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8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资料分析

中公版·2018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资料分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永新,李琳 著
图书标签:
  • 公务员考试
  • 资料分析
  • 中公
  • 2018
  • 教材
  • 行测
  • 数量分析
  • 备考
  • 提升
  • 专项训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53646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53356
品牌:中公教育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2
字数:408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资料分析》针对公务员考试,吸纳了中公研发团队教研成果,系统讲解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资料分析,实现讲练结合,传授快解技巧。具体特色如下:

1.融合中公老师教学经验:本书新增“中公教你如何备考”板块,从题型解读、考情详析、速算技巧、核心知识、备考策略等方面指导备考。

2.覆盖核心考点技巧:分定位数据方法、四类常考列式、速算技巧精讲、有效提分秘诀和精选真题详解五个部分讲解资料分析列式、计算技巧。

3.专项自测实战模拟:针对考生普遍存疑或容易出错的问题,通过自测训练板块强化所学知识,训练快解方法。

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轻松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视频直播免费看。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资料分析》分五部分进行讲解,按照资料分析做题顺序即阅读——列式——计算编写,提供学习资料分析的几大“法宝”。

1.核心概念,破解“列式困难”。详细讲解了考试中常见的统计学术语及考查方式;“四类常考列式”部分,从求基期量、现期量、增长率、增长量四个角度细致展现了核心统计概念的解题过程。

2.算方法,化解“计算量大”。包括“李琳教你学错位加减法”、“巧算技巧”、“必会速解技巧”和“四大列式处理技巧”。 其中“错位加减法”是李琳老师在资料分析方面的新研发成果,此法适用于90%以上的计算类题目,特配了近两小时的同步视频讲解,以便大家反复揣摩学习。

3.命题规律,规避“题目陷阱”。介绍了资料分析可能出现的一些命题陷阱(如“时间陷阱”、“数字单位”、“概念差异”和“题干信息”)。对于每类陷阱,既分析了命题人设置陷阱的方法,也给出了规避陷阱的方法。

4.真题详解,巩固复习效果。本书分文字材料、表格材料、图形材料、综合材料详析讲解近年真题,巩固复习效果,提高作答准确率。



目录

资料分析题型解读(1)
资料分析考情详析(1)
资料分析核心知识(3)
资料分析速算技巧(3)
资料分析备考攻略(6)
专项一必会统计概念(7)
1.基期与现期(7)
2.量与率(8)
3.增长量与增长率(9)
4.百分数与百分点(9)
5.年均增长(10)
6.拉动……增长……(11)
7.贡献率(11)
8.指数(11)
9.进出口(12)
专项自测训练(13)
专项二材料阅读技巧(19)
1.判断材料主体(19)
2.关键词定位法(19)
3.表格交叉项法(21)
4.图形要点抽取法(21)
专项自测训练(22)
专项一求现期量(26)
1.增长类现期量(26)
2.比重及递推(27)
3.倍数关系(31)
4.平均数(34)
专项自测训练(35)
专项二求基期量(40)
1.增长类基期量(40)
2.基期比重/平均数/倍数(42)
专项自测训练(46)
专项三求增长率(51)
1.同/环比增长率(51)
2.隔年增长率(53)
3.平均数的增长率(53)
4.分量增长率与总量增长率关系(54)
专项自测训练(55)
专项四求增长量(57)
专项自测训练(60)
专项一李琳教你学错位加减法(63)
专项自测训练(66)
专项二巧算技巧(68)
一、题干巧析(68)
二、巧用排除(72)
三、巧用结论(75)
四、巧用两大工具(78)
专项自测训练(81)
专项三速解技巧(84)
一、尾数法(84)
二、首数法(86)
三、有效数字法(90)
四、特征数字法(94)
五、运算拆分法(97)
六、同位比较法(99)
七、差分法(102)
专项自测训练(104)
专项四四大列式处理技巧(109)
1.b×x%型(109)
2.型(111)
3.×x%型(114)
4.×型(116)
专项自测训练(118)
专项一避开四大时间陷阱(121)
1.时间点陷阱(121)
2.时间段陷阱(121)
3.时间间隔陷阱(122)
4.时间精度陷阱(123)
专项自测训练(124)
专项二留意数字单位(127)
1.材料单位与题目单位不一致(127)
2.材料中两种单位混用(127)
3.扇形图中的单位陷阱(128)
专项自测训练(129)
专项三辨别概念差异(131)
1.产值、GDP混淆(131)
2.增长率、增长量混淆(131)
3.同比增长、环比增长和年均增长的混淆(133)
4.相对数、绝对数混淆(134)
5.百分数、百分点混淆(135)
专项自测训练(136)
专项四准确解读题目信息(139)
1.语言表述陷阱(139)
2.材料解读陷阱(140)
3.题目要求解读陷阱(141)
专项自测训练(143)
专项一文字材料(147)
1.分段型材料(147)
2.未分段型材料(160)
专项自测训练(161)
专项二表格材料(173)
1.单标目表格(173)
2.多标目表格(175)
3.并表格(184)
4.多表格(185)
专项自测训练(188)
专项三图形材料(204)
1.条形图(204)
2.折线图(209)
3.扇形图(211)
4.网状图(213)
5.三维图(214)
6.螺旋图(215)
7.环形图(216)
8.复合图(217)
9.混合图(219)
专项自测训练(221)
专项四综合材料(230)
1.文字+表格(230)
2.文字+图形(234)
3.表格+图形(242)
4.文字+表格+图形(247)
专项自测训练(249)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60)

