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手绘技法强训 28天速成课+1个项目实践

建筑设计手绘技法强训 28天速成课+1个项目实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娟,代光钢,张孝敏,龙益知 著
图书标签:
  • 建筑设计
  • 手绘
  • 技法
  • 速成
  • 入门
  • 教程
  • 项目实践
  • 素描
  • 透视
  • 制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54829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0566
品牌:数艺社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28天手绘速成课:根据建筑手绘学习过程,安排28天训练课,内容从线条训练、透视基础开始,到建筑基础元素表现、空间线稿及上色、空间综合表现,zui后提升能力,介绍手绘平立面表现、生成透视空间及建筑设计的思维与方案表达。根据难易程度,每天安排不同的学习量,内容充实,讲解细致,帮助读者快速掌握手绘技法。
1个设计项目实践:通过1个设计项目的流程介绍,让读者在学习完手绘课程之后进行完整的实操练习,从设计思路到设计方案,帮助读者提升建筑设计能力,积累项目经验。

内容简介

《建筑设计手绘技法强训》以28天强训的课程形式来安排内容,以建筑设计表现为核心,详细讲解了建筑设计手绘的基础知识、透视知识、各种元素的表现技法、建筑空间线稿表现和上色的技法,以及建筑设计平面图、立面图的绘制和空间转换。同时,本书还结合了真实的设计项目,让读者能够明白设计的流程、方法和技巧。全书条理清晰地介绍了建筑设计手绘从基础到设计再到案例分析的各方面知识,突出手绘表达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为读者全面掌握建筑设计手绘提供指导。
《建筑设计手绘技法强训》附赠建筑手绘视频教程,共35集,时长837分钟,读者可结合视频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建筑设计手绘技法强训》适合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专业的在校学生阅读,也可作为手绘培训机构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胡娟:毕业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为湖南景尚生态景观建设有限公司合伙人、方案主创设计师。曾任张家界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方案设计师,湖南瑞丰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方案主创设计师。作品曾获学校“室内设计三等奖”,动漫比赛“zui佳人气奖”等。

代光钢(笔名:攻克先生):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会员。手绘作品获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手绘艺术设计大赛zui佳表现奖;第十三届全国手绘艺术设计大赛建筑?室内组表现类二等奖;首届手绘中国全国手绘设计大赛二等奖;山东省老建筑手绘作品征集一等奖;艾景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大赛优xiu奖;站酷首页推荐设计师、视觉中国首页推荐设计师、花儿旅行家首页推荐设计师、小说插图师。勤学网特邀网络教师、人民邮电出版社特邀作者。

张孝敏:毕业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环境艺术系,现居于上海。曾供职于多家国际设计机构及事务所。工作中一直致力于手绘表现设计创意构思的行业理念,并拥有丰富的行业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

龙益知:毕业于中南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乡村别墅》获优xiu毕业设计奖。《舞龙舞狮》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主讲教师。现就职于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目录

