手裏。我將相片塞進錢夾。沒有母親的相片,父親好像把母親的相片燒得一張不剩瞭。
想瞭想,我決定帶走手機。發現手機沒瞭,父親有可能同電話公司聯係取消閤同,那一來就毫無用處瞭,但我還是把它放進背囊。充電用的變壓器也放瞭進去。反正東西輕,知道沒用處時扔掉即可。
背囊裏我決定裝無論如何也少不得的東西。衣服最不好挑選。內衣要幾套吧?毛衣要幾件吧?襯衫呢長褲呢手套圍巾短褲大衣呢?考慮起來多得很。不過有一點是明明白白的——我可不想扛著大行李以一副十足齣走少年的形象在陌生的地方遊來逛去,那樣很快就會引起彆人的注意,或者轉眼之間就被警察領走,遣送迴傢,或者同當地的地痞無賴同流閤汙。
不去寒冷地方即可。我得齣這樣的結論。這很容易,找暖和地方就是。這樣就用不著什麼大衣瞭。手套也不用。不考慮防寒,必需衣物足可減去一半。我挑選容易洗容易乾又不占地方的薄衣服,疊成一小團塞入背囊。除瞭衣服,還裝瞭這樣幾件東西:可以排除空氣小小疊起的四季通用睡袋、簡易洗漱用具、防雨鬥篷、筆記本和圓珠筆、能錄音的索尼MD隨身聽、十多張唱片(音樂無論如何缺不得)、備用充電式電池。大緻就這麼多瞭。野營用,的炊具大可不必,太重太占地方。吃的東西可以在小超市裏買。如此花瞭很長時間,終於將必需用品一覽錶縮短瞭許多。這個那個寫上去不少,隨即勾掉。又加進不少,又勾掉。
我覺得十五歲生日是最適閤離傢齣走的時間。這以前過早,以後又太晚。
為瞭這一天,上初中後兩年時間裏我一直努力鍛煉身體。從小學低年級開始我就去學柔道,成瞭初中生後也大體堅持下來瞭。但在學校裏沒參加體育俱樂部,一有時間就一個人跑馬拉鬆,在遊泳池遊泳,去區立體育館用器械鍛煉肌肉,那裏有年輕教練員免費教給我正確的伸展運動方式和器械使用方法——如怎樣做纔能使全身肌肉快速強勁,哪塊肌肉日常生活中使用哪塊肌肉隻能通過器械強化等等。他們教我臥舉杠鈴的準確動作。幸運的是我原本長得高,每天的運動又使肩部變寬,胸脯變厚。在不相識的人眼裏,我應該足有十七歲。如果我十五歲而看上去又隻有十五歲,那麼所到之處勢必麻煩纏身。
除去同體育館教練員的交談,除去跟隔一天上門一次的傢政阿姨之間的三言兩語以及學校必不可少的幾句話,我差不多不嚮任何人開口。同父親很早以前就迴避見麵瞭。一來雖然同在一個傢,但活動時間段截然不同,二來父親一天之中幾乎所有時間都悶在位於彆處的工作室裏。何況,不用說我總是刻意避免同父親見麵。
我上的是一所私立中學,裏麵幾乎全是上流傢庭或有錢人傢的子女。隻要不齣大格,就能直接升人高中。他們個個牙齒整齊、衣著乾淨、說話無聊。在班裏我當然不受任何人喜歡。我在自己周圍築起高牆,沒有哪個人能夠人內,也盡量不放自己齣去。這樣的人不可能討人喜歡.他們對我敬而遠之,並懷有戒心。或者感到不快、時而感到懼怕也未可知。然而,不為他人理睬這點莫如說正中我下懷,因為我必須獨自處理的事堆積如山。休息時間我總去學校圖書室,貪婪地閱讀不止。
不過學校的課我還是聽得相當專心。這是叫烏鴉的少年再三勸我做的。
……
前言/序言
這部作品於二零零一年春動筆,二零零二年鞦在日本刊行。
《海邊的卡夫卡》這部長篇小說的基本構思浮現齣來的時候,我腦袋裏的念頭最先是寫一個以十五歲少年為主人公的故事。至於故事如何發展則完全心中無數(我總是在不預想故事發展的情況下動筆寫小說),總之就是要把一個少年設定為主人公。這是之於我這部小說的最根本性的主題。我筆下的主人公迄今大多數是二十幾歲至三十幾歲的男性,他們住在東京等大城市,從事專業性工作或者失業,從社會角度看來,決不是評價高的人,或者莫如說是在遊離於社會主流之外的地方生活的人們。可是他們自成一統,有不同於他人的個人價值觀。在這個意義上,他們保有一貫性,也能根據情況讓自己成為強者。以前我所描寫的大體是這樣的生活方式、這樣的價值觀,以及他們在人生旅途中個人經曆過的人與事、他們視野中的這個世界的形態。
但在這部作品中我想寫一個少年的故事。之所以想寫少年,是因為他們還是“可變”的存在,他們的靈魂仍處於綿軟狀態而未固定於一個方嚮,他們身上類似價值觀和生活方式那樣的因素尚未牢固確立。然而他們的身體正以迅猛的速度趨嚮成熟,他們的精神在無邊的荒野中摸索自由、睏惑和猶豫。我想把如此搖擺、蛻變的靈魂細緻入微地描繪在fiction(小說)這一容器之中,藉此展現一個人的精神究竟將在怎樣的故事性中聚斂成形、由怎樣的波濤將其衝往怎樣的地帶。這是我想寫的一點。
當然您一讀即可知曉,主人公田村卡夫卡君不是隨處可見的普通的十五歲少年。他幼年時被母親拋棄,又被父親詛咒,他決心“成為世界上最頑強的十五歲少年”。他沉浸在深深的孤獨中,默默鍛煉身體,輟學離傢,一個人奔赴陌生的遠方。無論怎麼看——在日本也好,或許在中國也好——都很難說是平均綫上的十五歲少年形象。盡管如此,我還是認為田村卡夫卡君的許多部分是我、又同時是你。年齡在十五歲,意味著心在希望與絕望之間碰撞,意味著世界在現實性與虛擬性之間遊移,意味著身體在跳躍與沉實之間徘徊。我們既接受熱切的祝福,又接受凶狠的詛咒。田村卡夫卡君不過是以極端的形式將我們十五歲時實際體驗和經曆過的事情作為故事承攬下來。
田村卡夫卡君以孤立無援的狀態離開傢門,投入到波濤洶湧的成年人世界之中。那裏有企圖傷害他的力量。那種力量有的時候就在現實之中,有的時候則來自現實之外。而與此同時,又有許多人願意拯救或結果上拯救瞭他的靈魂。他被衝往世界的盡頭,又以自身力量返迴。返迴之際他已不再是他,他已進入下一階段。
於是我們領教瞭世界是何等凶頑(tough),同時又得知世界也可以變得溫存和美好。《海邊的卡夫卡》力圖通過十五歲少年的眼睛來描繪這樣一個世界。恕我重復,田村卡夫卡君是我自身也是您自身。閱讀這個故事的時間裏,倘若您也能以這樣的眼睛觀看世界,作為作者將感到無比欣喜。
二零零三年初春
海邊的卡夫卡(新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