精彩书摘

  中公教你如何备考
  资料分析题型解读
  大纲显示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题目要求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资料分析考情详析
  资料分析考查的核心方式是列式和计算。首先来分析列式,根据近四年国家及部分省(市)最新真题来看,90%以上列式考查的是统计概念中的基期量、现期量、增长率及其关系,且侧重比较明显,下面是具体分析:
  2014—2017年国考四类常考列式数据统计分析
  部分省(市)最新真题四类常考列式数据统计分析
  再来说计算,资料分析每道题的平均解题时间在1分钟以内,而大部分题目都会涉及计算,如果我们每道题目都计算精确值,那么一般在规定时间内只可能解决不到1/3的题目,因此,这里的计算不是简单的求解,而是一直在强调的“速算”,下面通过真题分析来看下“速算”对于解题的重要性。
  2015—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常用技巧分析表
  以2017年国家为例,进行详细解读:
  资料分析核心知识
  这里的核心知识主要强调两点,一是能够读懂材料及题干,二是能够准确列式。
  首先,读懂材料。一般大家都能理解材料及题干内容,但是我们经常会因为一些比较生僻的统计术语发懵,即使花了很多时间搞懂了它,答题时间也已经过去了,因此备考资料分析,首先要将资料分析中经常涉及的一些统计术语熟练掌握。
  【例题】2013年我国汽车产量为2211.68万辆,同比增长14.76%,增速较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2013年中国汽车销量为2198.41万辆,同比增长13.87%。
  2013年我国汽车产销率为()。
  A.100.6%B.99.4%
  C.106%D.94%
  在这道题目中出现了一个统计概念“产销率”。那么我们要准确列式的话,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产销率,否则将无从下手。产销率=销量÷产量×100%,根据材料数据迅速得到题目答案为B。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个概念,或者根据字面意思臆测产销率=产量÷销量×100%,就会错选A项。
  在资料分析中,有两类统计概念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类是常规的现期、基期、增长等,另外一类就是比较生僻统计概念,例如贡献率、贸易顺差/逆差等。
  接下来,准确列式。一提到资料分析,绝大多数人可能都会立刻想到“速算”,“速算”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我们不会列式的话,即使速算技巧掌握得再好,恐怕也无用武之地。
  资料分析的考查内容是基期量、现期量、增长率及其关系,那么在列式上,我们只需要掌握四类核心列式即可,分别是求现期量、基期量、增长量及增长率。
  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关于资料分析,速算这两个字眼是最吸睛的了,要想资料分析获得理想分数,就必须在速算上面狠下功夫。关于速算,一是提升阅读速度;二是加快计算速度。
  首先,关于提升阅读速度,绝不是简单的要求在最快时间内阅读完材料,而是要求我们在最短时间了解材料内容、结构,准确解读题干要求并根据要求在材料中定位有效数据。
  材料阅读重点及参考时限
  【2015·河南】2014年1—2月中国出口简况如下:
  西部地区出口310亿美元,同比增长26.9%,增速同比回落43.5个百分点。8个省份同比增长,增速较快的宁夏、甘肃分别增长1.6倍和1.4倍。4个省份由去年同期增长转为下降,西藏、贵州分别由增长7.2倍和2.4倍转为下降79.7%和50.2%。
  中部地区出口235亿美元,同比下降3.6%,去年同期为增长50.1%。4个省份同比增长,增速较快的江西、山西分别增长26.9%和8.2%。4个省份由去年同期增长转为下降,安徽、黑龙江分别由去年同期增长1.4倍和19.2%转为下降31.2%和25%。
  东部地区出口2667亿美元,同比下降4%,去年同期为增长18.9%。6个省份同比增长,增速较快的海南、山东分别增长10.6%和7.3%。5个省份由去年同期增长转为下降,广东、福建分别由增长32.4%和32%转为下降11.8%和4.2%。