01 建筑手绘基础知识 007
第1天 走进建筑手绘008
一 手绘表现类型 008
二 手绘快速表现的特点 011
三 手绘工具介绍 012
第2天 线条绘制技巧020
一 直线 020
二 曲线 022
三 抖线 023
四 弧线 024
五 短线 025
六 自由线 026
七 乱线 027
八 徒手线条训练 029
02 建筑手绘透视讲解 031
第3天 透视的分类和表现032
一 透视的基本概念 032
二 一点透视 033
三 一点斜透视 035
四 两点透视 037
五 三点透视 039
第4天 透视构图与空间的关系040
一 透视的基本构图原理 040
二 透视空间的转换 042
03 基础元素表现技法 045
第5天 建筑配景训练046
一 乔木配景训练 046
二 灌木配景训练 049
三 地被与花卉训练 051
四 其他配景赏析 052
第6天 建筑局部训练058
一 建筑屋顶 058
二 建筑门窗 060
三 建筑地板 062
四 建筑墙面 063
04 体块与建筑的关系 065
第7天 几何形体的表现与组合训练066
一 不同几何体块的练习066
二 几何形体空间组合表现067
三 几何形体训练的3个阶段067
第8天 建筑空间思维训练071
一 形体解析建筑071
二 几何形体创意空间表现076
05 精细空间线稿表现技法 077
第9天 建筑材质线稿表现078
第10天 建筑空间线稿表现085
一 白描效果图处理技巧 085
二 明暗效果图处理技巧 086
三 简单建筑训练 088
四 复杂建筑训练 091
06 马克笔表现技法 095
第11天 马克笔基础表现技法096
一 马克笔的认识 096
二 马克笔的基础用笔方式 097
三 马克笔线条与形体训练 100
第12天 马克笔色彩表现103
一 马克笔渐变与过渡 103
二 不同材质的马克笔表达 106
第13天 配景马克笔上色113
一 植物与石头配景上色 113
二 门窗和地板上色 116
三 墙面、水面与天空上色 120
07 马克笔空间表现技法 123
第14天 后现代住宅建筑表现124
第15天 新中式建筑表现129
第16天 商业综合体表现133
第17天 欧式建筑表现137
第18天 异形建筑表现142
第19天 城堡式建筑表现146
第20天 交通建筑表现151
08 建筑平面图和立面图手绘表现技法 157
第21天 建筑平面图和立面图的绘图规范 158
一 建筑平面图和立面图的基础知识 158
二 建筑平面图和立面图的绘图规范 161
第22天 建筑平面图和立面图的基本画法 174
一 总平面图的表现 174
二 建筑手绘单体平面图的表现 176
三 建筑平面图结合景观设计的表现 177
四 立面效果图线稿表现 180
五 立面效果图综合表现 180
第23天 不同平面图例表达183
09 根据平面图和立面图生成透视空间 187
第24天 平面图生成立面图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188
一 平面图生成立面图的基本原理 188
二 平面图生成立面图的方法 188
第25天 平面图转换空间透视效果图196
一 平面图转换空间透视效果图的方法 196
二 空间透视效果图欣赏 200
10 设计思维与方案设计 205
第26天 设计案例分析与讲解206
一 安置小区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206
二 纪念展馆建筑平面布局讲解 209
第27天 建筑方案设计流程210
一 设计流程 210
二 根据平面绘制透视空间 212
三 根据平面与立面绘制透视空间 214
四 创意方案快速表达 215
第28天 设计思维——方案演练与分析解说 217
一 方案设计思维解说 217
二 建筑设计要点分析与透视图演练 220
11 快速手绘独立方案设计及表现 223
一 考研快题作品展示 224
二 提高快速手绘方案的训练 228
三 设计空间快速透视效果的练习 230
图书名称:建筑设计深化与表达:从草图到施工图的实战指南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建筑设计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从概念深化到最终施工图表达的全过程。它并非侧重于基础手绘技法的入门训练,而是面向已经掌握基本建筑素描和透视原理的设计学习者和从业者,旨在系统提升其在复杂建筑形态的解析、空间逻辑的表达以及技术图纸规范化处理的能力。全书内容严谨、结构清晰,强调设计思维与工程实践的无缝对接。 第一部分:概念的视觉化解析与深化 本部分深入探讨如何在设计初期将抽象的设计理念转化为可被精确理解的视觉语言。我们将超越基础的单体练习,聚焦于复杂空间体块的解构与重组。 第一章:复杂空间体块的几何拆解与表达 体块关系的逻辑分析: 学习如何快速识别和拆分复杂建筑形体中的核心几何单元,理解不同体块之间的穿插、咬合和限定关系。这部分内容通过剖析世界著名建筑案例,展示大师如何通过几何关系确立建筑的秩序感。 非标准角度的透视控制: 针对建筑场地特殊的视点(如俯视、仰视、轴测),提供精确的透视线和消失点控制技巧,确保在非常规视角下依然能保持建筑比例的准确性。内容涵盖如何通过辅助网格快速建立深远空间感。 动态模型与空间流线的手绘模拟: 介绍如何使用手绘快速推演人流、光线和空气流动的路径。这部分着重于使用动势线、阴影强度和肌理变化来暗示空间的功能和体验,而非仅仅是静态的几何描绘。 第二章:材料质感与环境语境的渲染策略 本章强调设计图纸不再是孤立的几何表现,而是与特定环境和材料性能紧密结合的叙事载体。 地域性材料的肌理表现: 详细介绍混凝土、清水砖、木材、玻璃幕墙等建筑常用材料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视觉特性。重点教授如何使用有限的笔触(如排线密度、墨点疏密、干湿笔触的结合)来表现材料的粗糙度、反射率和温度感。 光影的戏剧性处理: 区分自然光、人工照明对建筑形态的影响。教授如何利用强对比度的光影来强调建筑的体量感和结构逻辑,以及在不同时间段(清晨、正午、黄昏)光线对建筑氛围的改变。 环境元素的整合与克制: 探讨如何将景观、城市背景和人物尺度合理地融入建筑表现图中。