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指建安时期(196-220),活动于曹魏政权的七位文人,即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人。“七子”与“三曹”之著述,共同形成了建安文学的繁盛局面。本书即汇纂“建安七子”之诗文赋作,并附录“七子”中王粲的《英雄记》、徐幹的《中论》及刘桢的《毛诗义问》等几种重要著述。此次修订,整理者除了改正错误,增补漏校,还将多年研究心得,吸收入校记与年谱中,使“七子”之注更趋完善。
拿到这本《建安七子集》,我首先被它的“典藏本”身份所吸引。拿到手沉甸甸的,纸张略带泛黄,触感温润,翻页时有一种古籍特有的沙沙声,光是这份触感就足够让人心生喜爱。我个人尤其偏爱那些带着历史痕迹的物品,而这本书无疑完美契合了这一点。打开扉页,精美的装帧设计和考究的字体印刷,都显示出编辑者的用心。开始阅读,才发现内容的精彩程度丝毫不逊于其外表。建安时期,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而“建安七子”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他们的诗文,既有汉代乐府的民歌风格,又融入了文人创作的自觉性和艺术性,开启了中国文学的新篇章。读到孔融的诗,能感受到他耿直不阿、藐视权贵的风骨;读到陈琳的诗,仿佛能听到金戈铁马、战鼓雷鸣的场面。尤其是那些抒发个人情怀、感慨时事的篇章,无论是悲伤、愤懑还是豪情,都显得那样真实而动人,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的痕迹,直击人心。这本书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娓娓道来,讲述着一段波澜壮阔的文学史,也讲述着一群文人的悲欢离合。
评分对于一个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学的读者而言,能够拥有一本《建安七子集·典藏本》是莫大的幸事。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有品位,触感温润的纸张、清晰别致的字体,都透露着出版方的诚意。打开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目录,清晰地列出了“建安七子”的作品,让我对全书内容一目了然。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留意到了书中对于“七子”不同作品的风格差异的体现。例如,曹操的诗歌,充满了阳刚之气和政治抱负;曹植的诗,则以其奔放的想象力和华丽的辞藻著称;而王粲的诗,则带有明显的悲伤和哀愁色彩,反映了乱世之苦。除了这几位大家,书中对其他“七子”的作品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如徐干的《玄猿赋》那种对自然万物的细致观察,以及刘桢、应玚作品中流露出的真挚情感,都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的汇编,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它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那个重要的“建安”时期,感受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艺术成就。每一次翻阅,都仿佛能与这些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的人生悲欢,体会他们留下的千古绝唱。
评分一本好的书,不仅仅是内容的集合,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这本《建安七子集·典藏本》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初拿到书,就被其厚重感所吸引,精美的装帧和古色古香的纸张,无不散发着一种仪式感,让人在翻阅时就心生敬意。内容方面,我对建安文学一直有浓厚的兴趣,而“建安七子”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群体,他们的作品尤为珍贵。书中收录的诗歌,无论是曹操的雄浑,曹植的才情,还是王粲的悲凉,都让我沉醉其中。但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作品,书中对其他几位“七子”——徐干、陈琳、刘桢、应玚的作品也进行了收录和整理,这让我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元化的建安诗风。比如,读到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能感受到一股沉郁顿挫的力量;读到应玚的《诗》,则能体会到其细腻婉约的一面。这种多样性,展现了建安时期文学创作的丰富性和可能性。这本书就像一座宝库,打开了通往那个辉煌文学时代的大门,让我得以深入探索,感受不同文人心中的独特韵味。
评分翻开这本《建安七子集》,我仿佛瞬间穿越回了那个风云激荡、文采璀璨的时代。最先吸引我的,是那份古朴典雅的装帧,纸张的质感温润,触感细腻,古色古香的排版更添一份历史的厚重感。细细品读,字里行间流淌着建安风骨的豪迈与悲壮。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慨叹,至今仍能触动心弦;曹植的《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描绘,将洛水之神的美丽与哀愁刻画得淋漓尽致,仿佛能看到她临水而立,顾盼生姿的绝代风华。王粲的《七哀诗》“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苍凉,更是让人切身感受到那个时代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惨状。这些文字,不仅仅是诗歌,更是历史的见证,是时代的缩影,是士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呐喊。读他们的诗,不仅是欣赏文学之美,更是在与历史对话,感受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世界,理解他们的人生境遇和情感寄托。书中对“建安七子”的生平介绍也十分详尽,让我们得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杰出文学家的成长环境和创作背景,他们的命运起伏,他们的才情智慧,都如同跃然纸上,鲜活而生动。
评分《建安七子集》的出现,对于我这个文学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次精神的盛宴。从目录上看,这本“典藏本”包含了“建安七子”的主要作品,这本身就极具收藏价值。打开书,第一感觉就是装帧的精美,硬壳封面,烫金的书名,古朴的内页排版,无一不透露着“典藏”二字的分量。阅读体验更是无与伦比。书中收录的徐干、刘桢、应玚等人的作品,虽然相较于曹操、曹植的作品可能知名度稍逊一筹,但其文学价值同样不可忽视。他们的诗,或咏物,或抒情,或议论,都展现了那个时代独特的文学风貌。例如,徐干《玄猿赋》中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刘桢《赠五官中郎将》中的友情描绘,都让我看到了建安文人除了政治军事之外,对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与感悟。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集结了这些珍贵的文献,更在于它让我们能够穿越时空的阻隔,与这些古人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读他们的文字,仿佛能感受到他们当年在乱世中对人生、对社会、对文学的思考,这对于理解中国文学的早期发展脉络,以及感受那个时代的精神气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评分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典藏本 ,书局出版的精品,争取早日收齐已出版的。
评分这书还是不错的。
评分2016年版,中华书局的这套书质量很好的,纸张不错,字迹清晰。
评分無論從何角度都是完美的
评分建安七子集,这个版本不想
评分好喜欢,繁体竖排,左开。字体适合,印刷清晰。
评分今年新出的集部典藏本最新一本,我此书质量不错
评分布面精装带壳,高大上,莫此为上了。典藏本用来典藏,平装本用来看。
评分不错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