  2013年1—2月,以下地区出口额同比增速排序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B.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
  C.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
  D.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
  材料结构清晰,我们迅速花30秒钟浏览材料并作简单标注,①时间关键词(2014年1—2月份);②内容关键词“出口”“东部”“中部”“西部”及部分省份名。
  接下来看题,①时间关键词“2013年1—2月份”,直接判断与同比增长有关;②题干结合选项确定内容关键词:为三个地区出口额同比增速排序,直接定位到每段材料的首句。
  2013年1—2月,东、中、西部地区出口额同比增速依次为18.9%、50.1%、26.9%+43.5%=70.4%,排序正确的是A。
  接下来,关于加快计算速度,一般我们在备考过程中,在这部分花费的精力是最多的,本教材从四个角度讲解了10多种计算技巧。
  角度1李琳在线教你运用错位加减法搞定90%以上资料分析计算题。该方法的显著特点是适用范围广,除了简单加、减法运算不太适用以外,其他列式均可采用。同时,该方法的理论知识相对较深,因此,教材中运用视频+文字双管齐下,帮助考生真正掌握该方法的解题诀窍。
  角度2巧算技巧教你怎样避开计算或者是减少计算量快速得到答案。一般在考试中都会出现几道题可以通过这个方法解决。
  角度3如果你对深度学习错位加减法没有足够的把握和兴趣,可直接跳过它,进入速解技巧的学习,该部分包括7种方法,理论知识相对较少,简单易理解。掌握该部分知识,同样可解决90%以上的计算类题目,如果精力较多,亦可在掌握错位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该部分内容。
  角度4结合资料分析常考列式和前面讲的速算技巧,选择最合适技巧。
  【2015·国家】2013年末全国共有群众文化机构44260个,比上年末增加384个,其中乡镇文化站34343个,增加242个。年末群众文化机构从业人员164355人,比上年末增加8127人。群众文化机构实际使用房屋建筑面积3389.4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6.9%。年末群众文化机构共有馆办文艺团体6022个,演出15.13万场,观众6569万人次。
  2006—2013年全国平均每万人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
  1.2013年末全国群众文化机构数量同比约增长了()。
  A.8%B.3%
  C.0.9%D.0.4%
  根据题干“同比增长了”及选项判断考查增长率,由“文化机构数量”定位至文字材料第一句,运用同比增长率=同比增长量÷(现期量-同比增长量)×100%可得,所求为384÷(44260-384),显然列式为简单一步除法,可以考虑运用有效数字法或者是首数法解题,原式≈380÷44000,接近1%且略小于1%,选C。
  2.2013年每个馆办文艺团体平均每月演出约多少场?
  A.12B.25
  C.2D.5
  根据题干“2013年……平均每月……场”判断考查现期平均数。根据题干“馆办文艺团体”定位至文字材料最后一句,所求为≈≈2,选C。
  3.2007—2013年间,平均每万人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同比增速高于10%的年份有几个?
  A.5B.4
  C.3D.2
  根据“同比增速高于10%的有几个”判断题目为考查增长率相关的计数题。类似“……高于x%的有……个”的题目,我们一般考虑用反算法解题。
  题干转化为求同比增长量大于前一年的10%的有几个。
  2007年126.2-123.5<12 35="" 2008="" 145="" 4-126="" 2="19.2">12.62,
  2009年164.3-145.4=18.9>14.54,2010年188.6-164.3=24.3>16.43,
  2011年221.2-188.6=32.6>18.86,2012年234.2-221.2=13<22.12,
  2013年249.1-234.2=14.9<23.42。
  综上符合条件的只有2008、2009、2010、2011共4年,选B。
  