强调环境元素应作为烘托主体建筑氛围的工具,避免喧宾夺主,重点在于比例的拿捏和虚实处理。 第二部分:设计深化与技术图纸的规范化表达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它架起了概念图与最终工程图之间的桥梁,确保设计意图能够被精确地转化为可实施的施工文件。 第三章:剖面图的叙事力量与信息密度 剖面图是解读建筑功能、结构和空间层次的关键图纸。 分层剖切的逻辑构建: 教授如何根据设计重点选择合适的剖切位置(如剖开核心筒、剖展特定空间、剖示材料构造节点)。内容着重于如何通过剖切线和填充图案来区分结构层、围护层、填充层和室内空间。 高度与层次的精确标注: 详细讲解建筑竖向标高的确定原则(绝对标高、相对标高、结构标高)及其在图纸上的规范化表达。如何使用轴网、层高等元素清晰地组织信息流。 空间关系的可视化表达: 如何在单一的剖面图中同时清晰地表达垂直交通(楼梯、电梯井)、设备管井以及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关系,强调剖面图的“信息密度管理”。 第四章:节点大样图与构造逻辑的推演 本章聚焦于将二维平、立、剖面的信息提升至三维构造细节的层面,是连接设计意图与施工实施的关键环节。 关键构造节点的识别与选取: 明确哪些是必须深化的大样节点(如屋顶泛水、墙身防水构造、门窗洞口处理、楼梯踏步详图等)。 详图的逻辑分解与绘制规范: 介绍节点图的绘制顺序和图例规范。如何清晰地表达材料的叠加顺序、连接方式、空腔设置和收口处理。内容涵盖对不同工程阶段(土建、水电、装饰)节点需求的差异化表达。 材料构造的标注系统: 学习使用标准化的材料符号和构造说明文字,确保施工方能够无歧义地理解图纸意图。重点解析如何通过局部放大图来解决复杂交接面(如结构与幕墙交接)的问题。 第五章:从手绘草图到CAD模型的桥接与校验 本部分旨在提升设计工作流的效率,强调手绘作为快速思考工具和CAD/BIM模型作为精确记录工具的协同作用。 手绘草图的数字化转化策略: 探讨如何高效地将前期手绘的自由形态转化为CAD中精确的几何线稿。教授利用手绘草图的比例关系,反向指导CAD模型的初始尺寸设定。 空间逻辑的碰撞检测(概念层面): 在进入详细施工图阶段前,利用手绘草图的快速迭代能力,对结构体系、管线综合(如设备层高占用)进行初步的碰撞预判和空间整合优化。 图纸集的组织与管理: 介绍一套完整的建筑施工图纸集应包含哪些图类(红线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图例、技术说明),以及如何建立清晰的图纸目录和图纸编号系统,确保整个设计成果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总结 本书是一本面向实战的深化设计工具书,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设计基础,并着力于培养其将设计语言转化为精确、规范、可实施的技术表达的能力。通过对设计流程中各个关键技术节点的深度剖析,帮助设计者构建起一套从感性思考到理性表达的完整工作体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在准备一次重要的设计汇报前夕找到这本书的,时间紧任务重,急需在短时间内提升手绘表达的专业度。坦白说,市面上的手绘书太多了,很多都是图多字少,或者图画得太“漂亮”了,根本不实用。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强训”和“速成”定位非常精准。它没有浪费任何篇幅在那些与实战无关的花架子上,而是直接切入主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传达设计意图。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材质表现的细致区分。比如混凝土、玻璃、木材,不同的反光度和肌理感,作者都给出了非常直接的“绘画提示”,而不是一堆复杂的理论公式。我跟着书里的“28天计划”严格执行了一段时间,感觉自己的效率确实提高了。以前画一个效果图要耗费一天时间,现在能在半天内完成一个逻辑清晰、表达明确的草图阶段汇报稿。对我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个高效能的“工具箱”,里面装满了能在关键时刻救急的实用技巧。那种把复杂技巧拆解成一个个小模块,让你各个击破的感觉,非常适合时间紧张的设计师。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它对“设计感”的强调,而不仅仅是“画功”。我以前总觉得手绘就是把东西画得像就行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好的手绘是服务于设计的。它教会我如何通过线条的粗细、疏密、灰度的控制,来引导观者的视线,突出设计的重点元素。书中关于阴影和光线的处理部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演示。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哪里该有阴影”,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天气、不同时间光线对建筑形体的影响,以及如何用最少的笔触来表现这种光影关系。我记得其中一章专门讲了如何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如何让你的手绘图不再是孤零零的几个方块堆砌,而是真正融入到场景之中。这种整体观和叙事性,是我以前在其他书籍中很少看到的。读完之后,我再看任何建筑效果图时,都会不自觉地去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手绘技巧来强化设计理念的。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画,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如何更好地表达我的设计。

评分

作为一个非科班出身的设计爱好者,我面对很多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几何关系时,常常感到气馁。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接地气,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它似乎非常理解初学者的困境,所以每一步讲解都充满了鼓励性。我最喜欢它的那种“实验精神”,书里鼓励你大胆去尝试各种笔、各种材料,不要害怕画错。那个“1个项目实践”的部分,简直是神来之笔。它不是一个成品展示,而是一个完整的从概念草图到深化表现的全过程记录。你能在那个实践案例中,看到所有前面学到的技巧是如何串联起来,最终服务于一个完整的设计目标的。我跟着那个实践项目,尝试用自己最不擅长的彩铅进行表现尝试,虽然成果不尽人意,但整个过程的探索和犯错的自由度,让我感到非常放松和投入。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让你成为某个大师的复制品,而在于帮你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最有效的表达路径。

评分

天呐,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手残党”量身定做的!我一直梦想着能把脑海中那些天马行空的建筑构想画出来,可现实是我的线条总是抖得像地震现场。读了这本书,我感觉像是突然被点亮了技能树。它不是那种空泛地讲理论,而是那种硬核的、手把手教你“如何下笔”的书。里面的案例选得特别好,从最基础的点线面开始,循序渐进,让你完全没有压力。特别是那个关于透视的讲解,以前看别的书总是一头雾水,这本书用了很多清晰的图示和步骤分解,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那种空间感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我记得有一节课是关于如何快速捕捉建筑结构特征的,作者好像特别强调“概括性表达”,这对我这种喜欢抠细节却容易忽略整体的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试着跟着书上的方法去画了一个简单的街角建筑速写,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的让我对“设计手绘”这件事重拾了信心。它不是教你怎么成为大师,而是帮你跨过那个最难的入门门槛,让你能自信地拿起笔,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不会让人觉得信息量太大而产生畏惧感。

评分

这本书的纸张质量和印刷效果也值得称赞,这对于手绘教程来说至关重要。很多教程书的图例颜色失真或者纸张太薄,导致临摹时非常不便。这本在色彩还原度和纸张的吸墨性上做得相当到位,尤其是那些彩铅和马克笔的渲染示例,色彩的层次感和过渡都非常清晰,这对于观察和模仿来说太重要了。我发现作者在处理一些细节,比如栏杆、植被这些“干扰元素”时,有着一套非常高效的简化方法,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绘图速度,同时又不会让画面显得过于单调或草率。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快速沟通的场合,掌握这种“点到为止”的精妙平衡,比费力描绘每一个细节要有效得多。这本书的结构组织逻辑性极强,感觉像是经过了无数次实战检验和优化后的精华版教程,它帮你过滤掉了冗余信息,直奔提高效率和表达准确性的核心。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手绘不再是“辅助工具”,而变成了我设计思维的延伸和扩充,确实物超所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