《高分攻略:国考资料分析实战秘籍》 一、 洞悉考情,精准定位——为何选择本书 在中国,公务员考试历来是无数求职者梦寐以求的平台。其中,“资料分析”作为行测考试中的必考板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考察考生快速阅读、理解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更考验其逻辑推理、计算分析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往年考试数据分析,资料分析题的正确率直接关系到考生最终的总分,是拉开分数差距的关键环节。 然而,许多考生在备考资料分析时,常常陷入以下困境: 题海战术的迷茫: 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资料分析教材,不知如何选择,盲目刷题,却收效甚微,甚至打击自信。 计算能力的瓶颈: 面对复杂的百分比、增长率、倍数计算,常常因为计算失误而丢分,严重影响做题速度和准确率。 思维模式的僵化: 习惯于传统的、耗时费力的计算方法,未能掌握高效的速算技巧和思维模式,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 知识点的遗漏: 对资料分析涉及的各种统计指标、计算公式、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导致遇到变式题时束手无策。 缺乏系统性指导: 备考过程中缺乏清晰的学习路径和科学的复习方法,东拼西凑,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高分攻略:国考资料分析实战秘籍》正是在深刻理解考生痛点和考情分析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一部权威、系统、实用的备考宝典。本书聚焦于2024年及以后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简称“国考”)中“资料分析”这一核心模块,旨在为广大考生提供一条高效、精准、稳健的提分之路。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 “不照搬,不套路,重实战,求突破” 的独特理念。我们深知,考题的难度和形式在不断变化,死记硬背公式、套用固定解题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因此,本书拒绝“填鸭式”教学,而是以 “授人以渔” 的方式,引导考生真正掌握资料分析的底层逻辑和核心技巧。 二、 内容革新,精雕细琢——本书的独特之处 与市面上充斥着的“旧模式”教材不同,《高分攻略:国光考资料分析实战秘籍》在内容设计上进行了全面革新,力求做到: 1. 前沿考情分析与趋势预测: 深度解析历年真题: 本书的第一部分,将对近五年国考资料分析真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度剖析。我们不仅会统计各类题型(如增长量、增长率、比重、平均数、指数、平均数、现期量、和、差、倍数等)的出现频率、难度系数,还会深入挖掘考点变化、命题趋势以及出题人的“考察意图”。 识别“隐藏”考点: 资料分析的考点并非一成不变,部分“冷门”考点可能会在某一年突然出现。本书将根据统计学原理、经济学常识以及社会热点,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隐藏”考点进行预判,帮助考生提前布局,防患于未然。 构建“题型地图”: 通过对海量真题数据的科学建模,本书将为考生构建一张清晰的“资料分析题型地图”,让考生对各类题型及其考察方式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下笔有神。 2. 核心计算技巧与速算速查法: “秒杀”计算的思维利器: 计算是资料分析的重中之重。本书将颠覆考生对计算的传统认知,从“算得多”转向“算得巧”。我们将系统讲解一系列经过实战检验的速算技巧,包括但不限于: 估算精髓: 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四舍五入”、“凑整”、“尾数法”等方法,快速锁定正确选项,尤其适用于选择题。 公式化繁为简: 对常见计算公式进行再分解、再优化,提炼出最精炼、最高效的计算流程。 尾数法、首数法、中间数法: 针对不同计算场景,灵活运用这些“偷懒”但极其有效的技巧。 分数、小数、百分比的转化与运算: 掌握不同数值形式间的快速转换,避免不必要的计算错误。 对数、指数等高难度计算的简化方法: 针对部分考生畏惧的指数、对数等计算,提供行之有效的简化思路。 “速查表”与“思维导图”: 本书将为考生提供一份高度浓缩的“资料分析速查表”,涵盖核心统计指标定义、常用公式、速算口诀等,方便考生随时翻阅复习。同时,还将梳理出关键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帮助考生建立系统性的知识框架。 3. 题型精讲与实战演练: 精选代表性真题: 本书精选了近几年来国考及各省市公务员考试中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最新命题趋势的真题,进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讲解。 “一题多解”与“最优解法”: 对于同一道题目,本书不局限于一种解法,而是会提供多种解题思路,并着重分析哪种解法最符合考试的“效率原则”,帮助考生掌握“最优解”。 “陷阱”识别与规避: 资料分析题目中常常设置各种“陷阱”,如数据混淆、概念误导、条件干扰等。本书将详细揭示这些“陷阱”,并通过大量实例,教授考生如何精准识别和有效规避。 “常犯错误”剖析: 针对考生在备考和考试中容易出现的共性错误,本书将进行专项剖析,帮助考生“对症下药”,杜绝低级失误。 模块化训练: 本书将根据题型特点,将题目进行模块化分类,方便考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在最短时间内提升特定题型的得分率。 4. 思维能力拓展与应试策略: “读懂图表”的艺术: 资料分析的核心在于“读懂”图表。本书将深入讲解如何快速、准确地理解各种图表(柱状图、折线图、饼图、表格等)的含义、数据关系以及隐藏信息。 “数据敏感度”的培养: 培养考生对数据变化的敏感度,学会快速捕捉数据的关键变化点,这是高效解题的关键。 “排除法”的艺术: 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排除法快速缩小选项范围,提高猜对率。 “时间管理”策略: 针对资料分析题的做题时间分配,提供科学的策略,确保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 “心态调整”与“应试锦囊”: 传授考场上的心理调适技巧,以及一些临场应变的“锦囊妙计”,帮助考生在压力下稳定发挥。 三、 目标读者,适用人群——谁需要这本书 《高分攻略:国考资料分析实战秘籍》适合以下人群: 备考2024年及以后国考的考生: 本书内容紧扣最新考纲和考试趋势,是备考国考的必备资料。 在资料分析部分分数不理想的考生: 如果你曾因资料分析丢分而懊恼,本书将为你提供系统性的提分方案。 希望大幅提升资料分析得分率的考生: 本书旨在帮助考生将资料分析从“得分点”变为“核心得分点”,实现分数上的飞跃。 追求高效备考,希望掌握科学方法而非死记硬背的考生: 本书强调思维训练和方法运用,让你事半功倍。 对资料分析的统计知识、计算技巧存在困惑的考生: 本书将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为你扫清知识盲点。 备考其他公务员考试(如省考、事业单位招考等)的考生: 资料分析的核心能力和方法具有普适性,本书内容对其他相关考试同样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四、 学习本书,你将收获——脱胎换骨的蜕变 选择《高分攻略:国考资料分析实战秘籍》,你将获得: 清晰的学习路径: 告别盲目,按照科学的步骤,系统掌握资料分析的每一个要点。 高效的解题技巧: 掌握让对手望尘莫及的速算速查方法,节省宝贵答题时间。 精准的知识体系: 深刻理解统计概念和公式的内涵,应对各种变式题。 强大的计算能力: 告别手忙脚乱的计算,自信应对各种数字挑战。 敏锐的题型洞察力: 快速识别考点,精准定位信息,一眼看穿题目“伪装”。 稳定的应试心态: 掌握考场技巧,自信满满,稳定发挥。 大幅度的分数提升: 让资料分析成为你通往成功的“加速器”。 结语: 公务员考试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而资料分析则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与其在迷茫中徘徊,不如选择一条清晰、高效的道路。《高分攻略:国考资料分析实战秘籍》将是你备考旅程中最可靠的伙伴,是你实现高分梦想的最强助推器。让我们一起,用智慧和技巧,征服资料分析,赢取属于你的公务员生涯!

用户评价

评分

书中对于不同类型试题的难度区分度做得非常不准确,这让我在安排复习计划时感到非常迷茫。一些看似基础的计算题,在教材里被包装得异常复杂,浪费了我大量的精力去钻研那些非核心的细节;而另一些真正属于“高频考点”的陷阱题,却处理得过于简单化,给出的标准解法太过理想化,根本无法应对真实考试中时间受限、干扰信息众多的复杂场景。 我感觉作者对“哪些是真正能拉开分数的考点”的把握不够精准。比如,关于查找数据源的技巧和快速定位表格关键信息的方法,这是资料分析的“内功心法”,但书里只是蜻蜓点水地提了一下;反倒是对一些计算繁琐但考频不高的公式,进行了事无巨细的推演。 这种重心不稳的教学策略,导致我花了大量时间去精通那些“不常考”的知识点,却在真正遇到需要快速反应和策略选择的考题时,发现自己准备不足。一本好的应试教材,应当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教练,清晰地指出哪些是得分点,哪些是时间消耗点,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指导性,实在欠缺火候,显得有些“书生气”过重,与残酷的应试现实存在着明显的脱节。

评分

这本书的章节逻辑安排得有些跳跃,让人感觉知识点之间的过渡非常生硬。特别是从基础的柱状图、折线图讲解阶段,突然跳到涉及复杂比重和复合增长率计算的部分时,中间缺少了必要的缓冲和衔接练习。 我学习过程中总是需要频繁地在前面章节的公式回顾和当前章节的例题之间来回翻找,极大地打断了我的思维流畅性。 举个例子,在讲解“位次比较”和“平均数问题”时,本该是相辅相成的两个知识点,书中却将它们分置于相隔甚远的不同章节,而且在解答某个综合题时,需要用到前面两个知识点的交叉应用,但教材却并未提供一个专门的“综合应用篇”来串联这些技巧。 这种“知识点孤岛化”的编排方式,使得读者很难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感觉就像是把一堆散落的乐高积木堆在了桌面上,虽然每块积木都有自己的形状,但缺少了关键的连接件,我很难想象如何用它们拼搭出坚固的城堡。对于希望系统性掌握资料分析技巧的学习者来说,这种结构上的缺陷是致命的,它要求读者自己去完成大部分的知识整合工作,这无疑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和耗时。

评分

这本书的配套资源简直是个笑话。宣传中提到有在线题库和视频讲解支持,但实际体验下来,简直是让人大跌眼镜。在线题库的登录流程繁琐不说,进去之后发现题目的更新时间停留在好几年前,完全没有跟上近几年的考情变化。 很多我做错的题目,本以为可以去看看配套的视频解析,结果点开链接,要么是失效的,要么是讲解者的语速快得像机关枪,内容上仍然是照本宣科地念书上的文字,根本没有提供任何新的视角或解题思路。这让人感觉这本书的出版方似乎只是想借着“2018”这个时间点蹭一波热度,但后续的服务和维护完全跟不上。对于依赖多媒体辅助学习的现代考生来说,这种“挂羊头卖狗肉”式的配套服务,比没有配套服务更让人感到愤怒和浪费时间。我购买这本书,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冲着这些“增值服务”去的,现在看来,这些服务与其说是辅助,不如说是一种变相的误导,极大地削弱了整套学习方案的有效性。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一场灾难,看得我头晕眼花,根本没法集中精力去理解那些复杂的公式和数据。我本来就对数字不太敏感,希望能通过一本教材来梳理思路,结果呢,打开书就感觉像在看一份密密麻麻的报表,毫无阅读的愉悦感可言。 字体大小不一,行间距时而紧凑得让人窒息,时而又松散得不知所云,简直是考验读者的视力极限。更别提那些图表了,配色俗气不说,有些标注简直是小得可怜,眯着眼睛才能勉强辨认出来,这哪里是教学材料,分明是为难人嘛! 尤其是在讲解那些涉及百分比、增长率的题目时,例题的步骤展示得含糊不清,仿佛作者默认我们已经掌握了所有底层逻辑,这对于我这种需要手把手教学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我花了大量时间去试图“解读”这些令人抓狂的版面设计,而不是真正去学习资料分析的技巧。如果一个教材连最基本的阅读友好度都做不到,那它的内容再好,恐怕也难以被有效吸收。真是希望出版社能重视一下这些基础的视觉传达问题,毕竟我们是花钱来学习的,不是来做“找茬游戏”的。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套教材的“实战性”表示深深的怀疑。书里大量的篇幅似乎都花在了对基本概念进行冗长且学院派的阐述上,感觉像是把大学统计学课本的内容硬生生地塞进了应试教材里。 资料分析的核心不就在于如何在高压的考试环境下,快速、准确地找到解题捷径和快速估算的方法吗?可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却是,它在教你如何用最严谨的学术方式去“证明”一个答案,而不是如何“快速得到”那个答案。 我尝试着去做里面的模拟练习题,发现很多题目后面的“详解”部分,绕了远路,用了很多复杂的数学推导来解释一个其实可以用常识或者简易公式快速搞定的问题。这让我感到非常困惑,难道出题人真的会按照这种逻辑来设置考点吗?我更倾向于相信,真实的考试更侧重于信息筛选和速度。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本供研究人员参考的深度解读手册,而非针对普通考生的应试指南。如果我想要深入研究资料分析的理论基础,或许可以考虑,但对于迫切需要通过考试的人来说,它的“效率”太低了,实用性大打折扣。

评分

你从热点中看到了什么(1)

评分

很不错的商品,对复习考试有帮助。

评分

讲的很详细,全面,适合初学者,。。。。。。。。。。。。

评分

事纠纷等,进行归纳整理,提炼概括,对材料、事件问题有所说明、申述,在此基础上发表中肯见解,提出方略进行论证。考查应考人员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考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

评分

因为需要刷卡小票,POS机刚好没纸了,大热的天气快递小哥又给送上来一次,好评。书的质量也不错,用了券挺划算。

评分

好评,物流快,质量好,价格便宜。快递小哥服务很好,态度特别客气。支持京东!

评分

双色印刷轻松阅读,中公教师伴学助你备考!

评分

京豆可直接用于支付京东网站订单(投资性金银、收藏品和部分虚拟产品等不支持京豆支付的产品除外),京豆和现金抵扣的比例为100:1,京豆支付不得超过每笔订单结算金额的50%,可使用京豆数量为1000的整数倍,如1000、2000、3000等京豆数。

评分

趁着做活动买了好多本 希望没白花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